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总体评价
依据我部最近在本网“法学盘点”中发布的“经济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395.shtml),经济法学在15种主要期刊上发表论文数157篇(稍高于2009年的153篇),占总数1431篇中的10.98%(稍高于2009年的10.88%),在所列的13门学科中,仅次于民法学、法理学、刑法学,排在第四位。其中,发表在三大权威刊物上的论文13篇(高于2009年的10篇),占总数180篇(2009年173篇)中的7.22%(高于2009年的5.78%)。在所有经济法学论文中,经济法基础理论26篇(2009年21篇),金融法37篇(2009年33篇),竞争法23篇(2009年21篇),财税预算法11篇(2009年12篇),劳动法16篇(2009年19篇),环境与自然资源法24篇(2009年26篇),土地房地产管理法5篇(2009年6篇),消费者保护法3篇(2009年2篇),其他论文较为分散,基本上是每一个法律部门有一篇。
从经济法学科科研成果总体情况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经济法学科整体表现较好。
2010年经济法学科整体研究状况基本符合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与经济法学科科研实力相当,与2009年相比,经济法的排名并无变化,可以说是“稳稳当当”的一年。发表最多文章的是中国政法大学,达到了13篇,前10名至少发表了5篇,发表3篇以上的有18家单位,2篇以上的有25家单位。可说是,“多点开花,全面丰收”。
2.研究成果稳中有升。
与2009年相比,2010年经济法学论文在绝对数量、占所有学科论文总数的比例以及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数量都有进一步的提升,这在经济法学科已经处于比较靠前排名的情况下尤其难能可贵。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希望经济法永远都在进步。
3.经济法研究仍然冷热不均。
经济法作为涵盖法律部门最多的一门法律学科,学者们的研究热情可以用冷热不均来概括。其中,对于属于经济法主干的经济法基础理论、金融法、竞争法、财税法、劳动法、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等学科,研究者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这一点无论从研究队伍的数量,还是从成果数量上来看,都予以了佐证。而一些冷门学科,如会计法、审计法等,则曲高和寡,经常是不定期,偶然性的发表个别论文。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这一状况很是恰当。
4.研究状况紧贴社会经济生活。
经济法可以说是最为紧贴社会经济生活的法律。随着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经济法规范大量颁布,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方面日益法治化。学界的理论研究也逐渐深入。如《反垄断法》、《食品安全法》、《城乡规划法》等颁布后,在这些领域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成果,指导了实践和法律的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以实践促进研究,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良好循环。
(二)研究队伍总体评价
发表两篇以上文章的作者共19人,其中北京大学法学院郭雳、北京大学法学院叶姗、辽宁大学法学院杨松、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刘水林发表了3篇,吉林大学法学院陈兵、华东政法大学陈婉玲、湖南大学法学院黎四奇、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秦国荣、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史际春、北京大学法学院唐应茂、清华大学法学院王明远、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法学所谢增毅、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邢会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许多奇、福州大学法学院叶高芬、西南政法大学岳彩申、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张占江、中国政法大学赵红梅、湖南大学法学院郑鹏程等发表了2篇。
下表是发表两篇以上文章作者年龄统计:
排名 |
姓名 |
篇数 |
三大权威期刊篇数 |
作者所属年龄段 |
1 |
郭雳 |
3 |
0 |
40岁以下 |
1 |
叶姗 |
3 |
0 |
40岁以下 |
1 |
杨松 |
3 |
0 |
50岁以下 |
1 |
刘水林 |
3 |
1 |
50岁以下 |
5 |
赵红梅 |
2 |
0 |
50岁以下 |
5 |
邢会强 |
2 |
0 |
40岁以下 |
5 |
陈兵 |
2 |
0 |
40岁以下 |
5 |
陈婉玲 |
2 |
0 |
50岁以下 |
5 |
黎四奇 |
2 |
0 |
40岁以下 |
5 |
秦国荣 |
2 |
1 |
50岁以下 |
5 |
史际春 |
2 |
2 |
60岁以下 |
5 |
唐应茂 |
2 |
0 |
40岁以下 |
5 |
王明远 |
2 |
1 |
50岁以下 |
5 |
谢增毅 |
2 |
1 |
40岁以下 |
5 |
许多奇 |
2 |
0 |
40岁以下 |
5 |
叶高芬 |
2 |
0 |
40岁以下 |
5 |
岳彩申 |
2 |
0 |
50岁以下 |
5 |
张占江 |
2 |
1 |
40岁以下 |
5 |
郑鹏程 |
2 |
1 |
50岁以下 |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
1.高产作者数量有所提升。
与2009年相比,发表两篇以上论文的学者大幅增加,由12人增加到19人,与其他部门法相比,高产作者绝对数量也属于上游。这体现了经济法学科的强大底蕴。
2.青年学者成为研究的中坚力量。
上表中,60岁以下的高产作者1人,50岁以下的高产作者8人,40岁以下的高产作者10人。由此可见,中青年学者,尤其是青年新秀已经扛起经济法学界的研究大旗,在此衷心祝愿他们能够再接再厉,多出好成果。
