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新时代对作一名合格的检察人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新时代检察人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的新期待,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学习淬炼,夯实检察执业的“四养”,即:忠诚担当的政治素养,检察为民的执业涵养,依法治国的法治学养,人品职业的道德修养,奋力推动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全体检察人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紧跟时代、担当作为,积极主动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推动各项检察事业持续稳进提升。但是,面对新发展阶段,面对党和人民对检察事业更高的要求与期待,检察自身发展如何补短板、强弱项,如何更加自觉地回应人民关切,如何更好跟上形势、跟上时代步伐,如何以检察自身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精准高效地服务国家社会的治理现代化,是全体检察人共同面对的挑战与课题。为顺应形势与任务的需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每位检察人必须更加夯实自身的政治素养、法治学养、执业涵养、道德修养,以强化自身的“四养”,更加深化“三个自觉”,加快推进“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
一、筑牢政治忠诚,打造与生命一体的政治素养
忠诚与担当是政治素养的基础、核心与根本。忠诚,就是要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担当,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浩养公仆情怀,敢于执剑公平公正,维护正义。
张军同志要求检察人员必须做到“三个自觉”,即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要全面、深刻、准确领会与把握“三个自觉”之间的辩证关系,三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共同统一于履行检察职责实施法律监督的全过程。政治自觉是“三个自觉”的核心、灵魂与方向引领;法治自觉是政治自觉对检察司法工作的要求与体现,是检察工作的标尺与准绳;检察自觉是政治自觉与法治自觉的载体,只有做好“四大检察”,搞好精准、全面、深入、贴近、动态的法律监督,才能把政治自觉、法治自觉落到实处。
要打造一支新时代过硬的检察铁军,就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首先从加强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做起。坚守宗旨、初心,始终为国为民,这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还是试金石。作为新时代检察人要更加善于以柔软身段、刚强内心开展工作,更加自觉投身到检察发展实践中。
过硬的政治素养,要求检察人必须具有攻坚克难、昂扬向上的革命斗争精神。新时代就意味着新挑战,目前国内国际形势和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复杂,通往复兴的新征途中,还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检察人处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的一线,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重要使命,必须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弘扬吃苦耐劳的作风,勇于同敌对势力、暴力恐怖分子、极端宗教势力、黑恶势力等作斗争,勇于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斗争,勇于同各种不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有损法治权威的现象作斗争,不断为人民建功立业,这是检察人应有的政治自觉。
过硬的政治素养,要求检察人必须弘扬英雄模范的忠诚、执着、朴实的品格,争当出彩先锋。习近平总书记将英雄模范身上的鲜明品格总结为忠诚、执着、朴实。崇尚英雄才能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作为新时代检察人,要向新时代楷模学习,学习他们的崇高境界,弘扬他们的优秀品格,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化为对检察事业的一腔热血和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过硬的政治素养,就要有感恩敬畏之心。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恩情,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做到以民为本、为民尽责、公正司法;要心存敬畏,敬畏人民、敬畏宪法、敬畏法律,真正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
二、厚植宗旨意识,培育以人民为中心的执业涵养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检察事业,就是要“立检为公,司法为民”,这是全部检察工作的宗旨。作为人民检察官,就要向人民负责、为人民司法、为人民服务。为民,既是情怀,又是境界,更是一名检察人应有的灵魂。
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真正摸清群众的所思所想和需求期待。对于检察机关来说,就是高质量办理好每一起案件、处理好每一个司法环节,自觉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准,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案件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检察文明。
为人民服务、为大局服务既是宗旨理念又是具体的检察工作。要立足本职岗位,将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放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上来,通过一件件具体案件的高质量办理、一个个办案环节的精益求精、一件件具体事情的圆满完成,营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切实以检察工作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
在新时代,检察机关在服务大局、保障民生领域能做的工作很多,只要有一颗为民的心,就能干出彩。如,深入推进 “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人民群众之所以申诉、控告,是因为他们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司法案件办理中感到了不公平、非正义。因此,办信就是办民生。群众来信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认真办信体现的是为民情怀,践行的是为民宗旨;办好群众来信就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体现的是服务大局的使命担当。一定要自觉将这一检察机关联系群众、服务民生的重大任务落实好,切实解决群众信访难题,在办理的每一封群众来信中兑现检察为民的承诺;如,持续强化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保护好碧水蓝天这一最大民生福祉;又如,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专项监督活动,保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再如,以高检院“一号检察建议”监督落实为切入点,全面加强未检工作,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等等。总之,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就要更加自觉主动地将检察工作落脚在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内涵更丰富、标准更高的需求上。将做好民生检察作为检察机关守初心、担使命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强化司法为民、利民、便民措施,特别是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宁肯自己苦些累些也要切实办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就要以“三牛”精神为引领。坚持把为民务实创新作为检察工作追求,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艰苦奋斗的老黄牛,以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为己任,力求法律监督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就要始终遵从“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价值取向。把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作为一贯,把心无旁骛、宁静淡泊、乐于奉献作为常态,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检察产品,争做为国徽增光、为检察添彩的新时代合格检察人。
