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彬 |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1(4) | 法学研究 | 3 | 区分所有建筑物的重建 | 6 |
法学 | 3 | 业主大会法律制度探微 | ||||
现代法学 | 4 | 论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规约 | ||||
法商研究 | 6 |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剥夺 | ||||
2009(2) | 中国法学 | 5 | 罗马法的traditio、stipulatio与私法上无因性概念的形成 |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瑞士不动产担保权制度研究 | ||||
陈金钊 | 山东大学法学院(及威海分校法学院) | 2011(2) | 法学 | 2 | 法治时代的法律位置 | 6 |
清华法学 | 3 | “能动司法”及法治论者的焦虑 | ||||
2010(3) | 法律科学 | 2 | 过度解释与权利的绝对化 | |||
法学 | 7 | 对非正常死亡的修饰与法律思维方式 | ||||
现代法学 | 5 | 司法意识形态:能动与克制的反思 | ||||
2009(1) | 法商研究 | 5 | 法律解释的艺术 | |||
陈卫东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1(1) | 中国法学 | 6 | 构建中国特色刑事特别程序 | 6 |
2010(3) | 法学家 | 2 | 论隔离式量刑程序改革 | |||
法学家 | 4 | 人大刑事诉讼法学的特点与贡献 | ||||
法学家 | 5 | 中国刑事证据法的新发展 | ||||
2009(2) | 中国法学 | 5 | 对抗式诉讼模式研究 | |||
法学研究 | 6 | 羁押场所巡视制度研究报告 | ||||
陈璇 |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 | 2011(5) | 中国法学 | 3 | 论客观归责中危险的判断方法 | 6 |
法学研究 | 2 | 客观的未遂犯处罚根据论之提倡 | ||||
法学 | 1 | 论防卫过当与犯罪故意的兼容 | ||||
中外法学 | 2 | 德国刑法学中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的流变、现状与趋势 | ||||
法学评论 | 5 | 德国刑法学中的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二元论及其启示 |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2009(1) | 法学评论 | 1 | 正当防卫中风险分担原则之提倡 | ||
程燎原 | 重庆大学法学院 | 2011(4) | 法学研究 | 5 | 中国法治政体的始创 | 6 |
政法论坛 | 2 | 先秦“法治”概念再释 | ||||
法商研究 | 3 | 中国法治思想的“突破” | ||||
现代法学 | 3 | “洋货”观照下的“故物” | ||||
2009(2)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中国法理学”的“发现” | |||
政法论坛 | 3 | 论“新法家”陈启天的“新法治观” | ||||
崔卓兰 |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探微 | 6 |
法学评论 | 5 | 我国行政规章的事后评估机制研究 | ||||
2010(1) | 法学研究 | 1 | 行政自制与中国行政法治发展 | |||
2009(3) | 中国法学 | 4 |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内部控制 | |||
法商研究 | 3 | 行政自制理念的实践机制:行政内部分权 | ||||
法律科学 | 6 | 行政自制的可能性分析 | ||||
杜景林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学 | 10 | 企业买卖中的给付障碍和瑕疵担保责任 | 6 |
2010(3) | 法商研究 | 3 | 现代买卖法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的定位 | |||
法学 | 7 | 合同规范在格式条款规制上的范式作用 | ||||
现代法学 | 6 | 现代买卖法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的体系建构 | ||||
2009(2) | 法学 | 5 | 买卖法中瑕疵权利的规制问题 | |||
法律科学 | 4 | 我国合同法买受人再履行请求权的不足与完善 | ||||
杜宇 | 复旦大学法学院 | 2011(1) | 中外法学 | 4 | 合分之道:构成要件与违法性的阶层关系 | 6 |
2010(3) | 中国法学 | 5 | 刑法解释的另一种路径 | |||
法商研究 | 1 | 刑法规范的形成机理 |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刑事和解体制与传统诉讼体制之关系 | ||||
2009(2) | 法学研究 | 1 | 刑事和解与传统刑事责任理论 | |||
中外法学 | 2 | 司法观的“交战”:传统刑事司法VS.恢复性司法 | ||||
方乐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1(4) | 法学 | 1 | 能动司法的模式与方法 | 6 |
法律科学 | 2 | 司法知识及其形态变迁的社会逻辑 | ||||
法学家 | 3 | 中国法需要什么样的世界观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法律实践如何面对“家庭” | ||||
2010(1) | 中外法学 | 2 | 司法如何面对道德 | |||
2009(1) | 法律科学 | 1 | 法官判决的知识基础 | |||
付立庆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1(2) | 中国法学 | 6 | 侵犯财产权益立罪量刑的司法 | 6 |
法学 | 5 | 论刑法对财产权保护中的均衡性原则 | ||||
2010(1) | 中外法学 | 1 | 重构我国犯罪论体系的宣言与自省 | |||
2009(3) | 法律科学 | 2 | 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改造研究的现场叙事 | |||
法学 | 4 | “躲猫猫事件”发生的根源在于制度性缺陷 | ||||
法学家 | 3 | 论绑架罪的修正构成的解释与适用 | ||||
何海波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2011(1) | 中国法学 | 6 | 公民对行政违法行为的藐视 | 6 |
2009(5) | 中国法学 | 4 |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要件 | |||
法学研究 | 1 | 司法判决中的正当程序原则 | ||||
中外法学 | 3 | 何以合法? 对“二奶继承案”的追问 | ||||
政法论坛 | 5 | 正当程序原则的正当性 | ||||
清华法学 | 6 | 多数主义的法院: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司法审查的性质 | ||||
侯猛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 2011(4) | 法商研究 | 1 | 政法传统中的民主集中制 | 6 |
法学 | 6 | 进京接访的政法调控 | ||||
中外法学 | 3 | 最高法院访民的心态与表达 | ||||
法律科学 | 5 | 权利观念的中国化 | ||||
2010(1) | 法学 | 8 | 案件请示制度合理的一面 | |||
2009(1) | 法商研究 | 6 | 中国的司法模式:传统与改革 | |||
黄学贤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2011(2) | 法律科学 | 2 | 警察行政行为的司法控制探讨 | 6 |
法学 | 12 | 行政诉讼中原告与第三人举证期限探索 | ||||
2010(2) | 中国法学 | 5 | 形式作为而实质不作为行政行为探讨 | |||
法学 | 8 | 行民交叉案件处理之探究 | ||||
2009(2) | 法学评论 | 2 | 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受案范围研究 | |||
法学 | 10 | 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探讨 | ||||
李剑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2011(3) | 法学研究 | 5 | 反垄断私人诉讼困境与反垄断执法的管制化发展 | 6 |
法学 | 5 | 奢侈品转售价格维持的反垄断豁免 | ||||
法学家 | 3 | 植入式广告的法律规制研究 | ||||
2010(1) | 法商研究 | 5 | 双边市场下的反垄断法相关市场界定 | |||
2009(2) | 法学 | 3 | 百度“竞价排名”非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 |||
现代法学 | 3 | 反垄断法中核心设施的界定标准 | ||||
欧阳本祺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法学研究 | 1 | 犯罪构成体系的价值评价 | 6 |
法商研究 | 5 | 危险驾驶行为入罪的刑事政策分析 | ||||
2010(2) | 法律科学 | 3 | 论我国定罪思维的传统及其演化 |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走出刑法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迷思 | ||||
2009(2) | 法学 | 3 | 对《刑法》第17条第2款的另一种解释 | |||
法学评论 | 6 | 规范违反说之批判 | ||||
秦前红 | 武汉大学法学院(及国际法研究所) | 2011(3) | 现代法学 | 1 | 文本、目的和语境 | 6 |
法学 | 4 | 房地产市场行政规制与政府权力的边界 | ||||
法学 | 8 | 对香港终审法院就“刚果金案”提请人大释法的看法 | ||||
2010(1) | 法学评论 | 3 | 配额与平等——评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 | |||
2009(2) | 法学 | 4 | 废止齐案“批复”之举值得嘉许 | |||
法学评论 | 3 | 人民监督员制度在我国宪政框架下的性质定位 | ||||
石经海 | 西南政法大学 | 2011(1) | 现代法学 | 3 | 当前涉黑犯罪的特点与成因调查 | 6 |
2010(4) | 法律科学 | 2 | 量刑思维规律下的量刑方法构建 | |||
现代法学 | 2 | 论量刑合法 | ||||
法商研究 | 3 | 我国刑法与CCPR之比较与对接 | ||||
中外法学 | 6 | 从极端到理性 | ||||
2009(1) | 现代法学 | 3 | “量刑规范化”解读 | |||
王贵松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商研究 | 2 | 我国优生法制的合宪性调整 | 6 |
2010(2) | 法商研究 | 2 | 法院对法律冲突问题的应对 | |||
比较法研究 | 5 | 美浓部达吉与中国的公法学 | ||||
2009(3) | 法学家 | 2 | 行政裁量的内在构造 | |||
法学评论 | 3 | 行政裁量权收缩之要件分析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中国代孕规制的模式选择 | ||||
吴泽勇 | 河南大学法学院 | 2010(4) | 中国法学 | 1 | 一个群体性法律保护的完美方案 | 6 |
法学 | 7 | 瑞典的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分析 | ||||
清华法学 | 4 | 论德国法上的团体不作为之诉 | ||||
法学家 | 5 | 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原理 | ||||
2009(2) | 中外法学 | 4 | 美国团体诉讼的历史考察 | |||
法学家 | 6 | 集团诉讼在德国:“异类”抑或“蓝本”? | ||||
谢冬慧 | 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 | 2011(2) | 法律科学 | 1 | 从民族性格看日本的法制变革 | 6 |
法学评论 | 5 | 钱端升法学思想述要 | ||||
