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2009-2011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469篇)
发布日期:2012-06-1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
篇数 |
科研单位 |
年度(篇数) |
作者 |
刊物名称 |
期数 |
文章标题 |
|
34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8) |
邓峰 |
中国法学 |
1 |
传导、杠杆与中国反垄断法的定位 |
|
张守文 |
中国法学 |
5 |
分配结构的财税法调整 |
|
刘剑文 |
中国法学 |
5 |
收入分配改革与财税法制创新 |
|
裴敬伟 |
法学评论 |
1 |
日本化学物质环境管理法律的变革 |
|
张春丽 |
法学 |
6 |
证券交易中的个人投资者保护 |
|
刘剑文 |
政法论坛 |
4 |
掠夺之手抑或扶持之手 |
|
叶姗 |
法学 |
10 |
地方政府以税抵债承诺的法律约束力 |
|
杨紫烜 |
法学 |
11 |
应将《预算法》改为《预算和决算法》 |
|
2010(11) |
刘燕 |
清华法学 |
1 |
企业重大金融衍生交易损失事件研究 |
|
楼建波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从CDS看金融衍生品的异化与监管 |
|
叶姗 |
法学家 |
1 |
应税事实依据经济实质认定之稽征规则 |
|
郭雳 |
中外法学 |
4 |
证券欺诈法律责任的边界 |
|
唐应茂 |
政法论坛 |
4 |
私人企业为何去海外上市 |
|
叶姗 |
法商研究 |
4 |
预算法修订中的几个疑难问题研究 |
|
叶姗 |
现代法学 |
5 |
法律促进预算平衡之基本原理研究 |
|
郭雳 |
清华法学 |
5 |
中投境外投资并购的监管环境与模式选择 |
|
唐应茂 |
法学 |
7 |
论中国证券发行静默期的遵守 |
|
杨紫烜 |
法学 |
9 |
对产业政策和产业法的若干理论问题的认识 |
|
郭雳 |
法学 |
12 |
信用卡套现责任体系之完善 |
|
2009(15) |
郭雳 |
比较法研究 |
1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行政执法机制研究:“独立”、“高效”与“负责” |
|
彭冰 |
清华法学 |
2 |
反垄断法承诺制度的执行难题与激励 |
|
徐阳光 |
法学家 |
2 |
地方财政自主的法治保障 |
|
叶姗 |
现代法学 |
2 |
促进稳定发展的法律类型之比较研究 |
|
刘燕 |
法律科学 |
3 |
存款合同还是金融衍生交易 |
|
徐阳光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预算国家:财政法治的理想--源自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
|
盛杰民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美国私募基金规范的发展及其启示 |
|
楼建波 |
法商研究 |
4 |
论撤销证券发行核准撤销 |
|
张智勇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论欧盟所得税协调机制- |
|
李晓玲 |
法商研究 |
5 |
情势变更原则对金融衍生品交易法律基础的冲击 |
|
肖江平 |
法商研究 |
5 |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认定中的“正当理由” |
|
张守文 |
政法论坛 |
6 |
贯通中国经济法学发展的经脉 |
|
洪艳蓉 |
中外法学 |
6 |
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机制中的“权力版图” |
|
黄韬 |
现代法学 |
6 |
论WTO体系下农业补贴的特殊安排及未来展望 |
|
甘培忠 |
法学 |
10 |
对金融创新的信义义务法律规制 |
|
34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1(10) |
施正文 |
中国法学 |
5 |
分配正义与个人所得税法改革 |
|
高祥 |
比较法研究 |
1 |
澳大利亚农村金融法律与服务研究 |
|
崔威 |
比较法研究 |
2 |
境外税务透明主体的处理 |
|
李海明 |
清华法学 |
2 |
论劳动法上的劳动者 |
|
李海明 |
现代法学 |
2 |
工伤救济现行给付与代位球场制度探微 |
|
席涛 |
政法论坛 |
3 |
法律、监管与市场 |
|
刘继峰 |
法商研究 |
3 |
俄罗斯反垄断法“协同行为”认定标准的创新及借鉴 |
|
赵红梅 |
法学 |
8 |
拆迁变法的个体利益、集体利益与公共利益解读 |
|
赵红梅 |
法律科学 |
5 |
美、德新型惩罚性赔偿对我国《消法》修订的启示 |
|
陈健 |
法律科学 |
6 |
信用报告制度的完善及身份窃取行为的预防 |
|
2010(13) |
喜佳 |
中国法学 |
2 |
从身份到契约 |
|
孙颖 |
法学评论 |
1 |
论消费者组织的运作与发展 |
|
徐光东 |
政法论坛 |
1 |
产权、法律与中国经济改革 |
|
刘继峰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俄罗斯反垄断法规制行政垄断之借鉴 |
|
王灿发 |
政法论坛 |
3 |
环境法的辉煌、挑战及前瞻 |
|
曹明德 |
法学评论 |
4 |
德国温室气体排放许可证交易法律制度研究 |
|
赵红梅 |
法商研究 |
4 |
经营者义务 |
|
周昀 |
比较法研究 |
4 |
从垄断协议的特质看其对传统民商事合同概念理论的突破 |
|
戴龙 |
法学家 |
5 |
我国反垄断法域外管辖制度初探 |
|
崔威 |
中外法学 |
6 |
国有企业重组的“超特殊”税务处理 |
|
王旸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中国交易所回购市场法律问题分析 |
|
赵红梅 |
法学 |
8 |
从“富士康事件”看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的缺陷 |
|
李曙光 |
法学 |
9 |
对制定中国产业政策法的几点不同看法 |
|
2009(11) |
徐晓松 |
中国法学 |
4 |
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生存状况及其对法律调整的影响 |
|
赵红梅 |
法商研究 |
2 |
个体之人与集体之人——私法与社会法的人像区别之解析 |
|
赵红梅 |
中外法学 |
3 |
第三法域社会法理论之再勃兴 |
|
崔威 |
法学评论 |
2 |
新《合伙企业法》及《企业所得税法》对合伙企业所得税制的挑战 |
|
戴龙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日本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 |
|
曹明德 |
政法论坛 |
4 |
气候变化的法律应对 |
|
丁敏 |
法学评论 |
4 |
“环境违法成本低”问题之应对 |
|
刘继峰 |
政法论坛 |
5 |
竞争法中的消费者标准 |
|
薛克鹏 |
现代法学 |
5 |
误读行政法及其对经济法的危害 |
|
李响 |
法商研究 |
6 |
我国食品安全法“十倍赔偿”规定之批判与完善 |
|
崔威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外商投资境内合伙企业的税法分析 |
|
29 |
华东政法大学 |
2011(13) |
聂飞舟 |
法学 |
3 |
信用评级机构法律监管困境及金融危机后的改革出路 |
|
陈少英 |
法学 |
3 |
论财产税法收入分配调节功能之强化 |
|
罗培新 |
法学评论 |
2 |
美国新自由主义金融监管路径失败的背后 |
|
吴弘 |
法学 |
4 |
