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总体评价
2009-2011年,15种CLSCI法学核心期刊共发表刑事诉讼法学论文356篇,占论文总数4273篇的8.33%,次于民法学、法理学、刑法学和经济法学,位居第五。其中,发表在三大权威期刊上的论文共计59篇,占总数525篇的11.24%。从各项指标来看,2009-2011年刑事诉讼法学整体发展情况良好。
刑事诉讼法学论文占CLSCI论文总数比例
刑事诉讼法学论文占三大权威期刊论文总数比例
从各年的情况来看,2011年15种CLSCI法学核心期刊共发表刑事诉讼法学论文125篇,占论文总数1435篇的8.71%。其中发表在三大权威期刊上的论文22篇,占总数172篇的12.79%。与2010年的论文发表情况相比,在论文总数上略有下降,在三大权威期刊论文发表数上大体持平。需要指出的是,2010年是刑事诉讼法学发展突飞猛进的一年,论文发表总数、三大权威期刊论文发表数两项指标比2009年实现了飞跃性的增长,而2011年基本将2010年良好的发展势头稳固了下来。
总体来看,2009-2011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呈现出如下特点:
(1)理论研究热点紧贴立法和司法实践。
2012年刑事诉讼法大修,对证据制度做出重大修改补充,2010年“两个证据规定”出台实施,引起理论界高度关注。在2009-2011年发表的356篇刑事诉讼法学CLSCI论文中,有关证据规则、证明标准的论文在总量上占据了第一、二位。结合本次立法修改,审前程序律师辩护权、侦查程序规范化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另外,量刑程序改革、刑事和解等传统热点也继续升温。
(2)注重实证研究方法和我国的本土经验。
评价一门学科的发展,不仅在于基础理论的创新,研究方法的更新也同样重要。2009-2011年发表的356篇CLSCI论文中,有20余篇直接运用了实证研究方法,对刑事诉讼制度和各种改革举措在实践中的运行情况展开实证分析。另外,“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特色”成为近三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关键词,理论界在吸收借鉴法治发达国家研究成果的同时,立足于我国的语境,挖掘我国的本土经验,反映出刑事诉讼法学作为一门学科自身发展的成熟。
(3)外国法和比较法研究成果显著。
2009-2011年,我国学者在借鉴外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先进经验方面倾注了相当的精力,在发表的356篇论文中,有42篇属于外国法研究或比较法研究,占总数的11.80%,高于法学专业其他学科的平均水平。在对象上涉及英、美、德、意等国,在内容上均匀覆盖证据规则、证明标准、协商制度、刑事和解、侦查权监督等多个领域,体现出我国刑事诉讼法学者研究视野的宽广。
(4)正面回应重大热点法治事件。
李庄案、赵作海案、杨佳袭警案、许霆案等案件,引起公众对程序公正的群体性怀疑和广泛讨论,发展为动摇社会舆论的重大法治事件。理论界也在第一时间正面予以回应,不少论文对热点事件背后透出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问题进行反思,还有4篇论文专门就媒体、民意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展开讨论。
(二)研究队伍总体评价
2009-2011年CLSCI刑事诉讼法学论文共涉及高产作者(发表4篇以上论文)21人。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合作作者,本报告仅统计第一作者。
作者 |
论文总数 |
三大核心期刊篇数 |
年龄段(岁) |
陈瑞华 |
12 |
5 |
41-45 |
陈光中 |
11 |
4 |
60岁以上 |
左卫民 |
11 |
4 |
46-50 |
万毅 |
10 |
0 |
36-40 |
龙宗智 |
9 |
5 |
56-60 |
易延友 |
8 |
2 |
36-40 |
朱立恒 |
8 |
0 |
36-40 |
郭华 |
7 |
1 |
46-50 |
孙万怀 |
7 |
1 |
41-45 |
陈卫东 |
6 |
3 |
51-55 |
胡铭 |
5 |
1 |
35岁以下 |
汪建成 |
5 |
1 |
46-50 |
周洪波 |
4 |
2 |
36-40 |
何家弘 |
4 |
1 |
56-60 |
陈岚 |
4 |
1 |
46-50 |
郭云忠 |
4 |
1 |
41-45 |
马静华 |
4 |
1 |
41-45 |
李训虎 |
4 |
1 |
35岁以下 |
林喜芬 |
4 |
0 |
35岁以下 |
彭海青 |
4 |
0 |
36-40 |
张斌 |
4 |
0 |
41-45 |
2009-2011年CLSCI刑事诉讼法学高产作者年龄段分布
从2009-2011年CL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作者的年龄构成来看,刑事诉讼法学研究队伍结构十分合理,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高产作者涌现。老一辈学者率先垂范、笔耕不辍,陈光中先生一人发表论文11篇,堪称学界楷模。陈瑞华、左卫民、龙宗智、陈卫东、郭华、孙万怀、汪建成等中坚力量成果丰硕,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中流砥柱。万毅、易延友、朱立恒、周洪波、胡铭、李训虎、林喜芬等青年学者担当重任,成为支撑刑事诉讼法学未来发展的生力军。
2009-2011年CLSCI刑事诉讼法学论文作者单位分布
2009-2011年,实务部门共发表CLSCI刑事诉讼法学论文46篇(其中三大权威期刊7篇),占论文总数的12.92%。涉及检察院、法院共24家单位,占论文作者单位分布的27%左右。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四级检察院、法院均有论文发表,基层司法机关的研究热情得到充分调动。以上数据表明,实务部门已经成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
(三)法学院校排名分析
2009-2011年CLSCI刑事诉讼法学论文作者共来自88家单位,排名前十的单位依次为:
名次 |
单位 |
篇数 |
三大期刊篇数 |
作者 |
1 |
中国政法大学 |
37 |
10 |
陈光中(11)、李训虎(4)、汪海燕(3)、顾永忠(3)、元轶(2)、褚福民(2)、樊崇义、卞建林、王进喜、张南宁、杨宇冠、黄河、黎敏、栗峥、屈新、张冠楠、张保生、刘根菊 |
2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35 |
10 |
