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 计 说 明
为了让广大法学界同仁了解我国各法学科研单位在不同学科的研究状况对比,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决定:根据不同的学科,对2009年度重要法学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并予以发布。以后我部将继续发布年中、年度相关统计数据。
由于该项工作任务繁重,因此我们仅选取了《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商研究》、《政法论坛》、《中外法学》、《法律科学》、《现代法学》、《法学》、《法学评论》、《法制与社会发展》、《环球法律评论》、《法学家》、《比较法研究》、《清华法学》等共15种刊物。有鉴于此,我们所发布信息未必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某科研单位在具体学科上的研究实力。
该项工作涵盖法理学、法律史学、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等13门学科。我们本着对各科研单位客观、负责的态度进行认真统计,然其结果难免存在瑕疵,望读者不吝指正。
现发布2009年度各科研单位发表刑法学论文数的统计表格,我们将于近期先后发布其他学科的统计结果,敬请关注。
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
2009年各科研单位发表 刑法学 论文数统计(177篇) | |||||
篇数 | 单位 | 作者 | 刊物名称 | 期数 | 文章标题 |
17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张明楷 | 中国法学 | 2 | 论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 |
黎宏 | 中国法学 | 1 | 论财产犯中的占有 | ||
车浩 | 法学研究 | 5 | 假定因果关系、结果避免可能性与客观归责 | ||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 1 |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梳理 | ||
张明楷 | 中国社会科学 | 1 | 行为无价值论的疑问 | ||
张明楷 | 清华法学 | 1 | 非法使用信用卡在ATM机取款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 ||
张明楷 | 现代法学 | 6 | 以违法与责任为支柱构建犯罪论体系 | ||
张明楷 | 政法论坛 | 5 | 法定刑升格条件的认识 | ||
张明楷 | 中外法学 | 1 | 许霆案的刑法学分析 | ||
周光权 | 现代法学 | 2 | 明知与刑事推定 | ||
周光权 | 现代法学 | 6 | 犯罪构成四要件说的缺陷:实务考察 | ||
黎宏 | 法商研究 | 4 | 死刑缓期执行制度新解 | ||
黎宏 | 清华法学 | 2 | 关于“刑事责任”的另一种理解 | ||
劳东燕 | 比较法研究 | 1 | 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 | ||
劳东燕 | 政法论坛 | 1 | 犯罪故意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 ||
车浩 | 政法论坛 | 3 | 从间接正犯到直接正犯 | ||
缑泽昆 | 清华法学 | 5 | 诈骗罪中被害人的怀疑与错误 | ||
15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陈兴良 | 中国法学 | 5 | 行为论的正本清源 |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 6 | 客观归责的体系性地位 | ||
储槐植 | 现代法学 | 6 | 犯罪构成理论结构比较论略 | ||
储槐植 | 中外法学 | 6 | 刑法契约化 | ||
陈兴良 | 清华法学 | 2 | 从刑事责任理论到责任主义 | ||
陈兴良 | 中外法学 | 1 | 利用柜员机故障恶意取款行为之定性研究 | ||
陈兴良 | 法学 | 7 | 刑法因果关系:从哲学回归刑法学 | ||
陈兴良 | 现代法学 | 6 | 四要件犯罪构成的结构性缺失及其颠覆 | ||
梁根林 | 清华法学 | 2 | 责任主义原则及其例外 | ||
王新 | 比较法研究 | 2 | 追溯美国反洗钱立法之发展 | ||
王新 | 中外法学 | 3 | 国际视野中的我国反洗钱罪名体系研究 | ||
彭冰 | 清华法学 | 3 | 非法集资活动的刑法规制 | ||
常磊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犯罪对象概念的批判性考察 | ||
蔡桂生 | 清华法学 | 6 | 梅茨格尔犯罪阶层体系的新康德主义根基 | ||
焦旭鹏 | 中外法学 | 6 | 刑法在社会中的角色 | ||
14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及刑科院) | 高铭暄 赵秉志 阴建峰 | 法学 | 5 |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实行特赦的时代价值与构想 |
储槐植 魏颖华 | 法律科学 | 3 | 刑法应用观念 | ||
赵秉志 彭新林 | 法学 | 2 | 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路径与步骤 | ||
赵秉志 彭新林 | 法学评论 | 5 |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范围如何界定 | ||
赵秉志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我国内地与港澳特区之间被判刑人移管机制构建探讨 | ||
黄风 | 法学家 | 4 | 论对犯罪收益的民事没收 | ||
