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诉法学被引数前200名论文 |
|||||
(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截止于2010年6月21日) |
|||||
排序 |
被引数 |
作者 |
论文题目 |
文献来源 |
发表日期 |
1 |
284 |
李 浩 |
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 |
法学研究 |
1996-07-23 |
2 |
221 |
傅郁林 |
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 |
中国社会科学 |
2002-07-10 |
3 |
219 |
李 浩 |
民事再审程序改造论 |
法学研究 |
2000-09-23 |
4 |
210 |
江 伟 |
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使命 |
现代法学 |
1996-06-28 |
5 |
208 |
肖建华 |
群体诉讼与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比较研究 |
比较法研究 |
1999-06-30 |
6 |
207 |
景汉朝 |
论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重构 |
法学研究 |
1999-01-23 |
7 |
202 |
景汉朝 |
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
法学研究 |
1997-09-23 |
8 |
194 |
肖建国 |
程序公正的理念及其实现 |
法学研究 |
1999-05-23 |
9 |
191 |
方流芳 |
民事诉讼费用考 |
中国社会科学 |
1999-5-10 |
10 |
181 |
王亚新 |
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改革 |
中国社会科学 |
1994-01-10 |
11 |
173 |
杨立新 |
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与司法公正 |
法学研究 |
2000-07-23 |
12 |
168 |
张卫平 |
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重述 |
法学研究 |
1996-11-23 |
13 |
161 |
张晋红 |
法院调解的立法价值探究 |
法学研究 |
1998-09-23 |
14 |
158 |
张卫平 |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与选择之根据 |
现代法学 |
1996-12-28 |
15 |
154 |
张卫平 |
民事再审事由研究 |
法学研究 |
2000-09-23 |
16 |
153 |
张卫平 |
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 |
法学研究 |
1999-11-23 |
17 |
139 |
张卫平 |
论我国法院体制的非行政化 |
法商研究 |
2000-05-25 |
18 |
136 |
毕玉谦 |
举证责任分配体系之构建 |
法学研究 |
1999-03-23 |
19 |
130 |
傅郁林 |
繁简分流与程序保障 |
法学研究 |
2003-01-23 |
20 |
123 |
江 伟 |
证据法若干基本问题的法哲学分析 |
中国法学 |
2002-02-09 |
21 |
119 |
田平安 |
试论协同型民事诉讼模式的建立 |
现代法学 |
2003-02-28 |
22 |
113 |
陈桂明 |
程序安定论 |
政法论坛 |
1999-10-30 |
23 |
112 |
白绿铉 |
论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法理 |
中外法学 |
1999-01-30 |
24 |
107 |
李 浩 |
调解的比较优势与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 |
南京师大学报 |
2002-08-30 |
25 |
106 |
刘荣军 |
惩罚性损害赔偿与消费者保护 |
现代法学 |
1996-10-28 |
26 |
105 |
刘荣军 |
论证人的证言拒绝权 |
法学 |
1999-05-10 |
27 |
104 |
刘荣军 |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 |
法学研究 |
1998-07-23 |
28 |
102 |
田平安 |
程序正义初论 |
现代法学 |
1998-04-28 |
28 |
102 |
赵 钢 |
正确处理民事经济审判工作中的十大关系 |
法学研究 |
1999-01-23 |
30 |
100 |
常 怡 |
完善民事强制执行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
中国法学 |
2000-02-09 |
31 |
98 |
章武生 |
论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 |
法律科学 |
2002-01-10 |
31 |
98 |
章武生 |
司法独立与法院组织机构的调整(上) |
中国法学 |
2000-04-09 |
33 |
97 |
李 浩 |
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法哲学思考 |
政法论坛 |
1996-02-29 |
34 |
94 |
张卫平 |
证明标准建构的乌托邦 |
法学研究 |
2003-07-23 |
35 |
93 |
陈 刚 |
证明责任概念辨析 |
现代法学 |
1997-04-28 |
36 |
92 |
李 浩 |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若干问题研究 |
中国法学 |
1999-06-09 |
37 |
91 |
陈桂明 |
