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计
表1:2009/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总数排名(前20名)
名次 |
作者单位 |
2010年 |
2009年 |
1 |
中国政法大学 |
93 |
86(1) |
2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80 |
85(2) |
3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77 |
69(5)↑ |
4 |
西南政法大学 |
72 |
47(8)↑ |
5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70 |
84(3)↓ |
6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66 |
76(4)↓ |
7 |
华东政法大学 |
65 |
54(7) |
8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54 |
62(6)↓ |
9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43 |
44(9) |
10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41 |
32(11)↑ |
11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32 |
30(12)↑ |
12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29 |
23(16)↑ |
13 |
西北政法大学 |
26 |
39(10)↓ |
14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25 |
27(14) |
15 |
复旦大学法学院 |
22 |
17(21)↑ |
16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21 |
23(17)↑ |
16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21 |
18(20)↑ |
18 |
山东大学法学院(含威海分校) |
20 |
11(29)↑ |
19 |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
19 |
17(22)↑ |
20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
17 |
30(12)↓ |
表2:2009/2010年科研单位论文他发数排名(前20名)
名次 |
作者单位 |
2010年 |
2009年 |
1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69 |
65(2)↑ |
2 |
中国政法大学 |
54 |
45(5)↑ |
3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53 |
54(3) |
4 |
西南政法大学 |
43 |
25(9)↑ |
5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41 |
32(6)↑ |
6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39 |
67(1)↓ |
6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39 |
47(4)↓ |
8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32 |
30(7)↓ |
9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30 |
21(15)↑ |
10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及刑科院) |
29 |
23(12)↑ |
11 |
华东政法大学 |
28 |
24(10)↓ |
12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25 |
27(8)↓ |
13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23 |
21(15)↑ |
14 |
复旦大学法学院 |
22 |
17(21)↑ |
15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21 |
23(12)↓ |
15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21 |
18(20)↑ |
15 |
山东大学法学院(及威海分校) |
21 |
11(27)↑ |
18 |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
19 |
17(21)↑ |
19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16 |
24(10)↓ |
20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15 |
19(19)↓ |
表3:2010年各学科前十强排名
法理学 |
法律史学 |
宪法学 |
行政法学 |
民法学 |
民事诉讼法学 |
刑法学 |
刑事诉讼法学 |
经济法学 |
商法学 |
国际法学 |
|
中国政法大学 |
1(16) |
1(11) |
2(7) |
1(8) |
6(13) |
|
8(7) |
1(13) |
1(13) |
5(2) |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3(11) |
4(4) |
3(5) |
2(6) |
3(14) |
4(4) |
3(13) |
3(9) |
2(11) |
5(2) |
|
武汉大学法学院(及国际法研究所) |
10(5) |
9(2) |
3(5) |
10(2) |
7(12) |
1(9) |
7(9) |
|
5(8) |
2(5) |
1(17) |
西南政法大学 |
9(6) |
9(2) |
7(3) |
4(4) |
3(14) |
2(7) |
5(11) |
5(7) |
4(9) |
|
2(8)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
9(2) |
1(8) |
|
2(19) |
3(5) |
4(12) |
7(6) |
7(7) |
|
5(5)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4(10) |
9(2) |
|
|
9(10) |
8(2) |
1(19) |
4(8) |
8(6) |
3(4) |
8(4) |
华东政法大学 |
|
2(5) |
3(5) |
10(2) |
3(14) |
