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子堂
:2023-11-03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人权学院

付子堂,男,汉族,1965年10月生,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法学教授、法理学博士生导师。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首批"中国当代法学名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国家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院长。

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后,北京大学法理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士。1987年8月—1994年8月,留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法学理论教研室任教,1992年2月取得讲师职称,1997年8月—1998年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工作,1998年8月,任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编,2000年12月,由讲师破格晋升法学教授职称,2001年7月,任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主任,2002年4月,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9年8月,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兼任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法学、人权法学。

2002年7月、2008年8月,先后入选重庆市首批和第二批学术技术带头人;2006年10月入选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2007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007年10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11月被中国法学会授予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2012年入选重庆市首届“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2013年入选首批“重庆市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学术成果】

一、著作

《法律功能论》(专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法律意识形态的演进》(专著),重庆出版社,2000

《法之理在法外》,法律出版社,2003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中国实践》(主编),法律出版社,2012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解读》(主编),法律出版社,2012

二、教材

《现代法理学》,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法理学》(第二版),参编,“十五”规划国家级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法学导论》(第4版),参编,法律出版社,2003。

《现代法治精神与中国法律制度》,主编,重庆出版社,2003。

《法理学》,第二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新帕尔格雷夫法经济学大辞典》,编委,参译,法律出版社,2003。

《法理学》(第4版),参编,法律出版社2004。

《法理学进阶》,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

《法理学初阶》,主编,法律出版社,2009

《法理学高阶》,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

三、论文

近代中国法政教育的当代启示:警惕“法政学堂陷阱”,《学术交流》2017(12)

探索政法高校法治人才培养新机制,《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04)

普法的逻辑展开——基于30年普法活动的反思与展望,《社会科学战线》2017(06)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17(10)

地方法治实践的动力机制及其反思,《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6(04)

让法治成为改革的根本守护——西南政法大学付子堂教授访谈,《社会科学家》2016(01)

先秦法家“法治”施行观念及其现代价值,《社会科学家》2016(01)

构建中国自己的人权话语体系,《人权》2015(3)

人权视域下考察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应然法则——由“微软黑屏”触及的系列问题展开,《思想战线》2014(3)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全面保障人权,《检察日报》2014.12.10

弱者的类型分析,《社会科学研究》2014(5)

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系论纲,《中国法学》2014(6)

立法与改革:以法律修改为重心的考察,《法学研究》2014(6)

地方法治建设及其评估机制探析,《中国社会科学》2014(11)

用法治思维稳步有序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法制日报》2014.1.20.2版

只有信仰法治才能坚守法治,《人民日报》2014.4.10.13版

当前中国法治精神缺失现象观察,《人民论坛》2013(14)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红旗文稿》2013(23)

《毛泽东早期文稿》中的人权观念,《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3)

马克思对现代人权理论的贡献——基于《论犹太人问题》的分析,《求是学刊》2012(6)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动力分析,《法学杂志》2012(1)

论建构法治型社会管理模式,《法学论坛》2011(2)

法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最优模式,《法制日报》2011.11.16.9

民生在辛亥宪政历程中的演进,《法学研究》2011(5)

团聚与传承,《法制资讯》,2011(Z1)

西南政法大学“论辩”方式的法学育人模式探索,《中国大学教学》,2009(12)

先秦儒法两家的社会矛盾调处思想及其时代意义(合著),《 法学杂志》,2011(07)

传统中国的社会冲突法律调处机制探微,《社会科学战线》,2011

论人民法院的工作指导思想,《人民司法》,2009(23)

民生法治论,《中国法学》2009(6)

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新拓展——研究动态与问题意识,《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的社会理论视角——从现代社会理论到后现代理论,《北方法学》,2008(05)

部门法功能界限论略——关于物权平等保护原则的法哲学探讨,《政治与法律》,2007(06)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研究论纲——写在《现代法学》首任主编黎国智教授80寿辰之际,《现代法学》,2007(05)

构建民生法治,《法学研究》,2007(04)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法律,《中国法律》,2007(01)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法律,《司法》,2006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第三次创新,《 法学家》,2006(05)

“发展中法治”图景的描绘———问题的由来与研究进路,《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04)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合著),《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2期。

乡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制度创新及其宪政维度(合著),《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法眼看“非典”》(上、下),《中国律师》2003年第7、8期。

非典危机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4)。

转型时期中国的法律与社会论纲,《现代法学》2003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3年第8期全文转载;收入《中国法理学精粹》(张文显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版,2004。

A Survey of the Legal Problems in the Age of Social Transition of China,徐显明、刘瀚主编:《法治社会之形成与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美、英等国高技术立法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江平主编:《比较法在中国》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2。

读懂列宁:1895—1917年列宁对法律问题的解释,张文显、李步云主编《法理学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2。

关于自由的法哲学思考,张文显主编《中国法理学精粹》,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法律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功能分析,《石河子大学学报》2001(4);

关于法律意识形态研究的断想,《法学》2001年11期;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01)。

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的法律探索(合著),《学习与探索》2001(4)。

对利益问题的法律解释,《法学家》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1(07)全文转载。

法律正义引论,《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法律对科技行为的调控,《检察日报》2001年1月9日,第3版。

重读列宁:20世纪初俄国社会转型时期列宁法律思想的发展新论,载张文显、李步云主编:《法理学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0。

关注正义:法哲学的永恒使命,《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前沿研究》(2000年中国博士后大会经济管理与人文社会分会暨全国博士后第四届经济学管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中美法宪法监督制度比较研究,《法学》2000(5),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转载。

恩格斯晚年法律功能理论的时代价值,《东吴法学》2000年特刊。

关于自由的法哲学思考,《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

知识经济时代法律对科技行为的功能,《法商研究》2000(1)。

法律的行为激励功能论析,《法律科学》1999(6),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0(02)转载。

社会学视野中的法律功能问题,《郑州大学学报》1999(05)。

论法律的社会功能(合著),《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4),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1999(08)转载。

新世纪与中国法治问题(笔谈),《现代法学》1999(1)。

论政治法治化(合著),《中外法学》1998(3),《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转载。


责任编辑:刘流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