民事举证时限制度初探 |
政法论坛 |
1998-06-30 |
37 |
91 |
张卫平 |
民事再审:基础置换与制度重建 |
中国法学 |
2003-02-09 |
39 |
90 |
汤维建 |
关于证据属性的若干思考和讨论 |
政法论坛 |
2000-12-30 |
40 |
89 |
常 怡 |
司法裁判供给中的利益衡量 |
中国法学 |
2003-08-09 |
40 |
89 |
李 浩 |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探析 |
法学评论 |
2002-11-15 |
42 |
88 |
王利明 |
破产立法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讨 |
法学 |
2005-03-10 |
43 |
87 |
李 浩 |
法官素质与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 |
法学研究 |
1998-05-23 |
44 |
86 |
李 浩 |
论法院调解中程序法与实体法约束的双重软化 |
法学评论 |
1996-07-15 |
45 |
85 |
张卫平 |
论民事诉讼的契约化 |
中国法学 |
2004-06-09 |
46 |
84 |
张晋红 |
论民事检察监督权的完善及检察机关民事诉权之理论基础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
2001-08-18 |
47 |
83 |
汤维建 |
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展望(上) |
政法论坛 |
1997-02-28 |
47 |
83 |
王利明 |
人民法院机构设置及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研究(上) |
中国法学 |
1998-04-09 |
49 |
82 |
陈桂明 |
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 |
政法论坛 |
1995-10-30 |
49 |
82 |
杨荣新 |
重构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探讨 |
中国法学 |
2001-10-09 |
51 |
81 |
李 浩 |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再思考 |
法商研究 |
1999-09-25 |
51 |
81 |
王利明 |
我国陪审制度研究 |
浙江社会科学 |
2000-01-05 |
53 |
79 |
陈桂明 |
民事检察监督之系统定位与理念变迁 |
政法论坛 |
1997-02-28 |
53 |
79 |
江 伟 |
民事执行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
中国法学 |
1995-02-09 |
53 |
79 |
章武生 |
简易、小额诉讼程序与替代性程序之重塑 |
法学研究 |
2000-07-23 |
53 |
79 |
赵 钢 |
论代位权诉讼 |
法学研究 |
2000-11-23 |
57 |
77 |
刘 敏 |
论传统调解制度及其创造性转化 |
社会科学研究 |
1999-01-28 |
58 |
76 |
陈桂明 |
我国民事诉讼上诉审制度之检讨与重构 |
法学研究 |
1996-07-23 |
59 |
75 |
王利明 |
关于制定我国破产法的若干问题 |
中国法学 |
2002-10-09 |
60 |
74 |
王福华 |
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论 |
法商研究 |
1999-07-25 |
61 |
73 |
傅郁林 |
民事裁判文书的功能与风格 |
中国社会科学 |
2000-07-10 |
61 |
73 |
李 浩 |
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目标、功能与模式 |
政法论坛 |
2004-08-30 |
61 |
73 |
张卫平 |
起诉条件与实体判决要件 |
法学研究 |
2004-11-23 |
61 |
73 |
章武生 |
我国民事审级制度之重塑 |
中国法学 |
2002-12-09 |
61 |
73 |
赵 钢 |
试论证据法上的推定 |
法律科学 |
1998-01-10 |
66 |
72 |
廖中洪 |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研究 |
现代法学 |
2003-06-28 |
67 |
71 |
毕玉谦 |
试论民事诉讼证明上的盖然性规则 |
法学评论 |
2000-07-15 |
67 |
71 |
汤维建 |
修订我国破产法律制度的若干问题思考 |
政法论坛 |
2002-06-30 |
67 |
71 |
汤维建 |
试论英美证据法上的刑事证明标准 |
政法论坛 |
1993-08-29 |
67 |
71 |
李 龙 |
论民事判决的既判力 |
法律科学 |
1999-07-10 |
71 |
69 |
江 伟 |
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 |
现代法学 |
2000-12-28 |
72 |
68 |
邵 明 |
论诉的利益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0-07-16 |
72 |
68 |
肖建华 |
诉权与实体权利主体相分离的类型化分析 |
法学评论 |
2002-01-15 |
74 |
67 |
汤维建 |
关于建立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构想(上) |
政法论坛 |
1995-06-30 |
75 |
66 |
蔡 虹 |
释明权:基础透视与制度构建 |
法学评论 |
2005-02-20 |
76 |
65 |
徐 昕 |
程序经济的实证与比较分析 |
比较法研究 |
2001-11-10 |
76 |
65 |
张卫平 |
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与英美法系民事诉讼(上) |
