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穆荣平(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举国体制是指国家能够有效组织动员全国力量实现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特定目标的体制机制安排,主要特征是依靠国家政治力量和行政资源。新型举国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体制机制安排,强调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仅要实现国家特定目标,还要注重调动市场主体有效参与。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一些竞争领域涉及国家发展和安全特定目标,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议》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近年来,美国政府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由,高高筑起与我国之间的技术壁垒甚至知识壁垒,先后将一批中国高技术企业和高等院校列入实体清单,试图全方位封锁中国对外技术合作交流渠道。事实上,无论是二战以后主要发达国家发起的“巴黎统筹委员会”,还是冷战后主要发达国家发起的“瓦森纳协定”,都限制向中国出口尖端技术和军民两用技术,这是主要发达国家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和抑制新兴国家争取平等经济权利的霸权行为,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环境。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只有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才能够从容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破技术封锁,有效保障国家科技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把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权。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把握技术革命战略机遇。新技术革命正在推动科研组织模式变革。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先进材料和制造、能源与资源、空天海洋等领域将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复杂技术系统的突破,导致科学技术系统复杂性呈现指数增长态势,相应科研活动正沿着“个体活动—团队活动—系统活动—复杂巨系统活动”方向演进,跨学科交叉融合、跨机构组织协调在尖端技术攻关和复杂技术系统突破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科研组织模式变革成为把握新技术革命机遇、构筑科研系统优势的必然选择。新技术革命正在加速科研范式数字转型,引领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方向。科学研究和发现越来越依赖于海量数据,科研对象、过程和扩散等越来越与数字技术融为一体,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计算技术、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模式识别、移动互联等技术系统性突破加速了科研范式数字转型,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决定科研范式数字转型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新技术革命正在加速产业变革进程,引领战略产业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创新发展和数字转型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制造智能化、服务数字化、消费健康化引领产业变革方向,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资本积累成为构筑产业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科研组织变革、科研范式数字转型和产业变革都面临一系列单一创新主体难以应对的挑战,迫切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国家产业创新体系与能力建设,突破战略产业技术壁垒,构筑国家产业创新发展新优势。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打通创新发展关键环节。《建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通创新发展关键环节是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实现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特定目标的关键。首先,深入研究国家发展目标体系和国家安全保障体系,识别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及技术系统问题。其次,立足当前,聚焦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及技术系统问题,明确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边界,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所有制创新主体活力,最充分发挥政府的资源动员和保障能力,打通创新发展关键环节。最后,着眼长远,全方位持续推进国家创新体系与能力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着力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建设定位清晰、系统功能强大的国家实验室体系,有效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前沿技术领域全覆盖的国家科研院所体系和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构成的国家研究实验体系,推进科教融合、产教结合,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前沿引领技术供给能力;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国家产业创新体系,强化产业源头技术创新和协同攻关,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着力建设特色优势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布局建设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培育国家创新发展新引擎。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议》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必须遵循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创造规律,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方位推进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将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作为制定创新战略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产权制度、人才制度、教育制度、奖励制度等制度创新和机制改革作为突破口,释放技术创新主体活力,推进科教结合和产学研融通创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对内聚焦国家发展特定目标,实现中央与地方上下贯通、部门有序分工合作,对外聚焦国家安全保障特定目标,实现平等合作、互惠共赢,使中国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人才成就事业梦想的大舞台,通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