2010(2) | 比较法研究 | 3 | 实现公正:法律及其职业的崇高追求 | |||
政法论坛 | 4 | 中国古代会审制度考析 |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09(2) | 法学评论 | 3 | 法学家的使命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事审判监督机制研究 | ||||
邢会强 |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法律科学 | 2 | 财政政策与财政法 | 6 |
法商研究 | 3 | 金融法的二元结构 | ||||
2010(2) | 中外法学 | 1 | 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上市的法律问题 | |||
法学评论 | 5 | 金融危机治乱循环与金融法的改进路径 | ||||
2009(2) | 法商研究 | 2 | 重提经济审判庭的设立 | |||
现代法学 | 5 | 处理金融消费纠纷的新思路 | ||||
许章润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学 | 10 | 重申经济社会 | 6 |
2010(2) | 比较法研究 | 2 | 地权的国家德性 | |||
法学 | 11 | 法言法语的规范化(性) | ||||
2009(3) | 法学 | 4 | 中国的法治主义:背景分析(上) | |||
法学 | 5 | 中国的法治主义:背景分析(下) | ||||
政法论坛 | 6 | 民族国家:双重规训与政治成熟 | ||||
喻中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2011(3) | 中国法学 | 4 | 辛亥革命与梁启超单一制国家结构思想的形成 | 6 |
法商研究 | 3 | 论“治-综治”取向的中国法治模式 | ||||
比较法研究 | 4 | 乡村丧礼的逻辑 | ||||
2010(1) | 比较法研究 | 5 | 贞节牌坊背后的制度信息 | |||
2009(2) | 法商研究 | 5 | 变迁与比较:宪法文本描绘的人 | |||
比较法研究 | 6 | 韩非天下第一 | ||||
章志远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2011(4) | 法学研究 | 6 | 私人参与警察任务执行的法理基础 | 6 |
法商研究 | 2 | 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之研究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行政裁量基准的理论悖论及其消解 | ||||
清华法学 | 5 | 工伤认定行政法规范解释的司法审查 | ||||
2010(1) | 中国法学 | 2 | 民营化、规制改革与新行政法的兴起 | |||
2009(1) | 法学研究 | 5 | 司法判决中的行政不作为 | |||
赵红梅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1(2) | 法学 | 8 | 拆迁变法的个体利益、集体利益与公共利益解读 | 6 |
法律科学 | 5 | 美、德新型惩罚性赔偿对我国《消法》修订的启示 | ||||
2010(2) | 法商研究 | 4 | 经营者义务 | |||
法学 | 8 | 从“富士康事件”看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的缺陷 | ||||
2009(2) | 法商研究 | 2 | 个体之人与集体之人——私法与社会法的人像区别之解析 | |||
中外法学 | 3 | 第三法域社会法理论之再勃兴 | ||||
周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1(3) | 法学 | 2 | 民生法治观下的“危险驾驶”刑事立法的风险评估 | 6 |
法学 | 8 | 罪行法定主义视角下“赛家鑫”案再审问题之剖析 |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教义刑法学的概念及其价值 | ||||
2010(1) | 法学研究 | 3 | 刑法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 | |||
2009(2)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犯罪客体研究的实证化思路 | |||
法学 | 4 | 法学教育以司法考试为导向的合理性 | ||||
周永坤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2011(1) | 法学 | 3 | 不成文宪法研究的几个问题 | 6 |
2010(3) | 法商研究 | 1 | 跌宕起伏的中国宪政研究六十年 | |||
法学 | 7 | 以人权对抗看守所非正常死亡 | ||||
法学 | 11 | 坚持独立审判与克制权力腐败 | ||||
2009(2) | 法学 | 2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司法民主 | |||
法学 | 8 | 民意审判与审判元规则 | ||||
朱广新 | 《中国法学》杂志社 | 2011(2) | 法商研究 | 1 | 我国民法拟制成年制度的反思与重建 | 6 |
法学 | 5 | 房屋征收补偿范围与标准的思考 |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2009(4) | 法学研究 | 4 | 不动产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限度 | ||
法律科学 | 3 | 论物权法上的权利推定 | ||||
法学 | 7 | 我国《物权法》中地役权制度探究 | ||||
法学评论 | 4 | 论《物权法》他物权编小总则之设置 | ||||
朱岩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1(3) | 法学研究 | 2 | 违反保护他人法律的过错责任 | 6 |
清华法学 | 1 | 强制缔约制度研究 | ||||
法商研究 | 3 | “利润剥夺”的请求权基础 | ||||
2010(1) | 中国社会科学 | 6 | 社会基础变迁与民法双重体系建构 | |||
2009(2) | 中国法学 | 3 | 危险责任的一般条款立法模式研究 | |||
法学研究 | 5 | 风险社会与现代侵权责任法体系 | ||||
常鹏翱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2010(4) | 法学研究 | 1 | 事实行为的基础规范 | 5 |
法学研究 | 5 | 民法中的财产权竞合规范 | ||||
法学 | 3 | 不动产登记法的立法定位与展望 |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另一种物权行为理论 | ||||
2009(1) | 法律科学 | 5 | 不动产登记簿的制度建构 | |||
车浩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学 | 8 | 从李昌奎案看“邻里纠纷”与“手段残忍”的涵义 | 5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2010(2) | 法学研究 | 2 | 强奸罪与嫖宿幼女罪的关系 | ||
法学评论 | 1 | 论推定的被害人同意 | ||||
2009(2) | 法学研究 | 5 | 假定因果关系、结果避免可能性与客观归责 | |||
政法论坛 | 3 | 从间接正犯到直接正犯 | ||||
陈柏峰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1(2) | 中外法学 | 2 | 无理上访与基层法治 | 5 |
法商研究 | 4 | 法治热点案件讨论中的传媒角色 | ||||
2010(3) | 法学研究 | 5 | 治理论还是法治论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农地的社会功能及其法律制度选择 |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基层政权与涉农法律的执行实效 | ||||
陈承堂 | 扬州大学法学院 | 2011(4) | 法商研究 | 1 | 中美两国反垄断起诉资格比较研究 | 5 |
法学 | 4 | 临时性调控政策的合法性检讨 | ||||
中外法学 | 5 | 宏观调控权是怎样生成的 |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公共起诉资格的生成 | ||||
2009(1) | 法律科学 | 4 | 论信用卡滞纳金的性质及其治理 | |||
陈杭平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 2011(3) | 中外法学 | 2 | 论“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 | 5 |
法学 | 9 | 从三千多万件到八十件——美国如何在案件分流的基础上形成先例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论中国法院的“合一制” | ||||
2010(1)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社会转型、法制化与法院调解 | |||
2009(1)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制度之分析 | |||
陈小君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0(4) | 法律科学 | 1 | 后农业税时代农地权利体系与运行机理研究论纲 | 5 |
法商研究 | 1 | 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运行的现实考察 | ||||
现代法学 | 3 | 我国妇女农地权利法律制度运作的实证研究与完善路径 | ||||
法商研究 | 6 | 财产权侵权赔偿责任规范解析 | ||||
2009(1) | 法商研究 | 1 | 农村土地制度的物权法规范解析 | |||
陈新宇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2011(3) | 法学研究 | 2 | 《钦定大清刑律》新研究 | 5 |
政法论坛 | 2 | 比附与类推之辨 | ||||
清华法学 | 6 | 谁在阻挠《大清新刑律》的议决 | ||||
2009(2) | 政法论坛 | 4 | 近代清华法政教育研究(1909-1937) | |||
清华法学 | 4 | 规则与情理 | ||||
邓峰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2) | 中国社会科学 | 1 | 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 | 5 |
中国法学 | 1 | 传导、杠杆与中国反垄断法的定位 | ||||
2009(3) | 中国法学 | 1 | 资本约束制度的进化和机制设计 | |||
中外法学 | 2 | 清末变法的法律经济学解释 为什么中国学习了大陆法? | ||||
法学家 | 4 | 公司利益缺失下的利益冲突规则 | ||||
范愉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1(3) | 清华法学 | 1 | 人民调解与我国台湾地区乡镇市调解的比较研究 | 5 |
法学家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评析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当判则判”与“调判结合” | ||||
2009(2) | 中国法学 | 6 | 审判经验与法学原理 | |||
法学家 | 2 | 群体性侵害事件的多元化解决 | ||||
范忠信 |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学评论 | 1 | 国家理念与中国传统政法模式的精神 | 5 |
2010(1) | 中外法学 | 6 | 古代中国人民权益救济体制的廉政监督旨趣 |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0(2) | 法学 | 6 | 又见“诽谤孔子”案件 | ||
现代法学 | 4 | 古代中国人民权益损害的国家救济途径及其精神 | ||||
2009(1) | 中国法学 | 5 | 专职法司的起源与中国司法传统的特征 | |||
高圣平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法律科学 | 5 | 不动产抵押物转让规则的解释论:《物权法》第191条及其周边 | 5 |
法学 | 10 | 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的法律后果 | ||||
