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2009-2011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178篇)
发布日期:2012-06-1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
篇数 |
科研单位 |
年度(篇数) |
作者 |
刊物名称 |
期数 |
文章标题 |
|
14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3) |
邓峰 |
中国社会科学 |
1 |
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 |
|
许德风 |
法学研究 |
3 |
组织规则的本质与界限 |
|
郭秀华 |
法学 |
2 |
公司社会责任条款司法适用之法理分析 |
|
2010(2) |
蒋大兴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团结情感、私人裁决与法院行动 |
|
蒋大兴 |
法学家 |
4 |
商法:如何面对实践? |
|
2009(9) |
许德风 |
中国法学 |
6 |
论私法上的财产的定价 |
|
邓峰 |
中国法学 |
1 |
资本约束制度的进化和机制设计 |
|
缪因知 |
中外法学 |
2 |
汉斯曼的企业所有权理论 |
|
楼建波 |
清华法学 |
3 |
化解企业部分改制下债权僵局的制度设计 |
|
蒋大兴 |
清华法学 |
4 |
公司社会责任如何成为“有牙的老虎” |
|
邓峰 |
法学家 |
4 |
公司利益缺失下的利益冲突规则 |
|
郭雳 |
中外法学 |
4 |
中投:主权财富基金的控股公司路径 |
|
许德风 |
法学 |
8 |
破产法基本原则再认识 |
|
甘培忠 |
清华法学 |
6 |
论我国公司法语境中的社会责任价值导向 |
|
14 |
华东政法大学 |
2011(2) |
沈贵明 |
法学 |
6 |
论公司法对董事会决议表决的规范 |
|
李伟群 |
法学 |
9 |
对我国《票据法》第10条之修改建议 |
|
2010(6) |
沈贵明 |
法学研究 |
2 |
股份共有的公司法规范 |
|
李伟群 |
法学 |
2 |
我国票据无权代理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
|
孙宏涛 |
法学 |
6 |
董事责任保险合同除外条款范围的合理界定 |
|
沈贵明 |
法学 |
7 |
未成年人取得股东资格路径的正当性分析 |
|
孙宏涛 |
比较法研究 |
4 |
论董事责任保险中赔偿责任与抗辩、和解费用之分摊 |
|
王东光 |
清华法学 |
4 |
隐性现物出资规制比较研究 |
|
2009(6) |
范黎红 |
法学 |
3 |
大股东滥用资本多数决进行增资扩股的司法介入 |
|
丁绍宽 |
法学 |
6 |
股东会瑕疵决议的效力研究 |
|
王跃龙 |
法学 |
6 |
“撤消公司登记”与“吊销营业执照”的适用辨析 |
|
王东光 |
清华法学 |
4 |
股东退出公司后的诉讼地位 |
|
沈贵明 |
法学 |
11 |
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规范问题 |
|
罗培新 |
法学 |
11 |
美国公司治理评级的法律与政策之反思 |
|
8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2011(3) |
龙翔 |
法学家 |
3 |
公司法语境下的重大资产出售定位 |
|
董淳锷 |
中外法学 |
4 |
公司法改革的路径检讨和展望 |
|
董淳锷 |
法学家 |
4 |
面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法律宽容 |
|
2010(4) |
王保树 |
法学研究 |
3 |
公司社会责任对公司法理论的影响 |
|
傅廷中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论船舶优先权制度建构下的船员权益保护 |
|
孙英 |
法学 |
6 |
论董事自我交易的法律规则 |
|
刘文科 |
政法论坛 |
5 |
营业:商法上的特殊客体 |
|
2009(1) |
杜晶 |
清华法学 |
3 |
上市公司管理报酬法律制度的理论与现实 |
|
7 |
武汉大学法学院(及国际法研究所) |
2011(2) |
陈本寒 |
清华法学 |
2 |
董事注意义务与董事过失研究 |
|
黄丽娟 |
清华法学 |
6 |
约定代位权制度对于法定代位权制度的补充与矫正 |
|
2010(5) |
冯果 |
中国法学 |
1 |
“禁止篡夺公司机会”规则探究 |
|
温世扬 |
中国法学 |
2 |
给付性保险中保险利益的制度构造 |
|
冯果 |
法学 |
3 |
金融服务横向规制究竟能走多远 |
|
冯果 |
现代法学 |
2 |
由“类推监管”到“网络导向监管” |
|
冯果 |
法学评论 |
6 |
金融创新视域下的公司治理 |
|
7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2011(1) |
韩长印 |
法学 |
11 |
车损险中致害第三方不明时保险金扣减问题研究 |
|
2010(4) |
韩长印 |
中国社会科学 |
4 |
债权受偿顺位省思——基于破产法的考量 |
|
韩永强 |
法学 |
2 |
《保险法》第 16 条中被误读的“告知义务” |
|
韩长印 |
法学 |
10 |
交强险中恶意肇事的保险垫付责任 |
|
崔香梅 |
法学 |
11 |
