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精准劝阻机制预防网络诈骗
发布日期:2021-05-17 来源:《检察日报》2021年5月17日第03版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不断更新犯罪手法,呈现出非接触式、集团化专业分工、犯罪门槛低、破案成本高等特点。遏制电信诈骗,打击是一方面,也应该注重犯罪防范。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被害人实施劝阻是一种精确的犯罪预防措施,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应运而生。

  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被害人精准劝阻指的是依托智慧警务,通过加强警务协作,对各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警情中诈骗分子拨打电话或者网上聊天的特点、语言等进行分析,设置预警规则,在系统中实时检测异常话务或聊天账号并发出预警指令,由民警根据预警指令采取电话短信提醒、上门劝阻、技术反制等干预措施,对可能正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被害人进行阻断,以防止造成损失的工作机制。2020年,全国紧急止付电信诈骗涉案账户356万个,全国拦截诈骗电话1.4亿个、诈骗短信8.7亿条,因劝阻及时而防止了970万名群众免于被骗,直接避免经济损失1200亿元。但总体来说,各地尚处在摸索阶段,缺乏统一完善的劝阻机制。

  对被害人精准劝阻是广义的犯罪预防方式之一。精准劝阻作为一项新兴事物,其实施的理论依据何在,个别精准劝阻措施的边界在何处,如何实施精准劝阻,工作机制如何构建等等,这些问题,还缺乏理论上的深入论证。构建电信诈骗犯罪被害人精准预防长效机制,必须从多方面予以完善。

  坚持合法性原则,把握劝阻的边界。要深入探究对被害人实施精准预防的正当性,对精准劝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保持警惕。被害人劝阻是公安机关专门侦查工作与依靠群众路线的结合,是公安机关的依职权行为,因此不同于一般社会性劝阻行为,具有一定的行政强制性。电信诈骗犯罪被害人劝阻是信息时代犯罪预防的创新之举,是依托大数据,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的精准预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必须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规范,形成完善的劝阻程序规范,制定反电信诈骗劝阻规范性文件,并将其纳入法律的规制当中。

  组建专业队伍,成立精准劝阻中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愈发专业化、集团化和产业化,这就要求对被害人的精准劝阻也要走专门化和专业化道路。要高度重视精准劝阻工作,组建专门劝阻机构,要加强同各单位各部门的紧密联动,借助电信、网络、科技公司等各方力量,协调发挥各警种各业务部门职能,形成合力。要培养一批专业的劝阻人员,探寻专门的劝阻方法。同时,要加强内部培训,制作专门的精准劝阻培训课程,针对劝阻人员进行专题专班培训,以实现劝阻人才的尽快孵化和劝阻成果的推广应用。

  探索分级分类劝阻,规范劝阻流程。依托大数据资源和智慧警务,采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提供劝阻信息,并智能分析当前预警信息危害程度,构建分级分类劝阻机制,形成一套完善的被害人精准劝阻业务流程。引入风险评估,针对低危险等级可采用自动短信劝阻、自动语音劝阻,中危险等级采用96110人工电话、网络劝阻,对于高危险等级采用辖区民警手持终端一对一上门劝阻以及主动关停阻断和其他保护性止付等措施,尤其要形成一套规范的见面劝阻的流程等。无论采用何种劝阻方式,也不论最终是否劝阻成功,都需要进行事后回访,以进一步加强情报研判,更新劝阻方法,提升劝阻效能。

  规范精准劝阻的考核与反馈,实现规范化管理。精准劝阻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的考核方法是劝阻工作的长效运行助推剂。要构建全方位、全流程的规范化考核制度,既要重视劝阻的直接成效,即考核劝阻的成功率以及成功劝阻从而减少的损失,也要注重对劝阻过程的评价,对各种劝阻形式的效果进行考核,综合反馈应用等。特别是要注意对劝阻过程中发现的新型犯罪手段和犯罪信息进行反馈,从而实现快速把握犯罪规律,针对性地实现犯罪的治理和打击,实现预防与打击一体化。

  加强检察引导,把握法治大方向。202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惩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研究指导组,统筹协调做好深化打击治理网络犯罪各项工作,全面加强惩治网络犯罪的研究和指导,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发出检察建议,围绕网络黑灰产业链条整治、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提出了多项关键性治理建议。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和起诉人数同比分别上升53%和30%。各地检察机关积极参与打击整治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的“断卡”专项行动,针对网络黑灰产业链条长、分工细等特征,突出打击重点,深挖上下游关联犯罪,有力斩断犯罪利益链条。检察机关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治理经验,强化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被害人精准劝阻工作的引导,对于权衡各种利益、守住各类精准劝阻措施的边界,从整体把握法治方向等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刑事检察研究中心黄明高)

责任编辑: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