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2009-2011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244篇)
发布日期:2012-06-0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
篇数 |
科研单位 |
年度(篇数) |
作者 |
刊物名称 |
期数 |
文章标题 |
|
19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1(3) |
王青斌 |
法学评论 |
1 |
论不确定法律概念与处罚法定原则的冲突和协调 |
|
田瑶 |
政法论坛 |
5 |
论行政行为的送达 |
|
韩春晖 |
法商研究 |
5 |
美国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及其适用 |
|
2010(8) |
应松年 |
中国法学 |
2 |
中国行政程序法立法展望 |
|
韩春晖 |
中国法学 |
6 |
从“行政国家”到“法治政府”? |
|
解志勇 |
法学研究 |
4 |
预防性行政诉讼 |
|
刘飞 |
法学研究 |
6 |
信赖保护原则的行政法意义 |
|
汪庆华 |
政法论坛 |
4 |
通过司法的非司法解决:群体性争议中的行政诉讼 |
|
应松年 |
法商研究 |
4 |
论我国制定统一行政程序法典的法制基础 |
|
翟校义 |
政法论坛 |
4 |
我国公务员管理缺陷的实证分析 |
|
韩春晖 |
法商研究 |
6 |
美国行政国家理论及其启示 |
|
2009(8) |
刘飞 |
中国法学 |
2 |
试论民营化对中国行政法制之挑战 |
|
张莉 |
中外法学 |
2 |
行政机关与公务员侵权赔偿责任分担 |
|
林鸿潮 |
法学家 |
2 |
论应急预案的性质和效力 |
|
王天华 |
清华法学 |
3 |
行政裁量与判断过程审查方式 |
|
邹爱华 |
政法论坛 |
3 |
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权与社会保障权 |
|
王青斌 |
法律科学 |
3 |
论行政规划中的私益保护 |
|
刘善春 |
政法论坛 |
4 |
论行政程序举证责任 |
|
应星 徐胤 |
政法论坛 |
6 |
“立案政治学”与行政诉讼率的徘徊 |
|
15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4) |
罗豪才 |
中国法学 |
2 |
行政法的治理逻辑 |
|
湛中乐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社会抚养费法律性质考察 |
|
沈岿 |
中外法学 |
1 |
论怠于履行职责致害的国家赔偿 |
|
陈若英 |
中外法学 |
2 |
信息公开——强制征地制度的第三维度 |
|
2010(6) |
姜明安 |
中国法学 |
5 |
完善软法机制,推进社会公共治理创新 |
|
湛中乐 |
清华法学 |
2 |
计划生育制度变革与法治化 |
|
姜明安 |
法学家 |
3 |
行政强制法立法若干争议问题之我见 |
|
金自宁 |
中外法学 |
3 |
作为风险规制工具的信息交流 |
|
湛中乐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通过章程的现代大学治理 |
|
王锡锌 |
法商研究 |
5 |
我国行政决策模式之转型 |
|
2009(5) |
袁曙宏 |
法学研究 |
6 |
公法传统的历史进化与时代传承 |
|
王锡锌 |
法商研究 |
1 |
当代行政的“民主赤字”及其克服 |
|
王锡锌 |
清华法学 |
2 |
行政正当性需求的回归 |
|
沈岿 |
法商研究 |
3 |
食品免检制之反思 |
|
李国兴 |
中外法学 |
6 |
超越“生存照顾”的给付行政 |
|
12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2011(5) |
何海波 |
中国法学 |
6 |
公民对行政违法行为的藐视 |
|
余凌云 |
中国法学 |
6 |
蕴育在法院判决之中的合法预期 |
|
余凌云 |
清华法学 |
1 |
荷兰行政法上的合法预期 |
|
余凌云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英国行政法上合法预期的起源与发展 |
|
余凌云 |
比较法研究 |
6 |
英国行政法上的合理性原则 |
|
2010(1) |
余凌云 |
清华法学 |
1 |
听证理论的本土化实践 |
|
2009(6) |
何海波 |
中国法学 |
4 |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要件 |
|
何海波 |
法学研究 |
1 |
司法判决中的正当程序原则 |
|
余凌云 |
清华法学 |
1 |
行政诉讼法是行政法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吗? |
|
余凌云 |
法商研究 |
2 |
对不确定的法律概念予以确定化之途径 |
|
何海波 |
中外法学 |
3 |
何以合法? 对“二奶继承案”的追问 |
|
何海波 |
政法论坛 |
5 |
正当程序原则的正当性 |
|
12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2011(2) |
章剑生 |
中国法学 |
1 |
行政诉讼履行法定职责判决论 |
|
裴婷婷 |
政法论坛 |
1 |
政府信息公开探析 |
|
2010(4) |
胡建淼 |
中国法学 |
1 |
依职权行政不作为赔偿的违法判断标准 |