8(2) |
5(11) |
9(5) |
5(8) |
1(6) |
5(5)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10(5) |
2(5) |
|
|
1(26) |
|
8(7) |
10(4) |
|
|
8(4)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2(13) |
6(3) |
|
3(5) |
|
|
|
|
|
5(2) |
5(5)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
|
6(4) |
10(2) |
7(12) |
|
|
5(7) |
|
5(2) |
2(8)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6(7) |
|
|
8(3) |
9(10) |
8(2) |
|
|
|
|
8(4)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及刑科院) |
|
|
|
|
|
8(2) |
2(15) |
|
|
|
8(4) |
西北政法大学 |
6(7) |
|
|
|
|
|
|
7(6) |
|
|
8(4)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10(5) |
|
|
|
|
|
|
|
3(10) |
3(4) |
|
复旦大学法学院 |
|
|
|
|
|
|
|
|
|
|
4(6)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
|
|
|
|
|
|
2(11) |
|
|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10(5) |
|
|
4(4) |
|
|
|
|
|
|
|
山东大学法学院(及威海分校) |
4(10) |
|
7(3) |
|
|
|
|
|
|
|
|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
|
4(4) |
|
4(4) |
|
|
|
|
|
|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及国际法研究所) |
|
|
|
|
|
|
|
|
|
|
8(4)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6(7) |
|
|
|
|
6(3) |
|
|
|
|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10(5) |
6(3) |
|
8(3) |
|
|
|
|
|
|
|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
|
|
4(4) |
|
|
|
|
|
5(2) |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
|
7(3) |
|
|
|
8(7) |
|
|
|
|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
|
|
|
|
|
|
|
|
8(6) |
5(2) |
|
湘潭大学法学院 |
|
|
7(3) |
|
|
8(2) |
|
|
|
|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
|
|
|
|
|
|
|
|
|
5(2) |
|
中山大学法学院 |
|
6(3) |
|
|
|
|
|
|
|
|
|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
|
|
|
10(2) |
|
|
|
|
|
|
|
湖南大学法学院 |
|
|
|
|
|
|
|
|
10(5) |
|
|
中南大学法学院 |
|
|
|
|
|
|
|
|
|
5(2) |
|
上海政法学院 |
|
|
|
10(2) |
|
|
|
|
|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
|
9(2) |
|
|
|
|
|
|
|
|
|
暨南大学法学院 |
|
|
|
|
|
|
|
|
|
5(2) |
|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
|
|
10(2) |
|
|
|
|
|
|
|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
|
|
10(2) |
|
|
|
|
|
|
|
河南大学法学院 |
|
|
|
|
|
4(4) |
|
|
|
|
|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
|
|
|
10(2) |
|
|
|
|
|
5(2) |
|
南开大学法学院 |
|
|
|
10(2) |
|
|
|
|
|
|
|
云南大学法学院 |
|
9(2) |
|
|
|
|
|
|
|
|
|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
|
|
|
|
|
|
|
|
5(2) |
|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
|
|
|
|
|
|
|
|
|
5(2) |
|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
|
|
|
|
|
6(3) |
|
|
|
|
|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 |
|
|
|
|
|
|
|
|
|
5(2) |
|
山东经济学院法学院 |
|
|
|
|
|
8(2) |
|
|
|
|
|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
|
9(2) |
|
|
|
|
|
|
|
|
|
二、分析
经过精心统计,2010年全国科研机构在“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China Leg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LSCI,共15种)上发表的论文总数和11个学科前十强的排名先后出炉了!
2010年发表在CLSCI上的论文总数为1431篇(其中,三大权威期刊论文总数为180篇),发表1篇论文以上的科研机构为234家。2009年发表在CLSCI上的论文总数为1406篇(其中,三大权威期刊论文总数为173篇),发表1篇论文以上的科研单位为204家。在上述数字比较中,论文发表单位数增长较快,增长了14.7%。这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具备在CLCSI上参与竞争的实力。
2010年在CLCSI上发表论文总数名列前10名的单位,与2009年只有一家不同。因此可以说,我国法学院目前还属于“强者恒强”的阶段。如果按照他发数排名,十强中则会出现南京大学法学院、北师大法学院两张新面孔。这两支队伍的冲击力都非常强劲,值得期待!