2010(1) | 法学 | 6 | 著作权出质登记制度若干问题 | |||
2009(2) | 法学 | 2 | “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的规范意义 | |||
中外法学 | 4 | 设质背书的效力研究 | ||||
葛洪义 |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法律科学 | 1 | 我国地方法制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 5 |
法学 | 10 | 社会管理创新与法律方法 | ||||
2010(2) | 中国法学 | 2 | 法治建设的中国道路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法律方法与几个相关概念的比较 | ||||
2009(1) | 法学 | 12 | 法治国家与地方法制 | |||
龚刃韧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1) | 中外法学 | 6 | 论人权条约的保留 | 5 |
2010(3)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不可克减的权利与习惯法规则 | |||
法学 | 7 | 马克思新闻出版自由经典理论之重温 | ||||
政法论坛 | 4 | 重读密尔《论自由》 | ||||
2009(1) | 法学 | 1 | 法治的正本清源 | |||
郭雳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2010(3) | 中外法学 | 4 | 证券欺诈法律责任的边界 | 5 |
清华法学 | 5 | 中投境外投资并购的监管环境与模式选择 | ||||
法学 | 12 | 信用卡套现责任体系之完善 | ||||
2009(2) | 比较法研究 | 1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行政执法机制研究:“独立”、“高效”与“负责” | |||
中外法学 | 4 | 中投:主权财富基金的控股公司路径 | ||||
郭玉军 | 武汉大学法学院(及国际法研究所) | 2011(3) | 法学家 | 3 | 论国际投资条约仲裁的正当性缺失及其矫正 | 5 |
政法论坛 | 3 |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婚姻家庭法律选择规则 | ||||
清华法学 | 5 | 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反思及其完善 | ||||
2010(1) | 法学评论 | 2 |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仲裁若干问题研究 | |||
2009(1) | 法律科学 | 6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人权保护研究 | |||
胡铭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2011(4) | 法学研究 | 2 | 法律现实主义与转型社会刑事司法 | 5 |
政法论坛 | 1 | 转型社会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 | ||||
清华法学 | 1 | 略论刑事诉讼实证研究方法 | ||||
法律科学 | 3 | 司法竞技、法律诊所与现实主义法学教育 | ||||
2009(1) | 政法论坛 | 4 | 冤案背后的程序逻辑 | |||
黄风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及刑科院) | 2011(2) | 比较法研究 | 2 | 非洲国家刑事司法协助立法若干问题探析 | 5 |
中外法学 | 6 | 制定我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的几个问题 | ||||
2010(1) | 比较法研究 | 1 | 析《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文本第57条第3款的表述错误 | |||
2009(2) | 法学 | 6 | 关于建立我国区际逮捕令制度的设想 | |||
法学家 | 4 | 论对犯罪收益的民事没收 | ||||
黄文艺 | 吉林大学法学院(及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 2011(1) | 政法论坛 | 3 | 重构还是终结 | 5 |
2010(2) | 法学研究 | 5 | 作为一种法律干预模式的家长主义 | |||
法律科学 | 6 | 法律与民族性格 | ||||
2009(2) | 中国法学 | 3 | 信息不充分条件下的立法策略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中国法理学30年发展与反思 | ||||
蒋悟真 |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1(4) | 法学研究 | 2 | 我国预算法修订的规范分析 | 5 |
法商研究 | 4 | 法理念视野下的预算法修改理路 | ||||
法学 | 11 | 推动预算民主的三条进路 | ||||
法学评论 | 6 | 经济法总论研究之检视 | ||||
2010(1) | 中外法学 | 4 | 反垄断法中的公共利益及其实现 | |||
李栋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1(3)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浅析英国的封建制度及其宪政之生成 | 5 |
法律科学 | 5 | 中世纪前期罗马法在西欧的延续与复兴 | ||||
比较法研究 | 6 | 司法审判权与政治统治权两权分立理论的“知识考古”及其合理性评说 | ||||
2010(1) | 清华法学 | 6 | 立基之本与发展之源:英国宪政中的经验理性 | |||
湖南大学法学院 | 2009(1)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英国普通法的“技艺理性” | ||
李建伟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0(2) | 中国法学 | 5 | 公司非讼程序之适用研究 | 5 |
清华法学 | 2 | 论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界定于实现机制建构 | ||||
2009(3) | 法律科学 | 3 | 股东查阅权行使机制的司法政策选择 | |||
法商研究 | 4 | 制度建构:两大法系公司检查人选任制度及其借鉴 | ||||
政法论坛 | 5 | 对我国商个人立法的分析与反思 | ||||
李友根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商研究 | 6 | 论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责任属性 | 5 |
2010(3) | 法学 | 5 | 裁判文书公开与当事人隐私权保护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指导性案例为何没有约束力 | ||||
法律科学 | 4 | 论个体工商户制度的存与废 | ||||
2009(1) | 中国法学 | 1 | 论竞争法中的法定赔偿:制度变迁个案的解剖 | |||
廖焕国 | 暨南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学评论 | 4 | 医疗机构连带承担药品缺陷责任之质疑 | 5 |
2010(2) | 法学研究 | 1 | 假设因果关系与损害赔偿 | |||
现代法学 | 1 | 侵权构成要件的不法性功能论 | ||||
2009(2) | 法学 | 4 | 我国不动产抵押物流转的制度安排 | |||
法律科学 | 5 | 论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法律构造 | ||||
刘练军 |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法学 | 5 | 汤涛潜立宪思想之当代省思 | 5 |
法商研究 | 3 | 比较法视野下的司法能动 | ||||
2010(2) | 比较法研究 | 1 | 最危险的部门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在自制与能动之间 | ||||
2009(1) | 法学 | 11 | 平等保护公民受教育权如何成为可能 | |||
聂鑫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2011(1)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美国法学教育模式利弊检讨 | 5 |
2010(1) | 中外法学 | 2 | 近代中国审级制度的变迁 | |||
2009(3) | 政法论坛 | 1 | 从三法司到司法院 | |||
法律科学 | 4 | 宪法社会权及其司法救济 | ||||
清华法学 | 5 | 中西之间的民国监察院 | ||||
戚建刚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1(1) | 法学研究 | 1 |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之转型 | 5 |
2010(1) | 中国法学 | 2 | 极端事件的风险恐慌及对行政法制之意蕴 | |||
2009(3) | 法学研究 | 5 | 风险认知模式及其行政法制之意蕴 |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反恐背景下美国司法审查之新理论 | ||||
法商研究 | 5 | 风险规制过程合法性之证成 | ||||
齐文远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1(2) | 现代法学 | 2 | 反响假冒商标行为之刑法思考 | 5 |
法商研究 | 4 | 刑法应对社会风险之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 ||||
2010(1) | 法律科学 | 1 | 刑法中的类型思维之提倡 | |||
2009(2) | 法学 | 6 | 习水嫖宿幼女案中行为人的犯罪性质 | |||
法商研究 | 5 | 我国应对海盗犯罪刑事政策的文化生态学分析 | ||||
邵明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政法论坛 | 6 | 滥用民事诉权及其机制 | 5 |
2009(4) | 清华法学 | 1 | 论民事诉讼证据裁判原则 | |||
中外法学 | 2 | 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陈述制度之“治” | ||||
法学家 | 3 | 论民事诉讼程序参与原则 | ||||
政法论坛 | 6 | 析法院职权探知主义 | ||||
苏力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2010(4) | 中国法学 | 1 | 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 | 5 |
中国法学 | 6 | 审判管理与社会管理 | ||||
清华法学 | 3 | 中国法官的形象塑造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早期儒家的人性观 | ||||
2009(1) | 中外法学 | 1 | 法条主义、民意与难办案件 | |||
孙良国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补救成本、价值损失抑或获益赔偿? | 5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律科学 | 4 | 论人身权侵权获益赔偿的性质、功能与适用 | ||
2010(1) | 法学 | 10 | 公务员订立营利性投资经营协议的效力及其法律后果 | |||
2009(2) | 法学 | 12 | 人身权侵权获益赔偿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有意违约的研究 | ||||
孙新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 2011(1) | 中国法学 | 1 | 我国法律移植中的败笔 | 5 |
2009(4) | 比较法研究 | 1 | 大陆法对英美法上LIEN制度的误解及LIEN的本意探源 | |||
法学 | 3 | 委托作品著作权原始归属之辨析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卢埃林现实主义法理学思想 | ||||
