民法学·2009-2011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722篇)(二)
发布日期:2012-06-1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
篇数 |
科研单位 |
年度(篇数) |
作者 |
刊物名称 |
期数 |
文章标题 |
|
21 |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
2011(3) |
陈武 |
中外法学 |
2 |
权利不确定性与知识产权停止侵害请求权之限制 |
|
杜颖 |
法学 |
8 |
知识产权行政授权及确权行为的性质解析 |
|
俞江 |
政法论坛 |
4 |
中国民法典诞生百年祭——以财产制为中心考察民法移植的两条主线 |
|
2010(8) |
万志前 |
法学评论 |
1 |
知识产权制度生态化重构初探 |
|
李扬 |
法商研究 |
4 |
知识产权请求权的限制 |
|
冉克平 |
法学评论 |
4 |
论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
|
冉克平 |
法律科学 |
4 |
论未成年人受侵害的过失相抵 |
|
张定军 |
中外法学 |
4 |
论不真正连带债务 |
|
周琼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论过失导致的纯粹精神损害 |
|
冉克平 |
法学 |
10 |
我国《物权法》第 180 条第 2 款的理解与适用 |
|
李扬 |
法学家 |
6 |
日本著作权间接侵害的典型案例、学说及其评析 |
|
2009(10) |
姜战军 |
法学研究 |
6 |
损害赔偿范围确定中的法律政策 |
|
杜颖 |
法学评论 |
1 |
单一颜色商标注册问题研究 |
|
杜颖 |
比较法研究 |
1 |
商标法中的功能性原则 |
|
李扬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知识产权法定主义的缺陷及其克服 |
|
杜颖 |
法学家 |
3 |
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保护论纲 |
|
张定军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论"不受拘束"意思表示的效力 |
|
陈武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问题专利与专利权的重构 |
|
冉克平 |
法学 |
8 |
一般人格权理论的反思与我国人格权立法 |
|
李扬 |
法学 |
10 |
注册商标不使用撤销制度中的“商标使用”界定 |
|
郑友德 |
法商研究 |
6 |
论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标权益的平行保护 |
|
19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2011(5) |
马新彦 |
中国法学 |
6 |
信赖原则指导下的规则体系在民法中的定位 |
|
曹险峰 |
法学研究 |
5 |
数人侵权的体系构成对侵权责任法第8条至第12条的解释 |
|
朱丽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 |
|
孙良国 |
法律科学 |
4 |
论人身权侵权获益赔偿的性质、功能与适用 |
|
傅穹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内幕交易规制的立法体系进路:域外比较与中国选择 |
|
2010(6) |
李国强 |
法商研究 |
1 |
“权能分离论”的解构与他物权体系的再构成 |
|
刘红臻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人体基因财产权研究 |
|
马新彦 |
法律科学 |
2 |
论知识经济时代空间隐私权的侵权法保护 |
|
张丹丹 |
法学 |
4 |
著作权法在保护虚构角色形象方面的局限及对策 |
|
孙良国 |
法学 |
10 |
公务员订立营利性投资经营协议的效力及其法律后果 |
|
彭诚信 |
清华法学 |
6 |
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理论之证成 |
|
2009(8) |
马新彦 |
法学研究 |
3 |
信赖原则在现代私法体系中的地位 |
|
于莹 |
法学评论 |
1 |
论票据质押的设立与效力 |
|
孙大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作为侵权法正当性基础的结果责任 |
|
杨代雄 |
法学评论 |
2 |
我国民法典中权利复原请求权的立法构想 |
|
李国强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相对所有权观念在所有权平等保护中的解释论应用 |
|
李国强 |
现代法学 |
4 |
所有权的观念性 |
|
孙良国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有意违约的研究 |
|
孙良国 |
法学 |
12 |
人身权侵权获益赔偿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 |
|
1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
2011(7) |
孙新强 |
中国法学 |
1 |
我国法律移植中的败笔 |
|
周学峰 |
法商研究 |
1 |
论保险法上的因果关系 |
|
邸天利 |
政法论坛 |
1 |
非典型担保共性解析 |
|
周友军 |
法学 |
4 |
我国危险责任一般条款的解释论 |
|
谭华霖 |
比较法研究 |
3 |
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协调之法理与制度因素 |
|
丁道勤 |
法律科学 |
4 |
标准化中的专利挟持问题研究 |
|
龙卫球 |
比较法研究 |
6 |
人格权立法面面观 |
|
2010(2) |
李昊 |
清华法学 |
2 |
德国缔约过失责任的成文化 |
|
龙卫球 |
比较法研究 |
6 |
物权法定原则之辨 |
|
2009(5) |
孙新强 |
比较法研究 |
1 |
大陆法对英美法上LIEN制度的误解及LIEN的本意探源 |
|
孙新强 |
法学 |
3 |
委托作品著作权原始归属之辨析 |
