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数 |
单位 |
作者 |
刊物名称 |
期数 |
文章标题 |
16 |
中国政法大学 |
郑永流 |
中国法学 |
3 |
实践法律观要义 |
范立波 |
法学家 |
1 |
规范裂缝的判定与解决 |
||
李卫海 |
比较法研究 |
1 |
救助与执法 |
||
刘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冤案”与司法活动 |
||
吴洪淇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美国律师职业危机 |
||
席涛 |
政法论坛 |
1 |
我们所知道的法律和不知道的法律 |
||
班文战 |
政法论坛 |
2 |
我国信访制度的权利救济功能及其有效性分析 |
||
金振豹 |
比较法研究 |
2 |
论最高人民法院的抽象司法解释权 |
||
刘星 |
中外法学 |
2 |
司法日常话语的“文学化” |
||
张伟 |
政法论坛 |
2 |
试论国家人权机构的特征 |
||
宁致远 |
政法论坛 |
3 |
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法律文书质量的企盼 |
||
张书友 |
比较法研究 |
3 |
霍布斯的《法律要义》与现代法律实证主义 |
||
范立波 |
法律科学 |
4 |
论法律规范性的概念与来源 |
||
米健 |
比较法研究 |
4 |
中国的人生天下的学问 |
||
林林 |
比较法研究 |
5 |
法律文化的社会“过程性” |
||
雷磊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再论法律解释的目标 |
||
13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黄文艺 |
法学研究 |
5 |
作为一种法律干预模式的家长主义 |
丰霏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法律制度激励功能的理论解说 |
||
钱大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法律与法律义务关联研究 |
||
杨晓畅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社会正义抑或个人自由 |
||
王小钢 |
法商研究 |
2 |
义务本位论、权利本位论和环境公共利益 |
||
姚建宗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新兴权利论纲 |
||
蔡宏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试论当代中国的“部门法哲学”概念 |
||
杜建明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认真对待阶级 |
||
王克金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权利冲突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 |
||
朱振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政治权威与道德自主性 |
||
黄文艺 |
法律科学 |
6 |
法律与民族性格 |
||
苗炎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哈特法律规范性理论再研究 |
||
周国兴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法律不确定性命题 |
||
11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苏力 |
中国法学 |
1 |
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 |
苏力 |
中国法学 |
6 |
审判管理与社会管理 |
||
龚刃韧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不可克减的权利与习惯法规则 |
||
凌斌 |
中外法学 |
1 |
界权成本问题 |
||
程岩 |
清华法学 |
2 |
规制国家的法理学构建 |
||
苏力 |
清华法学 |
3 |
中国法官的形象塑造 |
||
吴义龙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制度比较与法律权利 |
||
陈坤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法律、语言与司法判决的确定性 |
||
龚刃韧 |
政法论坛 |
4 |
重读密尔《论自由》 |
||
苏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早期儒家的人性观 |
||
龚刃韧 |
法学 |
7 |
马克思新闻出版自由经典理论之重温 |
||
10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刘卫先 |
法学研究 |
6 |
后代人权利理论批判 |
巫若枝 |
法商研究 |
2 |
30年来我国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变迁及其启示 |
||
许章润 |
比较法研究 |
2 |
地权的国家德性 |
||
许小亮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法实证主义理论中的"人类形象" |
||
胡学军;涂书田 |
现代法学 |
5 |
司法裁判中的隐性知识论纲 |
||
刘卫先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自然体与后代人权利的虚构性 |
||
陆宇峰 |
清华法学 |
6 |
美国法律现实主义:内容、兴衰及其影响 |
||
许小亮 |
政法论坛 |
6 |
“在法权中存在”的基本结构 |
||
赵晓力 |
清华法学 |
6 |
以共和反对民主:《联邦论》解读 |
||
许章润 |
法学 |
11 |
法言法语的规范化(性) |
||
10 |
山东大学法学院(及威海分校) |
魏建 |
政法论坛 |
1 |
产权的选择性保护与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 |
陈金钊 |
法律科学 |
2 |
过度解释与权利的绝对化 |
||
焦宝乾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对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宏观反思 |
||
陈金钊 |
现代法学 |
5 |
司法意识形态:能动与克制的反思 |
||
齐延平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中国人权法学学术自主性的探寻 |
||
汪全胜 |
政法论坛 |
5 |
论立法后评估主体的建构 |
||
郑智航 |
法商研究 |
6 |
中国适当生活水准权制度反思 |
||
陈金钊 |
法学 |
7 |
对非正常死亡的修饰与法律思维方式 |
||
武飞 |
法学 |
10 |
调解中的法官修辞 |
||
郑智航 |
法学 |
