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
:2021-08-31 :中国社会科学
·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
摘要:数字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也成为数字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数字文化产业的现状与未来成为重要研究领域。技术与文化关系的演变分为技术未赋能、技术加持和数字技术赋能三个阶段。可以从赋能消费者、赋能创意者、赋能生产者、赋能社交行为和赋能文化传播五个方面来分析数字技术如何提升文化产业的效率,如何推动数字内容成为文化产业的主体部门和数字传播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结构存在影响,文化消费结构、生产结构、市场结构和国内外比例结构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具有两大优势:大市场与传统文化资源。目前,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一个质疑,即数字技术的强大力量是否会导致技术表现强、文化内涵弱的问题。实际上,创作者追求文化内涵的动力和消费者对文化内涵的向往,将推动数字时代不断产生内涵丰富、持久传承的文化精品,数字与技术的融合既能形成多元文化生机勃勃的文化原野,也能造就具有深刻思想和精湛艺术表现的文化高峰。作者江小涓,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北京100084)。摘要: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对生产关系的重大影响之一,是由此产生的数字鸿沟普遍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但数字鸿沟问题在中国的影响及其填补和克服,具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特殊性。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由于农村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数字金融的发展带来了中国居民收入和消费的显著增加,特别是对于那些无法接触到互联网的家庭。因为数字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业向非农业的就业结构转型,提升工资性收入和农业经营性收入,促进消费,进而抑制数字鸿沟扩大。数字金融发展必须同时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关键词:数字鸿沟 数字金融 发展不平衡 社会主义制度 农村脱贫攻坚作者张勋,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北京100875);万广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上海200433);吴海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武汉430073)。否定辩证法:探寻主体外化、对象性异化及其扬弃——马克思《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摘要》解读摘要:马克思1844年写下《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摘要》,是他在第一次经济学研究进程的最后,通过重温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这部特殊的文本,在这个重要的专题性思想实验中完成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从而深刻掌握了黑格尔以劳动外化—对象性的物性存在的异化及其扬弃的否定辩证法和证伪物性表象的批判认识论理论。这构成了整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异化理论的内里逻辑构架。关键词:马克思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摘要》 劳动外化 对象性 扬弃异化摘要:分配正义并非仅指涉“得其应得”和“个人所有权”,也并非仅是一条抽象的法权原则。分配正义归根到底是特定历史阶段生产方式的反映,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所指涉的“物质生产方式”的事实原则和规范性价值,它与不同历史阶段的所有制形式、财产关系直接相关。马克思揭示“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的劳动所有权关系,批判“物的依赖性”阶段的资本正义和个人所有权,目的是倡扬“真正共同体”的按需分配正义和通达人的自我实现。只有从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开创的哲学视角和理论视域中,才能真正理解分配正义的历史生成逻辑。中国的分配制度延展了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层级和结构,既牢牢把握按劳分配的主动权,又有效抑制“资本逻辑”的负效应,从而使分配正义展现出特定历史阶段中的积极效应。作者黄建军,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100875)。摘要:个人同一性这一哲学经典问题,在当代最具吸引力的研究进路是心理连续性理论,其中,新洛克主义代表帕菲特给出的诊断具有深刻影响。但帕菲特对经验的“去人称”化处理使得经验沦为价值中立的事件,从而个人的持续生存仅仅是与死亡相对的存活,而不是作为理性行动者的继续存在。帕菲特的理论困境与同一性要求存在冲突。为此首先需要澄清:人们在什么意义上将同一性赋予了实际上的差异性?放弃传统的时刻同一性确认思路,重新表述对持存问题的设问,进而尝试从语言角度探讨理解同一性的途径,有望走出困局。这一途径不再单纯强调时间片段中经验的联系性,不把自我看作由事件经验本身决定的,而将自我看作个人借助语言对其经验的赋归、阐释和预期。这种融贯一致但又持续修正的反思性重构,确保了具有内在关联的经验融入并造就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我”。如此,历时的同一性不是一种已然成型并等待发现的实在,而取决于人们用什么方式将现在的自我与过去之我和未来之我塑造为同一。作者费多益,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102249)。编者按: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考察,实地察看了莫高窟,察看了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听取了敦煌研究院在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在敦煌研究院,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习近平强调,“加强敦煌学研究”,“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时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发表两周年,又恰逢党的百年华诞,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指引下,敦煌学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态势。目前,“敦煌文献等重点古籍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与理解,展示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地区古代遗迹和文物的丰富性及其对于学术研究的基础性作用,筑牢文化自信的学术基础,我们约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荣新江教授、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刘进宝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郝春文教授、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项楚教授、敦煌研究院赵声良研究馆员,分别围绕中西交通史、中古史地、中古宗教史、语言文学史、艺术史五个领域的问题,撰写了本组文章。这些文章从敦煌原始文献出发,深入爬梳,以实证性的研究方法,真切地表明敦煌文化是“艺术宝库”“璀璨明珠”“珍贵史料”。我们希望本组文章对于进一步推进敦煌学研究有所帮助。敦煌文书所记丝绸之路的新篇章
荣新江
敦煌学对中古史地研究的新贡献
刘进宝
敦煌文献展现的中古宗教史研究新图景
郝春文
敦煌语言文学资料的独特价值
项楚
百年敦煌艺术研究的贡献和影响
赵声良
摘要: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事件”及其后续进展在日本掀起轩然大波。时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大正德谟克拉西著名代表吉野作造与众不同,对中国学生抗议“侵略的日本”表示理解,进而提出了“和平的日本”与中国国民“提携”的诉求,并为此写信给曾经的学生李大钊,邀请北大师生访日。对吉野作造的提议,李大钊积极回应,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则一波三折。为消除李大钊对吉野作造所创“黎明会”的疑虑,吉野作造不仅通过记者渊泉(陈溥贤)在报刊上发表谈话,而且派遣学生访问上海学生联合会和李大钊,亲自密访北大。“五四事件”一年后,北大学生访日得以实现,但这与吉野作造的中日两国相互“提携”的初衷——打倒各自国家的军阀和官僚政府、防止“过激思想”的蔓延,相去甚远。究其原因,在于无论是接待访日团的东京帝国大学的新人会,还是北京大学访问团,两国学生更关心的是苏俄革命。关键词:五四事件 吉野作造 李大钊 新人会 过激思想作者孙江,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历史学院教授(南京210023)。摘要:传统新闻业凭借诸结构性要素之合力,逐渐从社会系统边缘走向中心,最终导致传播结构的“封闭化”。以“元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媒介打破固化的专业壁垒,解构封闭化的传播结构,进而促动杂合体新闻业的兴起。这种新闻传播新业态源自技术的“人性化”“智能化”和人的“技术化”“媒介化”,它是人类实体与以新技术要素为核心的非人类实体密切互动、共同发挥效力的新闻业态。技术成为重要的行动者,“联结”“开放”和“过程性”成为未来新闻活动的显著特征,大众传播时代形成的相对封闭、稳定的“强结构式新闻再生产”,逐渐被开放、联结且高度易变的“弱结构式新闻再生产”所取代。传播结构变动中的新闻业呈现高度不确定性。在超限的不确定性中寻求相对确定性,成为当下及未来新闻传播实践面临的巨大难题。关键词:元技术 新闻业 “新新媒介” 媒介逻辑 传播结构 作者姜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张涛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上海200433)
责任编辑:郝魁府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