我国股票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缺失与完善 |
|
2009(2) |
韩长印 |
中国法学 |
3 |
共同法律行为理论的初步构建 |
|
徐卫 |
法商研究 |
3 |
信托受托人职务解任制度研究 |
|
7 |
扬州大学法学院 |
2011(4) |
钱玉林 |
法学研究 |
6 |
公司法第16条的规范意义 |
|
钱玉林 |
法商研究 |
1 |
作为裁判法源的公司章程 |
|
钱玉林 |
清华法学 |
2 |
论股东代表诉讼中公司的地位 |
|
钱玉林 |
法学 |
5 |
以非货币财产首次出资何以成为问题 |
|
2010(1) |
钱玉林 |
法学 |
8 |
经理地位的法律逻辑分析 |
|
2009(2) |
钱玉林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英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历史演变和现代化改革 |
|
钱玉林 |
法学研究 |
2 |
公司章程"另有规定"检讨 |
|
6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1(1) |
吕 芳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美国企业法人的言论自由权与竞选资金规制 |
|
2010(2) |
李建伟 |
中国法学 |
5 |
公司非讼程序之适用研究 |
|
李建伟 |
清华法学 |
2 |
论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界定于实现机制建构 |
|
2009(3) |
李建伟 |
法律科学 |
3 |
股东查阅权行使机制的司法政策选择 |
|
李建伟 |
政法论坛 |
5 |
对我国商个人立法的分析与反思 |
|
李建伟 |
法商研究 |
4 |
制度建构:两大法系公司检查人选任制度及其借鉴 |
|
5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1(1) |
雷兴虎 |
法学评论 |
6 |
激励机制视野下我国农业合作社治理结构之立法完善 |
|
2010(1) |
吴京辉 |
法学 |
7 |
我国《票据法》中限制背书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
|
2009(3) |
雷兴虎 |
中国法学 |
5 |
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防范法律机制 |
|
樊启荣 |
法学 |
1 |
保险理赔程序及其时限立法规制论 |
|
樊启荣 |
法商研究 |
5 |
人寿保险合同之自杀条款研究 |
|
5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2011(1) |
赵新华 |
法学 |
9 |
《票据法》上票据金额记载规定的立法完善 |
|
2010(2) |
胡晓静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论公司社会责任 |
|
车传波 |
法律科学 |
5 |
公司机会准则的司法裁判 |
|
2009(2) |
于莹 |
清华法学 |
5 |
英美法系中融通票据制度初探 |
|
傅穹 |
法律科学 |
6 |
高管薪酬的法律迷思 |
|
5 |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2011(2) |
常健 |
法学家 |
2 |
论公司章程的功能及其发展趋势 |
|
李克武 |
法学评论 |
4 |
我国公司登记机关职责之划分:现状检讨与应然选择 |
|
2010(2) |
陈业宏 |
法学评论 |
1 |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商控股的立法反思 |
|
彭真明 |
法商研究 |
3 |
股东知情权的限制与保障 |
|
2009(1) |
常健 |
法学家 |
6 |
股东自治的基础、价值及其实现 |
|
4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
2011(2) |
徐海燕 |
中国法学 |
3 |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质押效力规则的反思及其重构 |
|
杜景林 |
法学 |
10 |
企业买卖中的给付障碍和瑕疵担保责任 |
|
2010(2) |
刘彦沣 |
比较法研究 |
4 |
公司董事查阅权 |
|
沈四宝 |
法学 |
12 |
中国商事仲裁制度的特征与自主创新 |
|
4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2) |
吴建斌 |
法学 |
2 |
合意原则何以取代多数决 |
|
税兵 |
法学 |
11 |
居间合同中的双边道德风险 |
|
2010(1) |
李友根 |
法律科学 |
4 |
论个体工商户制度的存与废 |
|
2009(1) |
吴建斌 |
法学 |
7 |
公司法人格否认成文规则适用困境的化解 |
|
3 |
西南政法大学 |
2010(1) |
郑佳宁 |
比较法研究 |
6 |
法国公司法中管理层对第三人的责任 |
|
2009(2) |
侯东德 |
现代法学 |
2 |
论中国股东权制度的立法完善 |
|
刘乃睿 |
现代法学 |
3 |
激烈竞争下的变革:公司法判例法方法的引入 |
|
3 |
西北政法大学 |
2011(2) |
