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学·2009-2011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138篇)
发布日期:2012-06-1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
篇数 |
科研单位 |
年度(篇数) |
作者 |
刊物名称 |
期数 |
文章标题 |
|
14 |
武汉大学法学院(及国际法研究所) |
2011(4) |
刘 瑛 |
现代法学 |
2 |
CISG违约附加费用赔偿实证研究 |
|
郭玉军 |
法学家 |
3 |
论国际投资条约仲裁的正当性缺失及其矫正 |
|
黄志雄 |
法商研究 |
5 |
中美可再生能源贸易争端的法律问题 |
|
张庆麟 |
法学家 |
6 |
论国际投资协定中“投资”的性质与扩大化的意义 |
|
2010(6) |
毛杰 |
法学 |
4 |
SCM 协议中“某些企业”的法律界定与解释 |
|
黄志雄 |
法商研究 |
3 |
从“市场准入”到“资源获取” |
|
杜志华 |
法学评论 |
4 |
欧盟消费者保护的新工具 |
|
肖永平 |
法律科学 |
4 |
论现代国际航空法的自由化趋势 |
|
崔晓静 |
法学评论 |
5 |
论国际税收协调法律机制之构建 |
|
崔晓静 |
法学 |
12 |
从“瑞银集团案”看国际税收征管协调机制的走向 |
|
2009(4) |
黄志雄 |
法学评论 |
1 |
战后多边贸易体制六十周年的反思与前瞻 |
|
张辉 |
法学评论 |
2 |
美国国际投资法理论和实践的晚近发展 |
|
叶波 |
法学评论 |
2 |
WTO健康和安全争端中的审查标准 |
|
张庆麟 |
法学评论 |
5 |
国际投资习惯规则发展状况分析 |
|
13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2011(4) |
韩秀丽 |
法商研究 |
2 |
双边投资协定中的自裁决条款研究 |
|
房 东 |
法律科学 |
3 |
对“文本”的扬弃:WTO条约解释方法的一种修正 |
|
李武健 |
法律科学 |
4 |
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社会利益保护 |
|
朱明新 |
现代法学 |
5 |
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
|
2010(7) |
韩秀丽 |
现代法学 |
2 |
论国际投资协定中的“根本安全利益”与“公共目的” |
|
吕富强 |
比较法研究 |
2 |
论法国式信托 |
|
徐崇利 |
法商研究 |
3 |
公平与公正待遇 |
|
徐崇利 |
法学家 |
3 |
晚近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实践之评判 |
|
徐崇利 |
法学 |
4 |
自由主义国际经济法律秩序下“中国搭便车论”辨析 |
|
陈安 |
现代法学 |
6 |
中国加入WTO十年的法理断想 |
|
许楚敬 |
现代法学 |
6 |
国际公法在WTO争端解决中的作用与应用 |
|
2009(2) |
陈喜峰 |
现代法学 |
2 |
以基本权利为核心的贸易与人权一元论 |
|
徐崇利 |
法商研究 |
3 |
“政治性国际贸易争端”的裁判解决 |
|
9 |
西南政法大学 |
2011(1) |
孙志煜 |
法学评论 |
1 |
区域经贸争端解决的制度与实践 |
|
2010(5) |
陈咏梅 |
现代法学 |
3 |
发展中成员利用WT0争端解决机制的困境及能力建设 |
|
王衡 |
法商研究 |
4 |
WTO服务贸易承诺减让表之解释问题研 |
|
缪心毫 |
现代法学 |
5 |
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交叉条件的法律分析 |
|
陈小曼 |
政法论坛 |
5 |
国际船舶油污责任赔偿体系下的损害赔偿范围 |
|
张晓君 |
现代法学 |
6 |
贸易自由化与环境政策协调发展论 |
|
2009(3) |
杨树明 |
现代法学 |
2 |
由承托双方的正义到公共的正义 |
|
徐泉 |
法学评论 |
2 |
WTO“新成员”法律地位论析 |
|
丁丽柏 |
现代法学 |
3 |
论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 |
|
8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1(4) |
刘 笋 |
法学研究 |
4 |
国际法的人本化趋势与国际投资法的革新 |
|
张 光 |
法律科学 |
1 |
论国际投资仲裁中投资者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
|
韩 龙 |
法学 |
4 |
《新决议》对汇率操纵的释义有悖《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
|
刘 笋 |
法商研究 |
6 |
论投资条约中的国际最低待遇标准 |
|
2010(1) |
韩龙 |
法学家 |
5 |
当下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改革的焦点与问题 |
|
2009(3) |
吴志忠 |
法学评论 |
4 |
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预期违约制度 |
|