在2010年论文总数的十强中,北京4家,中南(武汉)2家,西南(重庆)、华东(上海)、东北(吉林)、东南(厦门)各1家,分配得比较合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西北和华南的代表。西北政法大学从2009年的第十名降到2010年第十三名,多少有些遗憾,希望这只是一次美丽的误会。中山大学法学院还排在第二十名之外,如果想要代表华南向十强席位发起进攻,还需多练内功。
在11个学科2010年前十强的统计中,共有44家科研单位登上一个以上学科排名前十的光荣榜,远远多于2009年的35家,其中不乏新面孔。这充分表明:非传统强校在个别学科尤其是整体实力不是很强的学科获得突破,是非常有可能的。2010年参加分粥的单位大幅增多,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法学强校的地位,但是使这些强校进入前十强学科的排名将面临比以前更强的冲击。2010年,在11个学科中进入10个学科前十强的有北大、武大、西政、华东等四家法学院校;法大、清华进入前十的学科为9个;人大进入前十的有8个学科。11个学科的冠军花落谁家?法大5个,武大2个,人大、清华、中南财经政法和华政各1个。
下面按照论文总数的顺序,对前十强作一评点:
第一名: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的论文总数以93篇蝉联第一,比2009年86篇增多了7篇,又领先第二名13篇之多。尤其难得的是,该校在三大权威期刊上发表了16篇论文,仅比第一名少了1篇,而比2009年增加了9篇。因此,实属可喜可贺!但是,因为该校在数量上拥有全国最多的法学教师、在站博士
在11个学科中,法大有9个学科进入前十强,比2009年少了一个学科。该校2009年唯一未能进入前十的宪法学突然发力,以总数7篇,名列第2。而原本名列第4、第8的大国际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则掉在十强之外。令人难以坦然地是,该校这两个学科的教师人数众多,在全国的排名屈指可数。这或许会让黄进校长笑傲江湖的同时感到一丝丝遗憾。来自武汉大学的黄校长特别重视大国际法学。如果说,某些显学的不少教授忙着做独立董事、出去讲课、案件论证等创收活动而多少影响了科研,那么,如何解释尚未成为显学的国际法学者在科研上的不作为?我很天真很纯洁,真的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在9个名列前十的学科中,法理学、法律史学、行政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共5个学科位居榜首。与2009年相比,多了经济法学一个学科(2009年排名为第2)。可见,法大的这五大学科实力强劲,发挥非常稳定,可谓法大在论文总数上稳居第一的定海神针、中流砥柱。2010年宪法学的崛起,但愿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成为法大扩大地盘又一“权重股”。2009、2010年,其实潜在实力很强的民法学、刑法学、商法学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不知其潜力何时发力?这些年来,地球上灾难不断,搞得人心惶惶,我只是一只小小鸟,未来会怎样我不知道,我只希望这三个学科早日证明自己非凡的实力。
第二名: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以79篇名列第二,名次与2009年相同。但是,该法学院的他发数69篇,以领先第二名15篇之多,稳居第一名;三大权威期刊发表数17篇,比2009年多了8篇,也名列第一名,令不得不佩服:北大就是北大,是永远的强队!或许,北大人可以说:与法大比,我们在绝对数量上很难超越,但是我们成果含金的纯度肯定是最高的!其实,2010年这份成绩单还是在《中外法学》自发数从2009年的20篇下降为11篇的情况下取得的。
在11个学科中,北大有10个学科进入了前十强,比2009年多了一个学科,国际法学继续“沉陷”,民诉法学跻身十强并名列第4。与法大一样,北大的国际法学也曾经辉煌,如今却成了患难兄弟。令国际法学不得不感叹地是,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令法大、北大不得不感叹的是,为什么拖后腿的总是国际法学?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出身国际法学的