3.老中青三代学者薪火相传。
在学者中,老一辈法学家杨紫煊教授仍有成果面世,可谓老当益壮。成名中青年法学家(45岁及以上)中蔡守秋(2009年1篇)、史际春、徐孟洲、王灿发、李曙光、张士元、岳彩申、赵红梅(2009年2篇)、董保华(2009年1篇)、单飞跃(2009年1篇)、黎建飞(2009年2篇)、王先林、郑尚元(2009年1篇)、周友苏(2009年1篇)等仍然笔耕不辍。青年新秀们更是呈现出江山代有人才出的局面,涌现出如刘燕(2009年1篇)、王明远(2009年1篇)、鲁篱(2009年1篇)、谢增毅(2009年1篇)、邢会强(2009年2篇)、戴龙(2009年1篇)、崔威(2009年2篇)、郭雳(2009年1篇)、叶姗(2009年1篇)等一大批优秀学者。从梯队构成来看,老中青形成金字塔形态,由老到青数量逐渐增多,青年学者构成金字塔坚实的基础。这预示着经济法的发展后劲十足,不会出现断层。
(三)法学院排名分析
157篇论文的作者来自57家法学科研机构,以下是排名前10位的单位:
名次 |
单位 |
总数 |
三大期刊 |
作者 |
1 |
中国政法大学 |
13 |
1 |
赵红梅(2)、李曙光、王灿发、刘继峰、曹明德(李玉梅)、周昀、喜佳、孙颖、徐光东、戴龙、崔威、王旸 |
2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11 |
0 |
郭雳(3)(张涛)、叶姗(3)、唐应茂(2)、杨紫煊、刘燕、楼建波 |
2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11 |
0 |
许多奇(2)、张占江(2)(徐士英)、王先林、李剑、潘志成、何渊、李俊峰、李泠烨、万曙春 |
4 |
西南政法大学 |
9 |
0 |
岳彩申(2)(杨青贵)、李燕、杨建学、张怡、陈治、李满奎、李雄(刘山川)、胡元聪 |
5 |
华东政法大学 |
8 |
0 |
陈婉玲(2)、董保华、何颖、王月明、刘鏐、胡改蓉、伍巧芳 |
5 |
武汉大学法学院(及国际法研究所) |
8 |
0 |
蔡守秋(吴贤静)、秦天宝(刘静)、杜群、李仁真、王树义(吴宇)、黄莎(李广兵)、刘三木、何坚 |
7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7 |
2 |
史济春(3)(宋槿篱、赵忠龙)、徐孟洲、黎建飞、刘媛、周珂 |
8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6 |
1 |
王明远(2)、朱慈蕴、郑尚元、王敏、王洪亮 |
8 |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
6 |
2 |
刘水林(3)、郑少华、单飞跃、胡苑(郑少华) |
10 |
湖南大学法学院 |
5 |
1 |
郑鹏程(2)、黎四奇(2)、陈运来 |
上述10家单位发表了84篇论文,占全部论文的53.5%。从上表可见:
1.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法学院实力强劲。
中国政法大学发表了13篇,北京大学发表了11篇,而且2009年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法学院发表的论文数分别为11篇和15篇,稳居状元和榜眼,只不过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位置已经易位,但基本排名比较稳定。由此可见,相对于其他学校而言,这两所高校在经济法学科上已经独占鳌头。
2.西南政法大学终于爆发。
西南政法大学作为老牌的经济法强势学校,近些年来一直波澜不惊。今年终于比2009年有所起色,并将名次提升到第四名,但这只能算是一次小小的爆发。我们希望西政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重铸当年的西政奇迹,重现昔日经济法老大的气势。
3.学界新贵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冲劲十足。
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以7篇论文并列第五,今年更是发表了11篇,与北京大学法学院并列第二名。从这两年上海交大的发展态势来看,这一年轻的学界新贵充满了朝气和冲劲,表现出蓬勃向上之势。希望他们能够保持住这一冲劲,在经济法列强中站稳脚跟。
4. 武汉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等传统经济法学强校也一直榜上有名。
武汉大学法学院(及国际法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等传统经济法学强校一直处于榜单的中游。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这两年来经济法学科论文数量2009年并列第五,今年并列第七,虽然没有名列前茅,但也一直榜上有名。希望这仅仅是一时之态,盼望近些年引进的青年学者早日爆发,使得名次有所进步。武汉大学法学院(及国际法研究所)一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处于第一梯队末位,或第二梯队首位。但与2009年的论文特点一样,武汉大学法学院(及国际法研究所)的论文几乎发表在《法学评论》之上。希望
5.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等继续加快追赶的步伐,对传统经济法强校带来极大压力。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已经完成蜕变,成功挤进第一梯队,而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则正在继续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走过的道路,对传统经济法强校带来极大的压力。希望这支年轻的力量能够对一些暮气沉沉的高校带来冲击和动力。
6. 个别学者的爆发对各学校的排位有显著影响。
辽宁大学法学院2009年发表了2篇,基本上是陪太子读书,今年有所起色,以4篇挤到11名,登上前10名榜单似乎并不是妄想。但这主要源自
除此之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福州大学法学院的排名也几乎靠个人之功。
由于商法学和经济法学很多领域存在交叉,我们在做统计分析时难免会依自身主观判断来进行分类,因此存在一些同一学者发表的不同论文中有些被分到商法学分类之中,有些被分到经济法学分类之中,不准确之处敬请各位贤达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