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数 | 单位 | 作者 | 刊物名称 | 期数 | 文章标题 | 
| 26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吴汉东 | 中国法学 | 1 | 论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 | 
| 胡开忠 | 法学研究 | 2 | 反向工程的合法性及实施条件 | ||
| 彭学龙 | 法学研究 | 3 | 寻求注册与使用在商标确权中的合理平衡 | ||
| 陈小君 | 法律科学 | 1 | 后农业税时代农地权利体系与运行机理研究论纲 | ||
| 陈小君 | 法商研究 | 1 | 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运行的现实考察 | ||
| 胡潇潇 | 法商研究 | 1 | 我国专利法“药品实验例外”制度研究 | ||
| 张红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19世纪德国人格权理论之辩 | ||
| 张红 | 现代法学 | 2 | 方法与目标:基本权利民法适用的两种考虑 | ||
| 万建华 | 法商研究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378条之理解与完善 | ||
| 吴汉东;李瑞登 | 法商研究 | 3 |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30年 | ||
| 陈小君 | 现代法学 | 3 | 我国妇女农地权利法律制度运作的实证研究与完善路径 | ||
| 张红 | 法律科学 | 3 | 事实陈述、意见表达与公益性言论保护 | ||
| 彭学龙 | 法商研究 | 4 | 论著作权语境下的获取权 | ||
| 张红 | 法商研究 | 4 | 死者人格精神利益保护 | ||
| 高飞 | 法商研究 | 6 | 论环境污染责任的适用范围 | ||
| 曹新明 | 法商研究 | 6 | 现有技术抗辩研究 | ||
| 陈小君 | 法商研究 | 6 | 财产权侵权赔偿责任规范解析 | ||
| 吴汉东 | 法商研究 | 6 | 侵权责任法视野下的网络侵权责任解析 | ||
| 唐义虎 | 法商研究 | 6 | 对“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的理解与适用 | ||
| 谢鸿飞 | 法商研究 | 6 | 精神损害赔偿的三个关键词 | ||
| 张红 | 法商研究 | 6 | 《侵权责任法》对人格权保护之述评 | ||
| 麻昌华 | 法商研究 | 6 | 《侵权责任法》的解释论与立法论 | ||
| 梁志文 | 法学 | 6 | 版权法上的“选择退出”制度及其合法性问题 | ||
| 韩松 | 法学 | 6 | 农地社保功能与农村社保制度的配套建设 | ||
| 梅术文 | 法学 | 9 | 我国著作权法上的传播权整合 | ||
| 熊 琦 | 法学 | 9 | 著作权法中投资者视为作者的制度安排 | ||
| 19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朱岩 | 中国社会科学 | 6 | 社会基础变迁与民法双重体系建构 | 
| 朱虎 | 中国法学 | 2 |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发包方同意 | ||
| 张新宝 | 中国法学 | 3 | 《侵权责任法》死亡赔偿制度解读 | ||
| 王利明 | 中国法学 | 6 | 论高度危险责任一般条款的适用 | ||
| 朱虎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萨维尼的法学方法论述评 | ||
| 李琛 | 法学家 | 1 | 关于“中国古代因何无版权”研究的几点反思 | ||
| 谢远扬 | 法律科学 | 1 | 论侵害人不明的大规模产品侵权责任 | ||
| 王利明 | 法学家 | 2 | 侵权责任法的中国特色 | ||
| 杨立新 | 法学家 | 2 | 论侵权请求权的优先权保障 | ||
| 张淑隽;潘皞宇 | 法学评论 | 2 | 论反担保制度的形成原理及其立法、司法层面的操作理念 | ||
| 杨立新 | 清华法学 | 3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成功与不足及完善措施 | ||
| 叶林 | 法学家 | 4 | 私法权利的转型 | ||
| 王利明;姚辉 | 法学家 | 4 | 人大民商法学:学说创见与学术贡献 | ||
| 刘春田 | 法学家 | 4 | 新中国知识产权法学学科的开拓者 | ||
| 陈明涛 | 法学 | 8 | 网络广播服务提供商的版权责任 | ||
| 张新宝 | 法商研究 | 6 | 设立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赔偿)基金的制度构想 | ||
| 高圣平 | 法学 | 6 | 著作权出质登记制度若干问题 | ||
| 宋廷徽 | 法学家 | 6 | 对版权保护扩张趋势的反思 | ||
| 张新宝;王伟国 | 法律科学 | 6 | 最高人民法院民商事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探讨 | ||
| 14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薛军 | 中国法学 | 1 | “民法-宪法”关系的演变与民法的转型 | 
| 魏振瀛 | 中国法学 | 2 | 侵权责任法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及其与民法其他部分的关系 | ||
| 葛云松 | 中国法学 | 3 | 《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益 | ||