法学评论 |
1996-07-15 |
76 |
65 |
章武生 |
论诉讼和解 |
法学研究 |
1998-03-23 |
79 |
64 |
常 怡 |
民事再审制度的理性分析 |
河北法学 |
2002-09-25 |
79 |
64 |
张卫平 |
民事诉讼处分原则重述 |
现代法学 |
2001-12-28 |
81 |
63 |
毕玉谦 |
试论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 |
中国法学 |
2000-12-09 |
81 |
63 |
谭 兵 |
论法官现代化:专业化、职业化和同质化 |
中国法学 |
2001-06-09 |
81 |
63 |
蔡 虹 |
大陆法院调解与香港诉讼和解之比较 |
中国法学 |
1999-08-09 |
84 |
62 |
唐 力 |
辩论主义的嬗变与协同主义的兴起 |
现代法学 |
2005-12-28 |
84 |
62 |
田平安 |
我国民事诉讼模式构筑初探 |
中外法学 |
1994-09-30 |
84 |
62 |
叶自强 |
罗森伯格的举证责任分配理论 |
外国法译评 |
1995-05-10 |
84 |
62 |
李 龙 |
民事诉权论纲 |
现代法学 |
2003-04-28 |
84 |
62 |
王利明 |
审判方式改革中的民事证据立法问题探讨 |
中国法学 |
2000-08-09 |
89 |
61 |
常 英 |
民事公诉制度研究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
2002-08-30 |
90 |
60 |
江 伟 |
论股东诉权 |
浙江社会科学 |
1999-05-05 |
90 |
60 |
汤维建 |
关于建立我国的个人破产程序制度的构想(下) |
政法论坛 |
1995-08-30 |
90 |
60 |
章武生 |
论民事诉讼的目的 |
中国法学 |
1998-12-09 |
93 |
59 |
张卫平 |
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与英美法系民事诉讼(下) |
法学评论 |
1996-09-15 |
93 |
59 |
赵 钢 |
诉讼成本控制论 |
法学评论 |
1997-01-15 |
95 |
58 |
王利明 |
民事证据规则司法解释若干问题研究 |
法学 |
2004-01-10 |
96 |
57 |
李 浩 |
举证时限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
中国法学 |
2005-06-09 |
96 |
57 |
刘荣军 |
论民事诉讼的目的 |
政法论坛 |
1997-10-30 |
98 |
56 |
江 伟 |
民事诉讼中的行为保全初探 |
政法论坛 |
1994-06-30 |
98 |
56 |
景汉朝 |
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与契合 |
现代法学 |
2002-02-28 |
98 |
56 |
齐树洁 |
德国民事司法改革及其借鉴意义 |
中国法学 |
2002-06-09 |
98 |
56 |
王福华 |
两大法系中诉之利益理论的程序价值 |
法律科学 |
2000-09-10 |
98 |
56 |
王红岩 |
环境公害群体诉讼的障碍与对策 |
中国法学 |
1999-10-09 |
98 |
56 |
宋朝武 |
关于改革民事再审程序的几点思考 |
法学评论 |
2003-03-15 |
104 |
55 |
李祖军 |
论民事再审程序 |
现代法学 |
2002-04-28 |
104 |
55 |
刘 敏 |
论我国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完善 |
法商研究 |
2001-11-25 |
104 |
55 |
齐树洁 |
构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思考 |
厦门大学学报 |
2003-01-28 |
104 |
55 |
齐树洁 |
公益诉讼与当事人适格之扩张 |
现代法学 |
2005-10-28 |
104 |
55 |
汤维建 |
论构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足性审前程序 |
政法论坛 |
2004-08-30 |
104 |
55 |
肖建华 |
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构 |
政法论坛 |
2000-02-29 |
104 |
55 |
徐 昕 |
当事人权利与法官权力的均衡分配 |
现代法学 |
2001-08-28 |
104 |
55 |
叶自强 |
论既判力的本质 |
法学研究 |
1995-09-23 |
112 |
54 |
李 浩 |
论调解不宜作为民事审判权的运作方式 |
法律科学 |
1996-07-10 |
112 |
54 |
李 浩 |
证明标准新探 |
中国法学 |
2002-08-09 |
112 |
54 |
汤维建 |
论破产管理人 |
法商研究 |
1994-09-25 |
112 |
54 |
齐树洁 |
完善我国强制执行法若干问题的探讨 |
法学评论 |
1997-05-15 |
112 |
54 |
常 怡 |
现代诉讼的法理性透视 |
现代法学 |
2001-02-28 |
117 |
53 |
江 伟 |
简论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与效力 |
法学杂志 |
2003-03-15 |
117 |
53 |
江 伟 |
论现代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理念 |
中国法学 |
2003-06-09 |
117 |
53 |
潘剑锋 |
试论小额诉讼制度 |
法学论坛 |
2001-03-18 |
117 |
53 |
熊跃敏 |
民事诉讼中法院的释明 |
比较法研究 |
2004-11-25 |
117 |
53 |
刘学在 |
我国民事诉讼处分原则之检讨 |
法学评论 |
2000-11-15 |
122 |
52 |
张卫平 |
论民事再审事由审查程序的法定化 |
法学 |
2000-02-10 |