马宁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保险法中保证制度构造及其现代化转型 |
|
王延川 |
法商研究 |
2 |
有限责任公司合约效力的司法干预及其界限 |
|
2009(1) |
叶名怡 |
现代法学 |
6 |
保险人代位权与被保险人求偿权竞合时的处理规则 |
|
3 |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0(2) |
耿利航 |
法学研究 |
6 |
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功能质疑 |
|
耿利航 |
政法论坛 |
5 |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困境和司法解散制度 |
|
2009(1) |
胡晓珂 |
法商研究 |
6 |
保险法二次修订之理念与路径选择 |
|
3 |
中南大学法学院 |
2010(2) |
蒋建湘 |
中国法学 |
5 |
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 |
|
蒋建湘 |
政法论坛 |
1 |
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 |
|
2009(1) |
蒋建湘 |
法律科学 |
6 |
出资人股权诉讼与企业国有资产保护 |
|
3 |
湖南大学法学院 |
2011(2) |
肖海军 |
中国法学 |
2 |
论公司设立登记撤销制度 |
|
肖海军 |
法学评论 |
5 |
论商主体的营业能力 |
|
2009(1) |
肖和保 |
比较法研究 |
3 |
股东提案权制度:美国法的经验与中国法的完善 |
|
3 |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1(1) |
何佳馨 |
现代法学 |
6 |
美国医疗保险照顾计划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
2010(2) |
王雄飞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英国保险告知义务制度的演进、结构和现代化 |
|
葛伟军 |
中外法学 |
3 |
债权出资的公司法实践与发展 |
|
3 |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
2011(1) |
陈雪萍 |
法商研究 |
6 |
信托受益人权利的性质:对人权抑或对物权 |
|
2010(2) |
孙光焰 |
法商研究 |
4 |
董事证券虚假陈述职务侵权责任制度的重构 |
|
陈雪萍 |
法商研究 |
6 |
商事信托之商主体地位研究 |
|
2 |
最高人民法院 |
2011(1) |
曾宏伟 |
中外法学 |
4 |
公司法变迁中的商人角色 |
|
2010(1) |
仲伟珩 |
比较法研究 |
6 |
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研究 |
|
2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1(1) |
王欣新 |
政法论坛 |
6 |
关联企业的合并破产重整启动研究 |
|
2010(1) |
王欣新 |
法商研究 |
2 |
合伙企业破产的特殊性问题研究 |
|
2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及刑科院) |
2010(1) |
夏利民 |
比较法研究 |
6 |
董事谨慎职责与经营判断规则之关系刍议 |
|
2009(1) |
林艳琴 |
政法论坛 |
1 |
对我国商自然人法律制度的审视 |
|
2 |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
2010(1) |
董惠江 |
中国法学 |
3 |
票据法的坚守与发展 |
|
2009(1) |
董惠江 |
现代法学 |
5 |
我国企业重整制度的改良与预先包裹式重整 |
|
2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2010(2) |
廖益新 |
法学家 |
1 |
从Glaxo案看营销性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规制问题 |
|
王兰 |
现代法学 |
2 |
商事登记与市场准入关系的法经济学思辨 |
|
2 |
重庆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刘萍 |
法学 |
7 |
公司社会责任的重新界定 |
|
2009(1) |
张舫 |
法学 |
1 |
上市公司章程中董事选任条款的有效性分析 |
|
2 |
暨南大学法学院 |
2010(2) |
朱羿锟 |
法学研究 |
3 |
董事会结构性偏见的心理学机理及问责路径 |
|
朱羿锟 |
现代法学 |
4 |
论高管“问题薪酬”的董事问责 |
|
2 |
河海大学法学院 |
2010(1) |
王建文 |
现代法学 |
5 |
中国商事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困境与出路 |
|
2009(1) |
王建文 |
法律科学 |
5 |
从商人到企业:商人制度变革的依据与取向 |
|
2 |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
2010(1) |
官欣荣 |
法学 |
8 |
破解“商事通则”立法迷局的开放式新进路 |