|
刘保玉 |
法学 |
5 |
留置权成立要件规定中的三个争议问题解析 |
|
李昊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德国新债法中附随义务的构造 |
|
孙新强 |
现代法学 |
6 |
破除债权平等原则的两种立法例之辨析 |
|
13 |
西北政法大学 |
2011(2) |
张翔 |
法律科学 |
2 |
论家庭身份的私法人格底蕴及其历史演变 |
|
孙玉红 |
法律科学 |
2 |
“无责赔付”之匡正 |
|
2010(5) |
孙昊亮 |
法学研究 |
5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属性 |
|
陈凌云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论英美合同法之违约获益赔偿责任 |
|
叶名怡 |
法律科学 |
4 |
侵权法上故意与过失的区分及其意义 |
|
李康宁 |
法律科学 |
5 |
民事法律立法语言失范问题检讨 |
|
叶名怡 |
法商研究 |
5 |
论死亡赔偿范围 |
|
2009(6) |
叶名怡 |
法学研究 |
6 |
重大过失理论的构建 |
|
程淑娟 |
法律科学 |
1 |
论我国国家所有权的性质 |
|
杨建军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合同履行中的人身侵权及民事责任 |
|
张伟 |
法商研究 |
3 |
离婚时夫妻所持公司股权分割问题研究 |
|
孙昊亮 |
法律科学 |
4 |
论遗传资源获取与来源披露对专利授权的影响 |
|
叶名怡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论违法与过错认定 |
|
12 |
湖南大学法学院 |
2011(2) |
许中缘 |
法商研究 |
1 |
论违反公法规定对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 |
|
胡东海 |
法律科学 |
4 |
论合同生效要件之证明责任分配 |
|
2010(3) |
屈茂辉 |
中国法学 |
5 |
继续性合同 |
|
许中缘 |
清华法学 |
1 |
合同的概念与我国债法总则的存废 |
|
许中缘 |
法学 |
5 |
禁止性规范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 |
|
2009(7) |
徐涤宇 |
中国法学 |
6 |
论法律行为变更权的期间限制 |
|
徐涤宇 |
法学研究 |
1 |
间接代理制度对仲裁条款的适用 |
|
肖艳辉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对"牛吃麦"案例的另一维度的解释 |
|
许中缘 |
法学家 |
2 |
民法强行性规范研究 |
|
屈茂辉 |
法学 |
5 |
民事法律行为之外的原因所致物权变动规则 |
|
许中缘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民法典体系化的哲学 |
|
徐涤宇 |
比较法研究 |
4 |
证明责任视野下善意取得之善意要件的制度设计 |
|
12 |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1(7) |
陈华彬 |
法学 |
3 |
业主大会法律制度探微 |
|
张虹 |
法商研究 |
2 |
缔约磋商中保密义务的法律适用研究 |
|
尹飞 |
法学家 |
2 |
代理:体系整合与概念梳理 |
|
陈华彬 |
法学研究 |
3 |
区分所有建筑物的重建 |
|
尹飞 |
法律科学 |
3 |
论隐名代理的构成与效力 |
|
陈华彬 |
现代法学 |
4 |
论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规约 |
|
陈华彬 |
法商研究 |
6 |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剥夺 |
|
2010(2) |
刘燕 |
政法论坛 |
5 |
商标抢注行为浅析与防范 |
|
张 虹 |
法律科学 |
5 |
无因管理人的报酬请求权问题研究兼论民法制度设计中的“人性预设”问题 |
|
2009(3) |
陈华彬 |
中国法学 |
5 |
罗马法的traditio、stipulatio与私法上无因性概念的形成 |
|
尹飞 |
法学研究 |
5 |
为他人行为侵权责任之归责基础 |
|
陈华彬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瑞士不动产担保权制度研究 |
|
11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2011(3) |
周江洪 |
中国社会科学 |
4 |
侵权赔偿与社会保险并行给付的困境与出路 |
|
周江洪 |
法学 |
5 |
违反医疗说明义务损害赔偿范围的界定 |
|
陆青 |
清华法学 |
5 |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
|
2010(6) |
周江洪 |
法学研究 |
1 |
风险负担规则与合同解除 |
|
周江洪 |
法学 |
4 |
惩罚性赔偿责任的竞合及其适用 |
|
王冠玺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法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问题再探索 |
|
周 翠 |
中外法学 |
5 |
《侵权责任法》体系下的证明责任倒置与减轻规范 |
|
吴小兵 |
清华法学 |
6 |
赔礼道歉的合理性研究 |
|
许建宇 |
法学 |
12 |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定性与法律适用模式选择 |
|
2009(2) |
王冠玺 |
比较法研究 |
2 |
再论中国法学发展的“十字现象”(上) |
|
王冠玺 |
比较法研究 |
3 |
再论中国法学发展的“十字现象”(下) |
|
11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
2011(4) |
卢海君 |
现代法学 |
3 |
论思想的财产权地位 |
|
王军 |
政法论坛 |
5 |
比较法语境下的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 |
|
王军 |
法学 |