黄风 王君祥 | 法学 | 6 | 关于建立我国区际逮捕令制度的设想 | ||
王秀梅 | 法学评论 | 4 | 论贿赂犯罪的破窗理论与零容忍惩治对策 | ||
王志祥 | 法商研究 | 6 | 我国减刑、假释制度改革路径前瞻 | ||
王俊平 | 法学评论 | 2 | “共同实行犯的既遂与未遂形态并存说” 之质疑 | ||
陈雷 | 政法论坛 | 1 | 当前我国贪官外逃的基本特点及预防措施 | ||
袁彬 | 法学 | 1 | 死刑民意及其内部冲突的调查与分析 | ||
赵合理 | 法律科学 | 1 | 论共同犯罪中的身份 | ||
邢馨宇 | 现代法学 | 3 | 有利被告的中国历史话语 | ||
12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高铭暄 | 中国法学 | 2 | 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暨对中国刑法学体系的坚持 |
刘明祥 | 法学 | 9 | 有必要增设危险驾驶致人死伤罪 | ||
刘明祥 | 法学家 | 2 | 论解决罚金刑执行难题的立法途径 | ||
刘明祥 | 中外法学 | 1 | 许霆案的定性:盗窃还是信用卡诈骗 | ||
刘明祥 | 清华法学 | 1 | 再论用信用卡在ATM机上恶意取款的行为性质 | ||
谢望原 | 中国法学 | 3 | 论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 | ||
田宏杰 | 政法论坛 | 6 |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规范解读和司法适用 | ||
时延安 | 法学评论 | 4 | 中美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之比较 | ||
付立庆 | 法学 | 4 | “躲猫猫事件”发生的根源在于制度性缺陷 | ||
付立庆 | 法律科学 | 2 | 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改造研究的现场叙事 | ||
付立庆 | 法学家 | 3 | 论绑架罪的修正构成的解释与适用 | ||
叶旺春 | 现代法学 | 6 | 论我国土地刑法规范的缺陷及其完善 | ||
12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简基松 | 中国法学 | 6 | 防范量刑偏差之非传统理路 |
张克文 | 法学研究 | 3 | 拟制犯罪和拟制刑事责任 | ||
齐文远 周详 | 法学 | 6 | 习水嫖宿幼女案中行为人的犯罪性质 | ||
童德华 | 中外法学 | 4 | 罪责构造的向度及程式化转向 | ||
童德华 资琳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刑法解释中的合理性诉求 | ||
童德华 | 法学 | 6 | 嫖宿幼女行为的法条竞合问题 | ||
王良顺 | 法学家 | 5 | 论量刑根据 | ||
王良顺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美国法人犯罪的归责 | ||
苏彩霞 | 现代法学 | 4 | 实质刑法解释合理实现的程序性论证规则 | ||
周详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犯罪客体研究的实证化思路 | ||
董邦俊 | 法学评论 | 4 | 妨害公务罪中的“暴力”行为解读 | ||
徐立 胡剑波 | 法商研究 | 5 | “许霆案”减轻处罚的根据与幅度分析 | ||
10 | 华东政法大学 | 刘宪权 | 法学研究 | 4 | 罪数形态理论正本清源 |
刘宪权 | 法学 | 9 | 处理高危驾车肇事案件的应然标准 | ||
杨兴培 | 政法论坛 | 5 | “犯罪客体”非法治成分批判 | ||
杨兴培 | 法学 | 9 | 犯罪构成的中国春秋 | ||
何萍 | 法学 | 8 | 论特殊防卫中的犯罪侵害 | ||
毛玲玲 | 法学 | 7 | 金融犯罪的新态势及刑法应对 | ||
孙万怀 | 法律科学 | 2 | 互易毒品行为的刑法性质评析 | ||
王玉珏 | 法学 | 10 | 交通肇事后报警并保护现场应属“自动投案” | ||
薛进展 杨超英 | 法学 | 6 | 受贿关联行为的罪数认定依据探讨 | ||
郑伟 | 法学 | 12 | 就这样动摇了共同犯罪的根基 | ||
10 | 西北政法大学 | 贾宇 | 中国法学 | 6 | 论共同故意中的认识因素 |
周少华 | 法学 | 4 | 刑法之适应性及其法治意义 | ||
王政勋 | 法律科学 | 6 | 范畴理论与刑法解释立场 | ||
王政勋 | 中外法学 | 3 | 从图式理论看刑法解释立场 | ||
舒洪水 贾宇 | 法学家 | 1 | 全球化时代的知识产权犯罪及其防治 | ||
舒洪水 贾宇 | 政法论坛 | 2 | 共同身份犯罪探析 | ||
舒洪水 贾宇 | 法律科学 | 5 | 刑法解释论纲 | ||
龙洋 | 法学评论 | 5 | 论保险诈骗罪的着手 | ||
龙洋 | 法律科学 | 4 | 论转化犯立法的理论根据 | ||
王耀忠 | 法律科学 | 3 | 我国刑法中“其他”用语之探究 | ||
7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林亚刚 | 法学评论 | 3 | 反复实施危害行为的成罪及处罚模式探讨 |
王明辉 | 法学评论 | 3 | 关于罪数论共性机理之探讨 | ||
肖志锋 | 法学评论 | 3 | 间接正犯的正犯性学说述评 | ||
叶小琴 | 法学评论 | 3 | 论刑法的趋同 | ||
张羽 | 法学评论 | 1 | 受贿共同犯罪若干问题探究 | ||
彭文华 | 法学评论 | 2 | 论刑事法治视野中的犯罪既遂标准 | ||
陈 璇 | 法学评论 | 1 | 正当防卫中风险分担原则之提倡 | ||
6 | 中国政法大学 | 薛瑞麟 | 比较法研究 | 3 | 迟来的反批评 |
杨高峰 | 法学评论 | 4 | 论犯罪客体的理论重构 | ||
5 | 西南政法大学 | 梅传强 胡江 | 法学 | 9 | 危险驾驶行为入罪的分类分析 |
王利荣 | 法律科学 | 4 | 也是犯罪与责任相均衡 | ||