12 |
中国烟品焦油含量的法律规制 |
||
7 |
西北政法大学 |
杨建军 |
法律科学 |
1 |
“司法能动”在中国的展开 |
刘治斌 |
法律科学 |
2 |
立法目的、法院职能与法律适用的方法问题 |
||
严存生 |
比较法研究 |
2 |
论“法学家法” |
||
钱锦宇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拉德布鲁赫公式的限度与法官的统治 |
||
杨建军 |
现代法学 |
4 |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选编民事案例的变化 |
||
王健 |
法学家 |
5 |
构建以法律职业为目标导向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
||
袁建平 |
清华法学 |
5 |
构建和谐社会应区分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 |
||
7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夏锦文 |
中国法学 |
1 |
当代中国的司法改革 |
方乐 |
中外法学 |
2 |
司法如何面对道德 |
||
公丕祥 |
法律科学 |
3 |
当代中国的自主型司法改革道路 |
||
倪斐 |
法商研究 |
3 |
公共利益的法律类型化研究 |
||
夏锦文;莫良元 |
法律科学 |
4 |
司法转型中指导性案例的生成机理 |
||
严海良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以利益为基础的权利本位观 |
||
夏锦文 |
法学 |
8 |
法官在判例指导制度中的需求 |
||
7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何鹰 |
政法论坛 |
2 |
强制性标准的法律地位 |
宋晓 |
法学 |
2 |
裁判摘要的性质追问 |
||
李友根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指导性案例为何没有约束力 |
||
艾佳慧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调解“复兴”、司法功能与制度后果 |
||
李友根 |
法学 |
5 |
裁判文书公开与当事人隐私权保护 |
||
熊静波 |
法商研究 |
5 |
理解中国法解释论的三个分析框架 |
||
吕建高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病人自主权的伦理与法理 |
||
6 |
西南政法大学 |
陈锐 |
比较法研究 |
2 |
论分析哲学与分析法学之间的内在关联 |
徐昕 |
清华法学 |
2 |
司法过程的性质 |
||
文正邦 |
法学 |
3 |
论司法改革与公民参与问题 |
||
徐昕;卢荣荣 |
政法论坛 |
3 |
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09) |
||
岳丽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后现代女性主义法学反思 |
||
陈锐 |
法律科学 |
5 |
拉兹的法哲学趣向 |
||
5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占红沣;李蕾 |
法律科学 |
2 |
初论构建中国的民主、法治指数 |
占红沣 |
法学 |
3 |
现阶段“限薪”问题的法社会学探讨 |
||
占红沣 |
法学评论 |
5 |
中国网游监管模式的法哲学分析 |
||
李龙;陈阳 |
法学评论 |
6 |
论法治的政治性 |
||
易显河 |
法学评论 |
6 |
多样性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及相关冲突的解决 |
||
5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陈柏峰;董磊明 |
法学研究 |
5 |
治理论还是法治论 |
陈柏峰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农地的社会功能及其法律制度选择 |
||
陈柏峰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基层政权与涉农法律的执行实效 |
||
刘茂林 |
法商研究 |
6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准 |
||
方世荣 |
法学 |
7 |
论执政党主张成为国家意志的科学化建设 |
||
5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李学尧 |
中国法学 |
1 |
非道德性:现代法律职业伦理的困境 |
徐向华 |
中国法学 |
4 |
我国法律体系形成中法律的配套立法 |
||
杨力 |
政法论坛 |
1 |
最高法院的政治决策过程 |
||
郑成良;李学尧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衔接 |
||
郭延军 |
法学 |
10 |
记者会英译须考虑的法律问题 |
||
5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孙笑侠 |
中国法学 |
3 |
公案的民意、主题与信息对称 |
白斌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论法教义学 |
||
陈林林 |
现代法学 |
5 |
二元规范理论下的法律原则检讨 |
||
陈林林 |
法学家 |
5 |
法律方法与法治:以对纳粹司法的反思为中心 |
||
王凌皞 |
中外法学 |
5 |
应对道德两难的挑战 |
||
5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胡玉鸿 |
法学研究 |
6 |
个人独特性与法律普遍性之调适 |
沈同仙 |
法学 |
1 |
“民工慌”演变为“民工荒”反映的法制缺失 |
||
方新军 |
法学研究 |
2 |
权利客体的概念及层次 |
||
方新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为权利的意志说正名 |
||
周永坤 |
法学 |
11 |
坚持独立审判与克制权力腐败 |
||
4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王贵松 |
法商研究 |
2 |
法院对法律冲突问题的应对 |
朱景文 |
法学家 |
4 |
法律学争论的背后 |
||
朱景文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全球化是去国家化吗? |
||
孟涛 |
现代法学 |
1 |
论当前中国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 |
||
4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顾培东 |
中国法学 |
4 |
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 |
顾培东 |
法学研究 |
1 |
中国法治的自主型进路 |
||
喻中 |
比较法研究 |
5 |
贞节牌坊背后的制度信息 |