11 |
侵权法上财产损害的计算标准 |
|
宁红丽 |
法商研究 |
6 |
论合同类型的认定 |
|
2010(4) |
卢海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论作品的原创性 |
|
杜景林 |
法商研究 |
3 |
现代买卖法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的定位 |
|
杜景林 |
法学 |
7 |
合同规范在格式条款规制上的范式作用 |
|
杜景林 |
现代法学 |
6 |
现代买卖法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的体系建构 |
|
2009(3) |
梅夏英 |
法学家 |
2 |
请求权:概念结构及理论困境 |
|
杜景林 |
法学 |
5 |
买卖法中瑕疵权利的规制问题 |
|
杜景林 |
法律科学 |
4 |
我国合同法买受人再履行请求权的不足与完善 |
|
11 |
重庆大学法学院 |
2011(6) |
何培育 |
法商研究 |
1 |
知识产权侵权促成性事由探究 |
|
苏平 |
法商研究 |
2 |
知识产权变动模式研究 |
|
李晓秋 |
政法论坛 |
2 |
析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 |
|
胡光志 |
法律科学 |
3 |
民法与人性的哲学考辨 |
|
齐爱民 |
法学评论 |
3 |
论利益平衡视野下的个人信息权制度 |
|
齐爱民 |
法律科学 |
5 |
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之交易安全保障义务 |
|
2010(3) |
齐爱民 |
法商研究 |
2 |
论二元知识产权体系 |
|
蒲俊丞 |
现代法学 |
3 |
通过民事合同的农村环保监管 |
|
齐爱民 |
法律科学 |
3 |
论计算机信息交易的法律性质 |
|
2009(2) |
高平 |
法商研究 |
2 |
论中国民法学的知识类型 |
|
田晓玲 |
现代法学 |
3 |
中药复方专利侵权诉讼中公知技术抗辩研究 |
|
9 |
中山大学法学院 |
2011(4) |
杨彪 |
法商研究 |
3 |
论侵权责任法对产品损害预防体系的改造 |
|
张民安 |
法学评论 |
3 |
未成年人的过错侵权责任能力探究 |
|
杨彪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非损害赔偿侵权责任方式的法理与实践 |
|
杨彪 |
现代法学 |
5 |
公共政策、医疗行为与责任配置 |
|
2010(2) |
谢晓尧 |
法学评论 |
3 |
知识的产权革命 |
|
于海涌 |
现代法学 |
3 |
论英美信托财产双重所有权在中国的本土化 |
|
2009(3) |
张民安 |
中国法学 |
3 |
雇主替代责任在我国未来侵权法中的地位 |
|
杨彪 |
法商研究 |
5 |
受益型侵权行为研究 |
|
韩光明 |
比较法研究 |
5 |
论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构建:一个基本概念的范式分析 |
|
9 |
暨南大学法学院 |
2011(3) |
徐瑄 |
中国社会科学 |
5 |
视阈融合下的知识产权诠释 |
|
廖焕国 |
法学评论 |
4 |
医疗机构连带承担药品缺陷责任之质疑 |
|
钟瑞栋 |
比较法研究 |
6 |
论《侵权责任法》的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 |
|
2010(3) |
廖焕国 |
法学研究 |
1 |
假设因果关系与损害赔偿 |
|
廖焕国 |
现代法学 |
1 |
侵权构成要件的不法性功能论 |
|
胡波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话语伦理视阈下的专利立法程序 |
|
2009(3) |
廖焕国 |
法学 |
4 |
我国不动产抵押物流转的制度安排 |
|
汪传才 |
法律科学 |
4 |
自冒风险规则研究 |
|
汪传才 |
比较法研究 |
5 |
自冒风险规则:死亡抑或再生? |
|
8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杨志敏 |
法商研究 |
4 |
德国法院对专利等同原则的适用及其启示 |
|
王竹 |
法学 |
11 |
解释论视野下的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侵权责任 |
|
2010(4) |
王竹 |
清华法学 |
2 |
论受害人有过错的数人侵权责任分担 |
|
王竹 |
法学 |
5 |
《侵权责任法》立法程序的合宪性解释 |
|
王竹 |
法律科学 |
3 |
论连带责任分摊请求权 |
|
王竹 |
法商研究 |
6 |
论数人侵权责任分担中最终责任份额的确定方式 |
|
2009(2) |
王竹 |
法学 |
9 |
补充责任在《侵权责任法》上的确立与扩展适用 |
|
王竹 |
法学家 |
5 |
侵权责任分担论 |
|
8 |
复旦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刘言浩 |
法学 |
5 |
荷兰不当得利制度在近代的形成与展开 |
|
2010(4) |
林暖暖 |
中国社会科学 |
2 |
美国无过错医疗责任改革 |
|
金殿军 |
法学 |
1 |
请求法院拍卖、变卖担保财产的法律问题 |
|
何佳馨 |
法学 |
5 |
中国民法调整对象学说史略 |
|
杨 华 |
法学 |
7 |
围海造地过程中的权利承接及其法律规制 |
|
2009(3) |
刘士国 |
法学 |
1 |
学校事故的民事责任 |
|
刘志刚 |
法律科学 |
3 |
公序良俗与基本权利 |
|
刘志刚 |
现代法学 |
6 |
基本权利在特类民事行为领域的适用 |
|
7 |
宁波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刘满达 |
法学 |
2 |
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认定 |
|
2010(2) |
王小军 |
清华法学 |
3 |
美国先占优先权制度研究 |
|
张炳生 |
政法论坛 |
4 |
生物技术专利的利益平衡 |
|
2009(4) |
彭诚信 |
中国法学 |
4 |
善意取得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证成 |
|
刘满达 |
法学 |
1 |