刘笋 |
法商研究 |
6 |
国际投资仲裁裁决的不一致性问题及其解决 |
|
刘笋 |
现代法学 |
5 |
建立国际投资仲裁的上诉机制问题析评 |
|
6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
2011(3) |
石 伟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美国对华出口限制补贴认定及其对策 |
|
杨 贝 |
政法论坛 |
3 |
美国对华贸易壁垒中的劳工标准 |
|
薛 源 |
政法论坛 |
4 |
后TRIPs时代国际商标立法 |
|
2010(3) |
陈卫东 |
法学 |
3 |
中国诉美国轮胎特保措施案的法律分析 |
|
陈卫东 |
法商研究 |
4 |
WTO体制下文化政策措施的困境与出路 |
|
边永民 |
政法论坛 |
4 |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的法律制度评论 |
|
5 |
南开大学法学院 |
2010(2) |
韩良 |
比较法研究 |
4 |
国际温室气体减排立法比较研究 |
|
程宝库 |
法学 |
7 |
跨国反商业贿赂法制缺陷的根源及完善 |
|
2009(3) |
左海聪 |
法学评论 |
1 |
国际经济法基本问题论纲 |
|
胡建国 |
法商研究 |
4 |
《TRIPs协定》执行条款的解释和适用 |
|
孙健 |
政法论坛 |
5 |
我国出口贸易中食品安全的法律问题 |
|
5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3) |
彭 岳 |
法商研究 |
3 |
例外与原则之间:金融服务中的审慎措施争议 |
|
胡晓红 |
法商研究 |
5 |
欧盟航空碳排放交易制度及其启示 |
|
彭 岳 |
现代法学 |
6 |
美国证券法域外管辖的最新发展及其启示 |
|
2010(1) |
肖冰 |
法学 |
9 |
WTO 争端案件中的规则应用差异分析 |
|
2009(1) |
彭岳 |
中国社会科学 |
2 |
贸易与道德:中美文化产品争端的法律分析 |
|
5 |
复旦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张乃根 |
法学家 |
1 |
论WTO法下的中国法制变化 |
|
2010(3) |
梁咏 |
法商研究 |
1 |
我国海外投资之间接征收风险及对策 |
|
张梓太 |
法学 |
2 |
国际气候适应制度的滞后性及其发展障碍 |
|
梁咏 |
法学 |
7 |
WTO 框架下碳关税可能引致的贸易争端与解决 |
|
2009(1) |
王弈通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从Kinik案看美国进口贸易中方法专利的保护问题 |
|
3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
2010(1) |
廖凡 |
法学研究 |
4 |
国际货币体制的困境与出路 |
|
2009(2) |
钟瑞华 |
中外法学 |
4 |
从绝对权利到风险管理 |
|
廖凡 |
清华法学 |
6 |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新趋势 |
|
3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1(2) |
余劲松 |
中国法学 |
2 |
国际投资条约仲裁中投资者与东道国权益保护平衡问题研究 |
|
尹 翔 |
政法论坛 |
1 |
外资并购中外国投资者投资额的准入问题 |
|
2010(1) |
韩立余 |
法学家 |
2 |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制度的完善与中国的对策 |
|
3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楼建波 |
法商研究 |
1 |
场外衍生品交易担保之信用支持制度研究 |
|
张智勇 |
法学 |
9 |
区域贸易协定中投资安排的所得税问题及其解决 |
|
2009(1) |
陈儒丹 |
法学 |
2 |
“非 WTO 协议”在 WTO 争端解决中的适用 |
|
3 |
华东政法大学 |
2011(1) |
袁发强 |
法学家 |
1 |
论“二级识别”现象存在的客观性 |
|
2010(1) |
李娟 |
法商研究 |
1 |
“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述评 |
|
2009(1) |
朱榄叶 |
现代法学 |
6 |
赢多输少还是输多赢少 |
|
3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2011(1) |
彭德雷 |
法商研究 |
3 |
WTO争端解决参与机制的巴西模式及其借鉴 |
|
2010(1) |
胡加祥 |
法商研究 |
1 |
我国政府采购法中的“本国货物”标准研究 |
|
2009(1) |
胡加祥 |
法学 |
7 |
WTO公力救济权之重构 |
|
3 |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司玉琢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优先适用原则研究 |
|
2010(1) |
李天生 |
现代法学 |
1 |
国际海运业反垄断豁免的法经济学分析 |
|
2009(1) |
