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也是北大法学学科创建12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北京大学“学科质量年”建设,贯彻“凝心聚力同奋进 挺膺担当砺青春”2024年思政实践主题,北京大学法学院组织8支思政实践课程团队、180余名师生奔赴全国各地区开展实践课程教学。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等党政班子成员全员带队前往一线,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担任授课教师,选拔博士思政辅导员、高年级学生骨干作为助教,汇聚起思政实践育人的磅礴力量,引导青年法律人“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在推进强国建设中展现青春作为,在民族复兴伟业中彰显青春风采,在百廿法学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位于北京市,负责审理北京市朝阳区、通州区、顺义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区地域内法律规定由其审理的第一审案件以及上述区人民法院的上诉、抗诉案件。该院在司法审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致力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审判监督职能,提升审判质效。
此次北京大学法学院前往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开展思政实践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深入了解司法实践和法院工作流程,而且能够加深学生们对法治精神的认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实务能力。同时,本次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精神,激发同学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的热情和决心。
理论结合实践 筑牢合作基底
6月25日下午,实践团一行来到了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A座一楼进行院内参观。同学们在这里参观了院内陈设的三中院历史和重大案件展览,深入理解人民法院在维护司法法治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也了解到北京市三中院作为全国优秀的政法工作队伍对首都乃至全国政法工作发挥的引领作用。
随后,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共建“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基地”签约挂牌仪式暨北京大学法学院2024年赴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思政实践接洽会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厅举行。北京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朝霞,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马骏,北京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郭雳,党委副书记路姜男出席仪式。北京大学法学院思政实践团全体师生参加仪式。
北京三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马骏,北京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路姜男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北京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朝霞,北京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郭雳共同为“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基地”揭牌
郭雳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是法学院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北京市三中院建立思政实践教育基地,对于双方深入推进合作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他希望未来双方形成更加紧密互促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培养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做出贡献。
张朝霞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市三中院对北大法学院思政实践团的研学活动高度重视,此次思政实践对于双方深化合作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她希望各位同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向实践学习,争取为中国法治现代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后,双方举行青年人才座谈交流会,北京大学法学院同学与三中院青年干警进行了热烈交流。通过本次交流学习,同学们对于法院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法官的职业发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于自身职业规划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北京大学法学院也将以本次交流为契机,着力拓展与司法实务部门的合作空间,为学生实践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感受司法厚重 体悟法理人情
6月26日上午,实践团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观摩刑事案件庭审,案由为“内幕交易罪”。通过本次学习观摩和模拟法庭演练,同学们对刑事审判和民事审判的流程和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刑事审判中,大家注意到了控方和辩方如何围绕证据进行交锋,以及法官如何在保持中立的同时引导整个审判过程。对审判程序的直观体验,让同学们对司法工作的严谨性和公正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下午,实践团一行观摩了民事庭审,案由为“游乐场安全保障义务引发的侵权之诉”。在民事审判的观摩中,同学们学习到了如何在法庭上妥善表达诉求、提供证据和进行辩论。与刑事审判相比,民事审判更注重双方当事人的平衡,以及通过调解和裁决的协调来解决纠纷。以和解为导向的审判方式,让同学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解决冲突的工具,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桥梁。
观摩结束后,在北京市三中院干警的指导和协助下,实践团对后续将要进行的模拟法庭做了细致的准备工作。在准备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了检察官、辩护律师、证人和法官等角色的真切差异,也认识到了法律实践过程中每个角色的职责和挑战,对如何在法庭上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辩论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赓续历史积淀,传承法治精神
6月27日上午,实践团前往中国法院博物馆参访。位于中国法院博物馆一楼的“全面依法治国,走向伟大复兴”主题展,集中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锐意改革,积极进取,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的突出贡献。展出内容涵盖了人民法院各个条线的重点工作,集中展示了人民群众关注的大量典型案例。该展厅以信息化展示为特色,增强观众的参与感,提高展览的互动性。其中5组阵列屏,集中展示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严惩职务犯罪”“党的十八大以来部分首例案件”等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内容。