|
魏琼 |
法学家 |
1 |
论混合型行政性垄断及其规制 |
|
范文舟 |
政法论坛 |
2 |
改变决定和行政复议法的实效性 |
|
林卉 |
法学研究 |
3 |
怠于履行公共职能的国家赔偿责任 |
|
2009(6) |
胡建淼 |
中国法学 |
1 |
行政主体责令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属性 |
|
章剑生 |
法学研究 |
2 |
对违反法定程序的司法审查 |
|
章剑生 |
法商研究 |
1 |
行政许可审查标准:形式抑或实质 |
|
李训民 |
法学 |
2 |
给付行政之理论与实务 |
|
杜仪方 |
现代法学 |
3 |
从“三鹿事件”看我国行政不作为赔偿的法律空间 |
|
魏琼 |
法学 |
9 |
反行政性垄断执法模式的现实与理想 |
|
12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2011(5) |
王克稳 |
中国法学 |
4 |
政府业务委托外包的行政法认识 |
|
章志远 |
法商研究 |
2 |
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之研究 |
|
章志远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行政裁量基准的理论悖论及其消解 |
|
章志远 |
清华法学 |
5 |
工伤认定行政法规范解释的司法审查 |
|
黄学贤 |
法学 |
12 |
行政诉讼中原告与第三人举证期限探索 |
|
2010(4) |
黄学贤 |
中国法学 |
5 |
形式作为而实质不作为行政行为探讨 |
|
章志远 |
中国法学 |
2 |
民营化、规制改革与新行政法的兴起 |
|
杨海坤 |
法学 |
3 |
经济危机的公法应对 |
|
黄学贤 |
法学 |
8 |
行民交叉案件处理之探究 |
|
2009(3) |
章志远 |
法学研究 |
5 |
司法判决中的行政不作为 |
|
黄学贤 |
法学评论 |
2 |
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受案范围研究 |
|
黄学贤 |
法学 |
10 |
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探讨 |
|
10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2011(2) |
于立深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行政立法不作为研究 |
|
崔卓兰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探微 |
|
2010(5) |
于立深 |
中国法学 |
5 |
违反行政程序司法审查中的争点问题 |
|
崔卓兰 |
法学研究 |
1 |
行政自制与中国行政法治发展 |
|
于立深 |
法商研究 |
2 |
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运行的实证分析 |
|
郑雅方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论行政裁量基准的实质渊源 |
|
鲁鹏宇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德国公权理论评介 |
|
2009(3) |
于立深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论政府的信息形成权及当事人义务 |
|
于立深 |
法学家 |
3 |
概念法学和政府管制背景下的新行政法 |
|
崔卓兰 |
法律科学 |
6 |
行政自制的可能性分析 |
|
9 |
上海政法学院 |
2011(3) |
关保英 |
比较法研究 |
1 |
公民法律素质的测评指标研究 |
|
关保英 |
法律科学 |
2 |
论行政法关系的设定权 |
|
关保英 |
法学评论 |
4 |
论司法审查中的行政成本权衡 |
|
2010(2) |
关保英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论行政相对人的陈述权 |
|
关保英 |
法学 |
4 |
行政适用法律错误若干问题探讨 |
|
2009(4) |
关保英 |
比较法研究 |
1 |
行政法学体系全球趋同之解析 |
|
关保英 |
现代法学 |
3 |
论行政主体义务的法律意义 |
|
关保英 |
法律科学 |
4 |
行政公益诉讼的范畴研究 |
|
关保英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行政强制征收的程序控制探讨 |
|
8 |
西南政法大学 |
2011(1) |
曾哲 |
现代法学 |
4 |
紧急状态应对机制中的民生至上理念 |
|
2010(4) |
徐以祥 |
法学研究 |
6 |
行政法上请求权的理论构造 |
|
孙兵 |
现代法学 |
1 |
汉语“行政法”语词的由来及其语义之演变 |
|
唐忠民 |
法学 |
3 |
新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应细化“公共利益” |
|
谭宗泽 |
现代法学 |
4 |
行政诉讼目的新论 |
|
2009(3) |
谭宗泽 |
现代法学 |
2 |
国家教育考试机构法律地位研究 |
|
张向东 |
现代法学 |
5 |
城市房屋拆迁法律性质之定位 |
|
王学辉 |
法商研究 |
6 |
超越程序控权:交往理性下的行政裁量程序 |
|
8 |
华东政法大学 |
2011(3) |
陈越峰 |
中国法学 |
5 |