郭萍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鹿特丹规则》述评 |
|
3 |
武汉大学WTO学院 |
2010(1) |
刘瑛 |
法商研究 |
4 |
GATT第20条(a)项公共道德例外条款之研究 |
|
2009(2) |
刘瑛 |
法学评论 |
5 |
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中国法院的直接适用 |
|
刘瑛 |
法学 |
11 |
从“美国赌博和博彩服务案”看WTO框架下的知识产权跨协定报复授权 |
|
2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1(1) |
焦 杰 |
比较法研究 |
4 |
鹿特丹规则中海上货物承运人的责任 |
|
2009(1) |
徐妍 |
比较法研究 |
4 |
反倾销税日落复审制度比较研究 |
|
2 |
西北政法大学 |
2010(1) |
刘亚军 |
法律科学 |
5 |
反倾销中的归零问题探析 |
|
2009(1) |
张光 |
现代法学 |
4 |
论国际投资仲裁中非投资国际义务的适用进路 |
|
2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2010(1) |
何志鹏 |
现代法学 |
2 |
WTO体制的发展取向论 |
|
2009(1) |
王彦志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再论国际经济法学的基石范畴 |
|
2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2010(1) |
赵艳敏 |
法学 |
11 |
美国对华“双反”案中的重复征税问题分析 |
|
2009(1) |
韩龙 |
中外法学 |
3 |
人民币汇率补贴论:基于WTO补贴构成条件的审视 |
|
2 |
辽宁大学法学院 |
2011(2) |
张晓静 |
法学评论 |
3 |
外币债务判决中的兑换日规则 |
|
张晓静 |
现代法学 |
4 |
析外币债务判决中的Miliangos规则 |
|
2 |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
2010(2) |
古祖雪 |
法学研究 |
1 |
TRIPS框架下保护传统知识的制度建构 |
|
张学军 |
比较法研究 |
4 |
美国农业垄断豁免制度研究 |
|
2 |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0(2) |
李先波 |
法学研究 |
1 |
自然人流动规制的晚近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
欧福永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论反补贴调查中实质损害威胁的确定 |
|
2 |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1(2) |
许楚敬 |
法学家 |
2 |
跨WTO体制的规则冲突及其解决路径 |
|
许楚敬 |
法学评论 |
2 |
WTO法中的“冲突规则” |
|
2 |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司玉琢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优先适用原则研究 |
|
2010(1) |
邹盈颖 |
法学 |
11 |
中国法视角下对《鹿特丹规则》评估的认识 |
|
2 |
四川警察学院 |
2011(1) |
苟大凯 |
法学 |
8 |
从“欧盟对华铜版纸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案看从低征税规则的适用 |
|
2010(1) |
苟大凯 |
法学 |
3 |
美国对华实施“双反”之违法性分析 |
|
1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2009(1) |
李璐玲 |
法学 |
2 |
对《海商法》中船舶留置权界定的反思 |
|
1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廖诗评 |
法商研究 |
6 |
“中美双反措施案”中的“公共机构”认定问题研究 |
|
1 |
中山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张亮 |
法学研究 |
2 |
反倾销法上从低征税规则的适用 |
|
1 |
山东大学法学院 |
2010(1) |
姜作利 |
现代法学 |
1 |
诚信原则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适用评析 |
|
1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09(1) |
郑玲丽 |
法学评论 |
1 |
论经济全球化时代WTO对国际经济法的创新 |
|
1 |
重庆大学法学院 |
2010(1) |
吴雪燕 |
现代法学 |
5 |
TRIPS-plus条款的扩张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
|
1 |
上海大学法学院 |
2010(1) |
李本 |
法学 |
4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的职能趋向 |