北大法学院2010年亮丽的成绩单不仅仅体现在权威论文数17篇名列第一、他发数遥遥领先等,值得注意的是该院2010年进入前十的学科的排名全部名列前五!这表明北大法学院的科研实力总体强劲,发展平衡。对任何一支强队而言,这样的对手非常可怕。因为,过于倚重某些学科的院校往往是脆弱的,而各学科几乎没有“短板”的院校则是难以击败的。
当然,2010年的北大也并非没有遗憾,11个学科的冠军强队里没有了北大的身影。在这一年里,曾经名列第一的刑事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分别列第3、第2、第2。但是,这种名次上的细微变化并不足以令人过于担心。令人欣喜地是,随着卸任院长职务的
第三名:武汉大学法学院
武汉大学法学院2009年发表的论文数位居第五,2010年赶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等列强而位居第三,似乎有点意外。但是,我们不得不指出,武汉大学法学院所发表的77篇论文中,有47篇发表在本院刊物《法学评论》上,比例占到61%之多,使得该院的他发数仅名列第九。遥想2009年自发论文数也为48篇,旁观者难免会发出如下感叹:武大法学院如果长此以往,既对本院的教师成长不利,也对《法学评论》的发展很不利。我们期望2011年这样的状况会有所改变(目前,我们有一个初步的打算,就是对入选CLSCI的期刊确定一个自发数比较合理的上限。超过上限的论文,将减低其作为科研成果的系数。)当然,我们也清楚地注意到,武大法学院2010年他发数30篇(名列第九)比2009年的21篇(名列第十五)增加了9篇,三大权威期刊论文发表数也从2009年的3篇增加到5篇。因此,从纵向来看,进步也是比较明显的。
在11个学科中,武大有10个学科进入了前十强。与2009年相比,多了一个学科,不见了原来名列第5的刑事诉讼法学,增加了行政法学和商法学。 不过新增加的这两个学科还略显脆弱,前者只有2篇且其作者目前还难以担当长期的得分手;后者尽管有5篇,但其中有4篇的作者为
在10个名列前十的学科中,除了大国际法学以17篇、领先于第2名9篇之多的骄人战绩,继续冲锋陷阵,民事诉讼法学也抢走了第一名。毫无疑问,这是武大2010年科研最大的亮点之一。随着民事诉讼法典进一步修改工作的全面启动,由
尽管武大有10个学科冲进了前十强,但是其中有5个学科排在第5名之外。法理学、行政法学、法律史学分别列第10、第10、第9。因此,武大的学科发展很不平衡,发挥的稳定性也需要加强。稍有闪失,进入前十强的学科就会大大减少。当然,武大法学院的领导不会坐视这样情形的发生。
第四名:西南政法大学
2010年西南政法大学的论文总数和他发数都名列第四。而在2009年,前者为第八,后者为第九。因此,如果对西南政法大学在2010年的表现评价为“异军突起”,应当说并不过分。2010年西政发表论文数达到72篇,比2009年的47篇,竟然增长了53%;他发数为43篇,更是比2009年的25篇增长了72%。这时候,我们终于依稀看到了昔日老牌劲旅的模样!这时候,我们可以说,西政并不是明日黄花,而是永远的黄埔军校!但是,如果一定要说西政盛开在2010年的花还是一种缺憾的美,那就是三大权威期刊发表数只有3篇。
在11个学科中,西政也有10个学科迈进了十强俱乐部,与2009年相比也多了一个学科。尽管该校的商法学销声匿迹,但原来的强项——刑事诉讼法学随着孙长永、高一飞、施鹏鹏三位教授的共同发力,不仅榜上有名,而且以7篇名列第五。该校的法理学也以6篇闯进了前10。不过,随着
在10个名列前十的学科中,有7个学科冲进了前五强,比2009年多了2个学科。其中,民事诉讼法学和大国际法学都位居第二。除了民事诉讼法学从2009年的3篇猛增至7篇之外,大国际法学能够与实力强劲的厦门大学相并列并战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尤其可圈可点。此外,民法学、刑法学的表现也让人称道。前者从2009年7篇第十名一跃为2010年14篇第3名,刑法学从2009年7篇第八名一跃为2010年11篇第五名。
据说,西政正在为伟大复兴而努力。在此,我们衷心地祝愿2011年的西政更完美!