公报案例下对下级法院同类案件判决的客观影响 |
|
王跃龙 |
法学 |
1 |
民事调解优于行政处罚 |
|
沈福俊 |
法学 |
4 |
行政诉讼简易程序构建的法治化路径 |
|
2010(2) |
朱应平 |
法商研究 |
3 |
行政机关内部准备性行为的信息公开问题探析 |
|
沈福俊 |
法学 |
4 |
行政诉讼视角下法院与行政机关关系的法律规制 |
|
2009(3) |
程金华 |
中国社会科学 |
6 |
中国行政纠纷解决的制度选择 |
|
尹晓红 |
法学 |
2 |
地方政府救楼市的法律评析 |
|
沈福俊 |
法学 |
9 |
建立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相适应的保密制度 |
|
7 |
最高人民法院 |
2011(3) |
刘贵祥 |
中国法学 |
2 |
论行政审批与合同效力 |
|
耿宝建 |
法学 |
3 |
法规变动与信赖利益保护 |
|
江必新 |
中外法学 |
6 |
论软法效力 |
|
2009(4) |
江必新 |
法学研究 |
5 |
行政行为效力判决之基准与规则 |
|
江必新 |
现代法学 |
1 |
行政法学研究应如何回应服务型政府的实践 |
|
江必新 |
法学 |
6 |
论行政案件的受理标准 |
|
江必新 |
法学 |
12 |
行政法治理念的反思与重构 |
|
7 |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1(2) |
高秦伟 |
中国法学 |
1 |
私人主体的行政法义务 |
|
高秦伟 |
法商研究 |
2 |
美国行政法上的非立法性规则及其启示 |
|
2010(4) |
高秦伟 |
现代法学 |
1 |
美国法上的行政协议及其启示 |
|
高秦伟 |
中外法学 |
1 |
私人主体的信息公开义务 |
|
高秦伟 |
比较法研究 |
3 |
论欧盟行政法上的风险预防原则 |
|
高秦伟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美国禁止授权原则的发展及其启示 |
|
2009(1) |
高秦伟 |
法商研究 |
1 |
美国行政法中正当程序的“民营化”及其启示 |
|
6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2011(3) |
肖军 |
法学评论 |
2 |
德国政府采购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则之嬗变与启示 |
|
宋智敏 |
法学评论 |
3 |
西方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 |
|
江国华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行政法的全球视野 |
|
2010(2) |
庄汉 |
法学评论 |
5 |
我国行政诉讼中暂时权利保护制度的缺失与构建 |
|
陈立波 |
政法论坛 |
6 |
出入境边防检查的行为模式分析 |
|
2009(1) |
徐继超 |
法学评论 |
1 |
论我国依法行政与宪法教育之关系 |
|
6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2011(2) |
叶必丰 |
法学研究 |
6 |
规则抄袭或细化的法解释学分析 |
|
李泠烨 |
清华法学 |
1 |
土地使用的公共限制 |
|
2010(1) |
朱芒 |
中国法学 |
3 |
“行政行为违法性继承”的表现及其范围 |
|
2009(3) |
叶必丰 |
中国法学 |
5 |
具体行政行为框架下的政府信息公开 |
|
徐健 |
现代法学 |
3 |
行政任务的多元化与行政法的结构性变革 |
|
何渊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美国的区域法制协调 |
|
6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2011(1) |
肖泽晟 |
法商研究 |
3 |
论行政强制执行中债权冲突的处理 |
|
2010(3) |
邹焕聪 |
现代法学 |
3 |
行政私法理论在合同制度中的展开 |
|
周安平 |
法商研究 |
4 |
问责规范的非法治化现象 |
|
王太高 |
法学 |
9 |
论行政许可注销立法之完善 |
|
2009(2) |
王太高 |
法商研究 |
5 |
论我国行政许可延续立法之完善 |
|
胡敏洁 |
法学家 |
6 |
专业领域中行政解释的司法审查 |
|
6 |
南开大学法学院 |
2011(1) |
闫尔宝 |
清华法学 |
2 |
日本的行政指导 |
|
2010(2) |
韩良 |
政法论坛 |
4 |
论气候行政权 |
|
宋华琳 |
清华法学 |
6 |
美国行政法上的独立规制机构 |
|
2009(3) |
赵正群 |
法学评论 |
1 |
美国的信息公开诉讼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
宋华琳 |
清华法学 |
3 |
基层行政执法裁量权研究 |
|
赵正群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中国大陆首批信息公开诉讼案件论析(2002—2008) |
|
6 |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1(2) |
孔繁华 |
法学评论 |
1 |
行政诉权的法律形态及其实现路径 |
|
崔卓兰 |
法学评论 |
5 |
我国行政规章的事后评估机制研究 |
|
2010(2) |
