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实现形式
发布日期:2020-07-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侯秋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又指出,我国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其实就告诉了我们新时代我国发挥制度优势的着力点。

  首先,必须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一方面,马克思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另一方面,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物的增长,同时也是人发展的表现,是人的潜能、个性、价值的充分发挥,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穿住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因此,作为一个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我们今天依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如果不这样做,或者说没有物质财富的增加,“那就只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也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改变了过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提法,强调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其次,必须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尽快促成新的发展范式。

  列宁说:“发展显然不是简单的、普遍的和永恒的生长、增多(或减少)”。社会发展是人的需要推动下的人的活动的产物,因此它不同于自然界的发展,即不是仅仅在原有轨道上按照原有目标向前延伸,而是根据人需要的变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由该目标决定的不同的发展内容。由此,根据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可知,新时代我们要实现的发展目标已由原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转变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面临的发展内容是破除实现这一目标的制约因素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都有许多具体表现,这些表现从哲学层面说,前者主要表现为生活需要成为主导需要,享受和发展需要成为主流需要,而享受与发展需要又包括追求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以及休闲生活或精神生活的拓展等两方面的内容;后者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不平衡,以及人的主体性发挥在范围和程度上的不充分。而人的主体性发挥在范围和程度上的不充分又既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不平衡的原因,也是其结果;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又都可以归结为人与人的关系。这也就是说,实现新时代发展目标的制约因素又可以归纳为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不平衡问题。由此,我们就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顺应历史规律、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这一主导需要的前提下,尽快促成新的发展范式,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鼓励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等等,也就是对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进行重组使之趋于平衡,从而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服务于、落脚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而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促使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趋于平衡的做法就是在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它一方面是对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生产力的全力保存和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又是对其人与自然主客二分思维导致生态恶化和人单向度化进而人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积极解救,核心要义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就必须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因为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控制和掠夺是通过利益分配归根到底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控制和掠夺实现的,而这种对自然资源的控制和掠夺反过来又会加深人们之间的不平等关系。马克思指出:“人同自然界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也就是“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关系, 而他们之间狭隘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在英格兰和苏格兰,连最坏的刑事犯(苦役犯)也比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农业工人工作轻得多,饮食食欲却好得多。”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在保存以往发展的一切积极成果的基础之上,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前提下,促进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和解,目的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可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发挥制度优势,就是要建设生态文明。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实现形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陕西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2019A01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