||
左卫民 |
现代法学 |
5 |
中国法官任用机制:基于理念的初步评析 |
||
3 |
最高人民法院 |
江必新 |
中国法学 |
4 |
试论社会主义法治的几个新命题 |
虞政平 |
中国法学 |
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特色”研究 |
||
范明志 |
法学 |
5 |
我国司法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初探 |
||
3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郭翔 |
法学 |
2 |
论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关系 |
尹超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英国学徒制法律教育与普通法传统的存续 |
||
黄振中 |
法学评论 |
4 |
论新中国律师的性质变化与转型期之定位 |
||
3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周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立法语言的特点 |
郭春镇;郭瑰琦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立法的被“俘获”与“逃逸” |
||
周赟 |
法律科学 |
4 |
法律解释(学)的理据、概念及价值 |
||
3 |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
葛洪义 |
中国法学 |
2 |
法治建设的中国道路 |
余军;朱新力 |
法学研究 |
4 |
法律责任概念的形式构造 |
||
葛洪义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法律方法与几个相关概念的比较 |
||
3 |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
刘水林 |
法商研究 |
3 |
农民组织法律问题研究 |
陈洪杰 |
法律科学 |
6 |
论法律续造的方法 |
||
梁兴国 |
政法论坛 |
6 |
法治时代的教育公共政策 |
||
2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孙谦 |
中国法学 |
5 |
建立刑事司法案例指导制度的探讨 |
邓思清 |
法学 |
1 |
论我国检察委员会制度改革 |
||
2 |
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 |
霍宪丹;郭华 |
法律科学 |
1 |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逻辑反思与路径探究 |
霍宪丹 |
法学 |
3 |
中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系统思考 |
||
2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程滔 |
政法论坛 |
4 |
从自律走向自治 |
支振锋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变法、法治与国家能力 |
||
2 |
华东政法大学 |
徐子良 |
法学 |
4 |
地方法院在司法改革中的能动性思考 |
王申 |
法学 |
6 |
司法行政化管理与法官独立审判 |
||
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
高全喜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略论当代中国法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
泮伟江 |
清华法学 |
6 |
功用论视野中英美法证实主义传统 |
||
2 |
南开大学法学院 |
刘风景 |
中外法学 |
2 |
“视为”的法理与创制 |
刘风景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法学工匠的角色定位 |
||
2 |
广州大学法学院 |
李步云 |
法学家 |
1 |
法的人本主义 |
蒋银华 |
法学评论 |
2 |
论国家义务的理论渊源 |
||
2 |
郑州大学法学院 |
魏胜强 |
法学 |
1 |
法官能动与法院克制 |
魏胜强 |
法律科学 |
3 |
司法解释的错位与回归 |
||
2 |
云南大学法学院 |
王鑫 |
政法论坛 |
1 |
纠纷与秩序 |
王启梁;张剑源 |
现代法学 |
5 |
艾滋病防治的世界性法律行动与中国的法律实践 |
||
2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张洪涛 |
现代法学 |
1 |
司法之所以为司法的组织结构依据 |
周少华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适应性——变动社会中的法律命题 |
||
2 |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
刘练军 |
比较法研究 |
1 |
最危险的部门 |
刘练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在自制与能动之间 |
||
2 |
上海政法学院 |
黄辉 |
比较法研究 |
2 |
缺失与建构:法律意识形态主体性反思 |
王文军 |
法学 |
10 |
传媒对司法行为的负面报道亟待规范 |
||
2 |
青岛科技大学政法学院 |
姜福东 |
法商研究 |
5 |
反思法学对哲学诠释学的继受 |
姜福东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类推的误用,抑或哲学诠释学之谬 |
||
1 |
河南大学法学院 |
程汉大 |
清华法学 |
6 |
司法克制、能动与民主 |
1 |
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 |
侯猛 |
法学 |
8 |
案件请示制度合理的一面 |
1 |
中山大学法学院 |
张瀚;张光南 |
法律科学 |
3 |
“牢头狱霸”问题与我国囚犯管理的制度选择 |
1 |
复旦大学法学院 |
侯健 |
法商研究 |
3 |
群体性表达事件的法律治理 |
1 |
兰州大学法学院 |
於兴中 |
比较法研究 |
4 |
基本矛盾、虚假的必然性与司法裁决的意识形态性质 |
1 |
辽宁大学法学院 |
刘杨 |
法学研究 |
2 |
道德、法律、守法义务之间的系统性理论 |
1 |
江苏大学法学院 |
姜涛 |
法律科学 |
5 |
中国法学知识谱系建构的主题词 |
1 |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
卢秋帆 |
法学评论 |
2 |
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分析 |
1 |
新疆大学法学院 |
肖建飞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语言权利产生的背景及其法定化 |
1 |
扬州大学法学院 |
蔡宝刚 |
法学 |
1 |
“旋转门”调控与法治化反腐 |
1 |