三、强化法治思维,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学养
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武装头脑,这是身为检察人的基本要求。只有以法治思维统领检察司法,才能保障法律监督工作与宪法、法律的精神、本质、灵魂的高度一致。
真正形成、扎实践行法治思维,就要充分体现、落实宪法精神,落实党和国家司法政策。要努力追求、实现监督办案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不能孤立、片面、割裂地理解适用法律,不能仅仅是符合某一条文的字面含义,更不能因循某一种习惯做法,要做到“融法理情于办案全过程”。通过办案引领、昭示法治,促进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
“法与时转则治”。检察司法理念要随着新时代党和人民的新要求去持续不断地跟进、适应、更新转变。“客观公正”、“精准监督”、“宽严相济”、“双赢多赢共赢”、“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等,这是人民的呼声,检察司法理念要与民意同频、与社情共振。如,深化落实“少捕慎诉慎押”,推动非羁押强制措施依法多用、切实用好,依法扛起、鼎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主导责任,依法精准提出量刑建议等,都要符合司法办案的规律,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与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客观公正的考量。这就要求我们的法治思维不断深化,随文明的进程而演进。
深化、强化法治思维,就要把宪法赋予的检察职责落实到位。精准把握人民群众关注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痛点,以及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面、充分、协调推进“四大检察”,精准实施法律监督,真正扛起肩上的政治责任、法定职责。如,维护“大墙内”的公平正义,“两法”之间双向衔接,扩大公益保护圈以及纠错问责等,这都需要日益精进的、高度负责的、甚至是前瞻性的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思维。这也是推动立法进步与完善的必要实践与动力。
深化、强化法治思维,就要把检察工作更加根植于社会。要更接地气,更大幅度地敞开检察大门,以“自我加压”为人民群众减压,开门纳谏,接受人民群众、律师、新闻工作者等的有益有效的建议、意见与批评监督,以听证会、互联网、检务公开等方式,及时回应人民群众与社会各界的关注关切,及时化解矛盾,培育助长社会诚信、文明风尚与司法公正。
深化、强化法治思维,就要增强本领恐慌意识。要不折不扣地学好、用好各项新修订完善的法律规定,如《民法典》、刑法修正案(十一)、今年6月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两法”等,补强短板,克服不足,持续升级、扩容,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持续更新法律监督理念,推动、引领法治与时俱进,用新的法治释义指导新的法治实践,持续提升办案能力与监督水平。
总之,深化、强化法治思维,就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用自身具体的司法实践,推进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切实促进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
四、砥砺个人品德,浇筑为民担当的职业道德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老百姓对司法的要求,说到底就是公平正义”。培养检察公信力,赢得当事人、公众与社会的信任,是检察官基本的能力体现,要始终将公平正义作为最根本的职业追求,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做到打击犯罪同保障人权、追求效率同司法公正、执法目的同执法形式有机统一,时刻以“赶考”的危机感提升自身素质,以“等不起”的紧迫感积极行动起来,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使命感履职尽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正确看待工作岗位与自身的关系。要认识到工作岗位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平台。作为人民检察官,是司法办案的岗位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那么就必须要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提升、体现自我价值,在为民服务、为大局服务的舞台上展示风采和贡献。要认识到自身和岗位最好的关系是相互成就,认识到工作岗位是安身立命的基础。要做到努力适应岗位所需,而不是让岗位来适应自己。将自己的才智、精力用到加强学习、钻研业务上,干的好了,岗位就会成就我们,如果只是一味抱怨,最终只会黯然收场。
要持续提升履职能力,强化职业道德修养。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担使命、抓落实,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是要担当起自己的岗位职责,干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执行力抓好工作落实,攻难关、创品牌、出亮点、见成效。同时,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以追求极致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如,要坚持办案质效优先,牢固树立“整体质量意识”,每一个办案环节都做到无瑕疵、无纰漏,同时,要树立案例意识,深挖“富矿”,从一开始就自觉按照精品案件、典型案件的标准去办案;又如,对待群众信访,要强化释法说理,既要铁面无私,又要春风化雨,将法律规定、道理向群众讲明白、说透彻,缓解对抗、化解矛盾,深化工作落实效果,引领增强法治意识。
担当是最大的忠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通过做好本职工作为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做出应有贡献。敢于担当,就要进一步拉高工作标杆,确立更高的目标定位和工作标准,锤炼更加过硬的作风。工作要更加积极主动、对标对表、争先创优。当然,组织上也要为担当者担当,树正气、撑腰杆、当后盾。敢于担当,就是精准高效履职。“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办理一起在司法理念方面有创新、进步、借鉴价值的典型案件,监督一个促进解决某领域、某地方、某时期有关理念、政策、导向的问题,就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就是精准高效的履职担当。敢于担当,更是一种精神。不论岗位分工、职责轻重,每名检察人都应做检察事业的热心人、操心人,从一件件细微的小事做起,善待自己的工作,善待自己的单位,善待自己的事业。
要弘扬大公无私、不计名利的无私奉献精神。要正确看待个人进退流转,摒弃私心杂念,兢兢业业,默默耕耘,无我、舍我、忘我,甘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甘做检察事业的“拓荒牛”,甘做无私奉献的“老黄牛”。提高境界,开阔心胸,卯足精气神,将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挥洒在为检察事业建功立业、为人民服务奉献的奋斗之路上,让“三牛”精神在检察事业中大放光彩,让无私奉献在检察之苑蔚然成风。
要做廉洁干净的检察人。正确处理公私、义利、是非、俭奢、进退、苦乐、得失的关系,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坚决预防和反对腐败,清白为官、干净做事、老实做人。
(本文作者张志强系河南省濮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凤垒系河南省濮阳市人民检察院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