房地产限贷措施性质的金融法分析 |
|
李文莉 |
法学 |
5 |
《亚洲滥用关联交易监管实用指南》评述及启示 |
|
董保华 |
法学 |
6 |
一则普通的劳动争议案件是如何炼成名案的 |
|
季奎明 |
法学 |
6 |
论虚拟经济的私法制度环境 |
|
何颖 |
法学 |
7 |
构建面向消费者的金融机构说明义务规则 |
|
聂飞舟 |
比较法研究 |
4 |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法律监管演变与发展动向 |
|
郑彧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证券市场零和博弈与监管有效性的法经济学分析 |
|
陈少英 |
法学家 |
5 |
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反避税中的适用 |
|
董保华 |
法商研究 |
5 |
“隐蔽雇佣关系”研究 |
|
肖国兴 |
法学 |
12 |
能源发展转型与《能源法》的制度抉择 |
|
2010(8) |
何颖 |
法学 |
2 |
论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立法原则 |
|
王月明 |
法学 |
3 |
消除年龄歧视是劳动权平等保护的首要内容 |
|
刘鏐 |
法律科学 |
4 |
析我国融资融券交易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
|
陈婉玲 |
政法论坛 |
6 |
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原则 |
|
伍巧芳 |
法学 |
8 |
《 2010 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述评 |
|
董保华 |
法学 |
10 |
由竞业限制经济补偿争鸣引发的思考 |
|
陈婉玲 |
法学 |
11 |
衰退产业财政援助政策的法律保障 |
|
胡改蓉 |
法学 |
4 |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之构建 |
|
2009(8) |
罗培新 |
中国法学 |
3 |
美国金融监管的法律与政策困局之反思 |
|
董保华 |
法学 |
9 |
从“开胸验肺”事件看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法治命题 |
|
樊荣 |
法律科学 |
2 |
经营者安全保障的法律规制 |
|
高富平 |
法律科学 |
6 |
论《房地产管理法》修订的基本问题 |
|
刘宁元 |
法学 |
10 |
反垄断法政策目标的多元化 |
|
杨柏国 |
法学 |
9 |
从“两拓”合资案看我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之完善 |
|
杨忠孝 |
法学 |
8 |
经济法上的权利与权力之争 |
|
郑彧 |
法律科学 |
3 |
证券即时行情信息权属之探析 |
|
27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2011(10) |
李剑 |
法学研究 |
5 |
反垄断私人诉讼困境与反垄断执法的管制化发展 |
|
许多奇 |
法学家 |
1 |
信息监管: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之最优选择 |
|
黄韬 |
法学家 |
1 |
中国法院受理金融争议案件的筛选机制评析 |
|
李剑 |
法学 |
5 |
奢侈品转售价格维持的反垄断豁免 |
|
李剑 |
法学家 |
3 |
植入式广告的法律规制研究 |
|
黄韬 |
法学 |
7 |
我国金融市场从“机构监管”到“功能监管”的法律路径 |
|
方堃 |
法商研究 |
4 |
《塞韦索Ⅱ指令》的多维度解读及启示 |
|
许多奇 |
法商研究 |
5 |
我国分税制改革之宪政反思与前瞻 |
|
沈伟 |
中外法学 |
6 |
复杂结构金融产品的规制及其改进路径 |
|
郭延军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判断标准 |
|
2010(10) |
何渊 |
现代法学 |
1 |
中国经济法学30年高影响论文之回顾与反思 |
|
李俊峰 |
法商研究 |
2 |
产业规制视角下的中国反垄断执法架构 |
|
李泠烨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城市规划合法性基础研究 |
|
潘志成 |
中外法学 |
3 |
中美经营者集中审查程序比较 |
|
张占江 |
比较法研究 |
3 |
自然垄断行业反垄断规制模式构建 |
|
李剑 |
法商研究 |
5 |
双边市场下的反垄断法相关市场界定 |
|
万曙春 |
法学 |
5 |
世博会展品通关中的海关安全保障 |
|
许多奇 |
法学评论 |
6 |
从税收优惠到全面社会保障 |
|
王先林 |
法学 |
9 |
反垄断法实施中对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 |
|
许多奇 |
法学 |
9 |
公益信托灾害救济的税法扶持与规制 |
|
2009(7) |
李剑 |
法学 |
3 |
百度“竞价排名”非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
|
崔香梅 |
法学 |
4 |
日本有价证券无纸化立法考察 |
|
李剑 |
现代法学 |
3 |
反垄断法中核心设施的界定标准 |
|
潘志成 |
法学 |
7 |
析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相关理由 |
|
王曦 |
现代法学 |
4 |
论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对完善我国环境法制的启示 |
|
王彬 |
法学 |
10 |
我国限制有前科公民就业资格的立法考 |
|
赵绘宇 |
法学 |
12 |
林权改革的生态风险及应对策略 |
|
26 |
武汉大学法学院(及国际法研究所) |
2011(7) |
孙晋 |
法学评论 |
1 |
国际金融危机之应对与欧盟竞争政策 |
|
秦前红 |
法学 |
4 |
房地产市场行政规制与政府权力的边界 |
|
伊媛媛 |
法学评论 |
3 |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利益平衡分析 |
|
冯果 |
法学 |
9 |
金融法的“三足定理”及中国金融法制的变革 |
|
熊伟 |
政法论坛 |
5 |
认真对待权力:公共预算的法律要义 |
|
杜群 |
法学评论 |
6 |
德国与英国可再生能源法之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
|
温世扬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未成年人寿险研究 |
|
2010(8) |
秦天宝 |
法学评论 |
1 |
环境损害民事责任制度的重要发展 |
|
杜群 |
法学评论 |
2 |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框架的立法探讨 |
|
李仁真 |
法学评论 |
2 |
金融稳定论坛机制及其重构的法律透视 |
|
王树义 |
法学评论 |
2 |
论环境法律文化的同质性 |
|
黄莎 |
法学评论 |
5 |
环保法庭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论证 |
|
蔡守秋 |
现代法学 |
6 |
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 |
|
刘三木 |
法学评论 |
6 |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治从环境的公共性看环境法的属性 |
|
柯坚 |
法学评论 |
6 |
论污染者负担原则的嬗变 |
|
2009(11) |
王树义 |
法学评论 |
1 |