122 |
52 |
张卫平 |
论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职权 |
法学论坛 |
2004-09-18 |
122 |
52 |
张卫平 |
事实探知:绝对化倾向及其消解 |
法学研究 |
2001-07-23 |
122 |
52 |
汤维建 |
民事诉讼中证据交换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
法律科学 |
2004-01-10 |
122 |
52 |
谭秋桂 |
法、美、德、日四国民事诉讼准备程序比较 |
求索 |
2000-04-15 |
122 |
52 |
吴明童 |
既判力的界限研究 |
中国法学 |
2001-12-09 |
128 |
51 |
李 浩 |
我国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含义新探 |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
1986-06-30 |
128 |
51 |
张卫平 |
我国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重构 |
法律适用 |
2005-02-08 |
130 |
50 |
江 伟 |
论人民法院与仲裁机构的新型关系 |
法学评论 |
1995-07-15 |
130 |
50 |
王福华 |
民事判决既判力:由传统到现代的嬗变 |
法学论坛 |
2002-01-18 |
130 |
50 |
唐 力 |
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 |
现代法学 |
2003-10-28 |
133 |
49 |
江 伟 |
论民事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确定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1997-03-16 |
133 |
49 |
廖永安 |
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 |
湘潭大学学报 |
2001-04-30 |
133 |
49 |
赵 钢 |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应有的诉讼观念 |
中国法学 |
1998-02-09 |
136 |
48 |
李 浩 |
民事证据的若干问题 |
法学研究 |
2002-05-23 |
136 |
48 |
汤维建 |
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展望(下) |
政法论坛 |
1997-04-30 |
138 |
47 |
李 浩 |
民事证据立法与证据制度的选择 |
法学研究 |
2001-09-23 |
138 |
47 |
章武生 |
司法ADR之研究 |
法学评论 |
2003-03-15 |
138 |
47 |
陈桂明 |
审前准备程序设计中的几对关系问题 |
政法论坛 |
2004-08-30 |
138 |
47 |
刘 敏 |
论强制证人出庭作证 |
法学 |
2000-07-10 |
138 |
47 |
王福华 |
我国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之角色困顿 |
政治与法律 |
2003-10-05 |
138 |
47 |
王福华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与民事权利保护 |
中国法学 |
2002-04-09 |
138 |
47 |
李祖军 |
论程序公正 |
现代法学 |
2001-06-28 |
138 |
47 |
肖建国 |
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价值蕴涵 |
法律科学 |
2002-05-10 |
138 |
47 |
叶自强 |
举证责任的确定性 |
法学研究 |
2001-05-23 |
147 |
45 |
李 浩 |
论法律中的真实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004-06-21 |
147 |
45 |
徐 昕 |
论动物法律主体资格的确立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
2002-03-20 |
147 |
45 |
陈桂明 |
缺席审判制度研究 |
中国法学 |
1998-08-09 |
147 |
45 |
齐树洁 |
我国公益诉讼的困境与出路 |
中国司法 |
2005-03-01 |
151 |
44 |
江 伟 |
论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
法学研究 |
1996-07-23 |
151 |
44 |
张卫平 |
证明责任倒置辨析 |
人民司法 |
2001-08-08 |
151 |
44 |
赵 钢 |
试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 |
中外法学 |
1999-05-30 |
151 |
44 |
童兆洪 |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刍论 |
比较法研究 |
2002-08-10 |
155 |
43 |
齐树洁 |
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对我国证据制度的影响 |
法学评论 |
1998-07-15 |
156 |
42 |
汤维建 |
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
法律适用 |
2002-06-08 |
156 |
42 |
何文燕 |
调解和支持起诉两项民诉法基本原则应否定 |
法学 |
1997-04-10 |
156 |
42 |
李祖军 |
自由心证与法官依法独立判断 |
现代法学 |
2004-10-28 |
156 |
42 |
熊跃敏 |
诉讼上和解的比较研究 |
比较法研究 |
2003-3-30 |