现代法学 | 6 | 破除债权平等原则的两种立法例之辨析 | ||||
童之伟 | 华东政法大学 | 2011(2) | 法学 | 1 |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内容构成 | 5 |
现代法学 | 1 | 信访体制在中国宪法框架中的合理定位 | ||||
2010(1) | 法学评论 | 2 | 变革时代中国法学圈中的悲情英雄 | |||
2009(2) | 中国法学 | 6 | 为什么终审不终? | |||
法学 | 12 | 顺应时势变迁更新人大制度理念 | ||||
汪建成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1) | 中国法学 | 6 | 刑事证据制度的重大变革及其展开 | 5 |
2010(2) | 政法论坛 | 2 | 量刑程序改革中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 |||
中外法学 | 2 | 中国刑事司法鉴定制度实证调研报告 | ||||
2009(2) | 法学 | 5 | 非驴非马的“河南陪审团”改革当慎行 | |||
法学家 | 4 | 司法鉴定基础理论研究 | ||||
汪明亮 | 复旦大学法学院 | 2011(1) | 现代法学 | 2 | 人际关系视角中的腐败犯罪窝案现象分析 | 5 |
2010(1) | 法律科学 | 6 | 社会网络分析之犯罪学意义 | |||
2009(3) | 中国法学 | 1 | 基于社会资本解释范式的刑事政策研究 | |||
现代法学 | 5 | 论定罪量刑的社会学模式 | ||||
法商研究 | 6 | 严惩“酒驾”肇事犯罪观念之反思 | ||||
汪雄涛 | 云南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情法两尽”抑或是“利益平衡” | 5 |
2010(2) | 法学评论 | 1 | 明清判牍中的“情理” | |||
政法论坛 | 3 | 明清诉讼中的情理调处与利益平衡 | ||||
2009(2) | 法学评论 | 2 | 证据定谳:明清诉讼的事实之维 |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明清判牍中的亲属争讼 | ||||
王福华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2010(1) | 法学家 | 6 | 费用推动程序 | 5 |
2009(4) | 中国法学 | 5 | 打开群体诉讼之门 | |||
法律科学 | 1 | 如何向集团赔偿 | ||||
中外法学 | 2 | 集团诉讼代表人资格研究 | ||||
法学 | 8 | 司法鉴定的规制之道 | ||||
温世扬 | 武汉大学法学院(及国际法研究所) | 2011(1)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未成年人寿险研究 | 5 |
2010(4) | 中国法学 | 2 | 给付性保险中保险利益的制度构造 | |||
法学评论 | 1 |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利益冲突与立法选择 | ||||
清华法学 | 4 | 论保险代位权的法理基础及其适用范围 | ||||
法学家 | 6 | 物权债权区分理论的再证成 | ||||
肖建国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比较法研究 | 1 | 诉讼实施权理论的基础性建构 | 5 |
2010(2) | 政法论坛 | 3 | 执行标的实体权属的判断标准 | |||
法学家 | 4 | 人大民事诉讼法学的特点与贡献 | ||||
2009(2) | 法学 | 3 | 民事执行中的检法关系问题 | |||
法学评论 | 3 | 司法ADR建构中的委托调解制度研究 | ||||
徐昕 |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法院执行中的暴力抗法:1983-2009 | 5 |
政法论坛 | 3 | 2010年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 | ||||
西南政法大学 | 2010(2) | 清华法学 | 2 | 司法过程的性质 | ||
政法论坛 | 3 | 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09) | ||||
2009(1) | 政法论坛 | 4 | 法庭上的妓女:身体、空间与正义的生产 | |||
徐忠明 | 中山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政法论坛 | 3 | 从《诗经·甘棠》事志考释到送法下乡 | 5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清代中国法律知识的传播与影响 | ||||
2010(3) | 中国法学 | 2 | 凡俗与神圣:解读“明镜高悬”的司法意义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明清国家的法律宣传 | ||||
法律科学 | 1 | 明清时期的“依法裁判” | ||||
许中缘 | 湖南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商研究 | 1 | 论违反公法规定对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 | 5 |
2010(2) | 清华法学 | 1 | 合同的概念与我国债法总则的存废 | |||
法学 | 5 | 禁止性规范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 | ||||
2009(2) | 法学家 | 2 | 民法强行性规范研究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民法典体系化的哲学 | ||||
杨春福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3) | 法学 | 10 | 善治视野下的社会管理创新 | 5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风险社会的法理解读 | ||||
法学评论 | 6 | 论法治秩序 | ||||
2009(2) | 法律科学 | 2 | 显现的法律与隐在的法律 | |||
现代法学 | 6 | 法官应该司法能动主义者 | ||||
杨建军 | 西北政法大学 | 2011(1)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法治国家中司法与政治的关系定位 | 5 |
2010(2) | 法律科学 | 1 | “司法能动”在中国的展开 | |||
现代法学 | 4 |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选编民事案例的变化 | ||||
2009(2)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合同履行中的人身侵权及民事责任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惯例的法律适用 | ||||
杨兴培 | 华东政法大学 | 2011(2) | 法学 | 4 | 公器乃当公论,神器更当持重 | 5 |
法学 | 7 | 从醉驾入罪看如何消弭法治分歧 | ||||
2010(1) | 法学 | 6 | 刑事司法观念的转变与死刑案件再查制度的确立 | |||
2009(2) | 法学 | 9 | 犯罪构成的中国春秋 | |||
政法论坛 | 5 | “犯罪客体”非法治成分批判 | ||||
叶名怡 | 西北政法大学 | 2010(2) | 法律科学 | 4 | 侵权法上故意与过失的区分及其意义 | 5 |
法商研究 | 5 | 论死亡赔偿范围 | ||||
2009(3) | 法学研究 | 6 | 重大过失理论的构建 |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论违法与过错认定 | ||||
现代法学 | 6 | 保险人代位权与被保险人求偿权竞合时的处理规则 | ||||
叶姗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学 | 10 | 地方政府以税抵债承诺的法律约束力 | 5 |
2010(3) | 法学家 | 1 | 应税事实依据经济实质认定之稽征规则 | |||
法商研究 | 4 | 预算法修订中的几个疑难问题研究 | ||||
现代法学 | 5 | 法律促进预算平衡之基本原理研究 | ||||
2009(1) | 现代法学 | 2 | 促进稳定发展的法律类型之比较研究 | |||
于立深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行政立法不作为研究 | 5 |
2010(2) | 中国法学 | 5 | 违反行政程序司法审查中的争点问题 | |||
法商研究 | 2 | 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运行的实证分析 | ||||
2009(2)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论政府的信息形成权及当事人义务 | |||
法学家 | 3 | 概念法学和政府管制背景下的新行政法 | ||||
占善刚 | 武汉大学法学院(及国际法研究所) | 2010(4) | 中国法学 | 3 | 证明妨害论 | 5 |
法学研究 | 2 | 主张的具体化研究 | ||||
法律科学 | 1 | 证据法定与法定证据 | ||||
法学评论 | 3 | 论民事诉讼中自由心证主义的例外 | ||||
2009(1) | 法商研究 | 3 | 我国民事判决脱漏应然救济途径之探究 | |||
张洪涛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2011(2) | 现代法学 | 2 | 法律必须认真对待习惯 | 5 |
法学家 | 4 | 边缘抑或中心:大历史视野中习惯法命运研究 | ||||
2010(2) | 现代法学 | 1 | 司法之所以为司法的组织结构依据 | |||
法商研究 | 6 | 从“以礼入法”看中国古代习惯法的制度命运 | ||||
2009(1)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习惯在我国制定法中制度命运的制度分析 | |||
张中秋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1(1) | 法学 | 5 | 中华法系道德文化精神及对未来大中国法的意义 | 5 |
2010(3) | 法学家 | 2 | 概括的传统中国的法理观 | |||
政法论坛 | 3 | 中华法系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中国社会转型与法的统一性 | ||||
2009(1) | 政法论坛 | 2 | 法律文化交流的一般原理及其作用 | |||
郑智航 | 山东大学法学院(及威海分校法学院) | 2011(1)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中世纪西欧法律的内在逻辑与现代法律的开启 | 5 |
2010(2) | 法学 | 12 | 中国烟品焦油含量的法律规制 | |||
法商研究 | 6 | 中国适当生活水准权制度反思 | ||||
吉林大学法学院(及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 2009(2)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宽容意识与权利话语的逻辑转向 | ||
法商研究 | 5 | 南非食物权定性的论争及其启示 | ||||
支振锋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 2010(1)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变法、法治与国家能力 | 5 |
2009(4) | 法学研究 | 2 | 法律的驯化与内生性规则 | |||
政法论坛 | 1 | 知识之学与思想之学 |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从社会事实到法律规范--规则的社会实践理论 | ||||
中外法学 | 4 | 从文本到问题:中国法理学研究的进取路径 | ||||
周少华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2011(2) | 现代法学 | 1 | 刑法之灵活性及其意义 | 5 |
法律科学 | 4 | 法律之道:在确定性与灵活性之间 | ||||
2010(2)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法典化制度下刑事判例的制度功能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适应性——变动社会中的法律命题 | ||||
西北政法大学 | 2009(1) | 法学 | 4 | 刑法之适应性及其法治意义 | ||
