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青年论坛
第5期
“走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第3号公告
第5期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评审结果公示
为了汇聚智慧,办好第5期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联合论坛的协助主办单位——法制日报社、该期论坛的承办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该期论坛的协助承办单位——《中国法学》杂志社举办了以“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化解”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在全国各级政法部门、地方法学会、法学院校的大力支持下,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踊跃投稿,截至
论坛组委会高度重视复评工作。报论坛组委会主任、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刘飏常务副会长同意,组成了评审委员会。
主 席:
吴汉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主席(按姓名拼音为序):
常少扬(法制日报社副总编辑——协助主办单位代表)
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起单位代表)
张新宝(《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教授、博士生导师——协助承办单位代表)
委 员(按姓名拼音为序):
曹 俊(中央政法委政法研究所副所长、法学博士)
高鸿钧(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强世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茂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作翔(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佑海(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报》社社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潘剑锋(北京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姚 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智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秘书长
李仕春(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主任、《中国法学》副总编辑、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秘书长
简基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利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序号
论文题目
作者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备注
一等奖:(按作者姓名拼音排序)
1
风险社会的法律图景及其法理学问题
蔡琳
南京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法学博士
2
刑事纠纷解决的双重途径:基于模型建构的分析
何挺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讲师、法学博士
3
多元≠种类繁多:西南民族地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研究——兼论中国纠纷解决机制建设路径的选择
胡兴东
云南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法学博士
4
转型社会与道德真空:司法改革中的法律职业蓝图
李学尧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副教授、法学博士
5
农地纠纷、村民自治与涉农信访——以对北京市涉农信访调研为依据
张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法学博士
二等奖:(按作者姓名拼音排序)
1
上访的分类治理研究
陈柏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法学博士
2
穿行于想象和现实之间——一个环境地方保护主义的法社会学分析
陈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讲师、法学博士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与诉讼——一个比较的视角与金坛市的案例研究
陈会广、吴沅箐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副教授、博士后
4
人民法院处理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以江西省法院处理群体性事件为分析背景
董有生
江西省弋阳县人民法院审判员、中畈人民法庭
副庭长
实务部门
5
论我国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功能定位及其架构——一个风险规制的行政法学视角
顾大松
东南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法学博士
6
涉法涉诉信访终结机制研究——基于司法实践的考察
黄世斌
合肥市人民检察院
副检察长
实务部门
7
国家治理中的司法策略:以转型乡村为背景
栗峥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讲师、法学博士
8
节能减排问责制的软法进路分析及其完善——以中国风险社会的风险规制为视角
阳建勋
广州大学法学院
讲师、法学博士
9
乱象中的秩序:底层暴力与公共领域的开启——以派出所调解的参与观察为基础
易江波
湖北警官学院
法学博士
10
人民调解“广安模式”:“大调解”框架中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会制度
曾令健
西南政法大学
博士研究生
11
法律洞的司法跨越——关系密切群体法律治理的社会网络分析
张洪涛
东南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法学博士
12
转型中的人民调解:三个悖论——兼评《人民调解法》
周望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讲师、法学博士
13
网络公共事件与司法公正——网络社会的视角
周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副教授、法学博士
14
民间理性与纠纷解决
朱兵强
武汉大学法学院
博士研究生
15
“能动司法”的政策悖论问题及其他
邹立君
南京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法学博士
三等奖(按作者姓名拼音排序)
1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背景下行政诉讼引入调解之研究
陈铭聪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博士研究生
2
人大代表是否适合参与纠纷解决——以泉州市为中心的考察
陈斯彬
华侨大学
讲师、法学博士
3
“法律阴影”下的民事权利救济——以民事受案范围为视角
邓晓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教师、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4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法律理论与实践
何鹏,陈波涛
爱丁堡大学法学院
博士研究生
5
从标志性到实质性:论我国宪法权利中的社会救助权
何平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讲师、法学博士
6
潜规则、民间规范与社会矛盾化解
贾焕银
重庆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法学博士
7
从转型中国的法律认知看“后顾性”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社会建构主义为视角的分析
蒋娜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副教授、法学博士
8
维稳与改革的博弈与平衡——群体性事件的宪政考量
李昌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博士研究生
9
论完善村民自治救济制度的原则与方案
梁成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讲师、法学博士
10
广东城市化农村的外嫁女权益矛盾与化解
廖成忠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教授、法学博士
11
国家制定法和民俗习惯冲突语境下社会矛盾化解问题研究——以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为视角
刘时杰
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
副主任
实务部门
12
纠纷的概念——当前纠纷解决理论法哲学基础的反思与超越
刘文会
西南政法大学
讲师、法学博士
13
法律如何维稳——基于社会冲突理论的考察与分析
吕明
合肥师范学院政法与管理系
副教授、法学博士
14
弱者、矛盾与犯罪——当前社会矛盾的定点分析与公诉机关化解之道的思考
孟强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检察院
