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数 |
科研单位 |
作者 |
刊物名称 |
期数 |
文章标题 |
20 |
中国政法大学 |
朱勇 |
中国法学 |
4 |
从海关到家庭:近代中国法律制度变革的价值效应 |
张晋藩 |
中国法学 |
4 |
清代律学兴起缘由探析 |
||
张晋藩 |
比较法研究 |
1 |
明清律“讲读律令”的启示 |
||
董璠舆 |
比较法研究 |
1 |
日本明治时期的国体与天皇机关说事件 |
||
邵方 |
政法论坛 |
1 |
西夏法典对中华法系的传承与创新 |
||
范依畴 |
政法论坛 |
1 |
中国古代的“和离”不是完全自由的两愿离婚 |
||
崔永东 |
现代法学 |
2 |
对中国传统司法观的理性分析 |
||
刘广安 |
政法论坛 |
2 |
中华法系生命力的重新认识 |
||
郭成伟 |
政法论坛 |
2 |
中国古代官箴文化论纲 |
||
张中秋 |
法学 |
5 |
中华法系道德文化精神及对未来大中国法的意义 |
||
张德美 |
比较法研究 |
3 |
家族本位视角下的法律儒家化 |
||
曾尔恕 |
比较法研究 |
3 |
社会变革之中权利的司法保护 |
||
李典蓉 |
政法论坛 |
3 |
满文与清代司法制度研究 |
||
刘星 |
中外法学 |
3 |
中国早期左翼法学的遗产 |
||
张晋藩 |
法律科学 |
4 |
论治法与治人 |
||
张晋藩 |
法商研究 |
4 |
中国古代廉政法制建设及其启示 |
||
邵方 |
法学评论 |
4 |
西夏厩牧法简议 |
||
赵晶 |
政法论坛 |
6 |
唐代律令用于的规范内涵 |
||
王新宇 |
政法论坛 |
6 |
近代女子财产继承权的解读与反思 |
||
田瑶 |
法学 |
12 |
清初的土地政策及其影响 |
||
6 |
华东政法大学 |
何勤华 |
中国法学 |
4 |
法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
王立民 |
现代法学 |
1 |
论唐律的补充条款 |
||
王立民 |
比较法研究 |
3 |
中国城市中的租界法与华界法 |
||
王立民 |
法学 |
7 |
论上海租界法制的差异 |
||
李秀清 |
法商研究 |
5 |
清朝帝制与美国总统制的思想碰撞 |
||
王立民 |
政法论坛 |
5 |
唐律与《贞观政要》的吏治 |
||
5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于明 |
法学家 |
2 |
司法审级中的信息、组织与治理 |
李贵连 |
中外法学 |
3 |
从贵族法治到帝制法治 |
||
吴正茂 |
中外法学 |
3 |
再论法律儒家化 |
||
章永乐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大妥协”:清王朝与中华民族的主权连续性 |
||
李启成 |
中外法学 |
5 |
君主立宪的一曲挽歌 |
||
5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杨志民 |
法学评论 |
2 |
传统宗法文化与近代中国立宪 |
黎桦 |
法学评论 |
2 |
地方秩序中央化 |
||
周雪峰 |
法学评论 |
3 |
揭开“名分”的面纱 |
||
柳正权 |
法学评论 |
3 |
中国传统社会中谋反罪的文化整合 |
||
项焱 |
法学评论 |
4 |
美国地方自治实践对孙中山之影响及其限度 |
||
4 |
西南政法大学 |
吕志兴 |
法学研究 |
4 |
南朝法制的创新及其影响 |
陈锐 |
现代法学 |
2 |
宋代的法律方法论 |
||
陈建平 |
现代法学 |
3 |
近代中国社会地方民主政治实践的历史考察 |
||
周祖成 |
现代法学 |
4 |
1927-1945:革命根据地婚姻自由的法律表达 |
||
4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春杨 |
法学研究 |
2 |
明清时期田土买卖中的找价回赎纠纷及其解决 |
李栋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浅析英国的封建制度及其宪政之生成 |
||
李栋 |
法律科学 |
5 |
中世纪前期罗马法在西欧的延续与复兴 |
||
李栋 |
比较法研究 |
6 |
司法审判权与政治统治权两权分立理论的“知识考古”及其合理性评说 | ||
4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艾永明 |
法学 |
1 |
唐代立法中的监督制约机制 |
方潇 |
中外法学 |
4 |
法律如何则天 |
||
方潇 |
法学家 |
5 |
王道视角下的思想控制:清前期的法律与实践 |
||
方潇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讼卦之“讼”辩证 |
||
3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马小红 |
政法论坛 |
1 |
近代中国宪政的历史考察 |
史彤彪 |
比较法研究 |
2 |
西方对国王的两次大审判 |
||
高仰光 |
比较法研究 |
3 |
马克斯·韦伯与当代中国人的法律信仰 |
||
3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陈新宇 |
法学研究 |
2 |
《钦定大清刑律》新研究 |
苏亦工 |
政法论坛 |
5 |
试论中国诗教传统的社会批评功能:从言者无罪到表达自由 |
||
陈新宇 |
清华法学 |
6 |
谁在阻挠《大清新刑律》的议决 |
||
3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潘宇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明清州县司法审判中的“人情”因素 |
冯学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契约文书之于古人生活的意义 |
||
霍存福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以《大明令》为枢纽看中国古代律令制体系 |
||
3 |
中山大学法学院 |
杜金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明清民间商业运作下的“官箴书”传播 |
徐忠明 |
政法论坛 |
3 |
从《诗经·甘棠》事志考释到送法下乡 |
||
徐忠明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清代中国法律知识的传播与影响 |
||
2 |
山东大学法学院 |
武树臣 |
法学家 |
2 |