孔繁华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法德英美四国行政诉讼性质比较考察 |
|
伍劲松 |
法学评论 |
3 |
行政判断余地之理论、范围及其规制 |
|
2009(2) |
崔卓兰 |
中国法学 |
4 |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内部控制 |
|
崔卓兰 |
法商研究 |
3 |
行政自制理念的实践机制:行政内部分权 |
|
5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1(2) |
戚建刚 |
法学研究 |
1 |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之转型 |
|
方世荣 |
法学 |
6 |
论促进低碳社会建设的政府职能及其行政行为 |
|
2010(1) |
戚建刚 |
中国法学 |
2 |
极端事件的风险恐慌及对行政法制之意蕴 |
|
2009(2) |
戚建刚 |
法学研究 |
5 |
风险认知模式及其行政法制之意蕴 |
|
戚建刚 |
法商研究 |
5 |
风险规制过程合法性之证成 |
|
5 |
国家行政学院 |
2011(2) |
胡建淼 |
政法论坛 |
4 |
行政诉讼调解、和解抑或协调和解 |
|
胡建淼 |
法学 |
11 |
有关对物权行政限制的几个法律问题 |
|
2010(1) |
褚松燕 |
政法论坛 |
6 |
弱势群体保护中的政府创新动力机制分析 |
|
2009(2) |
宋功德 |
清华法学 |
3 |
行政裁量控制的模式选择 |
|
杨小军 |
法商研究 |
4 |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反思 |
|
4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2011(4) |
周佑勇 |
法学 |
5 |
控烟立法的基础与吸烟者的权利边界 |
|
周佑勇 |
法学家 |
4 |
裁量基准的制度定位 |
|
周佑勇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裁量不作为的要件分析 |
|
周佑勇 |
现代法学 |
5 |
论行政立法不作为违法 |
|
4 |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
2010(4) |
尹建国 |
法律科学 |
1 |
论“理想言谈情境”下的行政参与制度 |
|
尹建国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公共行政给付中的裁量权治理 |
|
尹建国 |
中外法学 |
5 |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说明理由 |
|
尹建国 |
法学评论 |
5 |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模式构建 |
|
4 |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
2010(2) |
郑春燕 |
中外法学 |
4 |
论诱导性规制下的口头行政契约 |
|
郑春燕 |
法商研究 |
4 |
论“基于公益考量”的确认违法判决 |
|
2009(2) |
罗文燕 |
法商研究 |
2 |
服务型政府与行政法转型 |
|
郑春燕 |
法学研究 |
3 |
服务理念下的程序裁量及其规制 |
|
3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10(1) |
高卫明 |
法商研究 |
1 |
论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中的公民义务 |
|
2009(2) |
王贵松 |
法学家 |
2 |
行政裁量的内在构造 |
|
王贵松 |
法学评论 |
3 |
行政裁量权收缩之要件分析 |
|
3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2010(2) |
孙岩丽 |
政法论坛 |
3 |
行政权的道德考量 |
|
刘连泰 |
现代法学 |
5 |
计算被征收不动产价值的时间标准 |
|
2009(1) |
孙丽岩 |
比较法研究 |
3 |
行政行为中的意思表示 |
|
3 |
重庆大学法学院 |
2011(1) |
袁文全 |
法律科学 |
1 |
市场背景下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法律规制 |
|
2009(2) |
袁文全 |
法学评论 |
5 |
论公共政策对契约自由原则的矫正 |
|
胡光志 |
法学评论 |
6 |
国家干预经济中“政府失灵”的人性解读及控制 |
|
3 |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0(2) |
肖北庚 |
现代法学 |
2 |
政府采购法制之发展路径 |
|
肖北庚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我国政府采购法制之根本症结及其改造 |
|
2009(1) |
张德峰 |
政法论坛 |
2 |
宏观调控主体法律责任的性质 |
|
3 |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2010(1) |
张淑芳 |
法律科学 |
3 |
论规章制定中听证程序的完善 |
|
2009(2) |
张淑芳 |
中国法学 |
6 |
论社会行政法的范畴及规制模式研究 |
|
刘素英 |
现代法学 |
5 |
行政许可的性质与功能分析 |
|
