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限于3篇以上,篇数相同者以姓名音序排序) | |||||
姓名 | 单位 | 刊物名称 | 期数 | 文章标题 | 篇数 |
陈兴良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中国法学 | 4 | 刑法的明确性问题:以《刑法》第225条第4项为例的分析 | 12 |
法学研究 | 2 | 构成要件:犯罪论体系核心概念的反拨与再造 |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犯罪主体的消解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事实与理念之展开 | |||
法学 | 2 |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之界定 | |||
现代法学 | 3 | 从罪数论到竞合论 | |||
清华法学 | 4 | 不能犯与未遂犯 | |||
法学家 | 4 | 客观未遂论的滥觞 | |||
法商研究 | 4 | “风险刑法”与刑法风险:双重视角的考察 | |||
法律科学 | 4 | 法条竞合的学术演进 | |||
比较法研究 | 4 | 构成要件论:从贝林到特拉伊宁 | |||
政法论坛 | 5 | 违法性理论的重塑 | |||
江必新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学 | 5 | 论民事审判监督制度之完善 | 7 |
法学 | 1 | 司法理念的辩证思考 | |||
清华法学 | 6 | 完善民事诉讼制度的宏观思考 | |||
中外法学 | 6 | 论软法效力 | |||
中南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5 | 完善刑事再审程序若干问题探讨 | ||
法律科学 | 6 | 论实质法治主义背景下的司法审查 | |||
现代法学 | 6 | 论民事诉讼申请再审期间制度之重构 | |||
刘艳红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中国法学 | 4 | 论正犯理论的客观实质化 | 7 |
法学研究 | 5 | 犯罪构成体系平面化之批判 | |||
法律科学 | 1 | 互易毒品行为定性“相对说”之提倡 | |||
法学家 | 3 | 刑罚轻缓、人权保障与《刑法修正案(八)》 | |||
法商研究 | 4 | “风险刑法”理论不能动摇刑法谦抑主义 | |||
中外法学 | 6 | 客观归责理论:质疑与反思 | |||
法学 | 11 | 我国应该停止犯罪化的刑事立法 | |||
张明楷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中国法学 | 5 | 行为功利主义违法观 | 6 |
法学研究 | 6 | 不作为犯中的先前行为 | |||
法学 | 1 | 论同种数罪的并罚 | |||
法学家 | 1 | 法条竞合中特别关系的确定与处理 | |||
清华法学 | 1 | 加重构成与量刑规则的区分 | |||
法商研究 | 5 | “风险社会”若干刑法理论问题反思 | |||
陈光中 | 中国政法大学 | 中国法学 | 5 |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视野下的二审程序改革 | 5 |
政法论坛 | 1 | 关于司法权威问题之探讨 | |||
法学研究 | 4 | 我国公诉制度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 |||
法学 | 9 | 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裁判原则 | |||
法学 | 11 | 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定位问题之探讨 | |||
陈璇 | 德国马克思·普朗克 | 中国法学 | 3 | 论客观归责中危险的判断方法 | 5 |
法学研究 | 2 | 客观的未遂犯处罚根据论之提倡 | |||
法学 | 1 | 论防卫过当与犯罪故意的兼容 | |||
中外法学 | 2 | 德国刑法学中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的流变、现状与趋势 | |||
法学评论 | 5 | 德国刑法学中的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二元论及其启示 | |||
韩大元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中国法学 | 4 | 辛亥革命与宪法学知识谱系的转型 | 5 |
法学研究 | 3 | 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宪法关系 | |||
法学评论 | 3 | 论人体器官移植中的自我决定权与国家义务 | |||
清华法学 | 5 | 论安乐死立法的宪法界限 | |||
法学 | 12 | 论社会主义宪政的正当性与必要性:略论社会主义宪政的正当性 | |||
李浩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中国法学 | 3 | 《证据规定》与民事证据规则的修订 | 5 |
法学研究 | 4 | 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重述 | |||
法商研究 | 2 | 目的论视域中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对象解读 | |||
法学家 | 3 | 回归民事诉讼法 | |||
清华法学 | 3 | 《民事诉讼法》修订中的举证责任问题 | |||