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探析 |
|
胡芬 |
法学评论 |
3 |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与对劳动权的保护 |
|
蔡守秋 |
现代法学 |
4 |
论生态人的要点和意义 |
|
冯果 |
法学评论 |
5 |
临渊羡鱼 莫如退而结网 |
|
王欢欢 |
法学评论 |
5 |
欧盟环境法中的辅助性原则 |
|
熊伟 |
法学评论 |
5 |
税收协定与中国《企业所得税法》 |
|
朱嵬 |
法学评论 |
5 |
论责任保险合同中仲裁条款对第三人的效力 |
|
刘国涛 |
法学评论 |
5 |
“环境法学方法论”的内容架构 |
|
冯果 |
法学家 |
6 |
网络时代的资本市场及监管法制之重塑 |
|
孙晋 |
法学评论 |
6 |
我国产融结合领域反垄断法律规制初探 |
|
张荣芳 |
法学评论 |
6 |
论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模式 |
|
20 |
西南政法大学 |
2011(4) |
岳彩申 |
中国法学 |
5 |
民间借贷机制的重点及立法建议 |
|
李昌麒 |
现代法学 |
1 |
正确处理收入分配改革中的十大关系 |
|
胡川宁 |
现代法学 |
2 |
德国家政服务法律制度研究 |
|
胡大武 |
法律科学 |
5 |
理念与选择:劳动法如何照耀家政工人 |
|
2010(9) |
李燕 |
现代法学 |
2 |
食品安全地方立法的重大疑难问题解析 |
|
杨建学 |
法律科学 |
2 |
对环境权的再审视 |
|
岳彩申 |
法学评论 |
2 |
论经济法不确定性的成因与功能 |
|
张怡 |
现代法学 |
3 |
城乡多维互动改革与发展法制研究 |
|
陈治 |
现代法学 |
4 |
经济法上的非强制性干预研究 |
|
李满奎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工伤保险体系中的"诉讼禁止条款"研究 |
|
李雄 |
清华法学 |
5 |
我国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的若干问题研究 |
|
胡元聪 |
现代法学 |
6 |
交换领域外部性问题的经济法解决 |
|
岳彩申 |
法学 |
9 |
产业政策实施中的民主评估机制 |
|
2009(7) |
李永成 |
现代法学 |
2 |
经济法的中国性问题分析 |
|
李玉虎 |
现代法学 |
2 |
论经济法的民族性与国际化 |
|
徐以祥 |
现代法学 |
2 |
环境规制与财产权保障的冲突和协调 |
|
于林洋 |
法商研究 |
3 |
论广告法视野下虚假荐证责任制度之重构 |
|
王煜宇 |
现代法学 |
4 |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西部地区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 |
|
金励 |
现代法学 |
4 |
论经济法模型世界的构筑 |
|
肖顺武 |
现代法学 |
5 |
改革成果分享依据研究 |
|
19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1(5) |
竺效 |
中国法学 |
5 |
论无过错联系之数人环境侵权行为的类型 |
|
姚海放 |
法学家 |
3 |
宏观调控抑或税收法治 |
|
杨东 |
比较法研究 |
5 |
论金融衍生品消费者保护的统合法规制 |
|
史际春 |
法学家 |
5 |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法治的历史维度 |
|
徐阳光 |
法学 |
11 |
立法机关参与预算过程的核心权力 |
|
2010(7) |
史际春 |
中国法学 |
3 |
论财政法是经济法的“龙头法” |
|
史际春 |
法学研究 |
5 |
竞争政策:经验与文本的交织进化 |
|
刘媛 |
法学家 |
3 |
金融领域的原则性监管方式 |
|
史际春 |
法学家 |
4 |
求真务实、肩负社会责任的人大经济学 |
|
周珂 |
法学家 |
4 |
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 |
|
黎建飞 |
清华法学 |
5 |
解雇保护: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之比较研究 |
|
徐孟洲 |
法学家 |
5 |
金融功能异化的金融法矫治 |
|
2009(7) |
黎建飞 |
中国法学 |
6 |
我国社会保险立法的时机、模式与难点 |
|
余劲松 |
法学评论 |
1 |
论我国农业补贴制度的和谐构建(上) |
|
余劲松 |
法学评论 |
2 |
论我国农业补贴制度的和谐构建(下) |
|
宋彪 |
法学家 |
2 |
公众参与预算制度研究 |
|
杨东 |
法学家 |
2 |
论金融法制的横向规制趋势 |
|
王宗玉 |
法学家 |
3 |
论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改革及完善 |
|
黎建飞 |
法学家 |
6 |
社会变革中的中国劳动合同立法 |
|
17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2011(7) |
王社坤 |
法学评论 |
1 |
环境法学研究影响性因素实证分析 |
|
王显勇 |
现代法学 |
1 |
社会保障国家:法治国家的新蓝图 |
|
邓海峰 |
清华法学 |
2 |
排污权转让法律问题研究 |
|
刘卫先 |
现代法学 |
2 |
对魏伊丝代际公平说的全面反思 |
|
田思源 |
清华法学 |
3 |
日本低碳社会的核电依赖与法政策 |
|
吴前煜 |
清华法学 |
4 |
美国证券储架制度及其对我国证券市场再融资的借鉴 |
|
沈朝晖 |
中外法学 |
4 |
监管的市场分权理论与演化中的行政治理 |
|
2010(6) |
王明远 |
中国法学 |
6 |
论碳排放权的准物权和发展权属性 |
|
王明远 |
清华法学 |
1 |
天然气开发与土地利用:法律权利的冲突与协调 |
|
朱慈蕴 |
清华法学 |
1 |
论金融中介机构的社会责任 |
|
郑尚元 |
现代法学 |
3 |
中国社会保险立法进路之分析 |
|
王敏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证券推荐的适合性义务 |
|
王洪亮 |
法学 |
12 |
消费者撤回权的正当性基础 |
|
2009(4) |
王明远 |
现代法学 |
1 |
循环经济背景下水资源立法的健全与完善 |
|
于文轩 |
清华法学 |
3 |
生物安全法之效率价值探析 |
|
郑尚元 |
清华法学 |
6 |
企业员工退休金请求权及权利塑造 |
|
李旺 |
清华法学 |
6 |
我国法院对日劳工索赔诉讼的管辖权问题研究 |
|
15 |
重庆大学法学院 |
2011(6) |
王福波 |
现代法学 |
1 |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学思考 |
|
崔聪聪 |
政法论坛 |
1 |
债权让与融资的法律障碍及其克服 |
|
阳东辰 |
现代法学 |
2 |
公共性控制 |
|
王江 |
法律科学 |
3 |
我国生态环境恢复立法析要 |
|
蒋慧 |
法律科学 |
6 |
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症结和出路 |
|
葛庆敏 |
现代法学 |
6 |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角色及其实现的法制保障 |
|
2010(3) |
刘辉 |
法学评论 |
2 |
论经济法运行的边界 |
|
余光辉 |
法律科学 |
5 |
论我国环境执法机制的完善 |
|
袁文全 |
现代法学 |
6 |
普遍服务理念下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法律调整 |
|
2009(6) |
李洁 |
法律科学 |
1 |
电信管制的司法介入研究 |
|
许明月 |
现代法学 |
2 |