秦“改法为律”原因考 |
郑智航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中世纪西欧法律的内在逻辑与现代法律的开启 |
||
2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程政举 |
法学 |
9 |
先秦和秦汉的集体审判制度考论 |
任燕 |
法学评论 |
5 |
论宋代的版权保护 |
||
2 |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
范忠信 |
法学评论 |
1 |
国家理念与中国传统政法模式的精神 |
刘练军 |
法学 |
5 |
汤涛潜立宪思想之当代省思 |
||
2 |
福州大学法学院 |
蔡晓荣 |
比较法研究 |
5 |
中国近代民法制史研究的可能进路:兼及方法与资料 |
蔡晓荣 |
现代法学 |
5 |
法律规范与生活逻辑 |
||
2 |
南京审计学院 |
谢冬慧 |
法律科学 |
1 |
从民族性格看日本的法制变革 |
谢冬慧 |
法学评论 |
5 |
钱端升法学思想述要 |
||
1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
茆巍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万事胚胎始于州县乎 |
1 |
西北政法大学 |
刘全娥 |
法学研究 |
3 |
雷经天新民主主义司法思想论 |
1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朱腾 |
清华法学 |
5 |
再论两汉经义折狱 |
1 |
安徽大学法学院 |
沈岚 |
政法论坛 |
4 |
中国近代治安处罚法规的演变 |
1 |
山西大学法学院 |
李麒 |
政法论坛 |
5 |
观念、制度与技术:从水案透视清代地方司法 |
1 |
海南大学法学院 |
陈秋云 |
法商研究 |
2 |
宋代自由地权法制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 |
1 |
江苏大学文法学院 |
张先昌 |
法学 |
11 |
中国传统法中老龄犯罪宽宥的考察 |
1 |
云南大学法学院 |
汪雄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情法两尽”抑或是“利益平衡” |
1 |
郑州大学法学院 |
苏彦新 |
比较法研究 |
3 |
欧洲中世纪共同法的形成 |
1 |
重庆大学法学院 |
程燎原 |
政法论坛 |
2 |
先秦“法治”概念再释 |
1 |
辽宁大学法学院 |
祖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中国古代“据状断之”证据规则论析 |
1 |
河南大学法学院 |
郭绍敏 |
中外法学 |
5 |
大变局:帝制、共和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 |
1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眭鸿明 |
法律科学 |
4 |
清末民初民俗习惯的社会角色及法律地位 |
1 |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张姗姗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中国古代契约的互惠性与互助性及其文化解读 |
1 |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
廖斌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清代州县官司法策略的制度诱因 |
1 |
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 |
柴松霞 |
政法论坛 |
1 |
清末五大臣对德国宪政的考察 |
1 |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
龚汝富 |
比较法研究 |
6 |
乡土之谊:民国时期共有财产诉讼的另类解读 |
1 |
贵州财经学院法学院 |
陶钟灵 |
法学研究 |
6 |
《诗经》所载西周春秋法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1 |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
杨昂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清帝《逊位诏书》在中华民族统一上的法律意义 |
1 |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
张洪林 |
现代法学 |
6 |
清代四川井盐引岸法制的运行 |
1 |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
许光县 |
政法论坛 |
4 |
中国古代法律传播模式 |
1 |
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 |
王勇 |
法学评论 |
1 |
清末立宪运动的观念史演变背景及其内在逻辑 |
1 |
河南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 |
柳岳武 |
政法论坛 |
2 |
穿梭阴阳界 |
1 |
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张本顺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宋代妇女奁产所有权探析及其意义 |
1 |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杜小军 |
比较法研究 |
3 |
也析德国榜样与日本明治宪政改革 |
1 |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
韩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习惯法视野下中国古代“亲邻之法”的源起 |
1 |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 |
徐静莉 |
政法论坛 |
2 |
民初寡妇立嗣权的变化 |
1 |
廊坊师范学院 |
续晓梅 |
现代法学 |
1 |
传统法律中“罪家长”制度研究 |
1 |
台湾中研院 |
张伟仁 |
中外法学 |
1 |
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