王利荣 | 法学研究 | 2 | 对常见犯罪量刑基准的经验分析 | ||
石经海 | 现代法学 | 3 | “量刑规范化”解读 | ||
赵兴洪 | 法学 | 11 | 确立先例标准促进死缓适用之规范化 | ||
4 | 复旦大学法学院 | 汪明亮 | 中国法学 | 1 | 基于社会资本解释范式的刑事政策研究 |
杜宇 | 法学研究 | 1 | 刑事和解与传统刑事责任理论 | ||
汪明亮 | 法商研究 | 6 | 严惩“酒驾”肇事犯罪观念之反思 | ||
汪明亮 | 现代法学 | 5 | 论定罪量刑的社会学模式 | ||
4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刘艳红 | 中国法学 | 4 | 调节性刑罚恕免事由 |
刘艳红 | 现代法学 | 2 | 包容性刑事法治国之构建与提倡 | ||
欧阳本祺 | 法学 | 3 | 对《刑法》第 17 条第 2 款的另一种解释 | ||
欧阳本祺 | 法学评论 | 6 | 规范违反说之批判 | ||
3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白斌 | 法学研究 | 4 | 刑法的困境与宪法的解答--规范宪法学视野中的许霆案 |
叶良芳 | 法学 | 6 | 存与废:嫖宿幼女罪罪名设立之审视 | ||
高艳东 | 现代法学 | 5 | 量刑与定罪互动论:为了量刑公正可变换罪名 | ||
3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徐岱 | 法学研究 | 3 | 刑法解释学的独立品格 |
单勇 张旭 | 法商研究 | 3 | “前理解”对刑法解释的消极影响及其控制 | ||
李立丰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美国法的"刑"与"非刑" | ||
3 |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 冯亚东 | 现代法学 | 4 | 对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完善性分析 |
冯亚东 | 法学研究 | 5 | 犯罪构成与诸特殊形态之关系辨析 | ||
冯亚东 | 法学家 | 2 | 中德(日)犯罪成立体系比较分析 | ||
3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张智辉 | 法学研究 | 5 | 受贿罪立法问题研究 |
张智辉 | 现代法学 | 6 | 国际刑法的国内立法研究 | ||
石磊 | 法商研究 | 2 | 单位犯罪意志研究 | ||
3 |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 | 华关根 王媛媛 冯云 | 法学 | 5 | 论危险犯在我国刑事立法中的适度扩展 |
王恩海 | 法学 | 9 |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中并罚的适用标准 | ||
周建中 胡佳 曹俊华 | 法学 | 5 | 危险犯的具体实践认定 | ||
2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陈晓明 | 法学研究 | 6 | 风险社会之刑法应对 |
李兰英 | 政法论坛 | 3 | 量刑的技术与情感 | ||
2 | 山东大学法学院 | 刘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被害人谨慎义务的对弈思考 |
柳忠卫 | 法学评论 | 1 |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疑难、争议问题研究 | ||
2 |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 董玉庭 | 中国法学 | 2 | 论疑罪的语境 |
董玉庭 | 现代法学 | 3 | 论法律疑罪的本质及克服 | ||
2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王昭武 肖凯 | 法学 | 12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认定中的若干问题 |
李晓明 | 法学评论 | 5 | 欧美“轻轻重重”刑事政策及其借鉴 | ||
2 | 中南大学法学院 | 陈云良 周新 | 法学评论 | 2 | 虚拟财产刑法保护路径之选择 |
王飞跃 | 法律科学 | 4 | 论一罪累计数量处罚制度的合理性 | ||
2 | 扬州大学法学院 | 高永明 | 法律科学 | 6 | 刑事责任地位比较研究 |
万国海 | 法学 | 9 | 从原因自由行为理论辨析醉酒肇事的行为性质 | ||
2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蔡道通 | 法律科学 | 5 | 论“塔甘采夫”犯罪论体系的不可行 |
姜涛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劳动刑法:西方经验与中国建构 | ||
2 |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 王昭振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类型思维:刑法中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存在的法理根据 |
王昭振 | 法学评论 | 2 | 论规范构成要件要素的刑法内涵与类型 | ||
1 |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顾肖荣 | 法学 | 8 | 金融刑法的制度能力建设与抵御金融风险 |
1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秦宗文 | 法商研究 | 1 | 中国控制死刑的博弈论分析 |
1 |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 张绍谦 郑列 | 法学 | 3 | “财产性利益”型贿赂相关问题探讨 |