区际贸易障碍的法经济学分析与宪法规制 |
|
陈晴 |
法学评论 |
2 |
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域外考察及其借鉴 |
|
胡光志 |
现代法学 |
3 |
国家干预经济中政府失灵的人性解读及控制 |
|
孙义刚 |
法律科学 |
4 |
信托制度异化论 |
|
许明月 |
法商研究 |
6 |
我国服务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
|
14 |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1(2) |
宋晓燕 |
法学 |
3 |
美国抵押贷款证券化中的消费者保护问题 |
|
胡凌 |
法商研究 |
5 |
商业网络推手现象的法律规制 |
|
2010(6) |
郑少华 |
中国法学 |
4 |
融券卖空监管的法律思考 |
|
刘水林 |
法学研究 |
4 |
反垄断诉讼的价值定位与制度建构 |
|
刘水林 |
法学家 |
1 |
反垄断法的挑战 |
|
刘水林 |
现代法学 |
3 |
从个人权利到社会责任 |
|
单飞跃 |
法学家 |
6 |
宪法政治场景中的金融危机干预 |
|
胡苑 |
现代法学 |
6 |
从权威管制到社会治理 |
|
2009(6) |
马洪 |
法学研究 |
1 |
生产者延伸责任的扩张性解释 |
|
宋晓燕 |
法学研究 |
6 |
证券监管的目标和路径 |
|
王士如 |
政法论坛 |
1 |
中国税收立法的宪政思考 |
|
单飞跃 |
现代法学 |
1 |
个体主义公共观:公共经济关系的宪政哲学取向 |
|
周仲飞 |
法商研究 |
3 |
资本充足率:一个被神化了的银行法制度 |
|
马洪 |
法学 |
5 |
环境侵权的归责追问 |
|
10 |
湖南大学法学院 |
2011(2) |
彭飞荣 |
法商研究 |
2 |
中国经济法学知识结构之分析 |
|
唐双娥 |
法商研究 |
5 |
后京都时代我国面临的碳减排挑战及其应对 |
|
2010(5) |
郑鹏程 |
中国法学 |
2 |
美国规制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制度研究 |
|
黎四奇 |
法律科学 |
2 |
对我国创业板市场规范化发展的几点检讨及反思 |
|
陈运来 |
法商研究 |
3 |
域外农业保险立法及其启示 |
|
郑鹏程 |
法学家 |
3 |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之难题及其克服 |
|
黎四奇 |
法学评论 |
4 |
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法治化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
|
2009(3) |
黎四奇 |
法律科学 |
1 |
对美国救市法案之评价及其对我国之启示 |
|
何平 |
法商研究 |
3 |
论劳动法的经济功能 |
|
郑鹏程 |
现代法学 |
5 |
欧洲统一市场的建立与对国家干预的规制 |
|
9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2011(5) |
马新彦 |
法学研究 |
6 |
内幕交易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建 |
|
陈兵 |
法学 |
1 |
我国《反垄断法》“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条款适用问题辨识 |
|
冯彦君 |
法商研究 |
2 |
同工同酬原则的困惑与反思 |
|
王小钢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以环境公共利益为保护目标的环境权利理论 |
|
于莹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证券虚假陈述侵权责任中信赖推定之证成 |
|
2010(2) |
陈兵 |
中外法学 |
2 |
从继受到自主创新 |
|
陈兵 |
法学 |
5 |
《谢尔曼法》域外适用中“礼让”的变迁与启示 |
|
2009(2) |
赵惊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排污权及存在的正当性 |
|
丛中笑 |
法学家 |
5 |
税收国家及其法治构造 |
|
9 |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1(4) |
邢会强 |
法律科学 |
2 |
财政政策与财政法 |
|
邢会强 |
法商研究 |
3 |
金融法的二元结构 |
|
陈飞 |
法律科学 |
5 |
论我国责任保险立法的完善 |
|
缪因知 |
中外法学 |
5 |
反欺诈型内幕交易之合法化 |
|
2010(3) |
邢会强 |
中外法学 |
1 |
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上市的法律问题 |
|
刘双舟 |
政法论坛 |
3 |
法律市场视野中的制度竞争与立法行为选择 |
|
邢会强 |
法学评论 |
5 |
金融危机治乱循环与金融法的改进路径 |
|
2009(2) |
邢会强 |
法商研究 |
2 |
重提经济审判庭的设立 |
|
邢会强 |
现代法学 |
5 |
处理金融消费纠纷的新思路 |
|
9 |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1(5) |
蒋悟真 |
法学研究 |
2 |
我国预算法修订的规范分析 |
|
蒋悟真 |
法商研究 |
4 |
法理念视野下的预算法修改理路 |
|
喻玲 |
法商研究 |
5 |
我国反垄断审判机制改革研究 |
|
蒋悟真 |
法学 |
11 |
推动预算民主的三条进路 |
|
蒋悟真 |
法学评论 |
6 |
经济法总论研究之检视 |
|
2010(3) |
喻玲 |
法商研究 |
1 |
运用声誉激励机制破解卡特尔的稳定性 |
|
邱本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再论部门法哲学 |
|
蒋悟真 |
中外法学 |
4 |
反垄断法中的公共利益及其实现 |
|
2009(1) |
杨峰 |
法律科学 |
2 |
跨境证券侵权损害赔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
|
8 |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法学所 |
2011(4) |
谢增毅 |
中国法学 |
4 |
劳动法上经济补偿的适用范围及其性质 |
|
刘翠霄 |
法学研究 |
3 |
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法治基础 |
|
陈洁 |
法学研究 |
5 |
投资者到金融消费者的角色嬗变 |
|
韩伟 |
现代法学 |
3 |
美国《横向合并指南》的最新修订及启示 |
|
2010(3) |
谢增毅 |
法学研究 |
2 |
劳动法与小企业的优惠待遇 |
|
谢增毅 |
法律科学 |
3 |
雇主不当解雇雇员的赔偿责任 |
|
刘翠霄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从英美看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
2009(1) |
谢增毅 |
比较法研究 |
6 |
劳动关系的内涵及雇员和雇主身份之认定 |
|
8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2010(4) |
钱玉文 |
现代法学 |
1 |
消费者权的确立与演变 |
|
周长征 |
清华法学 |
5 |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
|
董勤 |
法学 |
5 |
《气象法》的修订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
|
税兵 |