| 王成 | 中国法学 | 5 | 医疗侵权行为法律规制的实证分析 | ||
| 常鹏翱 | 法学研究 | 1 | 事实行为的基础规范 | ||
| 常鹏翱 | 法学研究 | 5 | 民法中的财产权竞合规范 | ||
| 薛军 | 法商研究 | 2 |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4条的定性与解释 | ||
| 常鹏翱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另一种物权行为理论 | ||
| 常鹏翱 | 法学 | 3 | 不动产登记法的立法定位与展望 | ||
| 杨明 张巍 | 清华法学 | 4 | “共用名称”之上产权争夺的经济学和法学分析 | ||
| 尹田 | 清华法学 | 4 | 民事代理之显名主义及其发展 | ||
| 汤文平 | 清华法学 | 6 | 德国法上的批准生效合同研究 | ||
| 尹田 | 法学 | 8 | 论时效利益放弃方式中的“债务承认” | ||
| 马忆南 | 法学 | 12 | 夫妻生育权冲突解决模式 | ||
| 14 | 西南政法大学 | 张玉敏;侯国跃 | 现代法学 | 1 | 当前中国《侵权法(草案)》之比较研究 | 
| 邓宏光 | 法商研究 | 1 | 论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 | ||
| 邓宏光 | 法学 | 2 | 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应当缓行 | ||
| 邓宏光 | 现代法学 | 2 |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与《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 | ||
| 黄忠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合同自由与公共政策 | ||
| 黄忠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通过私法的社会控制 | ||
| 刘有东 | 现代法学 | 3 | 论作品修改权 | ||
| 黄汇 | 现代法学 | 4 | 版权法上公共领域的衰落与兴起 | ||
| 孙鹏 | 现代法学 | 5 | 去除时效制度的反道德性 | ||
| 黄忠 | 法学家 | 5 | 违法合同的效力判定路径之辨识 | ||
| 张力 | 法律科学 | 5 | 俄罗斯民法中单一制企业的主体地位及其过渡性 | ||
| 张剑波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加拿大同性婚姻立法发展研究 | ||
| 李雨峰 | 现代法学 | 6 | 重塑侵害商标权的认定标准 | ||
| 陈苇 | 法学 | 12 | 婚姻家庭住房权的优先保护 | ||
| 14 | 华东政法大学 | 杨代雄 | 中国法学 | 4 | 使用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的效果 | 
| 朱晓喆 | 中国法学 | 6 | 诉讼时效完成后债权效力的体系重构 | ||
| 韩强 | 法学研究 | 4 | 情势变更原则的类型化研究 | ||
| 朱晓喆;徐刚 | 法学研究 | 5 | 民法上生育权的表象与本质 | ||
| 王迁 | 法商研究 | 1 | 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侵权问题再研究 | ||
| 杨代雄 | 法律科学 | 1 | 准不动产的物权变动要件 | ||
| 吴一鸣 | 法律科学 | 2 | 论“单纯知情”对双重买卖效力之影响 | ||
| 曾大鹏 | 法学 | 2 | 商事留置权的法律构造 | ||
| 朱晓喆 | 中外法学 | 3 | 论近代民法体系建构的方法论基础 | ||
| 张驰 | 法学 | 4 | 论抵押权的存续期间 | ||
| 李锡鹤 | 法学 | 8 | 民法“物格”说引起的思考 | ||
| 沈幼伦 | 法学 | 5 |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三元化之思考 | ||
| 王迁 | 法学 | 6 |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避风港”规则的效力 | ||
| 许莉 | 法学 | 12 | 夫妻个人财产婚后所生孳息之归属 | ||
| 13 | 中国政法大学 | 刘承韪 | 比较法研究 | 1 | 论美国契约法理论“演化三部曲” | 
| 柳经纬 | 比较法研究 | 1 | “一国两制”原则下“两岸四地”的私法统一问题 | ||
| 罗瑶 | 比较法研究 | 1 | 法国法中的侵权过错概念及其对我国立法的借鉴意义 | ||
| 曹义荪 | 政法论坛 | 1 | 当代中国物权习惯法 | ||
| 张今 | 政法论坛 | 1 | 数字环境下的版权补偿金制度 | ||
| 刘承韪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刑事和解制度的民法解读 | ||
| 费安玲 | 比较法研究 | 3 | 罗马法对所有权限制之探微 | ||
| 李晗 | 政法论坛 | 3 | 侵权责任的正当性基础研究 | ||
| 朱庆育 | 中外法学 | 4 | 法典理性与民法总则 | ||
| 金眉 | 法学 | 8 | 我国上世纪 50 年代婚姻制度改革运动的反思 | ||
| 柳经纬 | 比较法研究 | 5 | 咬文嚼字说立法 | ||
| 戴孟勇 | 清华法学 | 6 | 狩猎权的法律构造 | ||
| 金眉 | 法学 | 12 | 婚外同居关系的补偿 | ||
| 12 | 武汉大学法学院 (及国际法研究所) | 李承亮 | 现代法学 | 1 | 侵权责任法视野中的生态损害 | 
| 李智 | 法学评论 | 1 | 体育赛场暴力侵权的民事诉求途径 | ||
| 秦涛 | 法学评论 | 1 | 论近现代中国不动产登记模式的立法选择 | ||