电子签名认定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
|
彭诚信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私权的层次划分与体系建构 |
|
彭诚信 |
法律科学 |
2 |
占有的重新定性及其实践应用 |
|
6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
2011(3) |
孙宪忠 |
中国法学 |
3 |
“政府投资”企业的物权分析 |
|
潘诗韵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英美诽谤法的特殊抗辩事由研究 |
|
冯珏 |
法律科学 |
4 |
论侵权法中的抗辩事由 |
|
2010(2) |
陈洁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论保荐机构的担保责任 |
|
梁慧星 |
法商研究 |
6 |
论《侵权责任法》中的医疗损害责任 |
|
2009(1) |
和育东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美国专利侵权的禁令救济 |
|
6 |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梁志文 |
法学 |
3 |
云计算、技术中立与版权责任 |
|
王涛 |
比较法研究 |
3 |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与德国民法典 |
|
2010(2) |
马栩生 |
法商研究 |
3 |
论城市地下空间权及其物权法构建 |
|
马栩生 |
法学评论 |
4 |
比较法视野下故意侵权理论体系之构建 |
|
2009(2) |
梁志文 |
法学 |
7 |
从“山寨现象”看禁止盗用原则及其应用 |
|
梁志文 |
法律科学 |
5 |
论专利授权行为的法律效力 |
|
5 |
山东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李霞 |
法学 |
4 |
意定监护制度论纲 |
|
仲崇玉 |
现代法学 |
6 |
论萨维尼法人代理说的政治旨趣和知识谱系 |
|
2010(2) |
谢意 |
现代法学 |
3 |
私权平等与身份限制 |
|
张利春 |
法商研究 |
3 |
日本公害侵权中的“容忍限度论”述评 |
|
2009(1) |
康娜 |
法律科学 |
5 |
关系契约视野下的婚姻观 |
|
5 |
上海大学法学院(及知识产权学院) |
2011(2) |
陶鑫良 |
法学 |
7 |
具独创性的汉字印刷字体单字是著作权法保护的美术作品 |
|
李凤章 |
法商研究 |
4 |
美国印第安部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述评及启示 |
|
2010(2) |
李凤章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通过“空权利”来“反权利” |
|
袁真富 |
法学 |
12 |
基于侵权抗辩之专利默示许可探究 |
|
2009(1) |
袁真富 |
法学 |
9 |
知识产权与公共领域在反隐性市场上的利益平衡 |
|
5 |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
2011(1) |
翟云岭 |
法学 |
2 |
求证留置权的本质效力 |
|
2010(2) |
翟云岭 |
法学家 |
1 |
论所有权保留 |
|
王文军 |
清华法学 |
4 |
提单物权效力的法律构成 |
|
2009(2) |
王文军 |
清华法学 |
5 |
论农村宅基地上房屋的买卖 |
|
裴桦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配偶权之权利属性探究 |
|
5 |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 |
2010(4) |
鲁晓明 |
法学家 |
1 |
论纯粹精神损害赔偿 |
|
曾祥生 |
法学评论 |
2 |
论解除权之行使 |
|
刘平 |
政法论坛 |
3 |
知识产权的重叠保护与侵权责任 |
|
王坤 |
政法论坛 |
3 |
私法中的契约制度与商事信用扩展关系 |
|
2009(1) |
鲁晓明 |
现代法学 |
5 |
论精神损害赔偿中的附从性规则 |
|
4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2011(1) |
杨力 |
法学 |
1 |
民事疑案裁判的利益衡量 |
|
2010(1) |
其木提 |
法学 |
12 |
烟草产品警示缺陷的民事责任 |
|
2009(2) |
王先林 |
中国法学 |
4 |
竞争法视野的知识产权问题论纲 |
|
其木提 |
法学 |
11 |
货币所有权归属及其流转规则 |
|
4 |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1(1) |
马俊驹 |
中国法学 |
4 |
国家所有权的基本理论和立法结构探讨 |
|
2010(2) |
马俊驹 |
法学研究 |
2 |
身份制度的私法构造 |
|
张金海 |
法学家 |
3 |
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制度的界分与衔接 |
|
2009(1) |
鲁篱 |
法学家 |
1 |
债权实现中的利益平衡 |
|
4 |
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 |
2011(2) |
刘春霖 |
法律科学 |
1 |
无主知识产权范畴的理论构造 |
|
田韶华 |
法学 |
12 |
婚姻住宅上非产权方配偶利益的法律保护 |
|
2010(1) |
田韶华 |
法学 |
9 |
误工费赔偿中的疑难问题 |
|
2009(1) |
田韶华 |
法学 |
3 |
婚姻领域内物权变动的法律适用 |
|
4 |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
2010(2) |
孙大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更有效率的侵权法规则的可能性 |
|
朱淑丽 |
比较法研究 |
5 |
欧洲民法典运动及其对传统法制的冲击 |
|
2009(2) |
徐澜波 |
法学 |
4 |
因重大误解而撤销或变更合同的法律问题 |