156 |
42 |
廖中洪 |
民事程序立法中的国家本位主义批判 |
现代法学 |
2002-10-28 |
161 |
41 |
江 伟 |
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机制研究 |
法商研究 |
2005-07-25 |
161 |
41 |
江 伟 |
论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改革 |
现代法学 |
2004-04-28 |
161 |
41 |
徐 昕 |
专家证据的扩张与限制 |
法律科学 |
2001-11-10 |
161 |
41 |
章武生 |
再审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
法学评论 |
1995-01-15 |
161 |
41 |
赵 钢 |
关于修订《民事诉讼法》的几个基本问题 |
法学评论 |
2004-03-15 |
161 |
41 |
常 怡 |
民事程序价值之管见 |
现代法学 |
1999-04-28 |
161 |
41 |
吴英姿 |
代位权确立了民诉法怎么办 |
法学 |
1999-04-10 |
168 |
40 |
李 浩 |
差别证明要求与优势证据证明要求 |
法学研究 |
1995-09-23 |
168 |
40 |
廖永安 |
关于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反思 |
江苏社会科学 |
1999-06-15 |
168 |
40 |
谭秋桂 |
民事执行权定位问题探析 |
政法论坛 |
2003-08-30 |
168 |
40 |
田平安 |
民事诉讼法律责任论 |
现代法学 |
2002-04-28 |
168 |
40 |
翁晓斌 |
我国民事判决既判力的范围研究 |
现代法学 |
2004-12-28 |
168 |
40 |
张海燕 |
计算机网络上数字传输的司法管辖权 |
湖南社会科学 |
2000-06-30 |
168 |
40 |
何 兵 |
从美国民事诉讼的困境看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
中外法学 |
1996-03-30 |
168 |
40 |
张永泉 |
论民事鉴定制度 |
法学研究 |
2000-09-23 |
176 |
39 |
江 伟 |
民事诉讼程序保障的制度基础 |
中国法学 |
1997-06-09 |
176 |
39 |
李 浩 |
民事证据法的目的 |
法学研究 |
2004-09-23 |
176 |
39 |
赵 钢 |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新发展 |
法学评论 |
2005-12-20 |
176 |
39 |
蔡彦敏 |
独立审判探源及其现实分析 |
法学评论 |
1999-03-15 |
176 |
39 |
叶自强 |
英美证明责任分层理论与我国证明责任概念 |
环球法律评论 |
2001-08-10 |
176 |
39 |
宋朝武 |
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 |
中国法学 |
2003-04-09 |
182 |
38 |
江 伟 |
我国民事诉讼主管之概念检讨与理念批判 |
中国法学 |
2004-08-09 |
182 |
38 |
江 伟 |
WTO协议与中国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 |
中国法学 |
2001-02-09 |
182 |
38 |
张卫平 |
绝对职权主义的理性认知 |
现代法学 |
1996-08-28 |
182 |
38 |
肖建国 |
论诉前停止侵权行为的法律性质 |
法商研究 |
2002-07-25 |
182 |
38 |
毕玉谦 |
试论民事诉讼中的司法认知 |
中外法学 |
1999-01-30 |
187 |
37 |
江 伟 |
论我国民事诉讼一审与上诉审关系之协调与整合 |
法律科学 |
2002-11-10 |
187 |
37 |
廖永安 |
诉讼内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调与整合 |
云南大学学报 |
2004-06-15 |
187 |
37 |
陈桂明 |
诉讼欺诈及其法律控制 |
法学研究 |
1998-11-23 |
187 |
37 |
刘 敏 |
论裁判请求权 |
中国法学 |
2002-12-09 |
187 |
37 |
何文燕 |
我国民事简易诉讼程序之重构 |
中国法学 |
2002-02-09 |
187 |
37 |
宋朝武 |
从国际诉讼和解动向看我国法院调解改革 |
河北法学 |
2001-11-05 |
193 |
36 |
李 浩 |
举证责任倒置:学理分析与问题研究 |
法商研究 |
2003-07-25 |
193 |
36 |
张卫平 |
论诉讼标的及识别标准 |
法学研究 |
1997-07-23 |
193 |
36 |
徐 昕 |
法律的私人执行 |
法学研究 |
2004-01-23 |
193 |
36 |
汤维建 |
美国的对抗制审判方式 |
比较法研究 |
1996-12-30 |
193 |
36 |
章武生 |
论我国缺席判决制度的改革 |
政治与法律 |
2002-10-05 |
193 |
36 |
蔡彦敏 |
从O.J.辛普森刑、民事案件评析美国诉讼制度 |
中外法学 |
1998-06-15 |
193 |
36 |
杨荣新 |
人民调解制度研究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3-05-26 |
193 |
36 |
何 兵 |
司法之根本:最后的审判抑或最好的审判 |
比较法研究 |
2000-12-30 |
193 |
36 |
蔡 虹 |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初探 |
法商研究 |
2000-11-25 |
(以上数据由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搜集整理,转载务必标明出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