法律科学 |
6 |
基金会治理的法律道路 |
|
2009(4) |
李友根 |
中国法学 |
1 |
论竞争法中的法定赔偿:制度变迁个案的解剖 |
|
胡晓红 |
法学 |
5 |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法制现状及其完善 |
|
宋亚辉 |
现代法学 |
5 |
广告荐证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司法认定 |
|
梁三利 |
法学 |
11 |
取消职工上下班途中事故伤害工伤认定应慎行 |
|
7 |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吴越 |
政法论坛 |
4 |
土地财政三问与制度变迁 |
|
2010(3) |
万江 |
现代法学 |
2 |
政府主导下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
|
陆佳 |
现代法学 |
2 |
专款专用税 |
|
鲁篱 |
现代法学 |
4 |
后危机时代下国际金融监管法律规制比较研究 |
|
2009(3) |
鲁篱 |
中国法学 |
2 |
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责任制度研究 |
|
胡启忠 |
中国法学 |
6 |
金融刑法立罪逻辑论 |
|
吴元元 |
现代法学 |
1 |
劳资契约安排的制度逻辑 |
|
7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1(1) |
樊启荣 |
法商研究 |
6 |
中国保险立法之反思与前瞻 |
|
2010(2) |
樊启荣 |
法商研究 |
5 |
在公益与私益之间寻求平衡 |
|
黎江虹 |
中外法学 |
1 |
知识论视域下政府与市场关系之辨思 |
|
2009(4) |
陈虹 |
法商研究 |
1 |
环境公益诉讼功能研究 |
|
刘超 |
现代法学 |
1 |
环境法律与环境政策的抵牾与交融 |
|
路斐 |
法律科学 |
5 |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体制性”品格 |
|
高飞 |
中外法学 |
6 |
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立法的价值目标与功能定位 |
|
7 |
辽宁大学法学院 |
2011(1) |
任 际 |
法学 |
4 |
财政法的正义价值判断与选择 |
|
2010(4) |
杨松 |
法学评论 |
5 |
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法律规范体系研析 |
|
杨松 |
法学 |
5 |
次贷危机后对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思考 |
|
杨松 |
法律科学 |
6 |
中国问题银行公共资金救助体系的法律构建 |
|
郭洁 |
法学 |
8 |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规划实施的经济法调控 |
|
2009(2) |
郭洁 |
法学研究 |
6 |
自然垄断产业授权立法成本的控制模式 |
|
杨松 |
法学家 |
6 |
跨国银行境外机构的母国监管责任 |
|
6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2011(3) |
沈同仙 |
法学 |
5 |
工作时间认定标准探析 |
|
朱谦 |
法学 |
9 |
理性对待海洋环境污染事件中的信息通报义务 |
|
孙国平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在劳动法上之适用 |
|
2009(3) |
朱谦 |
法学 |
2 |
环境公共决策中个体参与之缺陷及其克服 |
|
韩龙 |
法商研究 |
2 |
美国金融危机的金融法根源 |
|
朱谦 |
法学 |
8 |
对特定企业集团的环评限批应谨慎实施 |
|
6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2010(1) |
刘志云 |
法律科学 |
1 |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兴起及其督促机制的完善 |
|
2009(5) |
胡立峰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美国劳动法对雇主不当解雇行为的规制:源流、发展与反思 |
|
陈安 |
现代法学 |
2 |
论中国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的战略定位 |
|
金海统 |
法律科学 |
2 |
自然资源使用权:一个反思性的检讨 |
|
林秀芹 |
现代法学 |
2 |
联合创新的经济分析及反垄断法规制 |
|
胡立峰 |
现代法学 |
4 |
论任意雇佣原则在美国劳动法中的衰落 |
|
5 |
深圳大学法学院 |
2010(3) |
应飞虎 |
中国社会科学 |
4 |
公共规制中的信息工具 |
|
叶卫平 |
法商研究 |
6 |
产业结构调整的反垄断法思考 |
|
周卫 |
法学评论 |
6 |
美国司法实践中的环境利益评价 |
|
2009(2) |
叶卫平 |
法学 |
1 |
司法审查与行政性垄断规制 |
|
翟玉娟 |
法学评论 |
4 |
劳动争议ADR研究 |
|
5 |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
2011(4) |
刘迎霜 |
法学评论 |
1 |
论信托的本质 |
|
刘迎霜 |
现代法学 |
3 |
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路径探析 |
|
陈历幸 |
法学 |
4 |
我国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设中的问题及其法律应对 |
|
刘迎霜 |
法律科学 |
6 |
“发行方付费”模式下的信用评级法律迷局解析 |
|
2009(1) |
史建三 |
法学 |
12 |
完善我国经营者集中实质审查抗辩制度的思考 |
|
4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
2011(4) |
冯辉 |
政法论坛 |
1 |
弱势群体保护的反社会契约解释 |
|
伏军 |
中外法学 |
1 |
论银行“太大不能倒”原则 |
|
江山 |
现代法学 |
4 |
论中国石油行业的反垄断法研究 |
|
冯辉 |
法学家 |
5 |
论经济法学语境中的“经济国家” |
|
4 |
上海政法学院 |
2011(3) |
丁茂中 |
法学 |
1 |
“360与QQ事件”凸显我国竞争文化的缺失 |
|
杨华 |
法商研究 |
3 |
海域使用权变更为土地使用权 |
|
丁茂中 |
法商研究 |
6 |
反垄断法促进企业规模化经营的实现路径 |
|
2009(1) |
何艳梅 |
比较法研究 |
6 |
跨国污染损害赔偿法律规则比较研究 |
|
4 |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
2011(1) |
蔡祖国 |
法律科学 |
2 |
不正当竞争规制与商业言论自由 |
|
2010(1) |
吴贤静 |
法学评论 |
4 |
生态人的理论蕴涵及其对环境法的意义 |
|
2009(2) |
郑友德 |
法学 |
1 |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十问 |
|
樊成玮 |
法学评论 |
5 |
也谈《劳动法》 |
|
4 |
中南大学法学院 |
2010(2) |
张辉 |
法学 |
2 |
宏观调控权法律控制之主要方式探讨 |
|
徐澜波 |
法学 |
11 |
宏观调控的政策调整与法律调整之辨 |
|
2009(2) |
漆多俊 |
法学评论 |
4 |
中国经济法理论之创新与应用 |
|
陈云良 |
法商研究 |
4 |
傲慢与偏见 |
|