|
1 |
山西大学法学院 |
2009(1) |
王 毅 |
法学研究 |
5 |
WTO争端解决中的法律解释 |
|
1 |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 |
2010(1) |
鄂晓梅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以劳工标准为基础的单边贸易措施与WTO规则 |
|
1 |
湘潭大学法学院 |
2009(1) |
王太平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论知识产权国际立法的后TRIPS发展 |
|
1 |
华侨大学法学院 |
2010(1) |
吴永辉 |
现代法学 |
1 |
WTO体系中的双边主义路径评析 |
|
1 |
宁波大学法学院 |
2011(1) |
谢晓彬 |
法律科学 |
6 |
外资并购反垄断规制的国际协调 |
|
1 |
深圳大学法学院 |
2010(1) |
王楠 |
比较法研究 |
1 |
危急情况之习惯国际法与投资条约中的不排除措施条款 |
|
1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2011(1) |
李晓玲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国际知识产权贸易谈判的新方略 |
|
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杨彩霞 |
比较法研究 |
3 |
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的无默契仲裁初探 |
|
1 |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
2010(1) |
龚向前 |
法学家 |
4 |
WTO框架下风险规制的合法性裁量 |
|
1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 |
2010(1) |
黄德林 |
法学评论 |
5 |
欧盟地下水保护的立法实践及其启示 |
|
1 |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09(1) |
余菲 |
法商研究 |
4 |
WTO反倾销规则改革述评 |
|
1 |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 |
2010(1) |
杨卫东 |
清华法学 |
5 |
国家契约中稳定条款的法律效力认定及强制性法律规范建构 |
|
1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 |
2009(1) |
韩永红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偏离权配额交易--改革WTO体制下补偿制度的一种新思路 |
|
1 |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
2011(1) |
董勤 |
法学 |
2 |
西方国家碳标识规范法律正当性之缺失及其应对 |
|
1 |
南京审计学院 |
2009(1) |
曹和平 |
中国法学 |
2 |
反倾销法中的最佳可获信息规则初探 |
|
1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 |
2009(1) |
袁欣 |
法学家 |
3 |
论国际反倾销规则的法理不适当性 |
|
1 |
北京农学院 |
2009(1) |
佟占军 |
法商研究 |
6 |
美国农业贸易调整援助法律制度及其启示 |
|
1 |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
2011(1) |
杨鸿 |
法商研究 |
6 |
《反假冒贸易协定》的知识产权执法规则研究 |
|
1 |
广东商学院 |
2010(1) |
易琪 |
法学评论 |
3 |
论跨界损害环境影响评估的法律内涵 |
|
1 |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法律系 |
2009(1) |
金慧华 |
法学评论 |
1 |
论世界银行对国际环境法的支持 |
|
1 |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
2010(1) |
毛燕琼 |
法学 |
2 |
对美国特别保障制度及其实施的考察 |
|
1 |
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 |
2010(1) |
王贵国 |
比较法研究 |
1 |
略论晚近国际投资法的几个特点 |
|
1 |
澳门大学法学院 |
2009(1) |
曾令良 |
中国社会科学 |
2 |
《中欧伙伴与合作协定》谈判:问题、建议与展望 |
|
1 |
慕尼黑大学 |
2011(1) |
刘冬梅 |
比较法研究 |
5 |
论国际机制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法律改革的影响 |
|
1 |
德国波恩大学商法经济法研究所 |
2011(1) |
刘 旭 |
比较法研究 |
1 |
中欧垄断协议规制对限制竞争的理解 |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