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多维实践逻辑支撑
发布日期:2020-04-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忠双

新中国七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着眼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此,要更加坚定制度自信、把握历史底蕴和现实载体,加强制度宣传教育,切实讲好中国故事。

  坚定制度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规范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各方面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问题。只有依靠制度才能整合各方面资源要素和工作力量,形成体系性、整体性、连动性“制度力量”。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文化在制度层面的系统集成和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最终会集中体现在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一整套相互联系的制度框架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形成的原创性制度成果,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许多开创性的理论成果和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提及和论述过的,在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更没有尝试和实践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在中国的创造性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全新阐释,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我国制度建设具体实际成功结合的范例。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创造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也书写着社会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的重大成就。

  把握历史发展道路: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关闭国门创造出来的;既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也不是主观臆造出来的;既不是简单移植别国经验而来的,也不是照搬别国制度体系而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四海一家、以德化人、政在养民、任人唯贤、革故鼎新等思想精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源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艰辛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新的历史时期,大胆尝试改革开放,在实践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来自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来自社会主义五百年运动史、来自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史、来自中国七十年发展史和四十多年改革史。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领导人民着眼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正在展现出更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创新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

  制度自信源于对制度的理性认同和执着信念,是制度优势得以发挥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和价值共识。人民认同制度、理解制度、敬畏制度,才会形成遵守制度的行动自觉;全社会牢固树立规矩意识、法律意识、制度意识,才能真正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长期保持竞争优势需要形成具有解释力、说服力、影响力的科学完备的制度理论,加强理论研究,总结70年来我国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构筑中国制度建设理论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理论支撑。全面、深刻、精准地研究制度、认识制度、理解制度、阐释制度,才能坚定制度自信,推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尤其要注重对青年的思想指引。讲好中国制度故事需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对广大人民的影响,在现代语境和生活情境中,突出言语表达、话语分析和语用效果,用富有时代特点的鲜活语言、用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和易于接受的传播途径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制度的显著优势用通俗的语言讲清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到科学认识、深刻理解,并深入人心;坚持理论生活化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心声、了解人民心愿、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结合广大人民的工作实际、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通过讲好中国制度故事,使广大人民理性认识、正确理解、科学看待自身美好生活实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间的密切关系。从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出发,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社会形成干事创业、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让群众从物质和精神各方面充分享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切实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不断创新方法,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广、速度快的优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宣传教育格局,建设以制度宣传教育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传播体系。主动迎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挑战,融入文化、艺术等多元素,用通俗化、接地气、易接受、善传播的方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全面解读、科学阐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们党领导人民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把许多不可能变成了现实。而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大国和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发挥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面对不断变化着的中国与世界,需要既要从历史维度把握制度形成与发展,又要从现实维度把握制度优势,才能增强底气,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国制度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激发广大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豪情,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者简介

姓名:李忠双 工作单位: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职称:研究员

责任编辑: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