|
李小年 |
法学 |
11 |
《物权法》第24条规定对船舶所有权变动的影响 |
|
3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2011(2) |
李中原 |
法学研究 |
5 |
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的反思与更新 |
|
张鹏 |
中外法学 |
3 |
我国保证债务诉讼时效问题研究 |
|
2010(1) |
李中原 |
法学 |
3 |
论民法上的补充债务 |
|
3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0(1) |
张江莉 |
政法论坛 |
2 |
不当得利中“无法律上原因”之证明 |
|
2009(2) |
林艳琴 |
比较法研究 |
3 |
法定继承人范围和顺序的完善 |
|
郑延谱 |
法律科学 |
6 |
原因自由行为探析 |
|
3 |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
2011(2) |
张铁薇 |
中国法学 |
2 |
侵权责任法与社会法关系研究 |
|
申建平 |
比较法研究 |
4 |
论债权让与中债务人放弃抗辩权条款之效力 |
|
2010(1) |
张铁薇 |
比较法研究 |
6 |
侵权法的自负与贫困 |
|
3 |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
2011(3) |
赵秀梅 |
政法论坛 |
2 |
土地空间权利用的形态及其分析 |
|
韩君玲 |
比较法研究 |
4 |
日本生活保护制度中收入认定的现状与问题 |
|
孟强 |
法学 |
10 |
物权法占有制度与侵占罪的认定 |
|
3 |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2009(3) |
彭真明 |
法商研究 |
2 |
论人体生物医学研究活动中的侵权责任 |
|
魏森 |
法商研究 |
3 |
法律文化帝国主义研究 |
|
刘华 |
法商研究 |
4 |
公共政策视阈下的知识产权利益集团运作机制研究 |
|
3 |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 |
2009(3) |
宋旭明 |
法学评论 |
4 |
罗马法诉权概念之审思 |
|
王铁雄 |
比较法研究 |
4 |
布莱克斯通与美国财产法个人绝对财产权观 |
|
陈芳 |
法学评论 |
5 |
票据行为意思表示探究 |
|
3 |
中国传媒大学法学院 |
2010(2) |
刘文杰 |
法学研究 |
6 |
民法上的姓名权 |
|
刘文杰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论新闻侵权的归责原则 |
|
2009(1) |
刘文杰 |
中外法学 |
5 |
过错概念的内涵 |
|
3 |
烟台大学法学院 |
2010(2) |
房绍坤 |
清华法学 |
1 |
从美、德法上的征收类型看我国的征收立法选择 |
|
房绍坤 |
法学家 |
6 |
论征收中“公共利益”界定的程序机制 |
|
2009(1) |
张平华 |
中外法学 |
5 |
英美产品责任法上的纯粹经济损失规则 |
|
3 |
景德镇陶瓷学院 |
2011(1) |
汪志刚 |
中外法学 |
5 |
准不动产物权变动与对抗 |
|
2010(1) |
汪志刚 |
法学研究 |
5 |
意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对立的法理与历史根源 |
|
2009(1) |
汪志刚 |
法学研究 |
3 |
动产善意取得的法理基础 |
|
2 |
郑州大学法学院 |
2009(2) |
吕明瑜 |
中国法学 |
4 |
知识产权垄断的法律规制 |
|
吕明瑜 |
法学评论 |
6 |
论知识产权许可中的垄断控制 |
|
2 |
湘潭大学法学院 |
2011(1) |
王太平 |
法学研究 |
3 |
知识产权制度的未来 |
|
2009(1) |
曾琼 |
法商研究 |
6 |
论患者隐私权保护中的权利冲突及其协调 |
|
2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崔拴林 |
法律科学 |
4 |
论我国私法人分类理念的缺陷与修正 |
|
2009(1) |
黄和新 |
法学评论 |
2 |
政府建构与民法现代化 |
|
2 |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2011(2) |
周琼 |
法商研究 |
5 |
侵害“其他人格利益”精神损害赔偿的限制 |
|
吴文嫔 |
比较法研究 |
5 |
论第三人合同权利的产生 |
|
2 |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
2011(1) |
鲁春雅 |
清华法学 |
4 |
论法律行为补正制度的建构 |
|
2009(1) |
和育东 |
法律科学 |
3 |
专利侵权赔偿中的技术分摊难题 |
|
2 |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
2011(1) |
丛立先 |
法学 |
2 |
违禁作品著作权问题辨 |
|
2010(1) |
丛立先 |
法学 |
1 |
转载摘编法定许可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
|
2 |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09(2) |
蒋新苗 |
中国法学 |
6 |
中国残疾儿童收养的法律机制透析 |
|
李先波 |
比较法研究 |
5 |
未成年人合同欺诈规制探析 |
|
2 |
贵州大学法学院 |
2010(1) |
冷传莉 |
政法论坛 |
6 |
人格物确立的法理透视 |
|
2009(1) |
冷传莉 |
法学家 |
5 |
论人格财产不适用善意取得 |
|
2 |
中南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徐澜波 |
法学 |
7 |
合同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归属及相关规则辨析 |
|
2010(1) |
左良平 |
法商研究 |
4 |
我国永佃权融资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其当代启示 |
|
