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私法·2009-2011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113篇)
发布日期:2012-06-1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
篇数 |
科研单位 |
年度(篇数) |
作者 |
刊物名称 |
期数 |
文章标题 |
|
13 |
武汉大学法学院(及国际法研究所) |
2011(4) |
宋连斌 |
法学评论 |
1 |
我国涉外民商事裁判文书现存问题探讨 |
|
于 颖 |
法学评论 |
2 |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2条评析 |
|
郭玉军 |
政法论坛 |
3 |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婚姻家庭法律选择规则 |
|
郭玉军 |
清华法学 |
5 |
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反思及其完善 |
|
2010(3) |
董海洲 |
法学家 |
1 |
从“身份”到“场所” |
|
郭玉军 |
法学评论 |
2 |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仲裁若干问题研究 |
|
曾令良 |
法学 |
8 |
从“中美出版物市场准入案”上诉机构裁决看条约解释的新趋势 |
|
2009(6) |
何其生 |
法学评论 |
1 |
奥林匹克宗旨与现代国际法理念 |
|
宋连斌 |
法学评论 |
3 |
我国仲裁机构民间化的制度困境 |
|
罗国强 |
法商研究 |
3 |
中国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国际法困境与出路 |
|
肖永平 |
法学评论 |
4 |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仲裁案件述评 |
|
许庆坤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美国冲突法中的最密切联系原则新探 |
|
郭玉军 |
法律科学 |
6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人权保护研究 |
|
8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1(4) |
黄 进 |
政法论坛 |
3 |
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制定与完善 |
|
杜新丽 |
政法论坛 |
3 |
从住所、国籍到经常居所地 |
|
齐湘泉 |
比较法研究 |
5 |
国际商事争议缺员仲裁合法性质疑 |
|
霍政欣 |
法商研究 |
6 |
涉外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 |
|
2010(1) |
宣增益 |
比较法研究 |
5 |
论跨国侵权法律适用中的几个新动向 |
|
2009(3) |
刘力 |
现代法学 |
2 |
涉外继承案件专属管辖考 |
|
张玲 |
政法论坛 |
2 |
欧盟跨界破产管辖权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
|
黄进 |
政法论坛 |
4 |
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机制的几个重要问题 |
|
8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3) |
宋 晓 |
中国法学 |
6 |
同一制与区别制的对立及解释 |
|
焦 燕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涉外民事诉讼的被告财产管辖权 |
|
宋 晓 |
法学评论 |
4 |
涉外债权转让法律适用的法解释路径 |
|
2010(3) |
宋晓 |
法学研究 |
5 |
程序法视野中冲突规则的适用模式 |
|
宋晓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外国法:“事实”与“法律”之辨 |
|
宋晓 |
法学家 |
3 |
侵权冲突法一般规则之确立 |
|
2009(2) |
宋晓 |
法学研究 |
6 |
识别的对象与识别理论的展开 |
|
宋晓 |
法律科学 |
1 |
双重可诉规则:进退之际 |
|
7 |
复旦大学法学院 |
2011(2) |
颜士鹏 |
法学评论 |
4 |
应对气候变化森林碳汇国际法律机制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 |
|
梁 咏 |
法学评论 |
5 |
对南极地区的国际法展望与中国立场 |
|
2010(3) |
杜涛 |
清华法学 |
3 |
法律适用规则的强制性抑或选择性 |
|
杜涛 |
比较法研究 |
6 |
汉考克的冲突法理论及其对韩德培的影响 |
|
陈力 |
法商研究 |
6 |
ICC国际仲裁院在我国作成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
|
2009(2) |
杜涛 |
比较法研究 |
2 |
境外诉讼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冲突法问题 |
|
解正山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论COMI在跨国破产国际管辖中的适用 |
|
6 |
西南政法大学 |
2011(2) |
徐 鹏 |
法学研究 |
1 |
外国法解释模式研究 |
|
张春良 |
法商研究 |
1 |
涉外民事关系判定准则之优化 |
|
2010(3) |
周江 |
法律科学 |
1 |
“冲突法理论”论纲 |
|
张春良 |
法律科学 |
4 |
冲突法的范式进化论 |
|
张春良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国际私法中反法律规避制度的功能评析 |
|
2009(1) |
杨永红 |
法学家 |
3 |
分散的权力:从MOX Plant案析国际法庭管辖权之冲突 |
|
6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2011(3) |