第五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毫无疑问是任何一支强队都非常尊敬的强者。其所拥有的超豪华战车一旦全面启动,那将一定会令世人震撼!但问题在于,科研成果的问世往往有大小年之分,今天的各法学期刊也并非著名大家独占的天下(就从三大权威期刊来看,2010年都发表了大量初出茅庐的小将的文章)。人大法学院在2010年的论文数70篇名列第五,他发数39篇名列第六,三大权威期刊数9篇名列第四。这样的成绩如果放在其他院校上,也许是值得敲锣打鼓的大喜事,而对于人大法学院来讲,肯定不会满意。因为,2009年人大法学院尽管发表总数名列第三,但与第一名只有2篇的差距。更为重要的是,其他发数位居第一,三大权威期刊数也名列第二。人大法学院在2010年表现差强人意,肯定跟全力筹备那一场至今仍历历在目、激动人心的场面壮观、气势恢宏的21世纪国际法学院院长论坛暨法学院成立60周年庆典有关。
在11个学科中,人大只有8个学科留在了前十之列,比北大、武大、西政、华政少了2个学科,与其2009年相比也少了1个学科。除了行政法学、商法学两个名师如云的学科继续拒绝荣耀之外,同样兵强马壮的法理学也从2009年13篇第3名降到了十名之外,尽管
对于人大法律人来说,2010年的小年之小还不仅限于此。遥望2009年,人大有宪法学、民事诉讼法学两个学科位居榜首,而且入围前十的9个学科全部都进入了全国前五强。而看2010年,在榜上有名的8个学科中,只有宪法学名列第一,捍卫了
领跑的人总是很累的,有时候暂时停下来歇歇脚,是为了下一个冲刺。我们崇拜英雄。但愿等2012年初统计2009—2011年三年的CLSCI论文总数和学科的排名时,人大人能感到更加的欣慰。六十一甲子,又是一个轮回。我们似乎已经听到了豪华战车启动的声音,看到了浓烈的硝烟正在燃起!
第六名:清华大学法学院
不知是否属于巧合,清华法学院两年来的排名都紧紧追随人大法学院:2009年,人大法学院论文总数名列第三,清华法学院名列第四;2010年,人大法学院论文总数名列第五,清华法学院则以总数66篇名列第六。但是,令清华人非常骄傲的是,与北大法学院相似,66篇论文看似并不那么响亮,但含金量很高:他发数53篇、三大权威期刊论文数14篇,两者都位居三甲。或许这就是清华法学院的风格:淡定的背后是非凡的实力!
在11个学科中,清华法学院与2009年一样,都有9个学科在十强榜上高举百年清华的大旗,但具体的学科并不尽相同:宪法学、行政法学兄弟俩从2009年第4、2名悄然而退,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程洁、余凌云、何海波等青年才俊在2010年的休整;经济法学、商法学兄弟俩携手共进,则归功于清华民商经济法律人的共同努力。
在9个十强学科中,唯有刑法学再一次笑傲群雄。以张明楷、周光权、黎宏、劳东燕四位教授为主要班底的清华刑法学团队,赢得了广大法学同仁的尊重。在政府官员“五加二”、“白加黑”成为家常便饭时、当经营者承受着巨大的市场风险时,我们的法学家们在享受法治建设时代所带来的种种机会和利益的同时,是否应当经常重
除了刑法学之外,还有法理学、刑诉法学、商法学进入前五强,但日子过得并不轻松。法律史学、民法学、民诉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则徘徊在第八、九名。这说明,清华教师队伍的人数过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学科每年成绩的稳定性。因此,在深挖潜力的同时适当扩军,应当是清华稳进全国前三强的未来之路。
第七名: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以1篇之差屈居第七位,未能比去年更进一步。2010年发表总数、他发数和权威数与2009年相比大致相同,说明华政的科研表现非常稳定,同时,在发表总数上保持了上海滩龙头老大的地位。但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华政尽管在总数上仍然遥遥领先,但近两年他发数已经被队伍年轻、冲劲十足的南京大学法学院超过。2009年,华政他发数为24篇,南京大学法学院30篇;2010年,华政他发数为28篇,南京大学法学院32篇。目前,华政的竞争对手除了南京大学法学院,还有交大凯原法学院、复旦法学院、上财法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因此,华政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可能实现在长三角地区的长治久安。
在11个学科中,华政有10个学科进入前十强,比2009年多了两个学科,法律史学和刑事诉讼法学都出现在十强之列,商法学更是夺走了第一名,只有法理学继2009年缺席十强之后继续“躲猫猫”。华政的进步还远不止此。2009年只有3个学科进入前五强,2010年则有7个学科名列前五强,真可谓大面积丰收。
如果一定要指出华政的不足,那就是在一些主要学科上还略显不足,如法理学未能进入前十强,行政法学还只是列十强末席。因此,对于华政而言,当务之急是保持其在商法学方面的优势的同时,提高其他主要学科的竞争力。
继续加油,华政!