万毅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清华法学 | 2 | 解读“非法证据” | 5 |
现代法学 | 3 | 论“刑讯逼供”的解释与认定 | |||
政法论坛 | 4 | 侦查谋略之运用及其底线 | |||
法商研究 | 5 | 论瑕疵证据 | |||
法学 | 11 | 秘密搜查制度批判 | |||
徐国栋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中国法学 | 5 | 论民事屈从关系 | 5 |
法律科学 | 3 | 画落谁家? | |||
法学家 | 4 | 宪法一词的西文起源及其演进考 | |||
现代法学 | 4 | 是君主喜好还是元首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对元首制时期和优士丁尼时代罗马宪政的考察 | |||
法学 | 10 | 优士丁尼《法学阶梯》中的价值论——纪念《法学》复刊30周年.名家论坛(六) | |||
5 | |||||
赵秉志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中国法学 | 6 | 关于中国现阶段慎用死刑的思考 | 5 |
法学研究 | 5 | 文化模式与犯罪构成模式 | |||
法学家 | 6 | 社会危害性理论之当代中国命运 | |||
现代法学 | 6 | 当代中国环境犯罪刑法立法及其完善研究 | |||
法学 | 11 | 当代中国死刑改革的进展与趋势——纪念《法学》复刊30周年.名家论坛(七) | |||
陈承堂 | 扬州大学法学院 | 法商研究 | 1 | 中美两国反垄断起诉资格比较研究 | 4 |
法学 | 4 | 临时性调控政策的合法性检讨 | |||
中外法学 | 5 | 宏观调控权是怎样生成的——基于罗斯福新政的考察 |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公共起诉资格的生成 | |||
陈华彬 |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法学研究 | 3 | 区分所有建筑物的重建 | 4 |
法学 | 3 | 业主大会法律制度探微 | |||
现代法学 | 4 | 论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规约 | |||
法商研究 | 6 |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剥夺 | |||
陈瑞华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法学研究 | 5 | 实物证据的鉴真问题 | 4 |
政法论坛 | 2 | 论量刑建议 | |||
法学家 | 3 | 程序性裁判中的证据规则 | |||
法学 | 11 | 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审判程序的改革方案 | |||
程燎原 | 重庆大学法学院 | 法学研究 | 5 | 中国法治政体的始创 | 4 |
政法论坛 | 2 | 先秦“法治”概念再释 | |||
法商研究 | 3 | 中国法治思想的“突破” | |||
现代法学 | 3 | “洋货”观照下的“故物” | |||
方乐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1 | 能动司法的模式与方法 | 4 |
法律科学 | 2 | 司法知识及其形态变迁的社会逻辑 | |||
法学家 | 3 | 中国法需要什么样的世界观?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法律实践如何面对“家庭”? | |||
侯猛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 法商研究 | 1 | 政法传统中的民主集中制 | 4 |
中外法学 | 3 | 最高法院访民的心态与表达 | |||
法律科学 | 5 | 权利观念的中国化 | |||
法学 | 6 | 进京接访的政法调控 | |||
胡铭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法学研究 | 2 | 法律现实主义与转型社会刑事司法 | 4 |
清华法学 | 1 | 略论刑事诉讼实证研究方法 | |||
政法论坛 | 1 | 转型社会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 | |||
法律科学 | 3 | 司法竞技、法律诊所与现实主义法学教育 | |||
姜涛 | 江苏大学法学院 | 法商研究 | 1 | 无直接被害人犯罪非罪化研究 | 4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劳动法治视域下劳动刑法制度创生的法理求证 |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中外法学 | 5 | 认真对待法学通说 | ||
法学 | 8 | 从李昌奎案检讨数罪并罚时死缓的适用 | |||
蒋悟真 |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 法学研究 | 2 | 我国预算法修订的规范分析 | 4 |
法商研究 | 4 | 法理念视野下的预算法修改理路 | |||
法学评论 | 6 | 经济法总论研究之检视 | |||
法学 | 11 | 推动预算民主的三条进路 | |||
林喜芬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法律科学 | 1 | 论量刑建议的运行原理与实践疑难破解 | 4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证明理性化与刑事定罪标准之调整 | |||
现代法学 | 2 | 论“两个证据规定”的三大突破与五个局限 | |||
政法论坛 | 2 | 中国刑事司法错误的治理路径 | |||