2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杨登峰 |
法学研究 |
3 |
行政行为撤销要件的修订 |
|
2009(1) |
杨登峰 |
法学研究 |
6 |
程序违法行政行为的补正 |
|
2 |
西北政法大学 |
2010(1) |
彭涛 |
法律科学 |
4 |
论行政诉讼的功能 |
|
2009(1) |
严琦华 |
法律科学 |
1 |
公共危机处置:从战略决策的切入到战术模式的运转 |
|
2 |
山东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桑本谦 |
中外法学 |
1 |
“钓鱼执法”与“后钓鱼时代”的执法困境 |
|
2009(1) |
肖金明 |
现代法学 |
3 |
政府系统副职职能转型、规模控制与组织法治 |
|
2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
2011(2) |
冯辉 |
法学评论 |
3 |
问责制、监管绩效与经济国家 |
|
侯猛 |
法学 |
6 |
进京接访的政法调控 |
|
2 |
中南大学法学院 |
2011(1) |
王麟 |
法律科学 |
4 |
行政附款行为属性三论 |
|
2010(1) |
江必新 |
法学研究 |
6 |
社会治理新模式与行政法的第三形态 |
|
2 |
湖南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刘拥 |
法学评论 |
2 |
检察机关行使行政公诉权的正当性阐释 |
|
2009(1) |
屈茂辉 |
法学研究 |
3 |
中国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研究 |
|
2 |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
2010(2) |
张旭勇 |
法商研究 |
5 |
论行政诉讼和解的正当性困境及其化解 |
|
张旭勇 |
法学 |
9 |
权利保护的法治限度 |
|
2 |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2011(1) |
包万超 |
比较法研究 |
3 |
公共选择理论与实证行政法学的分析基础 |
|
2010(1) |
包万超 |
中国法学 |
6 |
面向社会科学的行政法学 |
|
1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
2010(1) |
周汉华 |
法学家 |
3 |
《保守国家秘密法》修改述评 |
|
1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2011(1) |
孙谦 |
中国社会科学 |
1 |
设置行政公诉的价值目标与制度构想 |
|
1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09(1) |
张红 |
政法论坛 |
2 |
行政赔偿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之关系及其处理 |
|
1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2011(1) |
徐继敏 |
清华法学 |
2 |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价值与路径分析 |
|
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
2009(1) |
高国柱 |
清华法学 |
1 |
全球化背景下政府管制的冲突与协调 |
|
1 |
中山大学法学院 |
2010(1) |
毛玮 |
现代法学 |
3 |
论行政法的建构性与规范性 |
|
1 |
山西大学法学院 |
2009(1) |
赵银翠 |
法学家 |
3 |
行政过程中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
|
1 |
河海大学法学院 |
2011(1) |
邢鸿飞 |
法律科学 |
1 |
论基础设施权 |
|
1 |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
2011(1) |
王妍 |
政法论坛 |
1 |
公司登记中的政府角色 |
|
1 |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
2010(1) |
肖世杰 |
现代法学 |
5 |
通过参与的纠纷消解 |
|
1 |
安徽大学法学院 |
2010(1) |
汪莉 |
政法论坛 |
4 |
行业协会自治权性质探析 |
|
1 |
辽宁大学法学院 |
2009(1) |
刘大伟 |
法商研究 |
4 |
社会公共组织参与管制优势的法经济学分析 |
|
1 |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2011(1) |
宋广奇 |
法学评论 |
5 |
行政赔偿先行处理程序之再完善 |
|
1 |
华侨大学法学院 |
2009(1) |
陈斯彬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作为行为和制度的行政指导 |
|
1 |
南昌大学立法研究中心 |
2009(1) |
肖 萍 |
法学评论 |
1 |
行政裁判执行制度研究 |
|
1 |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
2010(1) |
蒋红珍 |
中国法学 |
3 |
论适当性原则 |
|