| 温世扬;兰晓为 | 法学评论 | 1 |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利益冲突与立法选择 | ||
| 余敏友;廖丽;褚童 | 法学评论 | 1 | 知识产权边境保护 | ||
| 张素华 | 法学评论 | 2 | 论行政不作为侵权的责任承担 | ||
| 冷传莉 | 法学评论 | 3 | 论人格物之实体与程序制度的建构 | ||
| 温世扬 武亦文 | 清华法学 | 4 | 论保险代位权的法理基础及其适用范围 | ||
| 宁立志 | 法商研究 | 5 | 韩国公平交易法中的专利权不当行使及其启示 | ||
| 宁立志 | 法学评论 | 5 | 专利辅助侵权制度中的法度边界之争 | ||
| 李承亮 | 清华法学 | 5 | 侵权责任的违法性要件及其类型化 | ||
| 温世扬;武亦文 | 法学家 | 6 | 物权债权区分理论的再证成 | ||
| 12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徐国栋 | 比较法研究 | 1 | 大陆法系还能存在多久 | 
| 黄文煌 | 清华法学 | 2 | 论租赁权的对抗效力 | ||
| 刘铁光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著作权正当性的危机与出路 | ||
| 徐国栋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家庭法哲学两题 | ||
| 徐国栋 | 法学 | 3 | 优士丁尼罗马法与绘画、雕塑 | ||
| 郑永宽 | 法律科学 | 4 | 论民事责任能力的价值属性 | ||
| 齐云 | 清华法学 | 4 | 不可分之债理论流变史考 | ||
| 徐国栋 | 现代法学 | 5 | 罗马人的税赋 | ||
| 钟瑞栋 | 比较法研究 | 5 | 强制性规范的解释与适用 | ||
| 黄文煌 | 法律科学 | 6 | 按份共有人优先购买权制度之适用 | ||
| 谢黎伟 | 现代法学 | 6 | 著作权质押的困境和出路 | ||
| 蒋月 | 法学 | 12 | 婚外同居当事人的赠与 | ||
| 10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程啸 | 法律科学 | 2 | 论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要件 | 
| 崔建远 | 中国法学 | 2 | 论归责原则与侵权责任方式的关系 | ||
| 程啸 | 清华法学 | 2 | 论《侵权责任法》第八条中“共同实施”的涵义 | ||
| 夏元军 | 法律科学 | 2 | 论保险法上解除权与民法上撤销权之竞合 | ||
| 程啸 | 法学研究 | 3 | 不动产登记簿之推定力 | ||
| 程啸 | 中外法学 | 4 | 论不动产登记薄公信力与动产善意取得的区分 | ||
| 龙俊 | 法学研究 | 4 | 权益侵害之要件化 | ||
| 程啸 | 法商研究 | 5 | 论不动产善意取得之构成要件 | ||
| 崔建远 | 法学家 | 5 | 再论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 | ||
| 韩世远 | 法商研究 | 6 | 物件损害责任的体系位置 | ||
| 10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叶金强 | 中国法学 | 1 | 共同侵权的类型要素及法律效果 | 
| 叶金强 | 法学研究 | 6 | 物权法第106条解释论之基础 | ||
| 叶金强 | 政法论坛 | 1 | 论代理权授予行为的有因构造 | ||
| 肖泽晟 | 法商研究 | 2 | 论公物附近居民增强利用权的确立与保障 | ||
| 倪同木;夏万宏 | 法学评论 | 2 | 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 ||
| 叶金强 | 法学 | 3 | 论中断磋商的赔偿责任 | ||
| 宋亚辉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新权利的生成 | ||
| 叶金强 | 现代法学 | 4 | 登记物与非登记物之区分的法律意义 | ||
| 岳卫 | 法学 | 5 | 人身保险中故意免责的举证责任 | ||
| 叶金强 | 法律科学 | 5 | 表见代理构成中的本人归责性要件 | ||
| 8 |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 万志前;郑友德 | 法学评论 | 1 | 知识产权制度生态化重构初探 | 
| 李扬 | 法商研究 | 4 | 知识产权请求权的限制 | ||
| 冉克平 | 法学评论 | 4 | 论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 ||
| 冉克平 | 法律科学 | 4 | 论未成年人受侵害的过失相抵 | ||
| 张定军 | 中外法学 | 4 | 论不真正连带债务 | ||
| 周琼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论过失导致的纯粹精神损害 | ||
| 冉克平 | 法学 | 10 | 我国《物权法》第 180 条第 2 款的理解与适用 | ||
| 李扬 | 法学家 | 6 | 日本著作权间接侵害的典型案例、学说及其评析 | ||
| 6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周江洪 | 法学研究 | 1 | 风险负担规则与合同解除 | 
| 周江洪 | 法学 | 4 | 惩罚性赔偿责任的竞合及其适用 | ||
| 王冠玺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法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问题再探索 | ||
| 周 翠 | 中外法学 | 5 | 《侵权责任法》体系下的证明责任倒置与减轻规范 | ||