助理检察员
实务部门
15
和谐社会呼唤前科消灭制度
彭新林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法学博士
16
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之转型——基于中国实践的理论分析
苏镜祥
四川大学法学院
博士研究生
17
社会矛盾化解之刑事对策论——以刑事政策为主线的研究
苏琳伟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检察院
检委会委员、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生
实务部门
18
对刑事和解制度的功能性批判——基于社会矛盾化解之目的
孙雯
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
干部
实务部门
19
家事纠纷法院调解实证研究
汤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讲师、法学博士
20
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的理性限定
王强军
南开大学法学院
讲师、法学博士
21
创新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证研究
王奕翔
唐山市开平区人民法院信访办
副主任
实务部门
22
涉外民商事纠纷解决中外法适用的程序保障——兼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实施
向在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法学博士
23
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构建
邢会强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法学博士
24
民族地区“大调解”体系之构建完善——以新疆为例
薛全忠
新疆塔里木大学
副教授、法学博士
25
司法审级中的信息、组织与治理——从中国传统司法的“上控”与“审转”切入
于明
北京大学法学院
博士研究生
26
论村规民约的社会稳定功能——以“乡村典章”为例
袁海平
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
副教授
27
解决宗教财产历史遗留问题的法律之维
张建文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副教授、法学博士
28
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变量分析——基于案件社会学的分析方法
周建达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博士研究生
29
人民调解:衰落与复兴
朱新林
北京大学法学院
博士研究生
30
论土地征收中的被征收人行政救济权保护
邹爱华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副教授、法学博士
优秀奖(按作者姓名拼音排序)
1
试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及其完善
蔡小娥
宜昌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
副主任、副教授
2
共识无法达成?——面向法律商谈的现实之问
陈洪杰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讲师、法学博士
3
构建政府调解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陈晓锋
香港城市大学
法学硕士
4
涉诉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
丁寿兴、包蕾、王保林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院长;研究室主任;法官助理
实务部门
5
侦查阶段刑事和解之构思
董邦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教授、法学博士
6
我国藏族基层社区纠纷化解机制探究
韩雪梅
兰州大学法学院
讲师、博士研究生
7
从历史到现实:维稳的多维考察与困境突破
何跃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博士研究生
8
引领与滞后:转型社会背景下的中国政府——从1980—201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切入
李萌子
谢锐勤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干部
实务部门
9
应对公共性突发事件的法、术、势——以抢盐风波为例
廖原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法律系
副教授、法学博士
10
“大调解”机制的转型与完善——基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语境思考
林喜芬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讲师、法学博士
11
人民陪审团制:在能度与限度之间
刘加良
山东大学法学院
讲师、法学博士
12
试论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构建
刘烁玲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讲师、法学博士
13
寻找宪法共识:家庭教会与社区及政治国家对宗教信仰自由的表述
刘祎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管学院
讲师、法学博士
14
论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的区域警务合作机制
缪文升
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系
副教授、法学博士
15
社区矫正的中国传统元素——和合文化在轻刑执行中的缺失与补正
邵栋豪
山东政法学院
讲师、博士研究生
16
大调解与我国基层法院的功能——以湖南两个县的土地纠纷调查为例
邵华
中南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17
完善我国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思考
宋智敏、胡正昌
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讲师;教授
18
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初探
孙 刚
吉林省边防总队开山屯边防检查站
检查员
实务部门
19
刍议商谈式司法理论
王永杰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副教授
20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上诉权研究——以社会和谐稳定为视角
吴春莲、孙持名、姜剑涛
杭州市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公诉二处干部;政策研究室干部
21
初探引发流动人口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和对策
严亮奇
浙江省浙中律师事务所
主任
实务部门
22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模式的反思
杨小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讲师
23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分析
张爱艳
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
副教授、法学博士
24
我国大调解视野下的行政调解制度再思考
张海燕
山东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法学博士
25
开展能动司法实践,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张佩芝
广东省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
书记员
实务部门
26
村级平安促进工作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张伟刚、周剑锋、汤烈
浙江省衢州市政法委
书记;干部;干部
实务部门
27
董必武论社会矛盾与人民法院司法
张小军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法律系
讲师、法学博士
28
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机制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法院的探索为实证分析对象
张宗信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法院
干部
实务部门
29
以缓刑制度为基构筑社会矛盾 化解体系的构想
赵伟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沙井子垦区人民检察院
干部
实务部门
30
纠纷的二元性及二元的纠纷解决
周寓先
四川省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法官
实务部门
优秀组织奖
1.
浙江省法学会
2.
江苏省法学会
3.
宜昌市法学会
4.
汕头市法学会
5.
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
组委会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告,有异议者请于5月30日前与论坛秘书处联系。联系人:冯家亮,联系电话:66517773。
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