龙宗智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中国法学 | 6 | 强制侦查司法审查制度的完善 | 4 |
法学研究 | 4 | 审判管理:功效、局限及界限把握 | |||
法学 | 3 | 生效判决犹在 公诉焉能撤回 | |||
现代法学 | 6 | 刑事诉讼法修改如何调整证据制度 | |||
钱玉林 | 扬州大学法学院 | 法商研究 | 1 | 作为裁判法源的公司章程 | 4 |
清华法学 | 2 | 论股东代表诉讼中公司的地位 | |||
法学 | 5 | 以非货币财产首次出资何以成为问题 | |||
法学研究 | 6 | 公司法第16条的规范意义 | |||
王立民 | 华东政法大学 | 现代法学 | 1 | 论唐律的补充条款 | 4 |
比较法研究 | 3 | 中国城市中的租界法与华界法 | |||
政法论坛 | 5 | 唐律与《贞观政要》的吏治 | |||
法学 | 7 | 论上海租界法制的差异 | |||
王利明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中国社会科学 | 4 | 民法的人文关怀 | 4 |
中国法学 | 3 | 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的界分 | |||
法学 | 2 | 论产品责任中的损害概念 | |||
法学家 | 2 |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探讨 | |||
谢晖 |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 法学研究 | 2 | 民间法与裁判规范 | 4 |
现代法学 | 2 | 论刑事和解与民间规范 | |||
政法论坛 | 4 | 论民间法研究的学术范型 | |||
法律科学 | 6 | 论民间法与纠纷解决 | |||
熊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法学家 | 1 | 论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范围 | 4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著作权的法经济分析范式 | |||
法商研究 | 6 | 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的合法性研究 | |||
法学 | 8 | 著作权集中许可机制的正当性与立法完善 | |||
杨立新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中国法学 | 6 | 我国的媒体侵权责任与媒体权利保护 | 4 |
法学研究 | 1 | 抽象人格权与人格权体系之构建 | |||
法学家 | 4 | 《侵权责任法》应对大规模侵权的举措 | |||
清华法学 | 5 |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经营者责任的加重与适度 | |||
余凌云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中国法学 | 6 | 蕴育在法院判决之中的合法预期 | 4 |
清华法学 | 1 | 荷兰行政法上的合法预期 |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英国行政法上合法预期的起源与发展 | |||
比较法研究 | 6 | 英国行政法上的合理性原则 | |||
张晋藩 | 中国政法大学 | 中国法学 | 4 | 清代律学兴起缘由探析 | 4 |
比较法研究 | 1 | 明清律“讲读律令”的启示 | |||
法律科学 | 4 | 论治法与治人 | |||
法商研究 | 4 | 中国古代廉政法制建设及其启示 | |||
张卫平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中国法学 | 3 | 再审事由规范的再调整 | 4 |
法学研究 | 1 | 公证证明效力研究 | |||
清华法学 | 1 | 论讯问、询问笔录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效力 | |||
中外法学 | 4 | 论公证证据保全 | |||
章志远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法学研究 | 6 | 私人参与警察任务执行的法理基础 | 4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行政裁量基准的理论悖论及其消解 | |||
法商研究 | 2 | 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之研究 | |||
清华法学 | 5 | 工伤认定行政法规范解释的司法审查 | |||
周佑勇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法学家 | 4 | 裁量基准的制度定位——以行政自制为视角 | 4 |
法学 | 5 | 控烟立法的基础与吸烟者的权利边界 | |||
现代法学 | 5 | 论行政立法不作为违法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裁量不作为的要件分析 | |||
左卫民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中国法学 | 2 | 刑事诉讼制度变迁的实践阐释 | 4 |
中外法学 | 2 | 迈向实践:反思当代中国刑事诉讼知识体系 | |||
清华法学 | 4 | 信息化与我国司法 | |||
法学 | 11 | “秘密拘捕”:基于实证的初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