中国法院博物馆在布展时尽可能地保存了文物原貌,让观众在参观展览的同时可以欣赏文物建筑之美。在建设智慧法院板块,尤为突出这一理念:在有限的空间内,拱形屋顶及白色墙面为投影提供了环绕式屏幕,巧妙地展示“诉讼E时代”微电影。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参观不仅让大家对中国法院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法治精神的思考和对法律职业的热爱。同学们将把这次实践的收获带回校园,与更多的同学分享,共同为中国法治事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下午,第19期“京法精品课堂”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模拟法庭开展,该活动也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向全市法院开放。北京市高院、北京市三中院、北京大学法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出席活动,全市法院教育培训工作人员及相关审判领域干警通过网络直播参加此次培训活动。
北京大学法学院郭雳院长代表学院致辞,对"京法精品课堂"走进北京大学校园表示热烈欢迎,认为三中院的授课团队将极大地促进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巩固北大学子对法治的坚定信仰。他期望双方能够在教学实践、实习就业、研修培训、人员交流、课题研究等领域深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为新时代的法治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中院民四庭庭长侯军、民六庭副庭长尚晓茜、民四庭法官刘栋、李冉组成的授课团队授课团队精选了该院审理的债权人撤销权纠纷案例,深入探讨了合同保全中债权人撤销权行使的司法认定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同学们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在答疑环节,团队成员耐心解答了同学们关于举证责任分配、债权实现路径等方面的问题,现场气氛活跃,互动频繁。
应邀出席本次活动的北京大学法学院常鹏翱教授、纪海龙教授,市高院民二庭程立武法官对本次授课进行了点评。他们表示,此次授课逻辑清晰、观点鲜明、论述透彻,既有理论研究深度,又精准回应司法疑难问题,充分展现了北京法官的专业水平和精神风貌。
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不仅增进了大家对法律实务的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法治事业的热情。通过与法官和学者的直接对话,自己对法律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学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法治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体验司法实务,弘扬法治理念
6月28日上午,实践团前往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在模拟法庭展示过程中,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法官这一职业的光荣与神圣。在三中院法官的专业讲解和悉心指导下,同学们模拟审判团队有条不紊地进行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环节,展现出了北大法学院学生基本的专业素养。
此次模拟法庭经过了几天精心的彩排和预演,让同学们有机会全面体验法官的工作流程和法庭的运作机制。从宣读法庭纪律到完成庭审各环节,从询问证人到分析证据,同学们在模拟中学习了如何运用法律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法庭上保持公正和客观,如何在激烈的辩论中坚守法律的尊严。
随着模拟庭审的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这种沉浸式的法律课堂让大家受益匪浅。三中院法官的讲解和指导不仅让大家对司法实务和审判流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激发了大家对法律职业的浓厚兴趣。同学们在模拟庭审中体验到了法律的力量,感受到了法律职业的责任与使命。
下午,实践团观摩了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青年模拟法庭。青年模拟法庭作为一种创新的法治教育形式,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法律素养和实践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模拟真实法庭环境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在模拟案件中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角色,亲身体验法律程序的严谨性和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实践团的同学们在圆满完成三中院思政实践课程各项学习任务后纷纷表示,实践课程让大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法律的力量和司法的庄严,同时也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大家对法律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尊重,也更加坚定了将来投身法治事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
【实践感悟】
2023级本科生 何蕙彤:
在北京三中院的刑事中法庭进行的模拟法庭活动中,我代表的是一名审判员,穿上法袍、坐在审判员的位置上时,我深刻感受到了法官这一职业的神圣性。在整个模拟庭审过程中,虽然我没有台词,仅仅是配合审判长做一些动作,但也时刻保持专注,注意自己的仪态是否符合一名法官的要求。
在模拟法庭结束后,法官们作出的点评也令我印象深刻。一名真正的法官,对于任何一点小细节都不能放过,庭审过程必须严丝合缝,符合法律规范,才能体现司法的公正,这也是一名法官的职责所在。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大一学生,能够近距离了解司法、了解法官、了解庭审,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机会,让我充满了动力继续在法律领域深耕下去。
2023级本科生 符万杰:
激烈的模拟法庭上,我又紧张又激动——坐在辩护人的位置唇枪舌战,为了法庭的正义发声。两位老师的点评让我们都意识到,尽管有好的一面,但我们还是有很大不足,还是需要做出很多改善,我将老师说的要点在心里一一记下,相信我只要一步一个脚印,一定能慢慢成长为一个踏实、优秀的法律人!
2023级本科生 楚云舒:
交流会上,在法院工作的学姐分享了她们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经历的见解,她们的发言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她们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法律职业的深刻理解和热爱,让我对法律实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她们的经历告诉我,法律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应用的技能。
这次课程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法律专业的学生,我需要不断拓宽视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我希望能够将这次经历作为我学术旅程中的一个新起点,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而努力。
2023级本科生 王倩倩:
在三中院的思政实践让我感受颇深。听了师兄师姐们的工作分享,对法官和法院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的分享如同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窥见了法律世界的庄严与神圣。我感受到了法官们在维护社会公正与法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他们不仅要有深厚的法律功底,更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法律工作并非只是简单的审判和裁决,更多的是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度思考。每一个案件都涉及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每一个裁决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我也希望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为法律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