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如何“长”发展?
发布日期:2021-04-27 来源:中国法学创新网 作者:卢笑宇
编者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在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本网结合近日发生的短视频领域版权争议问题,特邀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飨读者。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用户规模不断增长,市场持续扩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18亿,占网民整体的87.0%。短视频的蓬勃发展,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热情,促进了文化传播,也带来了版权保护的压力。

部分短视频平台及用户缺乏版权保护意识,存在未经授权复制、表演、网络传播他人作品,或滥用“合理使用”名义搬运、改编他人作品等行为,严重损害他人知识产权。据12426版权监测中心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12426版权监测中心对10万多名原创短视频作者、国家版权局预警名单及重点影视综等作品的片段短视频进行监测,覆盖作品超过1000万件,累计监测到3009.52万条疑似侵权短视频,受委托已成功通知、删除1276.92万侵权链接,涉及点击量高达2.72万亿次。从侵权量排名来看,热门电视剧、综艺节目、院线电影短视频是侵权重灾区。除此之外,因影视类短视频流行而衍生出的剪辑收徒、插播广告、平台引流、带货卖课、大V账号售卖等也成为影视营销号的吸金手段。低成本、低门槛、高回报的影视类短视频制作,滋生出了专门靠搬运、切条进行传播运营的侵权产业链条,对原作品的版权经济收益造成实质性影响。

然而权属不清、动态取证难、侵权主体不易确定等,是相关权利人的维权难点。为此,2021年4月9日,爱奇艺等70家影视机构发布“联合声明”,倡导短视频平台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尊重原创、保护版权,共同预防、抵制侵权行为。4月23日,17家影视行业协会和正午阳光等54家影视公司以及腾讯视频等5家视频网站再发“联合倡议书”,呼吁短视频平台即日起清理未经授权的切条、搬运、速看和合辑等影视作品内容,在必要时将对此类行为发起集中的法律维权行动。

行业的呼声不能忽视,维护短视频行业的环境健康,需要监管部门、版权公共服务机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网络平台等多方协力合作,共同建立短视频行业确权、维权和交易体系,打造“共生、共治、共享”的短视频版权产业新生态。一要加快修法、立法进程,明确短视频“合理使用”的范围,尽快引入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加快制定短视频版权检测保护行业标准,让短视频版权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推动建立完善的版权产业利益分享机制,推进平台间的合作共赢(如短视频平台购买相关版权,为平台用户提供合法二次创作的空间);三是加强科技赋能,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搭建一站式版权保护和管理平台,加强短视频版权登记,解决短视频版权侵权动态取证、存证难的问题;四是要求短视频平台积极履责,强化事先审查机制,完善事后删除机制,不断加强自身技术投入,限制侵权作品的发布和传播,控制侵权的法律风险,畅通侵权举报投诉处理通道;五要建立高效合理的纠纷化解渠道,推动行业生态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单位:成都文理学院)

责任编辑: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