朱虎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法学家 | 1 | 过错侵权责任的发生基础 | 5 |
中外法学 | 6 | 规制性规范违反与过错判定 | ||||
2010(2) | 中国法学 | 2 |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发包方同意 |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萨维尼的法学方法论述评 | ||||
2009(1) | 比较法研究 | 3 | 萨维尼视野中的法律关系的界定 | |||
蔡从燕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2011(3) | 现代法学 | 1 | 国际投资仲裁的商事化与“去商事化” | 4 |
法律科学 | 1 | 论国际法的财产权逻辑 | ||||
法学家 | 4 | 联合国履行R2P的责任性质 | ||||
2009(1) | 法学研究 | 1 | 国内公法对国际法的影响 | |||
陈岚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2010(1) | 法学评论 | 4 | 试论我国公诉方式的重构 | 4 |
2009(3) | 中国法学 | 6 | 我国检警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 |||
现代法学 | 5 | 海峡两岸刑事简易程序之比较 | ||||
法学评论 | 6 | 我国刑事审判中交又询问规则之建构 | ||||
陈林林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2010(3) | 政法论坛 | 5 | 在艺术和巫术之间的宪法解释 | 4 |
现代法学 | 5 | 二元规范理论下的法律原则检讨 | ||||
法学家 | 5 | 法律方法与法治:以对纳粹司法的反思为中心 | ||||
2009(1) | 中外法学 | 4 | 古典法律解释的合理性取向 | |||
陈锐 | 西南政法大学 | 2011(1) | 现代法学 | 2 | 宋代的法律方法论 | 4 |
2010(2) | 比较法研究 | 2 | 论分析哲学与分析法学之间的内在关联 | |||
法律科学 | 5 | 拉兹的法哲学趣向 | ||||
2009(1) | 政法论坛 | 1 | 隔阂与落寞:分析法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命运 | |||
陈卫佐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清华法学 | 2 | 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现代化 | 4 |
2010(2)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欧共体国际私法的最新发展 | |||
清华法学 | 3 | 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的立法思考 | ||||
2009(1) | 清华法学 | 4 | 论准据法与“适当准据法” | |||
崔威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1(1) | 比较法研究 | 2 | 境外税务透明主体的处理 | 4 |
2010(1) | 法学 | 9 | 对制定中国产业政策法的几点不同看法 | |||
2009(2) | 法学评论 | 2 | 新《合伙企业法》及《企业所得税法》对合伙企业所得税制的挑战 |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外商投资境内合伙企业的税法分析 | ||||
邓宏光 | 西南政法大学 | 2010(3) | 法商研究 | 1 | 论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 | 4 |
法学 | 2 | 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应当缓行 | ||||
现代法学 | 2 |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与《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 | ||||
2009(1)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我们凭什么取得商标权--商标权取得模式的中间道路 | |||
邓烈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0(2) | 法学研究 | 5 | 国际司法机构的源起与发展路径 | 4 |
法学 | 8 | 中国周边安全观的法律阐释 | ||||
2009(2) | 中国法学 | 4 | 可持续发展概念在国际法上的意涵 | |||
法学评论 | 3 | 国际法与中国周边传统安全威胁的应对 | ||||
董保华 | 华东政法大学 | 2011(2) | 法学 | 6 | 一则普通的劳动争议案件是如何炼成名案的 | 4 |
法商研究 | 5 | “隐蔽雇佣关系”研究 | ||||
2010(1) | 法学 | 10 | 由竞业限制经济补偿争鸣引发的思考 | |||
2009(1) | 法学 | 9 | 从“开胸验肺”事件看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法治命题 | |||
杜颖 |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学 | 8 | 知识产权行政授权及确权行为的性质解析 | 4 |
2009(3) | 法学评论 | 1 | 单一颜色商标注册问题研究 | |||
比较法研究 | 1 | 商标法中的功能性原则 | ||||
法学家 | 3 | 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保护论纲 | ||||
樊启荣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1(1) | 法商研究 | 6 | 中国保险立法之反思与前瞻 | 4 |
2010(1) | 法商研究 | 5 | 在公益与私益之间寻求平衡 | |||
2009(2) | 法学 | 1 | 保险理赔程序及其时限立法规制论 | |||
法商研究 | 5 | 人寿保险合同之自杀条款研究 | ||||
冯亚东 |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0(1) | 法学研究 | 4 | 从客观归因到主观归责 | 4 |
2009(3) | 法学研究 | 5 | 犯罪构成与诸特殊形态之关系辨析 | |||
法学家 | 2 | 中德(日)犯罪成立体系比较分析 | ||||
现代法学 | 4 | 对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完善性分析 | ||||
傅郁林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法学家 | 1 | 中国民事诉讼立案程序的功能与结构 | 4 |
清华法学 | 3 | 小额诉讼与程序分类 | ||||
2010(1) | 中外法学 | 5 | 证明责任的特别规则及其正当性 | |||
2009(1) | 清华法学 | 5 | 司法职能分层目标下的高层法院职能转型 | |||
顾培东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学研究 | 4 | 人民法院内部审判运行机制的构建 | 4 |
2010(2) | 中国法学 | 4 | 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 | |||
法学研究 | 1 | 中国法治的自主型进路 | ||||
2009(1) | 中国法学 | 1 | 也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 |||
郭翔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清华法学 | 3 | 论我国民事地域管辖制度的完善 | 4 |
法学家 | 5 | 涉网案件地域管辖规则修改问题刍议 | ||||
2010(2) | 法学 | 2 | 论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关系 | |||
清华法学 | 2 | 民事地域管辖与立案审查制度的冲突与协调 | ||||
郭云忠 | 国家检察官学院 | 2010(1) | 法学研究 | 6 | 法律实证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 4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 2009(3) | 法律科学 | 2 | 刑事司法中的母爱主义 | ||
政法论坛 | 3 |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话语变迁 |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法律实证研究方法及其地点选择 | ||||
韩长印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2011(1) | 法学 | 11 | 车损险中致害第三方不明时保险金扣减问题研究 | 4 |
2010(2) | 中国社会科学 | 4 | 债权受偿顺位省思——基于破产法的考量 | |||
法学 | 10 | 交强险中恶意肇事的保险垫付责任 | ||||
2009(1) | 中国法学 | 3 | 共同法律行为理论的初步构建 | |||
何家弘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法学研究 | 3 | 证据的采纳和采信 | 4 |
法学家 | 6 | 刑事庭审虚化的实证研究 | ||||
2010(1) | 法学家 | 4 | 从犯罪侦查学到物证技术学和证据调查学 | |||
2009(1) | 法学 | 8 | “司法鉴定法”之立法思考 | |||
胡建淼 | 国家行政学院 | 2011(2) | 政法论坛 | 4 | 行政诉讼调解、和解抑或协调和解 | 4 |
法学 | 11 | 有关对物权行政限制的几个法律问题 |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2010(1) | 中国法学 | 1 | 依职权行政不作为赔偿的违法判断标准 | ||
2009(1) | 中国法学 | 1 | 行政主体责令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属性 | |||
胡学军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律科学 | 3 | 解读无人领会的语言 | 4 |
2010(1) | 现代法学 | 5 | 司法裁判中的隐性知识论纲 | |||
南昌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学研究 | 6 | 推导作为诉讼证明的逻辑 | ||
2010(1) | 清华法学 | 4 | 法官分配证明责任 | |||
黄志雄 | 武汉大学法学院(及国际法研究所) | 2011(1) | 法商研究 | 5 | 中美可再生能源贸易争端的法律问题 | 4 |
2010(2) | 法学评论 | 1 | 国际法人本化趋势下的2008年《集束弹药公约》 | |||
法商研究 | 3 | 从“市场准入”到“资源获取” | ||||
2009(1) | 法学评论 | 1 | 战后多边贸易体制六十周年的反思与前瞻 | |||
黄忠 | 西南政法大学 | 2010(3)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合同自由与公共政策 | 4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通过私法的社会控制 | ||||
法学家 | 5 | 违法合同的效力判定路径之辨识 | ||||
2009(1)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赔礼道歉的法律化:何以可能及如何实践 | |||
江国华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2011(2) | 中国法学 | 1 | 中国宪法学的研究范式与向度 | 4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行政法的全球视野 | ||||
2010(2) | 法律科学 | 2 | 论宪法能力 | |||
法商研究 | 2 | 我国公民非典型参与及其文化隐喻 | ||||
金眉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1(1)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唐宋养子制度变动研究 | 4 |