2 |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尹伟琴 |
法学 |
2 |
论宗祧继承和财产继承的分离 |
|
2009(1) |
林丹红 |
法学 |
7 |
大规模人身损害侵权救济中的国家责任 |
|
2 |
扬州大学法学院 |
2011(1) |
胡吕银 |
法学 |
5 |
上海市政府车辆牌照拍卖依据的法理评析 |
|
2009(1) |
陈承堂 |
法律科学 |
4 |
论信用卡滞纳金的性质及其治理 |
|
2 |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 |
2011(1) |
胡雪梅 |
现代法学 |
1 |
英美侵权法行为“自身可诉”侵权制度及其合理借鉴 |
|
2010(1) |
胡雪梅 |
法学 |
11 |
我国未成年人侵权责任承担制度之合理构建 |
|
2 |
上海政法学院 |
2011(1) |
姚洪军 |
比较法研究 |
5 |
中美处理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问题的比较 |
|
2009(1) |
邹彩霞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占有、占有制度及其功能 |
|
2 |
武汉大学WTO学院 |
2010(1) |
罗昆 |
法学评论 |
6 |
合同效力瑕疵制度中的类型思维及其问题 |
|
2009(1) |
罗昆 |
法学 |
5 |
《物权法》第 23 条对动产物权变动规则的影响 |
|
2 |
国家法官学院 |
2011(1) |
吴光荣 |
法学研究 |
3 |
征收制度在我国的异化与回归 |
|
2009(1) |
吴光荣 |
清华法学 |
5 |
论不动产登记簿的形式拘束力 |
|
2 |
最高人民法院 |
2011(2) |
李国光 |
法学 |
5 |
网络维权中消费者基本权利之完善 |
|
刘贵祥 |
法学家 |
5 |
论无权处分和善意取得的冲突和协调 |
|
2 |
《中国法学》杂志社 |
2011(2) |
朱广新 |
法商研究 |
1 |
我国民法拟制成年制度的反思与重建 |
|
张新宝 |
法学评论 |
3 |
中国民法和民法学的现状与展望 |
|
2 |
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 |
2011(1) |
万柯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网络等领域垄断看门人的替代责任 |
|
2010(1) |
陈磊 |
清华法学 |
5 |
普通法视角的纯粹经济损失 |
|
2 |
台湾大学法律学院 |
2009(2) |
王泽鉴 |
比较法研究 |
1 |
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中) |
|
王泽鉴 |
比较法研究 |
2 |
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下) |
|
1 |
南开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张玲 |
法学家 |
4 |
论专利侵权诉讼中的停止侵权民事责任及其完善论专利侵权诉讼中的停止侵权民事责任及其完善 |
|
1 |
河南大学法学院 |
2009(1) |
王明锁 |
法律科学 |
6 |
论所有权占有权能与他物权控占权二元制法律体系的构建 |
|
1 |
同济大学法学院 |
2009(1) |
朱冰 |
法律科学 |
4 |
公用资源的私权法律机制构想 |
|
1 |
安徽大学法学院 |
2010(1) |
汪金兰 |
现代法学 |
4 |
关于涉外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立法探讨 |
|
1 |
广州大学法学院 |
2010(1) |
左传卫 |
法学 |
3 |
权益侵害型不当得利之反思 |
|
1 |
青岛大学法学院 |
2010(1) |
耿焰 |
政法论坛 |
4 |
差别性公民身份与差别权利 |
|
1 |
云南大学法学院 |
2009(1) |
董皓 |
法学 |
3 |
我国著作权法中的违法作品问题 |
|
1 |
广西大学法学院 |
2009(1) |
黄莹 |
法学评论 |
3 |
论不动产登记的查询主体 |
|
1 |
福州大学法学院 |
2009(1) |
蔡晓荣 |
政法论坛 |
6 |
文本嬗递与“法意”薪传:中国近代侵权行为立法的一般脉络 |
|
1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2010(1) |
张红 |
政法论坛 |
5 |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私权性及利益平衡要求 |
|
1 |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
2009(1) |
娄耀雄 |
法律科学 |
5 |
论无线电频谱使用权的准物权特征及面向技术进步的制度变革 |
|
1 |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
2009(1) |
焦和平 |
法律科学 |
6 |
论我国《著作权法》上“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完善 |
|
1 |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2011(1) |
刘召成 |
法学家 |
6 |
胎儿的准人格构成 |
|
1 |
上海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09(1) |
吴琼 |
比较法研究 |
5 |
监管跨国公司侵犯人权案的新突破 |
|
1 |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0(1) |
吴文芳 |
法商研究 |
2 |
德国集体合同“法规性效力”与“债权性效力”之研究 |
|
1 |
浙江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0(1) |
陈醇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论单方法律行为、合同和决议之间的区别 |
|
1 |
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0(1) |
