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数 | 科研单位 | 作者 | 刊物名称 | 期数 | 文章标题 |
8 | 中国政法大学 | 陈光中 | 政法论坛 | 1 | 关于司法权威问题之探讨 |
米健 | 比较法研究 | 1 | 比较法·共同法·世界主义 | ||
白晟 | 比较法研究 | 1 | 潘汉典比较法思想初探 | ||
翁金箱 | 政法论坛 | 2 | 当前中国语言权立法状况之分析 | ||
席涛 | 政法论坛 | 3 | 法律、监管与市场 | ||
车虎 | 比较法研究 | 3 | 美国法学院申请人数降至十年最低水平 | ||
汪雄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内化法律之路 | ||
何珊君 | 政法论坛 | 3 | 法与非政治公共领域的交互同构关系剖析 | ||
7 |
吉林大学法学院 (及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
何志鹏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权利冲突:一个基于“资源—需求”模型的解释 |
丰霏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法律激励的理想形态 | ||
张琳琳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权利诉求 | ||
蔡建芳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论参加文化生活权利的权利内容与国家义务 | ||
王奇才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全球治理的法律渊源及其合法律性问题 | ||
刘星显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作为反法律与经济学的法律与文学 | ||
黄文艺 | 政法论坛 | 3 | 重构还是终结 | ||
6 |
山东大学法学院 (及威海分校法学院) |
彭中礼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司法判决说服性的修辞学审视 |
桑本谦 | 法商研究 | 2 | 法理主题的经济学重述 | ||
陈金钊 | 法学 | 2 | 法治时代的法律位置 | ||
吴丙新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法律漏洞补充理论的三个基本问题 | ||
孙光宁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判决书写作中的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 | ||
陈金钊 | 清华法学 | 3 | “能动司法”及法治论者的焦虑 | ||
5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高鸿钧 | 中国法学 | 1 | 美国法全球化:典型例证与法理反思 |
张建伟 | 政法论坛 | 1 | 统一司法资格考试 | ||
陈新宇 | 政法论坛 | 2 | 比附与类推之辨 | ||
周伟 | 比较法研究 | 2 | 法律殖民与文明秩序的转换为例 | ||
聂鑫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美国法学教育模式利弊检讨 | ||
4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徐靖 | 法律科学 | 1 | 软法的道德维度 |
陈坤 | 中外法学 | 1 | 运气与法律 | ||
程迈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在社会分裂中求得政治稳定 | ||
易继明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中国法学教育的三次转型 | ||
4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朱景文 | 中国社会科学 | 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冯玉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我国宗教事务管理立法实施状况调查 | ||
范愉 | 清华法学 | 1 | 人民调解与我国台湾地区乡镇市调解的比较研究 | ||
范愉 | 法学家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评析 | ||
4 |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 易继明 | 法律科学 | 1 | 当代法学的历史使命 |
时飞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网络过滤技术的正当性批判 | ||
李蕾 | 法学评论 | 2 | 自由主义权利哲学困境下的网游乌托邦 | ||
李红海 | 中外法学 | 2 |
“水和油”抑或“水与乳”: 论英国普通法与制定法的关系 |
||
3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姚莉 | 法商研究 | 1 | 当代中国语境下的“能动司法”界说 |
刘仁山 | 法律科学 | 2 | 全球化背景下法律人才的培养问题 | ||
陈柏峰 | 中外法学 | 2 | 无理上访与基层法治 | ||
3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方乐 | 法学 | 1 | 能动司法的模式与方法 |
方乐 | 法律科学 | 2 | 司法知识及其形态变迁的社会逻辑 | ||
方乐 | 法学家 | 3 | 中国法需要什么样的世界观? | ||
2 | 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 | 刘叶深 | 法律科学 | 1 | 法律概念分析的性质 |
彭小龙 | 法学研究 | 1 |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复苏与实践 | ||
2 | 最高人民法院 | 江必新 | 法学 | 1 | 司法理念的辩证思考 |
冯文生 | 清华法学 | 3 | 审判案例指导中的“参照”问题研究 | ||
2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 余少祥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红十字救护法律责任的豁免与限制 |