2010(2) | 法学 | 8 | 我国上世纪50年代婚姻制度改革运动的反思 | |||
法学 | 12 | 婚外同居关系的补偿 | ||||
2009(1) | 政法论坛 | 4 | 论中国古代婚姻家庭继承法律的精神与意义 | |||
黎宏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商研究 | 1 | 完善我国单位犯罪处罚制度的思考 | 4 |
2009(3) | 中国法学 | 1 | 论财产犯中的占有 | |||
清华法学 | 2 | 关于“刑事责任”的另一种理解 | ||||
法商研究 | 4 | 死刑缓期执行制度新解 | ||||
李承亮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学评论 | 2 | 侵权行为违法性的判断标准 | 4 |
2010(2) | 现代法学 | 1 | 侵权责任法视野中的生态损害 | |||
清华法学 | 5 | 侵权责任的违法性要件及其类型化 | ||||
2009(1) | 法学研究 | 3 | 损害赔偿与民事责任 | |||
李红海 |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 2011(1) | 中外法学 | 2 | “水和油”抑或“水与乳” | 4 |
2010(2) | 清华法学 | 6 | 自足的普通法与不自足的衡平法 | |||
比较法研究 | 6 | 多维的英格兰宪政史 | ||||
2009(1)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普通法的历史之维 | |||
李启成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1) | 中外法学 | 5 | 君主立宪的一曲挽歌 | 4 |
2010(2) | 政法论坛 | 2 | 文学作品、司法文书与法史学研究 | |||
比较法研究 | 6 | 民事权利在近代中国的生成 | ||||
2009(1) | 中外法学 | 4 | 从衙门到法庭 | |||
李训虎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1(1) | 政法论坛 | 4 | 悖论状态中的死刑案件证明标准 | 4 |
2010(2) | 法学研究 | 2 | 证明力规则检讨 | |||
比较法研究 | 4 | 美国证据法中的证明力规则 | ||||
2009(1) | 法学家 | 3 | 割裂下的融合:中国宪法与刑事诉讼法关系解读 | |||
李扬 |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 2010(2) | 法商研究 | 4 | 知识产权请求权的限制 | 4 |
法学家 | 6 | 日本著作权间接侵害的典型案例、学说及其评析 | ||||
2009(2)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知识产权法定主义的缺陷及其克服 | |||
法学 | 10 | 注册商标不使用撤销制度中的“商标使用”界定 | ||||
栗峥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1(1) | 中外法学 | 2 | 乡土纠纷解决的路径选择与正义表达 | 4 |
2010(1) | 政法论坛 | 5 | 传媒与司法的偏差 |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2010(2)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乡土正义:鲁南南村的纠纷解决 |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当代英美证据法学思潮 | ||||
梁志文 |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学 | 3 | 云计算、技术中立与版权责任 | 4 |
2009(2) | 法学 | 7 | 从“山寨现象”看禁止盗用原则及其应用 | |||
法律科学 | 5 | 论专利授权行为的法律效力 |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0(1) | 法学 | 6 | 版权法上的“选择退出”制度及其合法性问题 | ||
林喜芬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2011(4) | 法律科学 | 1 | 论量刑建议的运行原理与实践疑难破解 | 4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证明理性化与刑事定罪标准之调整 | ||||
现代法学 | 2 | 论“两个证据规定”的三大突破与五个局限 | ||||
政法论坛 | 2 | 中国刑事司法错误的治理路径 | ||||
刘承韪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1(2) | 中外法学 | 4 | 契约法理论的历史嬗迭与现代发展 | 4 |
比较法研究 | 6 | 阿蒂亚论英国法的精神 | ||||
2010(2) | 比较法研究 | 1 | 论美国契约法理论“演化三部曲” |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刑事和解制度的民法解读 | ||||
刘风景 | 南开大学法学院 | 2010(2) | 中外法学 | 2 | “视为”的法理与创制 | 4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法学工匠的角色定位 | ||||
2009(2) | 中国社会科学 | 4 | 例示规定的法理与创制 |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指导性案例”名称之辨正 | ||||
刘连泰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商研究 | 4 | 针对请愿权的国家义务 | 4 |
2010(1) | 现代法学 | 5 | 计算被征收不动产价值的时间标准 | |||
2009(2) | 现代法学 | 3 | 宪法上征收规范的效力是否及于征税:一个比较法的观察 | |||
法商研究 | 3 | 将征收的不动产用于商业开发是否违宪 | ||||
刘水林 |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0(4) | 法学研究 | 4 | 反垄断诉讼的价值定位与制度建构 | 4 |
法学家 | 1 | 反垄断法的挑战 | ||||
现代法学 | 3 | 从个人权利到社会责任 | ||||
法商研究 | 3 | 农民组织法律问题研究 | ||||
刘笋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1(2) | 法学研究 | 4 | 国际法的人本化趋势与国际投资法的革新 | 4 |
法商研究 | 6 | 论投资条约中的国际最低待遇标准 | ||||
2009(2) | 现代法学 | 5 | 建立国际投资仲裁的上诉机制问题析评 | |||
法商研究 | 6 | 国际投资仲裁裁决的不一致性问题及其解决 | ||||
刘迎霜 |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 2011(3) | 法学评论 | 1 | 论信托的本质 | 4 |
现代法学 | 3 | 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路径探析 | ||||
法律科学 | 6 | “发行方付费”模式下的信用评级法律迷局解析 | ||||
2009(1) | 法学 | 5 | 股东对董事诉讼中的商业判断规则 | |||
刘志刚 | 复旦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学评论 | 6 | 立法缺位状态下的基本权利 | 4 |
2010(1) | 法学评论 | 1 | 基本权利与私法权利的界限 | |||
2009(2) | 法律科学 | 3 | 公序良俗与基本权利 | |||
现代法学 | 6 | 基本权利在特类民事行为领域的适用 | ||||
刘志云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2011(1) | 现代法学 | 2 |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律制度的互动分析 | 4 |
2010(2) | 法律科学 | 1 |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兴起及其督促机制的完善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自由主义国际法学 | ||||
2009(1) | 现代法学 | 5 | 国际法的“有效性”新解 | |||
龙卫球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比较法研究 | 6 | 人格权立法面面观 | 4 |
2010(1) | 比较法研究 | 6 | 物权法定原则之辨 | |||
2009(2) | 比较法研究 | 2 | 走出孤岛的比较法 | |||
政法论坛 | 5 | “一个鼻孔出气”的司法体制之争美国首席大法官罗伯茨西北大学讲演评述 | ||||
楼建波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商研究 | 1 | 场外衍生品交易担保之信用支持制度研究 | 4 |
2010(1)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从CDS看金融衍生品的异化与监管 | |||
2009(2) | 清华法学 | 3 | 化解企业部分改制下债权僵局的制度设计 | |||
法商研究 | 4 | 论撤销证券发行核准撤销 | ||||
马静华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比较法研究 | 4 | 侦查到案阶段的人权保障制度研究 | 4 |
2010(1) | 现代法学 | 6 | 指定辩护律师作用之实证研究 | |||
2009(2) | 中国法学 | 5 | 侦查到案制度比较研究 | |||
政法论坛 | 5 | 侦查权力的控制如何实现 | ||||
马新彦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2011(2) | 中国法学 | 6 | 信赖原则指导下的规则体系在民法中的定位 | 4 |
法学研究 | 6 | 内幕交易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建 | ||||
2010(1) | 法律科学 | 2 | 论知识经济时代空间隐私权的侵权法保护 | |||
2009(1) | 法学研究 | 3 | 信赖原则在现代私法体系中的地位 | |||
孟勤国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学评论 | 5 | 法律规则的确定性及其局限 | 4 |
2009(3)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英美法物上负担制度及其借鉴价值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财产法的权力经济学 | ||||
法学评论 | 6 | 常识与事实的距离有多远 | ||||
彭诚信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2010(1) | 清华法学 | 6 | 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理论之证成 | 4 |
宁波大学法学院 | 2009(3) | 中国法学 | 4 | 善意取得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证成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私权的层次划分与体系建构 | ||||
法律科学 | 2 | 占有的重新定性及其实践应用 | ||||
彭海青 |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 2011(2) | 现代法学 | 1 | 刑事裁判共识引论 | 4 |
法学评论 | 3 | 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推进之路 | ||||
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 | 2010(1) | 比较法研究 | 2 | 律师获取证据的方式与辩护风险难题的破解 | ||
2009(1) | 法律科学 | 3 | 我国合议庭评议表决制度功能缺失之省思 | |||
彭小龙 | 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 | 2011(2) | 法学研究 | 1 |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复苏与实践 | 4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司法场域中的非职业法官 | ||||