第八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CLSCI论文总数和他发数的排名,都与清华法学院、人大法学院一样,有所下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论文总数54篇,从2009年的第六名降为第八名、他发数从2009年的第五名降为第六。但权威数名列第四,说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高端作者令人刮目相看。非常巧合的是,201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他发数(39篇)和权威数(9篇)与人大法学院都完全相同。
在11个学科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只有6个学科在前十强中停足,比2009年多了一个学科,而排在前7名的法学院校至少有8个十强学科。这说明,在诸多强校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11个学科强弱分明,发展似乎很不平衡,这在相当的程度上制约了该校的进一步挺进。
从11个学科的具体表现来看,有的欢喜有的忧。法律史学进步神速,从2009年的落榜生变成了2010年5篇第二。民法学更是以非常恐怖的26篇蝉联冠军,风光无限。在多少属于民法帝国主义时代,民法学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挣足了面子,同时也掩盖了不少学科的不足。跑进前十强的法理学、刑法学、刑诉法学、国际法学都只是第八或第十,前十强的地位岌岌可危。2010年肯定是中南财经政法的国际法学的小年,2009年11篇第二名,2010年则是4篇第八名。两年来,行政法学、民诉法学、经济法学都不见踪影,难道个个都是不食人间烟火、习惯了隐居或潜水的武林高手?
我们认为,作为政法大学,还是应当全面开花。不知这样的科研生态,是否与当年中南政法学院只是成为合并之后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学院有关。这或许已经引起学校管理层的深思。
第九名:吉林大学法学院
吉林大学法学院如同东北的经济一样,曾经辉煌,现在欲振兴,在全国各地大量法学精英纷纷奔向北京上海的时代,谈何容易!但是,吉大法学院作为全国法学重镇,还是表现得非常顽强!2010年吉大法学院的发表总数名列第九,与2009年保持高度一致。不仅如此,发表总数、他发数、权威数三项指标都与2009年惊人的接近。2009年分别为44、21、4,2010年则分别为43、23、4。因此,可以说,吉大法学院属于表现最为稳定的科研单位。但是,他发数的前十强中没有吉大法学院的身影。
在11个学科中,吉大法学院有法理学、法律史学、行政法学、商法学、国际法学等5个学科属于十强学科,比2009年少了民法学一个学科。事实上,2010年的民法学CLSCI论文6篇,只是比2009年少了2篇。因此,吉大法学院确实是超稳定的科研机构。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民法学、民诉法学、刑法学、刑诉法学以及宪法学、经济法学等重要学科榜上无名的窘境。我们的问题是,吉大法学院在这些学科上如果一直势单力薄,将如何确保其作为法学强校的地位?
吉大法学院的教师队伍中出了吉林省高院院长
第十名:厦门大学法学院
厦门大学法学院以41篇挤掉了西北政法大学,为东南地区在十强之中抢走了最后一个席位,成为十强中唯一的新贵。2009年,厦大法学院发表总数为32篇,2010年增长了9篇,也属于进步迅猛。由于厦大法学院没有自办的CLSCI刊物,因此这41篇可都是真金白银,每一篇都弥足珍贵。也正因为如此,该院的他发数竟杀入前5强。厦大法学院,我为你喝彩!
在11个学科中,厦大法学院有6个学科杀入前十强,比2009年多了2个学科。其中,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表现优秀。民法学以12篇名列第7,刑事诉讼法学以7篇名列第五。大国际法学仍然是其强项,以11篇继续位居第二名。或许对于厦大法学院来说,要求全面开花不是最佳的思路,而应当是把几个传统优势学科继续做大做强。
以上是我们对2010年前十强法学院校的综合分析。其实,在总数上名列第十一名、有5个学科位居前十强的南京大学法学院,以及在刑法学上实力非常雄厚的北师大法学院、综合实力不俗的西北政法大学、后劲十足的凯原法学院、悄然前进的复旦法学院、进步很大的华中科技大学和老牌劲旅的川大、浙大、山大,都非常值得好好地评价。由于篇幅所限,而且言多必失,只能就此作罢。
各位同仁,排行榜上潮起潮落、浮浮沉沉,不必看得太重。一年河东一年河西,有变动才有生机。你可以一笑而过,你可以从此振作,你也可以再接再厉,全部都由你自己决定。我们不愿意看到谁的眼泪在飞,请你也千万别对我们让子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