| 吴小兵 | 清华法学 | 6 | 赔礼道歉的合理性研究 | ||
| 许建宇 | 法学 | 12 |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定性与法律适用模式选择 | ||
| 6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李国强 | 法商研究 | 1 | “权能分离论”的解构与他物权体系的再构成 | 
| 刘红臻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人体基因财产权研究 | ||
| 马新彦;石睿 | 法律科学 | 2 | 论知识经济时代空间隐私权的侵权法保护 | ||
| 张丹丹 | 法学 | 4 | 著作权法在保护虚构角色形象方面的局限及对策 | ||
| 彭诚信;单平基 | 清华法学 | 6 | 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理论之证成 | ||
| 孙良国 | 法学 | 10 | 公务员订立营利性投资经营协议的效力及其法律后果 | ||
| 5 | 西北政法大学 | 孙昊亮 | 法学研究 | 5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属性 | 
| 陈凌云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论英美合同法之违约获益赔偿责任 | ||
| 叶名怡 | 法律科学 | 4 | 侵权法上故意与过失的区分及其意义 | ||
| 李康宁 | 法律科学 | 5 | 民事法律立法语言失范问题检讨 | ||
| 叶名怡 | 法商研究 | 5 | 论死亡赔偿范围 | ||
| 4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王竹 | 清华法学 | 2 | 论受害人有过错的数人侵权责任分担 | 
| 王竹 | 法律科学 | 3 | 论连带责任分摊请求权 | ||
| 王竹 | 法学 | 5 | 《侵权责任法》立法程序的合宪性解释 | ||
| 王竹 | 法商研究 | 6 | 论数人侵权责任分担中最终责任份额的确定方式 | ||
| 4 | 复旦大学法学院 | 林暖暖 | 中国社会科学 | 2 | 美国无过错医疗责任改革 | 
| 金殿军 | 法学 | 1 | 请求法院拍卖、变卖担保财产的法律问题 | ||
| 何佳馨 | 法学 | 5 | 中国民法调整对象学说史略 | ||
| 杨 华 | 法学 | 7 | 围海造地过程中的权利承接及其法律规制 | ||
| 4 |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 | 鲁晓明 | 法学家 | 1 | 论纯粹精神损害赔偿 | 
| 曾祥生 | 法学评论 | 2 | 论解除权之行使 | ||
| 刘平 | 政法论坛 | 3 | 知识产权的重叠保护与侵权责任 | ||
| 王坤 | 政法论坛 | 3 | 私法中的契约制度与商事信用扩展关系 | ||
| 3 | 湖南大学法学院 | 屈茂辉 | 中国法学 | 5 | 继续性合同 | 
| 许中缘 | 清华法学 | 1 | 合同的概念与我国债法总则的存废 | ||
| 许中缘 | 法学 | 5 | 禁止性规范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 | ||
| 3 | 重庆大学法学院 | 齐爱民 | 法商研究 | 2 | 论二元知识产权体系 | 
| 蒲俊丞 | 现代法学 | 3 | 通过民事合同的农村环保监管 | ||
| 齐爱民;周伟萌 | 法律科学 | 3 | 论计算机信息交易的法律性质 | ||
| 3 | 暨南大学法学院 | 廖焕国 | 法学研究 | 1 | 假设因果关系与损害赔偿 | 
| 廖焕国 | 现代法学 | 1 | 侵权构成要件的不法性功能论 | ||
| 胡波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话语伦理视阈下的专利立法程序 | ||
| 3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 | 杜景林 | 法商研究 | 3 | 现代买卖法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的定位 | 
| 杜景林 | 现代法学 | 6 | 现代买卖法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的体系建构 | ||
| 杜景林 | 法学 | 7 | 合同规范在格式条款规制上的范式作用 | ||
| 2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 陈洁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论保荐机构的担保责任 | 
| 梁慧星 | 法商研究 | 6 | 论《侵权责任法》中的医疗损害责任 | ||
| 2 | 山东大学法学院 | 谢意 | 现代法学 | 3 | 私权平等与身份限制 | 
| 张利春 | 法商研究 | 3 | 日本公害侵权中的“容忍限度论”述评 | ||
| 2 | 中山大学法学院 | 谢晓尧;陈贤凯 | 法学评论 | 3 | 知识的产权革命 | 
| 于海涌 | 现代法学 | 3 | 论英美信托财产双重所有权在中国的本土化 | ||
| 2 |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刘燕 | 政法论坛 | 5 | 商标抢注行为浅析与防范 | 
| 张 虹 | 法律科学 | 5 | 无因管理人的报酬请求权问题研究兼论民法制度设计中的“人性预设”问题 | ||
| 2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 卢海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论作品的原创性 | 
