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报刊,是检察人宝贵的精神食粮。检察新闻是检察历史的第一稿,宣讲大政方针、刻录检察战略、彰显检察担当、展示检察风采,以存“检察之史”;检察传媒是检察工作的喉舌,阐释规划部署、呈现司法动态、交流实务经验、剖析疑难问题,以资“检察之政”;检察资讯是检察文化的源泉,明确奋斗目标、传播新型理念、推介先进典型、助力队伍建设,以育“检察之魂”。故因读报者的视角不同,也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笔者学习《检察日报》常践行以下三个方法,自觉受益良多。
一是秉持“知行合一”。《检察日报》是检察工作的全景展示平台。读报者当目光不断往返于“知”与“行”之间,思绪贯穿检察理论与检察实践,于各类资讯中提炼检察规律,于宏观理论中反哺执法办案,于经验教训中助力自我提升。如今年重磅推出的“办案与阅卷”系列文章,可让读者感知阅卷人亦应博览群书、通情达理、增进阅历,方能心如明镜、去芜存真;也可让读者从中找到提升阅卷能力的方法,不断丰富办案经验。读报时,我们不能甘做信息的被动填充者,而应主动深入思考、明辨规律、躬行实践以经世致用。如对于“检察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工作”,若无大局意识、系统思维便不能找准检察机关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职能定位,若无问题导向、工匠精神便不能充分发挥检察履职的治理功能。
二是坚持“读写兼顾”。世人少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读报时自然要充分发挥“烂笔头”的作用。读后偶有所思所感而不加深思,也许只是一闪而过的灵感波动,而凝结成智慧的知识积累则需要形成文字加以系统梳理并反复论证,由此才有认识不断升华的“否定之否定”。如2019年5月17日《检察日报》刊载的“涉第三方支付平台侵财案件司法认定”案例研讨,针对涉手机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电子支付领域的侵财犯罪问题进行探讨,笔者根据专家学者的剖析,针对平台内资金性质、平台能否被骗等问题整理为观点集成,不久后即遇到类似案件在定性上争议很大。之前的学习笔记,便可用于指导实践。《检察日报》之文章,凝结了检察工作中的大智慧与作者、编辑的心血。读报实践表明,欲真正领悟文章精华并学以致用,必须养成笔录精要并“反刍”成文的习惯。
三是寻求“文化滋养”。检察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检察日报》的“能量”内核和传统优势。“法治”二字从其文字构造即可见古人深邃的智慧。如“治”字,左边从“水”,水者性平而仁、以公平居于世且善利万物而不争,又性柔而刚、以包容万物之姿却存排山倒海之势;右边从“胎”,胎者重内在生发而弃机械干预,重潜心教化而弃蛮力管控,重标本兼顾、辨证施治而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检察日报》组稿既关注检察业务工作,也强调法治文化滋养,使人更知“办案即是办他人的人生”,更知“办案人也在审判自己的内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知不易,当潜心求索;行亦难,幸书报为伴。无论是治世还是治学、办案还是读报,均应注重善学善思,知规律而行。读报时,只有既学知识要点又悟学习方法,才能既得鱼又知“渔”,方可事半功倍。
(作者为湖南省湘潭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