4 |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
2011(3) |
钱叶芳 |
法律科学 |
1 |
个人解雇保护立法实践的国际比较:回应与建设 |
|
钱叶芳 |
法学 |
3 |
非标准就业的经济分析与法律调整 |
|
钱叶芳 |
现代法学 |
3 |
《劳动合同法》地方指导意见评述 |
|
2010(1) |
钱叶芳 |
法商研究 |
4 |
论劳动关系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
3 |
西北政法大学 |
2011(3) |
张炳淳 |
法学评论 |
2 |
我国当代水法治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 |
|
曹燕 |
法学家 |
4 |
劳动法中工资概念的反思与重构 |
|
谢德成 |
法学 |
8 |
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的模糊性及其改进路径 |
|
3 |
福州大学法学院 |
2010(2) |
叶高芬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美欧捆绑折扣的比较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
叶高芬 |
比较法研究 |
5 |
欧美忠实折扣比较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
2009(1) |
陈泉生 |
现代法学 |
2 |
生态人与法的价值变迁 |
|
3 |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1(2) |
张德峰 |
法律科学 |
5 |
论我国证监会的司法救济请求权 |
|
张德峰 |
政法论坛 |
6 |
农村信用合作社:民主困境与法律突围 |
|
2009(1) |
张德峰 |
法学评论 |
3 |
从民商法到经济法:市场经济伦理与法律的同步演进 |
|
3 |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2011(2) |
胡伟 |
现代法学 |
1 |
财政权之法理探究 |
|
彭真明 |
法商研究 |
5 |
论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
|
2010(1) |
陈业宏 |
法律科学 |
6 |
我国个税项目扣除问题研究 |
|
3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0(2) |
秦国荣 |
中国法学 |
2 |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
秦国荣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劳动权的权利属性及其内涵 |
|
2009(1) |
秦国荣 |
法律科学 |
1 |
服务期协议:概念、本质及其法律效力分析 |
|
3 |
扬州大学法学院 |
2011(3) |
陈承堂 |
法商研究 |
1 |
中美两国反垄断起诉资格比较研究 |
|
陈承堂 |
法学 |
4 |
临时性调控政策的合法性检讨 |
|
陈承堂 |
中外法学 |
5 |
宏观调控权是怎样生成的 |
|
3 |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巩固 |
法学研究 |
6 |
环境法律观检讨 |
|
2009(2) |
张晓文 |
政法论坛 |
4 |
环境责任保险的公益性 |
|
巩固 |
法商研究 |
6 |
“环评风暴”的制度困境解析 |
|
3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2010(2) |
钟凯 |
清华法学 |
1 |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法经济学思考 |
|
周友苏 |
清华法学 |
3 |
证券行政责任重述与完善 |
|
2009(1) |
周友苏 |
清华法学 |
2 |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与完善 |
|
2 |
山东大学法学院 |
2011(1) |
耿利航 |
法商研究 |
5 |
美国证券虚假陈述的“协助、教唆”民事责任及其借鉴 |
|
2009(1) |
孙天琦 |
法商研究 |
2 |
美国次贷危机:法律诱因、立法解危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
2 |
复旦大学法学院 |
2010(1) |
孙南申 |
政法论坛 |
2 |
跨国证券投资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
|
2009(1) |
罗斌 |
政法论坛 |
4 |
程序法视野下的“欺诈市场理论”研究 |
|
2 |
南开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李建人 |
法学 |
6 |
税收制度在抗灾重建中的功能之强化 |
|
2009(1) |
刘轶 |
法商研究 |
2 |
金融监管模式的新发展及其启示 |
|
2 |
河南大学法学院 |
2010(2) |
娄丙录 |
法律科学 |
5 |
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实效保障 |
|
2009(1) |
娄丙录 |
政法论坛 |
3 |
论反垄断法之宽恕制度 |
|
2 |
安徽大学法学院 |
2011(2) |
朱庆 |
法学 |
9 |
股份回购操纵市场“灰色地带”的形态及其法律规制 |
|
华国庆 |
法学 |
11 |
《预算法》修改的重点 |
|
2 |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
2011(1) |
苏洁澈 |
法学家 |
1 |
论银行监管机构的侵权责任 |
|
2009(1) |
潘修平 |
现代法学 |
4 |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
|
2 |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张富强 |
法学家 |
2 |
论税权二元结构及其价值逻辑 |
|
2009(1) |
张富强 |
法学家 |
1 |
关于我国物业税立法的基本构想 |
|
2 |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0(1) |
周贤日 |
比较法研究 |
6 |
我国港台地区欠薪保障基金制度比较研究 |
|
2009(1) |
张永忠 |
法商研究 |
3 |
消费者主体地位的理论反思与制度重塑 |
|
2 |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
2009(2) |
陈雪萍 |
法商研究 |
5 |
摆脱困境:我国私募基金立法之构想 |
|
廖华 |
法商研究 |
3 |
顺潮流而动抑或逆之 |
|
2 |
华侨大学法学院 |
2010(2) |
陈斌彬 |
法商研究 |
3 |
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述评 |
|
刘超 |
法学评论 |
1 |
反思环保法庭的制度逻辑 |
|
2 |
湖北经济学院 |
2011(1) |
吕忠梅 |
法学 |
4 |
中国环境司法现状调查 |
|
2009(1) |
吕忠梅 |
法商研究 |
5 |
监管环境监管者:立法缺失及制度构建 |
|
2 |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 |
2010(2) |
王慧 |
法商研究 |
5 |
美国气候安全法中的碳关税条款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
|
张占江 |
法学研究 |
5 |
竞争倡导研究 |
|
1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2010(1) |