| 张红 | 政法论坛 | 5 |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私权性及利益平衡要求 | ||
| 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 李昊 | 清华法学 | 2 | 德国缔约过失责任的成文化 | 
| 龙卫球 | 比较法研究 | 6 | 物权法定原则之辨 | ||
| 2 | 烟台大学法学院 | 房绍坤 | 清华法学 | 1 | 从美、德法上的征收类型看我国的征收立法选择 | 
| 房绍坤 | 法学家 | 6 | 论征收中“公共利益”界定的程序机制 | ||
| 2 | 上海大学法学院 | 李凤章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通过“空权利”来“反权利” | 
| 袁真富 | 法学 | 12 | 基于侵权抗辩之专利默示许可探究 | ||
| 2 | 宁波大学法学院 | 王小军;陈吉宁 | 清华法学 | 3 | 美国先占优先权制度研究 | 
| 张炳生;陈丹丹 | 政法论坛 | 4 | 生物技术专利的利益平衡 | ||
| 2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孙大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更有效率的侵权法规则的可能性 | 
| 朱淑丽 | 比较法研究 | 5 | 欧洲民法典运动及其对传统法制的冲击 | ||
| 2 |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 马俊驹;童列春 | 法学研究 | 2 | 身份制度的私法构造 | 
| 张金海 | 法学家 | 3 | 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制度的界分与衔接 | ||
| 2 |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马栩生 | 法商研究 | 3 | 论城市地下空间权及其物权法构建 | 
| 马栩生 | 法学评论 | 4 | 比较法视野下故意侵权理论体系之构建 | ||
| 2 |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 翟云岭;孙得胜 | 法学家 | 1 | 论所有权保留 | 
| 王文军 | 清华法学 | 4 | 提单物权效力的法律构成 | ||
| 2 | 中国传媒大学法学院 | 刘文杰 | 法学研究 | 6 | 民法上的姓名权 | 
| 刘文杰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论新闻侵权的归责原则 | ||
| 1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李中原 | 法学 | 3 | 论民法上的补充债务 | 
| 1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张江莉 | 政法论坛 | 2 | 不当得利中“无法律上原因”之证明 | 
| 1 | 中南大学商学院 | 左良平 | 法商研究 | 4 | 我国永佃权融资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其当代启示 | 
| 1 |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 张俊岩 | 法学家 | 2 | 保险产品的知识产权属性及其保护 | 
| 1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其木提 | 法学 | 12 | 烟草产品警示缺陷的民事责任 | 
| 1 | 浙江师范大学法学院 | 陈醇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论单方法律行为、合同和决议之间的区别 | 
| 1 |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 丛立先 | 法学 | 1 | 转载摘编法定许可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 
| 1 |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 谢薇;韩文 | 法学评论 | 6 | 对《侵权责任法》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解读 | 
| 1 | 贵州大学法学院 | 冷传莉 | 政法论坛 | 6 | 人格物确立的法理透视 | 
| 1 | 广州大学法学院 | 左传卫 | 法学 | 3 | 权益侵害型不当得利之反思 | 
| 1 | 安徽大学法学院 | 汪金兰 | 现代法学 | 4 | 关于涉外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立法探讨 | 
| 1 | 武汉大学WTO学院 | 罗昆 | 法学评论 | 6 | 合同效力瑕疵制度中的类型思维及其问题 | 
| 1 |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 | 吴文芳 | 法商研究 | 2 | 德国集体合同“法规性效力”与“债权性效力”之研究 | 
| 1 | 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李宏 | 法律科学 | 5 | 西方遗嘱继承理念变迁及规律 | 
| 1 |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 | 胡雪梅 | 法学 | 11 | 我国未成年人侵权责任承担制度之合理构建 | 
| 1 | 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 郗伟明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论迟延履行违约金诉讼时效的起算 | 