|
2009(1) |
官欣荣 |
政法论坛 |
4 |
我国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迷惑及对策 |
|
2 |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
2010(2) |
陈醇 |
法学研究 |
4 |
权利的结构:以商法为例 |
|
梁开银 |
法律科学 |
2 |
论公司股权之共有权 |
|
2 |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 |
2010(1) |
刘道远 |
法商研究 |
1 |
商事侵权责任对侵权责任法的挑战及其对策 |
|
2009(1) |
刘道远 |
政法论坛 |
5 |
中国商法制度体系构建的现实性和超越性 |
|
2 |
汕头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刘小勇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公司捐赠与董事的责任 |
|
2010(1) |
刘小勇 |
清华法学 |
5 |
营业转让与股东大会的决议 |
|
2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2011(2) |
梁鹏 |
法学家 |
2 |
候保期间事故之赔付探讨 |
|
梁鹏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保险合同复效制度比较研究 |
|
2 |
广东商学院 |
2009(2) |
袁碧华 |
现代法学 |
1 |
有限责任的扩张与限制 |
|
鲁晓明 |
法商研究 |
3 |
论美国法中市场份额责任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
|
2 |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 |
2010(2) |
张学文 |
中外法学 |
2 |
封闭式公司中的股东信义义务 |
|
张学文 |
法商研究 |
6 |
股东协议制度初论 |
|
1 |
中山大学法学院 |
2009(1) |
慕压平 |
法学研究 |
5 |
我国外资并购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
|
1 |
山东大学法学院 |
2011(1) |
董翠香 |
法学 |
9 |
论空头支票的成因与防范 |
|
1 |
复旦大学法学院 |
2010(1) |
胡冰 |
法学 |
7 |
美国破产清算托管人职责制度及其启示 |
|
1 |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法学院 |
2010(1) |
任自力 |
法学家 |
3 |
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之审思 |
|
1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0(1) |
李飞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论董事对公司债权人负责的法理正当性 |
|
1 |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
2011(1) |
宋良刚 |
政法论坛 |
6 |
债权出资的法律问题与对策探析 |
|
1 |
广州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左传卫 |
法商研究 |
4 |
我国公司间相互持股的法律规制 |
|
1 |
安徽大学法学院 |
2009(1) |
徐彪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论近代公司组织的成因 |
|
1 |
河南大学法学院 |
2009(1) |
樊涛 |
法商研究 |
4 |
我国商事责任制度的缺陷及重构 |
|
1 |
西南大学法学院 |
2009(1) |
赵学刚 |
政法论坛 |
6 |
效率的公平矫正 |
|
1 |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2009(1) |
杜强强 |
法学家 |
2 |
论法人的基本权利主体地位 |
|
1 |
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2009(1) |
王佐发 |
政法论坛 |
2 |
预重整制度的法律经济分析 |
|
1 |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09(1) |
韦祎 |
法商研究 |
3 |
论基金会法人财产运用中的“近似原则”及其适用 |
|
1 |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09(1) |
刘文 |
法学评论 |
4 |
公司清算中出资瑕疵股东对债权人的民事责任 |
|
1 |
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汪庆松 |
现代法学 |
3 |
股份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结构性变革 |
|
1 |
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1(1) |
于朝印 |
现代法学 |
5 |