蔡从燕 |
法律科学 |
1 |
论国际法的财产权逻辑 |
|
蔡从燕 |
现代法学 |
1 |
国际投资仲裁的商事化与“去商事化” |
|
徐崇利 |
清华法学 |
6 |
法律规避制度可否缺位于中国冲突法 |
|
2009(3) |
于飞 |
法律科学 |
1 |
欧盟非合同义务法律适用统一化 |
|
陈洪杰 |
法学评论 |
2 |
欧盟关于民商事调解的2008/52/EC指令述评 |
|
吴一鸣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国际诉讼竞合之法律规则制模式:效益分析与选择 |
|
5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0(1) |
赵秀文 |
法学 |
3 |
从相关案例看 ICC 仲裁院裁决在我国的承认与执行 |
|
2009(4) |
杜焕芳 |
法学家 |
2 |
论冲突法上的适应问题 |
|
赵秀文 |
法学家 |
4 |
从永宁公司案看公共政策作为我国法院拒绝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理由 |
|
赵秀文 |
法学 |
9 |
国际仲裁中的排除协议及其适用 |
|
赵秀文 |
政法论坛 |
6 |
中国仲裁市场对外开放研究 |
|
5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2011(1) |
陈卫佐 |
清华法学 |
2 |
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现代化 |
|
2010(3) |
陈卫佐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欧共体国际私法的最新发展 |
|
陈卫佐 |
清华法学 |
3 |
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的立法思考 |
|
陈东 |
比较法研究 |
6 |
论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刑事司法协助 |
|
2009(1) |
陈卫佐 |
清华法学 |
4 |
论准据法与“适当准据法” |
|
5 |
华东政法大学 |
2011(2) |
刘晓红 |
法学 |
12 |
海峡两岸冲裁裁决相互认可与执行制度之检视与修正 |
|
林燕萍 |
法学 |
12 |
海峡两岸涉外侵权法律适用规则之比较 |
|
2010(2) |
袁发强 |
法学 |
2 |
我国区际民商事司法协助“安排”的缺陷与完善 |
|
林燕萍 |
法学 |
10 |
冲突规范在竞争法域外适用中的作用及特点 |
|
2009(1) |
李伟芳 |
法学评论 |
3 |
论条约中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 |
|
5 |
西北政法大学 |
2011(1) |
崔相龙 |
法律科学 |
5 |
论连结点的孤立与矫正 |
|
2010(2) |
孙尚鸿 |
法律科学 |
1 |
涉网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确定 |
|
王瀚 |
法律科学 |
6 |
国际航空产品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
|
2009(2) |
孙尚鸿 |
法学评论 |
4 |
涉网侵权案件管辖权的确定 |
|
孙尚鸿 |
比较法研究 |
5 |
试析欧盟《布鲁塞尔民商事管辖权规则》有关涉网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问题的实践 |
|
4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0(1) |
刘仁山 |
中国法学 |
5 |
国际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中的司法礼让原则 |
|
2009(3) |
何艳 |
法商研究 |
1 |
知识产权国际私法保护规则的新发展 |
|
徐伟功 |
法学 |
11 |
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形式的选择 |
|
徐伟功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论自由裁量主义在冲突法中的渗透 |
|
3 |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1(1) |
肖 芳 |
法学家 |
6 |
国际投资仲裁裁决在中国的承认与执行 |
|
2009(2) |
王克玉 |
政法论坛 |
1 |
外国判决承认与执行视角下的正当法律程序探析 |
|
王克玉 |
比较法研究 |
3 |
“布鲁塞尔体系”和“海牙公约体系”下的正当程序比较研究 |
|
3 |
香港大学法律学院 |
2010(2) |
顾维遐 |
比较法研究 |
1 |
《纽约公约》下的公共政策解读 |
|
张宪初 |
比较法研究 |
3 |
澳门对中国民商事区际司法协助发展的贡献及其特色 |
|
2009(1) |
顾维遐 |
法学家 |
4 |
香港与内地仲裁裁决司法审查制度的借鉴和融合 |
|
2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
2010(2) |
谢新胜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条约与互惠缺失时中国判决的域外执行 |
|
谢新胜 |
法商研究 |
5 |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制度“废弃论”之批判 |
|
2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2011(1) |
田洪鋆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国际私法中规则和标准之争的经济学分析 |
|
2010(1) |
李洪祥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中国内地与香港互相认可离婚判决的困境与解决模式选择 |
|
2 |
深圳大学法学院 |
2011(1) |
韩 平 |
法学评论 |
3 |
《纽约公约》第5条第1款第5项的适用问题研究 |
|
2009(1) |
黄亚英 |
法律科学 |
2 |