1 | 湘潭大学法学院 | 黄明儒 | 法律科学 | 3 | 论行政刑法规范的适用与罪刑法定原则 |
1 | 海南大学法学院 | 童伟华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日本刑法中“不法原因给付与侵占”述评 |
1 | 暨南大学法学院 | 杨丹 | 法学家 | 6 | 医疗刑法研究 |
1 | 南昌大学法学院 | 周建达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论犯罪危害性评价的属性 |
1 | 深圳大学法学院 | 吴学斌 | 清华法学 | 2 | 规范责任论视野下的违法性认识与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 |
1 | 广州大学法学院 | 邵维国 | 法商研究 | 4 | 犯罪只能是价值判断 |
1 |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 肖世杰 | 法学家 | 5 | 中德(日)量刑基准之比较研究 |
1 | 国家检察官学院 | 吴飞飞 | 现代法学 | 4 | 身份犯的处罚根据论 |
1 |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 唐稷尧 | 中外法学 | 6 | 事实、价值与选择:关于我国刑法立法解释的思考 |
1 |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 李安 | 中外法学 | 6 | 量刑实证研究的方法论检视 |
1 |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王水明 刘晓虎 | 法律科学 | 2 | 刑法中的人道问题 |
1 | 华侨大学法学院 | 阎二鹏 | 中国法学 | 3 | 扩张正犯概念体系的建构 |
1 |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 康诚 | 法学评论 | 5 | 论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的罪名适用 |
1 |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 | 钱叶六 | 法学评论 | 1 | 不作为犯的实行行为及其着手之认定 |
1 |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 桂亚胜 | 法商研究 | 3 | 复杂客体泛化现象之检讨 |
1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陈开琦 | 法学评论 | 6 | 犯罪对象的二元结构论 |
1 | 江苏警官学院 | 刘蔚文 | 法商研究 | 1 | 侵犯商业秘密罪中“重大损失”司法认定的实证研究 |
1 |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 李凯 | 法商研究 | 6 | 醉酒驾车肇事案件定性问题之思考 |
1 | 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 | 苏永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论罪刑法定原则与民族习惯法 |
1 |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 项谷 高帆 张菁 | 法学 | 11 | 严重暴力犯罪死刑适用的酌定标准 |
1 | 湖北省政法委员会 | 张正新 | 法学评论 | 6 | 在履行职责与正当防卫之间 |
1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 王立志 | 法学 | 8 | 隐私权刑法保护之困境及因应 |
1 |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 翟中东 | 法学家 | 2 | 关于重新犯罪防治政策调整的思考 |
1 | 福建警察学院 | 周建军 | 法律科学 | 6 | 变革社会中的刑事政治问题 |
1 | 《法学》杂志社 | 付强 | 法学 | 10 | 合理界定法条竞合的基本范围 |
1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法律系 | 徐英军 | 政法论坛 | 2 | 刑法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应然回应 |
1 |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法律系 | 胡平 | 法学评论 | 6 | 走私犯罪未遂犯与既遂犯的再辨析 |
(以上信息由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编辑,转载务必载明出处) |
相关链接: 2009年度法学各学科论文发表情况统计与分析(/html/xjdt/2600.html) 民法学·2009年各科研单位发表论文数统计(/html/fxpd/2589.html) 刑事诉讼法学·2009年各科研单位发表论文数统计(/html/fxpd/2610.html) 行政法学·2009年各科研单位发表论文数统计(/html/fxpd/2611.html) 法制史学·2009年各科研单位发表论文数统计(/html/fxpd/2614.html) 商法学·2009年各科研单位发表论文数统计(/html/fxpd/2619.html) 国际公法学·2009年各科研单位发表论文数统计(/html/fxpd/2631.html) 国际私学·2009年各科研单位发表论文数统计(/html/fxpd/2632.html) 国际经济法学·2009年各科研单位发表论文数统计(/html/fxpd/2633.html) 法理学·2009年各科研单位发表论文数统计(/html/fxpd/2658.html)
民事诉讼法学·2009年各科研单位发表论文数统计(/html/fxpd/2601.html)
刑法学·2009年度各科研单位发表论文数统计(/html/fxpd/2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