2009(2) | 法学家 | 4 | 非职业法官研究:理念、制度与实践 | |||
现代法学 | 6 | 现代社会中司法的力量 | ||||
彭真明 | 海南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律科学 | 1 | 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的法律规制 | 4 |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2011(1) | 法商研究 | 5 | 论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 ||
2010(1) | 法商研究 | 3 | 股东知情权的限制与保障 | |||
2009(1) | 法商研究 | 2 | 论人体生物医学研究活动中的侵权责任 | |||
齐爱民 | 重庆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法学评论 | 3 | 论利益平衡视野下的个人信息权制度 | 4 |
法律科学 | 5 | 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之交易安全保障义务 | ||||
2010(2) | 法商研究 | 2 | 论二元知识产权体系 | |||
法律科学 | 3 | 论计算机信息交易的法律性质 | ||||
钱叶芳 |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 2011(3) | 法律科学 | 1 | 个人解雇保护立法实践的国际比较:回应与建设 | 4 |
法学 | 3 | 非标准就业的经济分析与法律调整 | ||||
现代法学 | 3 | 《劳动合同法》地方指导意见评述 | ||||
2010(1) | 法商研究 | 4 | 论劳动关系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
冉克平 |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 2010(3) | 法学评论 | 4 | 论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 4 |
法律科学 | 4 | 论未成年人受侵害的过失相抵 | ||||
法学 | 10 | 我国《物权法》第180条第2款的理解与适用 | ||||
2009(1) | 法学 | 8 | 一般人格权理论的反思与我国人格权立法 | |||
沈贵明 | 华东政法大学 | 2011(1) | 法学 | 6 | 论公司法对董事会决议表决的规范 | 4 |
2010(2) | 法学研究 | 2 | 股份共有的公司法规范 | |||
法学 | 7 | 未成年人取得股东资格路径的正当性分析 | ||||
2009(1) | 法学 | 11 | 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规范问题 | |||
时延安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1(1) | 中国法学 | 2 | 刑法规范的结构、属性及其在解释论上的意义 | 4 |
2010(2)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刑罚的正当性探究 | |||
法学家 | 5 | 刑罚权运作的秩序 | ||||
2009(1) | 法学评论 | 4 | 中美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之比较 | |||
史际春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学家 | 5 |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法治的历史维度 | 4 |
2010(3) | 中国法学 | 3 | 论财政法是经济法的“龙头法” | |||
法学研究 | 5 | 竞争政策:经验与文本的交织进化 | ||||
法学家 | 4 | 求真务实、肩负社会责任的人大经济学 | ||||
税兵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2) | 中国社会科学 | 6 | 身后损害的法律拟制 | 4 |
法学 | 11 | 居间合同中的双边道德风险 | ||||
2010(1) | 法律科学 | 6 | 基金会治理的法律道路 | |||
2009(1) | 法学研究 | 5 | 占有改定与善意取得 | |||
孙笑侠 | 复旦大学法学院 | 2011(1) | 中国法学 | 2 | 司法的政治力学 | 4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2010(1) | 中国法学 | 3 | 公案的民意、主题与信息对称 | ||
2009(2) | 中国法学 | 5 | 判决的权威与异议 | |||
法学 | 12 | 局部法治的地域资源 | ||||
汤维建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1(3) | 中国法学 | 3 | 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与检察监督 | 4 |
法学 | 8 | 论《民事诉讼法》全面修改的主要议题 | ||||
法学家 | 6 | “管辖错误”作为再审事由不宜删除 | ||||
2010(1) | 法学家 | 3 | 挑战与应对:民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新发展 | |||
王成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清华法学 | 2 | 侵权之“权”的认定与民事主体利益的规范途径 | 4 |
2010(1) | 中国法学 | 5 | 医疗侵权行为法律规制的实证分析 | |||
2009(2) | 法学家 | 4 | 侵权法的基本范畴 | |||
中外法学 | 5 | 法律关系的性质与侵权责任的正当性 | ||||
王冠玺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2010(2) | 法学研究 | 3 | 两岸民事判决的认可与执行问题研究 | 4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法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问题再探索 | ||||
2009(2) | 比较法研究 | 2 | 再论中国法学发展的“十字现象”(上) | |||
比较法研究 | 3 | 再论中国法学发展的“十字现象”(下) | ||||
王立民 | 华东政法大学 | 2011(4) | 现代法学 | 1 | 论唐律的补充条款 | 4 |
比较法研究 | 3 | 中国城市中的租界法与华界法 | ||||
法学 | 7 | 论上海租界法制的差异 | ||||
政法论坛 | 5 | 唐律与《贞观政要》的吏治 | ||||
王利荣 | 西南政法大学 | 2011(2) | 法商研究 | 3 | 我国刑罚体系结构再协调问题之思考 | 4 |
现代法学 | 4 | 划分盗窃犯罪圈的基本规律 | ||||
2009(2) | 法学研究 | 2 | 对常见犯罪量刑基准的经验分析 | |||
法律科学 | 4 | 也是犯罪与责任相均衡 | ||||
王良顺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0(2) | 法学 | 1 | 论挪用公款罪中的“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 | 4 |
政法论坛 | 6 | 管理、监督过失及其判断 | ||||
2009(2) | 法学家 | 5 | 论量刑根据 |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美国法人犯罪的归责 | ||||
王迁 | 华东政法大学 | 2011(1) | 法学研究 | 4 | 版权法保护技术措施的正当性 | 4 |
2010(2) | 法商研究 | 1 | 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侵权问题再研究 | |||
法学 | 6 |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避风港”规则的效力 | ||||
2009(1) | 法学 | 10 | 转让QQ号码在著作权法中的定性 | |||
王申 | 华东政法大学 | 2011(2) | 法学 | 11 | 法官借助习性空间展现其角色定位 | 4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法官的实践性知识与智慧导向 | ||||
2010(1) | 法学 | 6 | 司法行政化管理与法官独立审判 | |||
2009(1) | 法学 | 12 | 法官思维的理性依托于司法审判之既有理念 | |||
王书成 | 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 | 2011(1) | 法学研究 | 5 | 立宪共和之民初启蒙及反思 | 4 |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2010(2) | 法学研究 | 2 | 合宪性推定的正当性 |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香港立法会调查权限分析 |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09(1) | 法学 | 2 | 论社会经济活动规制之合宪性推定 | ||
王亚新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2011(1) | 中国法学 | 4 | 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程序分化 | 4 |
2010(1) | 法学家 | 4 | 司法成本与司法效率 | |||
2009(2) | 清华法学 | 1 | 农村法律服务实证研究(续) | |||
中外法学 | 1 | 执行检察监督问题与执行救济制度构建 | ||||
魏振瀛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2) | 中国法学 | 2 | 侵权责任方式与归责事由、归责原则的关系 | 4 |
中外法学 | 6 | 论返还原物责任请求权 | ||||
2010(1) | 中国法学 | 2 | 侵权责任法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及其与民法其他部分的关系 | |||
2009(1) | 法学家 | 1 | 制定侵权责任法的学理分析 | |||
吴英姿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2) | 中国法学 | 2 | 诉讼标的理论“内卷化”批判 | 4 |
法学 | 9 | 谨防案例指导制度可能的“瓶颈” | ||||
2009(2) | 法学研究 | 5 | 司法的限度:在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之间 | |||
法学家 | 2 | 代表人诉讼制度设计缺陷 | ||||
夏锦文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0(3) | 中国法学 | 1 | 当代中国的司法改革 | 4 |
法律科学 | 4 | 司法转型中指导性案例的生成机理 | ||||
法学 | 8 | 法官在判例指导制度中的需求 | ||||
2009(1) | 法学 | 11 | 社会转型中案例指导制度的性质定位与价值维度 | |||
肖泽晟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法商研究 | 3 | 论行政强制执行中债权冲突的处理 | 4 |
法学 | 7 | 墓地上的宪法权利 | ||||
2010(1) | 法商研究 | 2 | 论公物附近居民增强利用权的确立与保障 | |||
2009(1) | 法学 | 7 | 坟主后代对祖坟的权益 | |||
谢维雁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商研究 | 2 | 宪法间接适用论”质疑 | 4 |
2009(3) | 中国法学 | 6 | 论合宪性解释不是宪法的司法适用方式 | |||
现代法学 | 1 | 中国宪法诉讼存在论 | ||||
法商研究 | 2 | 论我国复合型宪法诉讼制度的构建 | ||||
谢增毅 |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法学所 | 2011(1) | 中国法学 | 4 | 劳动法上经济补偿的适用范围及其性质 | 4 |
2010(2) | 法学研究 | 2 | 劳动法与小企业的优惠待遇 | |||
法律科学 | 3 | 雇主不当解雇雇员的赔偿责任 | ||||