李宏 |
法律科学 |
5 |
西方遗嘱继承理念变迁及规律 |
|
1 |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0(1) |
熊进光 |
现代法学 |
3 |
物业服务合同抗辩权的行使与限制 |
|
1 |
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0(1) |
郗伟明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论迟延履行违约金诉讼时效的起算 |
|
1 |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0(1) |
董学立 |
法学研究 |
1 |
浮动抵押的财产变动与效力限制 |
|
1 |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0(1) |
李勇军 |
法商研究 |
2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公权与私权的冲突及其平衡 |
|
1 |
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 |
2009(1) |
齐恩平 |
中国法学 |
2 |
“民事政策”的困境与反思 |
|
1 |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
2010(1) |
谢薇 |
法学评论 |
6 |
对《侵权责任法》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解读 |
|
1 |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杨雄文 |
法学家 |
5 |
知识产权法市场本位论 |
|
1 |
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刘铁光 |
现代法学 |
4 |
风险社会中技术规制基础的范式转换 |
|
1 |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
2009(1) |
李钢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意思表示解释规则的语用学分析 |
|
1 |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
2010(1) |
程宇光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美国法中农民留种行为与知识产权的冲突与协调 |
|
1 |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2010(1) |
甄增水 |
法商研究 |
5 |
解释论视野下保证期间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
|
1 |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
2009(1) |
肖周录 |
法学研究 |
3 |
陕甘宁边区民事法律的几个问题 |
|
1 |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张金海 |
中外法学 |
4 |
公平责任考辨 |
|
1 |
汕头大学法学院 |
2009(1) |
王占明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论英美法违反"告知后同意"过失侵权的构成要件 |
|
1 |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09(1) |
林旭霞 |
中国法学 |
1 |
虚拟财产权性质论 |
|
1 |
三峡大学法学院 |
2010(1) |
骆东平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美国性骚扰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
|
1 |
甘肃政法学院 |
2011(1) |
冯乐坤 |
法商研究 |
2 |
共同继承遗产的定性反思与制度重构 |
|
1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2011(1) |
沈建峰 |
比较法研究 |
5 |
具体人格权立法模式及其选择 |
|
1 |
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 |
2011(1) |
张云 |
现代法学 |
5 |
突破与超越:《侵权责任法》产品后续观察义务之解读 |
|
1 |
南京审计学院 |
2009(1) |
罗欢平 |
法学评论 |
3 |
质权还是抵押权:再论普通债权质权的性质 |
|
1 |
佛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2009(1) |
李强 |
现代法学 |
2 |
财产权二元体系新论 |
|
1 |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
2011(1) |
罗时贵 |
比较法研究 |
4 |
微探德沃金的权利论 |
|
1 |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
2010(1) |
张俊岩 |
法学家 |
2 |
保险产品的知识产权属性及其保护 |
|
1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2011(1) |
熊丙万 |
法学家 |
4 |
论商事留置权 |
|
2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2009(2) |
姜朋 |
法学 |
5 |
地方政府驻京办事机构的民事活动之规制 |
|
姜朋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中国内地物权法的主体维度问题 |
|
1 |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2011(1) |
姚颉靖 |
现代法学 |
6 |
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看知识产权问题研究发展状况 |