论《纽约公约》与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 |
|
2 |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1(1) |
郭 鹏 |
法学评论 |
5 |
信息网络传播权涉外侵权的中国法院管辖权分析 |
|
2010(1) |
徐锦堂 |
法学评论 |
1 |
论域外法查明的“意志责任说” |
|
2 |
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 |
2010(1) |
孙珺 |
法学评论 |
5 |
欧盟《关于民商事取证合作第1206/2001号条例》的法律分析 |
|
2009(1) |
朱莉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论冲突法上的个人法律选择权 |
|
2 |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
2011(1) |
马明飞 |
法学评论 |
3 |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适用的困境与出路 |
|
2009(1) |
初北平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船舶碰撞责任条款下保险人责任之确定 |
|
2 |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
2011(1) |
丁伟 |
政法论坛 |
3 |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与“其他法律”相互关系辨析 |
|
2009(1) |
丁伟 |
政法论坛 |
2 |
国际商事仲裁中适用司法解释的悖论性现象透析 |
|
1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2010(1) |
王冠玺 |
法学研究 |
3 |
两岸民事判决的认可与执行问题研究 |
|
1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2011(1) |
王晓媛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美国涉外侵权冲突法的最新发展 |
|
1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0(1) |
邢钢 |
比较法研究 |
2 |
美国与欧洲公司设立制度的法律冲突问题比较研究 |
|
1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2010(1) |
徐冬根 |
清华法学 |
3 |
国际私法上的特征性给付方法:规则还是原则 |
|
1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2009(1) |
顾婷 |
法学 |
6 |
国际法院判决在美国国内法院的效力分析 |
|
1 |
山东大学法学院 |
2011(1) |
许庆坤 |
法学评论 |
4 |
美国侵权冲突法立法的最新进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
1 |
南开大学法学院 |
2009(1) |
胡绪雨 |
法学评论 |
5 |
国际海上货物承运人责任基础立法中的目的论 |
|
1 |
中南大学法学院 |
2010(1) |
刘益灯 |
法学评论 |
6 |
论网络消费者保护的国际私法方法 |
|
1 |
暨南大学法学院 |
2010(1) |
李健男 |
现代法学 |
4 |
论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组织机制 |
|
1 |
广州大学法学院 |
2009(1) |
向明华 |
现代法学 |
1 |
错误扣船归责比较研究 |
|
1 |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
2011(1) |
罗楚湘 |
法学评论 |
6 |
我国大陆民商事仲裁裁决在台湾地区承认和执行的若干问题 |
|
1 |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09(1) |
张家勇 |
法学研究 |
3 |
承运人对第三人货物的留置权 |
|
1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 |
2009(1) |
王 娟 |
法学评论 |
6 |
关于我国引入禁诉令制度的思考 |
|
1 |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 |
2011(1) |
李建忠 |
法学评论 |
6 |
革新与融合:巴托鲁斯的冲突法理论述评 |
|
1 |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09(1) |
王葆莳 |
法学评论 |
6 |
论我国涉外审判中“专家意见”制度的完善 |
|
1 |
广东海洋大学法学院 |
2009(1) |
李良才 |
法学 |
8 |
跨国金融机构破产案件的管辖权选择 |
|
1 |
汕头大学法学院 |
2009(1) |
李广辉 |
法律科学 |
2 |
我国区际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之比较 |
|
1 |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 |
2010(1) |
马永梅 |
政法论坛 |
5 |
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中的公共秩序 |
|
1 |
外交学院 |
2011(1) |
许军珂 |
法学家 |
5 |
论消费者保护的法律选择模式 |
|
1 |
外交部条约法律司 |
2009(1) |
田立晓 |
政法论坛 |
3 |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及其公约的发展趋势 |
|
1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
2010(1) |
杨利雅 |
政法论坛 |
2 |
立法管辖权对冲突法的影响 |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