钟瑞庆 |
法学 |
1 |
对山西煤矿兼并重组方案的合法性分析 |
|
1 |
中山大学法学院 |
2010(1) |
李挚萍 |
法学评论 |
3 |
环境公益保护视野下的巴西检察机构之环境司法 |
|
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
2009(1) |
任自力 |
法学研究 |
4 |
创意保护的法律路径 |
|
1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2010(1) |
马岭 |
法学 |
9 |
我国预算大幅“超收”的法律原因评析 |
|
1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0(1) |
张江莉 |
中国法学 |
4 |
反垄断法对垄断性监管的规范 |
|
1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
2009(1) |
黄勇 |
清华法学 |
2 |
非横向企业合并的反垄断规制 |
|
1 |
湘潭大学法学院 |
2010(1) |
肖伟志 |
法学评论 |
4 |
土地规划法中的审美保护 |
|
1 |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 |
2010(1) |
刘焱白 |
法商研究 |
3 |
劳动基准法权利救济程序的冲突及其协调 |
|
1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杨遂全 |
法学 |
8 |
物业小区停车位完全市场化的立法误区及其矫正 |
|
1 |
郑州大学法学院 |
2009(1) |
吕明瑜 |
法学家 |
1 |
技术标准垄断的法律控制 |
|
1 |
海南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彭真明 |
法律科学 |
1 |
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的法律规制 |
|
1 |
山西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吕江 |
法学评论 |
6 |
社会秩序规则二元观与新能源立法的制度性设计 |
|
1 |
河海大学法学院 |
2010(1) |
晋海 |
法学评论 |
3 |
人权保障与环境法的实施 |
|
1 |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
2009(1) |
刘洪岩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俄罗斯生态安全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
|
1 |
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 |
2010(1) |
胡智强 |
法律科学 |
4 |
论我国审计法目的条款之完善 |
|
1 |
同济大学法政学院 |
2009(1) |
严桂珍 |
政法论坛 |
3 |
反垄断法对限制平行进口行为的规制 |
|
1 |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
2011(1) |
杨朝霞 |
法学评论 |
2 |
论环保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性 |
|
1 |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 |
2011(1) |
鄂晓梅 |
中外法学 |
6 |
气候变化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影响 |
|
1 |
暨南大学法学院 |
2009(1) |
廖焕国 |
法律科学 |
5 |
论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法律构造 |
|
1 |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法研究所 |
2010(1) |
张士元 |
法学 |
9 |
完善产业政策法律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
1 |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
2011(1) |
闫冬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同工同酬原则的语境和困境 |
|
1 |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
2010(1) |
徐祥民 |
现代法学 |
4 |
环境损害:环境法学的逻辑起点 |
|
1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2009(1) |
孙德强 |
政法论坛 |
3 |
集体合同主体辨析 |
|
1 |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
2011(1) |
马明飞 |
法律科学 |
4 |
我国自然遗产保护立法的困境与出路 |
|
1 |
广东韶关学院法学院 |
2010(1) |
郑景元 |
政法论坛 |
1 |
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之困境与出路 |
|
1 |
广西大学法学院 |
2009(1) |
汪鑫 |
法学评论 |
4 |
论基本银行服务排斥及其治理 |
|
1 |
广州大学法学院 |
2010(1) |
阳建勋 |
现代法学 |
6 |
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的重新平衡 |
|
1 |
贵州财经学院法学院 |
2011(1) |
胡甲庆 |
中外法学 |
3 |
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标准在反垄断司法中的适用及其启示 |
|
1 |
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 |
2009(1) |
冯秋燕 |
比较法研究 |
4 |
俄罗斯土地所有权改革初探 |
|
1 |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 |
2010(1) |
王健 |
法商研究 |
3 |
关于推进我国反垄断私人诉讼的思考 |
|
1 |
湖南商学院法学院 |
2011(1) |
胡艳香 |
法学评论 |
5 |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正当性分析 |
|
1 |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2009(1) |
余 锋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分配制度及其改革:发展中国家的视角 |
|
1 |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2011(1) |
李炜光 |
政法论坛 |
4 |
梁启超:中国公共财政的启蒙师与先行者 |
|
1 |
上海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李本 |
法学 |
1 |
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立法的技术性考量 |
|
1 |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 |
2009(1) |
钭晓冬 |
法学评论 |
6 |
论环境法的利益调整功能 |
|
1 |
