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奉化自2016年撤市建区以来,城市能级提升,发展驶上“进城入市”的“高速路”,但基层信访矛盾纠纷庞杂、调解平台多等问题随之而来。如何应对社会治理中“成长的烦恼”?2022年,奉化区法学会依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探索出“一核统领、两庭共治、三级联动、四个闭环”的“1234”基层“矛调模式”,形成了高效协同、整体智治的基层治理体系,实现矛盾纠纷一成化解在区级、三成化解在镇(街)、六成化解在村(社)和网格,力促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共同提升,书写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高分答卷。
“道德庭+共享法庭”两庭共治
今年8月29日下午,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方桥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小邬(化名)的家人与某桥梁管理单位终于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一次性赔偿4.5万元,这起“拉锯”一年多的纠纷终于画上句号。
一年前,家住方桥街道禾家桥村的小邬在一座桥上玩耍时,被一块突然倾倒的护栏石板砸伤送医院救治。此后,小邬的家人与该桥梁管理单位就赔偿问题产生分歧。
这起纠纷通过网格上报至人大代表联络站,最初被安排在村“道德庭”调解,由奉化区人大代表马华龙主持。
“道德庭”即“道德+庭审庭解”矛盾纠纷化解的农村治理模式,是奉化平安建设的一大特色品牌。自2017年在全区镇(街)村(社)推行以来,“道德庭”通过在村委会设置专用场所,吸收各村有威望、有公信力、认可度高的乡贤、老党员、村民代表等调解力量,通过村规民约和道德说理来化解矛盾纠纷。
不过,在对小邬家人与桥梁管理单位的矛盾纠纷调解中,“道德庭”遇到了一个难题:认定赔偿金额和过错责任涉及专业法律知识超出他们成员力所能及的范围。马华龙随即开启“道德庭+共享法庭”双管齐下的调解模式,邀请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方桥街道人民法庭庭长王佩岚加入“共享法庭”,线上线下共同开展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签订调解协议。
这是奉化区以“道德庭+共享法庭”两庭共治模式化解矛盾的缩影。
“‘共享法庭’赋予‘道德庭’法律加持,为矛盾纠纷调解注入法律专业力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便捷的司法服务,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奉化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区社会治理中心副主任张成说。
“对法院来说,两庭共治模式,一方面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为溯源治理工作省去不少心力,另一方面让诉调对接更顺畅。”王佩岚说,过去,“道德庭”与“共享法庭”各自独立,前者无法解决的纠纷转入诉讼时需要当事人重新递交起诉资料,现在,“共享法庭”加入后,相当于接入法院诉前调解程序。如果矛盾纠纷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直接进入诉讼程序,省时省力。
据了解,两庭共治模式自2021年推行以来,目前共建成示范“道德庭”65个,建成涵盖渔家、旅游、环境等行业的特设“共享法庭”34个,覆盖奉化全区12个镇(街)、300多个村(社)及34个行业协会等组织,有效提升了信访矛盾纠纷调解办结率。
“区—镇(街)—村(社)”三级防线
今年9月,奉化区溪口镇五林村最后一批村民终于拿到了新房房产证,因为无法办理房产证而引发的信访就此平息。两年前,五林村新农村改造建成小区,由于前期费用核算不精确,导致村集体资产出现资不抵债问题,房子虽已建成,但部分村民无法办理房产证,引发纠纷。
该纠纷由溪口镇上报至区政府后,有关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专班入驻溪口镇,摸排项目实际情况,并重新制定拆迁补偿政策,历时大半年时间,促使矛盾有效化解。
“这是依托区级‘包案包解’防线消解矛盾的成功案例。”张成说,“区—镇(街)—村(社)”三级防线是“1234”基层矛调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第三道防线是区级“包案包解”防线,对镇(街)流转事件及区级重大民生问题、重大信访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由区级领导包案领办,联动镇(街)、村(社)两级社会治理平台,统筹协调区直部门和相关镇(街)各方力量集中解决,筑牢风险化解、积案破解的最后防线。
溪口镇党委副书记胡杰告诉记者,在五林村新农村改造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驻村专班提供全面细致的法律支持,包括为五林村项目制定整体法律框架,纠正原本有失公允的分房政策,提出新的拆迁补偿政策。该拆迁补偿政策经由全体村民大会投票通过后,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又指导驻村专班有关人员开展相关合同和法律文书撰写工作。
“三级防线的重点在于统筹各地各级碎片化的调解力量,对矛盾纠纷形成系统化应对,从而提高调解效率。”张成说,第一道村级“即访即办”防线,以村(社)网格为依托,整合“党员干部包片联户”和网格力量巡查制度,强化线下走访排查,构建“网格+党员干部”信访矛盾纠纷排查网,提高矛盾纠纷“感知端”的敏锐度,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在网格员每日巡查基础上,广泛发动党员和村(居)民代表走访联系户,包片村(社)干部走访联系村居民、企业,排查信息由村社治干部(奉化区特设岗位,每个村专门负责社会治理问题的干部)实时掌握;同时,村(社)党组织书记保持通信畅通,并开设书记信箱,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诉求。
第二道防线是镇(街)“联片联调”防线。以镇(街)综合条线为依托,发挥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4个平台作用,整合镇(街)“道德庭”“共享法庭”等,对村(社)上报的民情信息和信访风险隐患进行汇总梳理、建立清单、集中化解。镇(街)综治办负责对村级流转事件进行分析研判,并借助基层治理力量进行办理、快速销号。
“比如,在方桥街道,街道综治办相当于信息处理大脑,汇集网格提交的矛盾纠纷,安排网格员与‘道德庭’进行调解,‘道德庭’再视情况决定是否开启‘共享法庭’。”王佩岚说,作为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她参与了多起矛盾纠纷调解。除两庭共治模式,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还通过法学会专业平台,引入劳动争议、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等行业性专业调解力量,对涉及各职能部门的事件进行联片协调、联动处置。
第三道区级“包案包解”防线,以区社会治理中心为依托,整合现有入驻职能部门和业务联动部门,调整完善内设机构设置,通过协同联通智慧城管、12345政务热线、应急指挥平台、110指挥平台等社会治理信息系统数据资源,纳入行政执法协调指挥模块,进一步强化区社会治理中心指挥调度、综合协调、运行保障、督办考评等职能。
三道防线构成矛盾纠纷调处的“区—镇(街)—村(社)—网格”四个闭环,并以“党建统领、条抓块统”的理念一以贯之,压实村(社)书记调解辖区矛盾纠纷的主体责任,深化开展村(社)干部“八讲八整治”“党性党风教育年”等活动,通过以会代训、集中培训、在线辅导等多种方式,提升矛盾纠纷处理能力;持续探索“党建+信访”“党建+调解”“党建+治理”等基层治理新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工作的深度融合。
据介绍,自“区—镇(街)—村(社)”三级防线构建以来,通过村(社)网格发现信访矛盾隐患化解率达99.6%,镇(街)对于各类信访矛盾纠纷及历史积案的破解力度明显加强。截至2022年底,166件国家信访局交办的信访积案已化解164件,102件浙江省信访局交办的信访积案100%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