刘作翔 | 法学研究 | 1 | 传统的延续:习惯在现代中国法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 ||
2 | 西北政法大学 | 褚宸舸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论法律起源研究的中国化 |
穆赤·云登嘉措 | 法律科学 | 3 | 藏区习惯法“回潮”问题研究 | ||
2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周赟 | 政法论坛 | 1 | 司法能动性与司法能动主义 |
周赟 | 中外法学 | 3 | “道成肉身”:论庭审过程中法律事实的生成 | ||
2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谢小瑶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法律约束、个案正义与司法论证 |
胡铭 | 法律科学 | 3 | 司法竞技、法律诊所与现实主义法学教育 | ||
2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陈伟 | 法律科学 | 1 | 司法确定性的寻求 |
吴啟铮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网络时代的舆论与司法 | ||
2 | 广州大学法学院 | 郭道晖 | 法学 | 1 | 认真对待权力 |
李秋高 | 法学评论 | 3 | 传统思维方式下的民权意蕴 | ||
2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张洪松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美国州法院统一预算体制及其借鉴 |
喻中 | 法商研究 | 3 | 论“治-综治”取向的中国法治模式 | ||
2 | 湘潭大学法学院 | 宁洁 | 比较法研究 | 2 | 比较法视野中的中国台湾法律伦理学 |
陈红梅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消极的美德理论 | ||
2 | 重庆大学法学院 | 程燎原 | 法商研究 | 3 | 中国法治思想的“突破” |
程燎原 | 现代法学 | 3 | “洋货”观照下的“故物” | ||
2 | 贵州大学法学院 | 宁立标 | 法商研究 | 3 | 论食物权的司法保障 |
宁立标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食物权的正当性分析 | ||
1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汪习根 | 法学评论 | 2 | 化解社会矛盾的法律机制创新 |
1 | 华东政法大学 | 赵能文 | 法学 | 3 | 错误的纠错 |
1 | 西南政法大学 | 张春良 | 中外法学 | 1 | 逻辑与艺几法意流转模式的现象学解 |
1 | 复旦大学法学院 | 孙笑侠 | 中国法学 | 2 | 司法的政治力学 |
1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张洪涛 | 现代法学 | 2 | 法律必须认真对待习惯 |
1 | 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 | 侯猛 | 中外法学 | 3 | 最高法院访民的心态与表达 |
1 | 郑州大学法学院 | 魏胜强 | 法律科学 | 3 | 为判例制度正名思考 |
1 |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 魏建国 | 法学评论 | 1 | 大陆法系方法论的科学主义误区与人文主义转向 |
1 | 南华大学文法学院 | 周欣 | 现代法学 | 2 | 论法官指示制度之构建 |
1 |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 谢晖 | 法学研究 | 2 | 民间法与裁判规范 |
1 |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 陈洪杰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从程序正义到摆平“正义” |
1 | 浙江财经学院法学院 | 陈寿灿 | 政法论坛 | 3 | 与社会和解:中国法治模式的伦理文化之维 |
1 | 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 | 青维富 | 政法论坛 | 3 | 变革社会中的法律 |
1 |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 夏纪森 | 比较法研究 | 2 | 休谟的正义理论 |
1 |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 刘练军 | 法商研究 | 3 | 比较法视野下的司法能动 |
1 | 安庆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 徐钝 | 法律科学 | 2 | 论司法能动的道德风险 |
1 |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 聂长建 | 政法论坛 | 2 | 说者”与“听者”角色转换 |
1 |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 程关松 | 法律科学 | 3 | 现代法治文明元叙事中的社群主义修辞学 |
1 |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 焦艳玲 | 法律科学 | 1 | 生物科技研究中人体组织提供者补偿模式研究 |
1 | 湖北省法学会 | 徐汉明 | 法学评论 | 3 | 检察文化建设 |
1 |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 沈明磊 | 法学 | 4 | 司法改革的价值向度 |
1 |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 | 吴建雄 | 法学评论 | 1 | 检察官客观义务的错案预防价值 |
1 | 香港大学法学院 | 郁光华 | 中外法学 | 1 | 经济增长与正式法律体系的作用 |
1 |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学院 | 袁治杰 | 比较法研究 | 2 | 磨坊主阿诺德案考论 |
(以上数据由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搜集整理,转载务必标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