2009(1) | 比较法研究 | 6 | 劳动关系的内涵及雇员和雇主身份之认定 | |||
熊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1(4) | 法学家 | 1 | 论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范围 | 4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著作权的法经济分析范式 | ||||
法学 | 8 | 著作权集中许可机制的正当性与立法完善 | ||||
法商研究 | 6 | 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的合法性研究 | ||||
许多奇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2011(2) | 法学家 | 1 | 信息监管: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之最优选择 | 4 |
法商研究 | 5 | 我国分税制改革之宪政反思与前瞻 | ||||
2010(2) | 法学 | 9 | 公益信托灾害救济的税法扶持与规制 | |||
法学评论 | 6 | 从税收优惠到全面社会保障 | ||||
杨彪 | 中山大学法学院 | 2011(3) | 法商研究 | 3 | 论侵权责任法对产品损害预防体系的改造 | 4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非损害赔偿侵权责任方式的法理与实践 | ||||
现代法学 | 5 | 公共政策、医疗行为与责任配置 | ||||
2009(1) | 法商研究 | 5 | 受益型侵权行为研究 | |||
杨代雄 | 华东政法大学 | 2011(1) | 法商研究 | 6 | 适用范围视角下民事责任能力之反思 | 4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2010(2) | 中国法学 | 4 | 使用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的效果 | ||
法律科学 | 1 | 准不动产的物权变动要件 | ||||
2009(1) | 法学评论 | 2 | 我国民法典中权利复原请求权的立法构想 | |||
杨松 | 辽宁大学法学院 | 2010(3) | 法学 | 5 | 次贷危机后对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思考 | 4 |
法学评论 | 5 | 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法律规范体系研析 | ||||
法律科学 | 6 | 中国问题银行公共资金救助体系的法律构建 | ||||
2009(1) | 法学家 | 6 | 跨国银行境外机构的母国监管责任 | |||
尹建国 |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 2010(4) | 法律科学 | 1 | 论“理想言谈情境”下的行政参与制度 | 4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公共行政给付中的裁量权治理 | ||||
中外法学 | 5 |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说明理由 | ||||
法学评论 | 5 |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模式构建 | ||||
余劲松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1(1) | 中国法学 | 2 | 国际投资条约仲裁中投资者与东道国权益保护平衡问题研究 | 4 |
2010(1) | 法学家 | 4 | 人大国家法学的发展和学术特点 | |||
2009(2) | 法学评论 | 1 | 论我国农业补贴制度的和谐构建(上) | |||
法学评论 | 2 | 论我国农业补贴制度的和谐构建(下) | ||||
俞江 |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政法论坛 | 4 | 中国民法典诞生百年祭——以财产制为中心考察民法移植的两条主线 | 4 |
2010(1) | 法学 | 7 | 家产制视野下的遗嘱 | |||
2009(2) | 法学 | 1 | 论清代九卿定议 | |||
政法论坛 | 5 | “法律”:语词一元化与概念无意义 | ||||
袁治杰 |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清华法学 | 1 | 德国“留校任教授禁止”原则 | 4 |
比较法研究 | 2 | 磨坊主阿诺德案考论 | ||||
2010(1) | 比较法研究 | 2 | 德国私立法学教育观察 | |||
2009(1) | 比较法研究 | 6 | 德国博士学位法律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
曾令良 | 武汉大学法学院(及国际法研究所) | 2011(2) | 中国社会科学 | 2 | 中国国际法学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 | 4 |
法商研究 | 2 | 联合国在推动国际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 ||||
2010(1) | 法学 | 8 | 从“中美出版物市场准入案”上诉机构裁决看条约解释的新趋势 | |||
澳门大学法学院 | 2009(1) | 中国社会科学 | 2 | 《中欧伙伴与合作协定》谈判:问题、建议与展望 | ||
翟中东 |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 2011(2) | 法商研究 | 2 | 我国刑罚制度改革建议“被冷落”现象之反思 | 4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试析控制重新犯罪的重返社会范式 | ||||
2010(1) | 法律科学 | 4 | 危险评估与控制 | |||
2009(1) | 法学家 | 2 | 关于重新犯罪防治政策调整的思考 | |||
张斌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2011(1)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两大法系科学证据采信结构评析 | 4 |
2010(2) | 清华法学 | 3 | 英美刑事证明标准的理性基础 | |||
现代法学 | 4 | 论我国刑事鉴定项目CNAS认可的证据法定位 | ||||
2009(1) | 清华法学 | 5 | 论英美刑事证明标准的神学渊源及启示 | |||
张春良 | 西南政法大学 | 2011(2) | 中外法学 | 1 | 逻辑与艺几法意流转模式的现象学解 | 4 |
法商研究 | 1 | 涉外民事关系判定准则之优化 | ||||
2010(2) | 法律科学 | 4 | 冲突法的范式进化论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国际私法中反法律规避制度的功能评析 | ||||
张德峰 |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法律科学 | 5 | 论我国证监会的司法救济请求权 | 4 |
政法论坛 | 6 | 农村信用合作社:民主困境与法律突围 | ||||
2009(2) | 政法论坛 | 2 | 宏观调控主体法律责任的性质 | |||
法学评论 | 3 | 从民商法到经济法:市场经济伦理与法律的同步演进 | ||||
张新军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2011(2) | 中国法学 | 3 | 国际法上的争端和钓鱼诸岛问题 | 4 |
中外法学 | 6 | 中国周边海域争端处理的程序和实体问题 | ||||
2010(1) | 清华法学 | 2 | 《中日联合声明》“放弃战争赔偿要求”放弃了什么? | |||
2009(1) | 法学研究 | 4 | 法律适用中的时间要素 | |||
张智辉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2011(1) | 法学 | 10 | 检委会正确决策的程序保障 | 4 |
2009(3) | 中国法学 | 3 | 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理论探索 | |||
法学研究 | 5 | 受贿罪立法问题研究 | ||||
现代法学 | 6 | 国际刑法的国内立法研究 | ||||
章剑生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2011(2) | 中国法学 | 1 | 行政诉讼履行法定职责判决论 | 4 |
法商研究 | 6 | 论信访处理行为的可复议性 | ||||
2009(2) | 法学研究 | 2 | 对违反法定程序的司法审查 | |||
法商研究 | 1 | 行政许可审查标准:形式抑或实质 | ||||
赵钢 | 武汉大学法学院(及国际法研究所) | 2011(3) | 中国法学 | 3 | 论民事司法权中的司法规则创制权 | 4 |
法学评论 | 2 | “能动司法”之正确理解与科学践行 | ||||
法学 | 12 | 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辨析及其程序保障 | ||||
2009(1) | 中国法学 | 4 | 民事审监程序修改过程中的若干争议问题之思考 | |||
赵秀文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0(1) | 法学 | 3 | 从相关案例看 ICC 仲裁院裁决在我国的承认与执行 | 4 |
2009(3) | 法学家 | 4 | 从永宁公司案看公共政策作为我国法院拒绝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理由 | |||
法学 | 9 | 国际仲裁中的排除协议及其适用 | ||||
政法论坛 | 6 | 中国仲裁市场对外开放研究 | ||||
周安平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学 | 3 | “天价过路费案”对法律常识的偏离 | 4 |
2010(1) | 法商研究 | 4 | 问责规范的非法治化现象 | |||
2009(2) | 中外法学 | 1 | 许霆案的民意:按照大数法则的分析 | |||
现代法学 | 2 | “讨价还价”的背后 | ||||
周洪波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法学研究 | 3 | 实质证据与辅助证据 | 4 |
2010(3) | 中国法学 | 6 | 诉讼证据种类的区分逻辑 | |||
法律科学 | 2 | 修正的事实说 | ||||
法学家 | 5 | 比较法视野中的刑事证明方法与程序 | ||||
周江洪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2011(2) | 中国社会科学 | 4 | 侵权赔偿与社会保险并行给付的困境与出路 | 4 |
法学 | 5 | 违反医疗说明义务损害赔偿范围的界定 | ||||
2010(2) | 法学研究 | 1 | 风险负担规则与合同解除 | |||
法学 | 4 | 惩罚性赔偿责任的竞合及其适用 | ||||
周佑勇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2011(4) | 法学 | 5 | 控烟立法的基础与吸烟者的权利边界 | 4 |
法学家 | 4 | 裁量基准的制度定位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裁量不作为的要件分析 | ||||
现代法学 | 5 | 论行政立法不作为违法 | ||||
周赟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政法论坛 | 1 | 司法能动性与司法能动主义 | 4 |
中外法学 | 3 | “道成肉身”:论庭审过程中法律事实的生成 | ||||
2010(2)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立法语言的特点 | |||
法律科学 | 4 | 法律解释(学)的理据、概念及价值 | ||||
朱景文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1(1) | 中国社会科学 | 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4 |
2010(2) | 法学家 | 4 | 法律学争论的背后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全球化是去国家化吗? | ||||
2009(1) | 法学 | 7 | 中国法治道路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