|
1 |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
2010(1) |
刘正峰 |
法商研究 |
4 |
物权客体代位主义研究 |
|
1 |
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2009(1) |
王雪琴 |
法商研究 |
4 |
风险负担规则中的“交付主义”模式之质疑 |
|
1 |
国际关系学院 |
2011(1) |
李丹 |
比较法研究 |
3 |
试论普通法下公开权制度的发展及成因 |
|
1 |
九江学院 |
2010(1) |
郭继 |
法商研究 |
5 |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实践困境与现实出路 |
|
1 |
韶关学院 |
2011(1) |
郑景元 |
法商研究 |
3 |
论我国农村信用社社员权之有效行使 |
|
1 |
阜阳师范学院 |
2011(1) |
王康 |
法律科学 |
5 |
基因权的私法证成和价值分析 |
|
1 |
广东嘉应学院 |
2010(1) |
陈帮锋 |
清华法学 |
4 |
论意外事故与不可抗力的趋同 |
|
1 |
广东金融学院 |
2011(1) |
安雪梅 |
法商研究 |
3 |
一般侵权行为抑或特殊侵权行为 |
|
1 |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
2009(1) |
吕国强 |
法学 |
2 |
驰名商标司法认定与保护的若干问题研究 |
|
1 |
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
2011(1) |
胡充寒 |
法学 |
10 |
我国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的现实考察及正当性构建 |
|
1 |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
2009(1) |
靳学军 |
法学研究 |
6 |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适用 |
|
1 |
《法学研究》编辑部 |
2009(1) |
冯珏 |
法学研究 |
4 |
安全保障义务与不作为侵权 |
|
1 |
《人民法院报》报社 |
2011(1) |
孙佑海 |
法学评论 |
6 |
论数人环境侵权的责任形态 |
|
1 |
国家行政学院 |
2009(1) |
刘锐 |
比较法研究 |
6 |
侵权责任立法如何规范机动车事故侵权责任 |
|
1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研究室 |
2010(1) |
郑冲 |
比较法研究 |
4 |
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翻译稿酬判例 |
|
1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
2009(1) |
杨文辉 |
法学 |
3 |
最高额抵押权决算期之研究 |
|
1 |
中国保监会法规部 |
2010(1) |
刘学生 |
法学 |
1 |
保险合同法修订理念及立法基础问题评述 |
|
1 |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
2010(1) |
王坤 |
法律科学 |
6 |
著作人格权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
|
1 |
福建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
2011(1) |
张学文 |
比较法研究 |
4 |
英美法中的股东合理期待原则 |
|
1 |
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 |
2009(1) |
苏永钦 |
比较法研究 |
4 |
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编纂若干问题探讨 |
|
1 |
耶鲁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刘晗 |
中外法学 |
4 |
隐私权、言论自由与中国网民文化:人肉搜索的规制困境 |
|
1 |
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 |
2011(1) |
赵渊 |
政法论坛 |
3 |
企业集团中核心企业的连带责任 |
|
1 |
慕尼黑大学法学院 |
2011(1) |
贺栩栩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法的时间效力界限与法的稳定性 |
|
1 |
德国科隆大学 |
2011(1) |
庄加园 |
清华法学 |
3 |
论动产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 |
|
1 |
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 |
2011(1) |
李娜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夫妻财产增加额均衡”制度研究 |
|
1 |
法国巴黎第二大学 |
2011(1) |
秦立崴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法国民法典》合同制度改革之争 |
|
1 |
意大利维龙纳大学法律系 |
2010(1) |
陆青 |
法学 |
5 |
意大利法中违约解除效果实证考察 |
|
1 |
鹿特丹大学法学院法经济研究所 |
2010(1) |
胡伟强 |
清华法学 |
5 |
《侵权责任法》中公平责任的适用 |
|
1 |
澳大利亚Murdoch大学法学院 |
2010(1) |
邵科 |
清华法学 |
5 |
经济史视野下的商标法:中国与欧洲的对比 |
|
1 |
北海道大学法学研究科 |
2011(1) |
班天可 |
中外法学 |
5 |
论民法上的法律错误 |
|
1 |
延世大学法学专门大学院 |
2009(1) |
金荣喜 |
现代法学 |
3 |
试评韩国《集合建筑物法》第三次修订 |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