| 1 | 三峡大学法学院 | 骆东平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美国性骚扰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 
| 1 | 青岛大学法学院 | 耿焰 | 政法论坛 | 4 | 差别性公民身份与差别权利 | 
| 1 |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 刘正峰 | 法商研究 | 4 | 物权客体代位主义研究 | 
| 1 |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 | 董学立 | 法学研究 | 1 | 浮动抵押的财产变动与效力限制 | 
| 1 |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 熊进光 | 现代法学 | 3 | 物业服务合同抗辩权的行使与限制 | 
| 1 |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 王坤 | 法律科学 | 6 | 著作人格权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 
| 1 |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 程宇光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美国法中农民留种行为与知识产权的冲突与协调 | 
| 1 |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甄增水 | 法商研究 | 5 | 解释论视野下保证期间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 
| 1 | 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 | 田韶华 | 法学 | 9 | 误工费赔偿中的疑难问题 | 
| 1 |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 李勇军 | 法商研究 | 2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公权与私权的冲突及其平衡 | 
| 1 | 广东嘉应学院 | 陈帮锋 | 清华法学 | 4 | 论意外事故与不可抗力的趋同 | 
| 1 | 九江学院 | 郭继 | 法商研究 | 5 |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实践困境与现实出路 | 
| 1 | 景德镇陶瓷学院 | 汪志刚 | 法学研究 | 5 | 意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对立的法理与历史根源 | 
| 1 | 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 | 陈磊 | 清华法学 | 5 | 普通法视角的纯粹经济损失 | 
| 1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研究室 | 郑冲 | 比较法研究 | 4 | 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翻译稿酬判例 | 
| 1 | 中国保监会法规部 | 刘学生 | 法学 | 1 | 保险合同法修订理念及立法基础问题评述 | 
| 1 | 澳大利亚Murdoch大学法学院 | 邵科 | 清华法学 | 5 | 经济史视野下的商标法:中国与欧洲的对比 | 
| 1 | 鹿特丹大学法学院法经济研究所 | 胡伟强 | 清华法学 | 5 | 《侵权责任法》中公平责任的适用 | 
| 1 | 意大利维龙纳大学法律系 | 陆青 | 法学 | 5 | 意大利法中违约解除效果实证考察 | 
(以上数据由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搜集整理,转载务必标明出处)
相关链接:
法理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362.shtml
宪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368.shtml
刑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390.shtml
行政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371.shtml
刑诉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389.shtml
民诉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346.shtml
商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394.shtml
经济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395.shtml
法制史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363.shtml
国际公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431.shtml
国际私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432.shtml
国际经济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415.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