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曲冬梅 |
法学 |
6 |
国际板上市标准的定位 |
|
1 |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 |
2010(1) |
倪受彬 |
法学 |
4 |
从安信信托案看银信合作理财中信托合同效力问题 |
|
1 |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0(1) |
刘永伟 |
法商研究 |
5 |
国家税收主权的绝对性考 |
|
1 |
常州大学文法学院 |
2011(1) |
钱玉文 |
现代法学 |
6 |
消费安全的法律规制 |
|
1 |
吉首大学法学院 |
2010(1) |
龚微 |
法学评论 |
4 |
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的差别待遇初探 |
|
1 |
聊城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杨道波 |
政法论坛 |
4 |
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的法律规制 |
|
1 |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
2010(1) |
石江水 |
法学家 |
1 |
环境瑕疵担保责任论纲 |
|
1 |
肇庆学院政法学院 |
2009(1) |
肖本山 |
法学 |
5 |
消费纠纷领域敲诈勒索罪的认定 |
|
1 |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 |
2010(1) |
高旭军 |
比较法研究 |
1 |
德国法中公布虚假临时报告时的董事责任 |
|
1 |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
2010(1) |
涂永前 |
法律科学 |
3 |
美国2009年《个人消费者金融保护署法案》及其对我国金融监管法制的启示 |
|
1 |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1(1) |
陶伦康 |
现代法学 |
3 |
公民个人环境行为监管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
|
1 |
长安大学环境工程学院 |
2011(1) |
李永宁 |
法律科学 |
2 |
论生态补偿的法学涵义及其法律制度完善 |
|
1 |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
2011(1) |
张俊岩 |
法学家 |
2 |
风险社会与侵权损害救济途径多元化 |
|
1 |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
2010(1) |
丁守海 |
中国社会科学 |
1 |
最低工资管制的就业效应分析 |
|
1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2011(1) |
王立君 |
法学 |
6 |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产业政策法律化思考 |
|
1 |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
2010(1) |
张邦辉 |
现代法学 |
2 |
工业反哺农业与农民合作社立法 |
|
1 |
北京大学学报 |
2009(1) |
廖志敏 |
政法论坛 |
6 |
新农合试行“大病定额直补”制的可行性 |
|
1 |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
2011(1) |
王中美 |
现代法学 |
2 |
经济理性与法学逻辑的融会贯通 |
|
1 |
江苏行政学院 |
2010(1) |
姜孟亚 |
法学家 |
3 |
我国地方税权的确立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
|
1 |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博士后工作站 |
2011(1) |
叶波 |
法学评论 |
4 |
美国碳关税制度的法律和政治简析 |
|
1 |
重庆市西部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研究中心 |
2011(1) |
黄锡生 |
法学评论 |
3 |
论资源社会性理念及其立法实现 |
|
1 |
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2011(1) |
陈九霖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下的场外能源衍生品监管改革 |
|
1 |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研究部 |
2009(1) |
林喆 |
法学 |
1 |
土地开发领域的行政腐败与反腐败 |
|
1 |
民政部 |
2011(1) |
王建军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慈善信托法律制度运行机理及其在我国发展的障碍 |
|
1 |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
2009(1) |
阮忠良 |
法学 |
12 |
国有法人股转让未进场交易的法律后果 |
|
1 |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 |
2010(1) |
徐汉明 |
法学评论 |
4 |
论公有产权的新模式 |
|
1 |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 |
2009(1) |
朱列玉 |
法学 |
8 |
农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流转法律问题 |
|
1 |
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 |
2011(1) |
顾敏康 |
法学 |
9 |
竞争政策对京政法制的影响 |
|
1 |
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叶再兴 |
比较法研究 |
6 |
于制度对比管窥劳工权益保护 |
|
1 |
台湾大学法律学院 |
2010(1) |
王文宇 |
清华法学 |
1 |
论中国银行体制的改革 |
|
1 |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法学院 |
2010(1) |
郑文通 |
法学 |
5 |
我国反垄断诉讼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规定的误读 |
|
1 |
英国邓迪大学法学院 |
2011(1) |
胡德胜 |
法学评论 |
4 |
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问题识别与改革建议 |
|
1 |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彭德 |
清华法学 |
1 |
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协调与平衡 |
|
1 |
罗马第二大学法学院 |
2009(1) |
汪洋 |
比较法研究 |
4 |
罗马法上的公有土地制度 |
|
1 |
日本神户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梁爽 |
法学 |
1 |
日本证券虚假陈述责任法律适用对我国的启示 |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