1 |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
2011(1) |
葛洪义 |
法律科学 |
1 |
我国地方法制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
|
1 |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 |
2011(1) |
喻少如 |
法学评论 |
4 |
论社会救助制度中的行政给付程序 |
|
1 |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10(1) |
袁明圣 |
法商研究 |
1 |
我国税收行政立法权的合法性危机及其出路 |
|
1 |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
2009(1) |
肖明 |
法学 |
10 |
“先行先试”应符合法治原则 |
|
1 |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2010(1) |
胡悦 |
法律科学 |
5 |
行政行为转变研究 |
|
1 |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
2010(1) |
李牧 |
法学评论 |
4 |
论公民信息申请权的实现障碍及其克服途径 |
|
1 |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杜仪方 |
法学家 |
1 |
“恶魔抽签”的赔偿与补偿 |
|
1 |
重庆工商大学法学院 |
2011(1) |
林泰 |
现代法学 |
5 |
全球化语境与行政法国际化 |
|
1 |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
2011(1) |
王周户 |
法律科学 |
3 |
论行政处罚的适用条件及其与刑罚的适用关系 |
|
1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
2011(1) |
许莲丽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中的秘密审查制度 |
|
1 |
扬州大学法学院 |
2011(1) |
胡吕银 |
法学评论 |
6 |
对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是被征收或流转土地上的负担 |
|
1 |
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 |
2009(1) |
孙秀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行政法发展的理论反思 |
|
1 |
江苏淮阴工学院 |
2009(1) |
邓刚宏 |
中国法学 |
5 |
论我国行政诉讼功能模式及其理论价值 |
|
1 |
中国法学杂志社 |
2011(1) |
朱广新 |
法学 |
5 |
房屋征收补偿范围与标准的思考 |
|
1 |
江苏警官学院 |
2011(1) |
张洪波 |
法学 |
9 |
辅警的主体定位及规范 |
|
1 |
国务院法制办 |
2011(1) |
袁曙宏 |
中国法学 |
4 |
我国《行政强制法》的法律地位、价值取向和制度逻辑 |
|
1 |
中央党校政法部 |
2011(1) |
王勇 |
法学评论 |
6 |
也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
1 |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 |
2009(1) |
杨君佐 |
法学家 |
4 |
发达国家网络信息内容治理模式 |
|
1 |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
2011(1) |
孙春雨 |
政法论坛 |
3 |
我国行政矫治措施之问题与出路 |
|
1 |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 |
2011(1) |
王庆延 |
现代法学 |
2 |
隐形的“法律” |
|
1 |
上海司法研究所 |
2010(1) |
杨寅 |
法学评论 |
2 |
行政处罚类政府信息公开中的法律问题 |
|
1 |
香港大学法学院 |
2011(1) |
肖明 |
法学 |
10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运行状态考察 |
|
1 |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学院 |
2011(1) |
袁治杰 |
清华法学 |
1 |
德国“留校任教授禁止”原则 |
|
1 |
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 |
2011(1) |
蒋舸 |
法律科学 |
2 |
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模式的选择 |
|
1 |
巴黎政治学院 |
2010(1) |
蔡克蒙 |
法学 |
10 |
中国城管能从外国学习哪些经验 |
|
1 |
日本广岛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科 |
2010(1) |
葛虹 |
法学 |
10 |
政府巨型数据库与隐私权保护 |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