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在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中实现新作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一、加深理解领悟,增强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创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建设法治中国指明前进方向。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纵观人类思想发展史,重大理论创新总是在破解重大时代课题中产生。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充分汲取中华民族自古至今的治理智慧,广泛吸纳世界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深刻总结共产党依法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人类社会法治文明发展规律,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十一个坚持”,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在新时代中国实践的光辉成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新飞跃。
习近平法治思想源自于党的百年奋斗、凝结着党的百年求索,是对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总书记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强调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些变革和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法治思想,根植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凝聚了法治建设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法治思想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积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资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丰厚滋养。当代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民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立足国情、内外兼收,深刻总结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汲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吸收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法治文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世界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两个大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提出运用法治和制度规则协调各国关系和利益、坚定维护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深刻回答了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关系问题,科学指明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国内国外两个领域,饱含对世界法治文明发展时代课题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显著优越性,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适合自己国情的法治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勇担职责使命,在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工作实践中实现新作为
深入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要紧紧围绕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个重大主题,主动作为、担当尽责,推动工作开创新局面。
在加强理论武装中实现新作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多思多想、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在系统全面、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更加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发挥法治类媒体的专业优势,广泛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普及工作,深入阐发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开创性意义,深入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髓要义,为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在宣传展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进展新成就中实现新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提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要坚定自觉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实践,紧扣深化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等重点工作,加强正面宣传,为各项中心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实现新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法治思想赋予了中华法治文明新活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集中体现。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同普法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品牌活动作用,引导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传承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和理念,研究、挖掘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根据时代精神加以转化,加强研究阐发、公共普及、传承运用。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发掘、研究、保护共和国红色法治文化,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在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国际传播中实现新作为。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对外宣传阐释工作,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有利于国际社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法治文明与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的交流和借鉴,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法治话语权和影响力。要全面系统、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国际传播工作,进一步加强内容建设,进一步拓宽传播渠道,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使这一科学思想不断为国际社会所认知、所了解、所接受,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三、坚持守正创新,切实把科学思想转化为做好法治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法治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民主与法制时报》作为中国法学会主管的全国性法治类媒体,作为中国法学会机关报,必须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到办报全过程和各方面,高举旗帜,守正创新,推动法治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坚决守好主阵地。政法媒体是党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精神上来,把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牢固树立政治家办报意识,始终绷紧政治导向这根弦,落实“三审三校”制度,把讲政治这条生命线贯穿到策划、采访、编辑、报道全过程和各环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审读制度,把好政治关、法律关、政策关、文字关,对政治性、原则性和导向性问题必须旗帜鲜明、敢抓敢管,对错误言论要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做强宣传主渠道。经党中央批准,中国法学会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这是在有关部委、人民团体和地方成立的第二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机构之一,必将激励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把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要聚焦中心任务,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发挥《民主与法制时报》“法学院”专刊理论阵地作用,通过专题报道、评论言论、理论文章、学习读本、短视频等形式,运用“民主与法制时报”学习强国号等平台,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研究成果的宣传展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其生动实践的权威解读,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两年向中国法治国际论坛致信的精神,更好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去年以来,我们把媒体融合发展摆上重要位置,以融媒体中心演播室建设项目为牵引,以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报网融合试点,取得一定成效。宣传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应在各类“报、网、端、微、屏”开设专题专栏,运用各类融媒体手段,生产文字、图片、音视频、H5等多形式新闻产品,并在各类移动端集成传播,让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着力打造一支讲政治、懂法律、懂传播、懂网络的专门人才队伍,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激活人才队伍活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促进全媒体传播格局更好更快发展,切实提高法治宣传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作者为《民主与法制》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