论商业信托法律主体地位的确定 |
|
1 |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
2010(1) |
林一 |
法学 |
11 |
侵权债权人在破产程序中受偿地位之重塑理由 |
|
1 |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
2009(1) |
郑英龙 |
现代法学 |
2 |
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否认与非自愿性债权人保护 |
|
1 |
烟台大学法学院 |
2011(1) |
于永芹 |
法学 |
9 |
完善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思考 |
|
1 |
宁波大学人文社科处 |
2011(1) |
郑曙光 |
法学评论 |
1 |
公司设立无效之诉的比较法考察 |
|
1 |
福州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朱圆 |
法学 |
10 |
论美国公司法中董事对债权人的信义义务 |
|
1 |
甘肃政法学院 |
2010(1) |
任尔昕 |
中国法学 |
6 |
关于我国设置公司种类股的思考 |
|
1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09(1) |
李春景 |
法学评论 |
5 |
论西方国家股份合作社的本质及对我国的启示 |
|
1 |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 |
2009(1) |
高旭军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论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改革法》 |
|
1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
2011(1) |
于海纯 |
比较法研究 |
2 |
保险人缔约信息义务的边界 |
|
1 |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2009(1) |
邱秋 |
法学评论 |
6 |
公共信托原则的发展与绿色财产权理论的建构 |
|
1 |
外交学院国际法系 |
2009(1) |
杨慧芳 |
法学评论 |
3 |
外资公平与公正待遇标准的要素评析 |
|
1 |
湖南商学院法学院 |
2010(1) |
杨峥嵘 |
法学评论 |
6 |
我国农村经纪人主体资格的法律考量 |
|
1 |
河南财经学院法学院 |
2010(1) |
徐强胜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企业形态法定主义研究 |
|
1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
2009(1) |
刘凯 |
政法论坛 |
2 |
控制股东的信义义务及违信责任 |
|
1 |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
2009(1) |
罗礼平 |
比较法研究 |
3 |
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并存还是合一? |
|
1 |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 |
2010(1) |
魏淑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制度的历史解读 |
|
1 |
国家法官学院 |
2011(1) |
胡岩 |
比较法研究 |
5 |
比较视野下财团法人概念辨析 |
|
1 |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
2009(1) |
刘迎霜 |
法学 |
5 |
股东对董事诉讼中的商业判断规则 |
|
1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2009(1) |
周友苏 |
政法论坛 |
1 |
反思与超越:公司社会责任诠释 |
|
1 |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
2009(1) |
陶一鸣 |
政法论坛 |
5 |
商业判断规则的多维分析 |
|
1 |
上海证券交易所 |
2010(1) |
徐明 |
法学 |
6 |
经济危机下的公司治理问题及应对 |
|
1 |
香港大学法学院 |
2009(1) |
王芳 |
政法论坛 |
5 |
香港与内地跨境破产的法律框架研究 |
|
1 |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知识产权研究所 |
2011(1) |
蒋舸 |
法商研究 |
1 |
德国公司形式的最新变革及其启示 |
|
1 |
英国Strathclyde大学法学院 |
2009(1) |
赵渊 |
比较法研究 |
4 |
“董事会中心说”与“股东中心说”:现代美国公司治理学说之辩 |
|
1 |
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法学部 |
2010(1) |
金春 |
政法论坛 |
6 |
破产重整程序中的管理人制度 |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