左卫民(11)、龙宗智(9)、万毅(7)、马静华(4)、张斌(4)、郭松 |
3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28 |
6 |
陈瑞华(12)、汪建成(5)、吴纪奎(3)、陈永生(3)、林志毅、何诗扬、陈虎、汪贻飞、李扬 |
4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18 |
4 |
陈卫东(6)、何家弘(4)、刘品新(2)、魏晓娜、程雷、侣化强、李奋飞、雷小政、刘晓丹 |
5 |
西南政法大学 |
17 |
2 |
孙长永(3)、施鹏鹏(2)、李昌盛(2)、陈如超(2)、陈彬、兰跃军、唐治祥、高一飞、李昌林、王跃、闫召华、纪虎 |
6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15 |
4 |
易延友(8)、周洪波(4)、栗峥(2)、张建伟 |
7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11 |
4 |
朱孝清(3)、张智辉(2)、葛琳(2)、陈国庆、蔡巍、向泽选、最高检“监狱监督制度比较研究课题组” |
8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10 |
2 |
姚莉(3)、詹建红(2)、杨宗辉、龚举文、董邦俊、施业家、冯喜恒 |
8 |
华东政法大学 |
10 |
1 |
孙万怀(4)、宋远升、王俊民、姚建龙、叶青、周强、杜志淳 |
10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9 |
2 |
卢乐云(3)、张泽涛(2)、薛少林、李兰英、陆而启、刘学敏 |
10 |
西北政法大学 |
9 |
1 |
裴苍龄(2)、姚剑(2)、魏虹(2)、程军伟、冯卫国、宋志军 |
根据该表,我们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1)整体表现良好,个人表现突出。
从法学院校整体情况来看,2009-2011年CLSCI刑事诉讼法学论文发表前十强单位共发表论文199篇,占356篇总数的55.90%。其中三大权威期刊论文46篇,占59篇总数的77.97%。从个人情况来看,高产作者前十强共发表论文90篇,仅这10人发表的论文就占到了总数的25.28%。在2009-2011年CLSCI各学科高产作者排名前二十强中,有5个席位为刑事诉讼法学者占据。综合这些数据,2009-2011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整体表现良好,个人表现突出。
(2)中国政法大学、四川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稳坐三甲。
回顾2009-2011三年的刑事诉讼法学科研单位论文排名,每一年的前三甲都被中国政法大学、四川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三家牢牢坐定,只不过名次有细微调整而已。但是,这三家法学院校刑事诉讼法学科的具体情况却各不相同。中国政法大学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力量一向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拥有专职研究人员二十余人,又是诉讼法学的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陈光中先生率领众位中青年学者发表37篇CLSCI论文,是对法大刑诉法领袖地位的捍卫。四川大学法学院地处京外,没有自办刊物,但两位名家龙宗智、左卫民,4位青年学者万毅、马静华、张斌、郭松充分发挥实力,人均发表论文数高达5.83篇,最终以论文总数35篇、三大权威10篇的优异成绩名列第二,实在令人敬佩。与之相似的还有北京大学法学院,在专职教师不多的情况下,充分调动现有战力,取得了第三的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该院一批优秀的博士生也为论文总数贡献不小,充分展示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成果丰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以论文总数18篇、三大权威4篇的成绩位居第四。发表的18篇论文中有一多半出自陈卫东、何家弘这两位名家之手。要进军第一梯队,还需进一步激发青年一代研究者的创作力。清华大学法学院以论文总数15篇、三大权威4篇的成绩名列第六。该院的刑事诉讼法学专职教师只有张建伟、易延友二人,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值得注意的是,周洪波、栗峥两位青年才俊在清华博士后流动站期间共发表论文6篇,为清华法学院做出了贡献。
(4)五大政法院校持续发力。
五大政法院校中,除了中国政法大学高居榜首以外,其他四家也都顺利进入前十强。西南政法大学的刑事诉讼法学科一向实力雄厚,2009年意外地只发表了2篇CLSCI论文,但是在2010年、2011年迅速找回状态,以总数17篇的成绩名列第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以总数10篇的成绩并列第八,虽然没有特别突出的高产作者,但是人人发力,全面开花,是这两校的共同特色。西北政法大学以总数9篇的成绩跻身十强,但是9篇论文中有8篇是发表在自办刊物上,在说服力上明显不足。
(5)司法实务部门彰显实力。
2009-201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发表CLSCI论文11篇,位居第七。其中包含三大权威4篇,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的三大权威期刊发表数量相当,仅次于中国政法大学、四川大学法学院和北京大学法学院。最高人民法院也取得了论文总数6篇,三大权威2篇的好成绩。发表的论文与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工作紧密相连,而且质量颇高,充分展现了最高司法机关的研究实力。
(6)厦门大学法学院进步神速。
厦门大学法学院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水平原本一般,但是在2010年却出人意料地以论文总数7篇、三大权威2篇的傲人战绩位列当年院校排名第五,在本次的2009-2011三年排名中也晋身十强。但是,随着为2010年的成绩立下汗马功劳的两位高产作者张泽涛、卢乐云,一人调离该院,一人结束在该院的学习,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厦大刑诉法学科面临的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