湘潭大学法学院 |
胡平仁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从法哲学的范围与品格看部门法哲学研究 |
1 |
南京审计学院 |
谢冬慧 |
比较法研究 |
3 |
实现公正:法律及其职业的崇高追求 |
1 |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
吴元元 |
中国社会科学 |
1 |
信息能力与压力型立法 |
1 |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
刘东亮 |
中国法学 |
4 |
什么是正当法律程序 |
1 |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
丁卫 |
法律科学 |
3 |
法律社会学在当代中国的兴起 |
1 |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
蒋志如 |
清华法学 |
5 |
评《论当代中国的普通法教育》 |
1 |
江南大学法政学院 |
潘云华 |
法商研究 |
5 |
中国司法能动的规范化构想 |
1 |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
张友连 |
法律科学 |
1 |
论最高人民法院公共政策创制的形式及选择 |
1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法学院 |
张小罗 |
法学评论 |
3 |
基因权利初论 |
1 |
九江学院政法学院 |
李德恩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覆盖与节制:一个有关“审判阴影的悖论” |
1 |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
孙育玮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再论部门法哲学的“双边性”及其深入发展的路径选择 |
1 |
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 |
司马俊莲 |
法学评论 |
6 |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理依据新论 |
1 |
韩山师范学院政法系 |
韩登池 |
法学评论 |
3 |
司法三段论 |
1 |
赣南师范学院党委 |
王太钧 |
比较法研究 |
2 |
法律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法社会学分析 |
1 |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冉杰 |
法律科学 |
5 |
法律论证理论述评 |
1 |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
孙国东 |
法学评论 |
4 |
基于合道德性的合法性 |
1 |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毛兴贵 |
政法论坛 |
2 |
公民为什么有义务遵守法律 |
1 |
肇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
温树斌 |
法律科学 |
3 |
论国际法强制执行的法理基础 |
1 |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
张钧 |
法学评论 |
4 |
法律多元理论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 |
1 |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刘长秋 |
法学评论 |
3 |
生命法三论 |
1 |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 |
董开军 |
中国法学 |
6 |
法官思维:个性与共性及其认识误区 |
1 |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
范黎红 |
法学 |
2 |
远程审理的适用空间之展望 |
1 |
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 |
李传松 |
法学 |
8 |
法院审判活动行政化之克服 |
1 |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
张芝梅 |
法律科学 |
1 |
清白与信任:乡土治理安排的信息经济学解读 |
1 |
河北经贸大学期刊编辑部 |
王岩云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权利问题研究与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变迁 |
1 |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
高见泽磨 |
政法论坛 |
1 |
社会转型中的法律变革 |
1 |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学院 |
袁治杰 |
比较法研究 |
2 |
德国私立法学教育观察 |
(以上数据由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搜集整理,转载务必标明出处)
相关链接:
宪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368.shtml
刑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390.shtml
民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391.shtml
行政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371.shtml
刑诉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389.shtml
民诉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346.shtml
商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394.shtml
经济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395.shtml
法制史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363.shtml
国际公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431.shtml
国际私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432.shtml
国际经济法学·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html/fxpd/44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