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总体评价
2009-2011年,15种CLSCI法学核心期刊共发表刑法学论文552篇,占论文总数4273篇的12.92%。仅次于民法学和法理学,位居第三。其中,发表在三大权威期刊上的论文共计74篇,占总数525篇的14.10%。从各项指标来看,2009-2011年刑法学整体发展情况良好。
刑法学论文占CLSCI论文总数比例
刑法学论文占三大权威期刊论文总数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度15种CLSCI法学核心期刊共发表刑法学论文198篇,占论文总数1435篇的13.80%,自统计开始的2009年以来,首次超过了法理学,跃居第二。其中发表在三大权威期刊上的论文共计23篇,占总数172篇的13.37%。与2010年度刑法学论文发表情况相比,在论文总数上有明显上升,在三大权威期刊论文发表数上有小幅下降。
总体来看,2009-2011年刑法学研究呈现出如下特点:
(1)理论的内力和立法的外力共同影响研究热点形成。
一方面,刑法学是规范科学,对理论自恰的追求永远是刑法学发展的内生动力。2009-2011年,犯罪构成、客观归责、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等传统热点继续升温,刑法解释方法和刑法解释立场逐渐成为新的争论焦点。另一方面,刑法理论研究紧跟刑事立法动向,《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前后,围绕量刑、危险驾驶,有大批高质量的论文面世。
(2)刑法学各领域发展相对均衡。
我国刑法学研究一直以来存在重总论、轻分论,重犯罪论、轻刑罚论的现象。但是,就2009-2011年CLSCI刑法学论文发表情况而言,这种研究偏向得到了一定改善。《刑法修正案(八)》对刑罚和刑罚的具体运用两章做出了重要修改,再加上《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等重要司法解释的出台,刑罚改革、量刑规范化方面的研究一再升温。同时,刑法分论的论文数量也有所增加,不乏有刑法学大家针对分论中的问题撰写长篇论文。但是,犯罪学、刑事政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仍然较少。
(3)对热点问题的研究渐趋理性和规范。
2009-2011这短短三年间,“风险刑法”经历了从瞬间骤热到整个理论界大反思的过程,强烈的自省意识反映出刑法学作为一门学科自身发展的成熟。对李昌奎案、药家鑫案、习水嫖宿幼女案、天价过路费案等热点案件的讨论,也不再局限于具体个案的定性,逐渐开始转向个案背后隐藏的法规范自身的问题,乃至整个司法制度的内在问题。
(二)研究队伍总体评价
2009-2011年CLSCI刑法学论文共涉及高产作者(发表4篇以上论文)30人。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合作作者,本报告仅统计第一作者。
作者 | 论文总数 | 三大权威期刊篇数 | 年龄段(岁) |
陈兴良 | 24 | 6 | 51-55 |
张明楷 | 19 | 7 | 51-55 |
赵秉志 | 14 | 3 | 56-60 |
刘艳红 | 13 | 4 | 41-45 |
周光权 | 9 | 2 | 41-45 |
高铭暄 | 8 | 1 | 60岁以上 |
刘明祥 | 8 | 2 | 51-55 |
刘宪权 | 8 | 2 | 56-60 |
劳东燕 | 8 | 1 | 36-40 |
陈璇 | 6 | 2 | 35岁以下 |
杜宇 | 6 | 2 | 36-40 |
付立庆 | 6 | 1 | 36-40 |
欧阳本祺 | 6 | 1 | 36-40 |
石经海 | 6 | 0 | 41-45 |
周详 | 5 | 1 | 36-40 |
车浩 | 5 | 2 | 35岁以下 |
汪明亮 | 5 | 1 | 41-45 |
齐文远 | 5 | 0 | 56-60 |
黄风 | 5 | 0 | 51-55 |
杨兴培 | 5 | 0 | 51-55 |
周少华 | 5 | 0 | 41-45 |
张智辉 | 4 | 2 | 56-60 |
冯亚东 | 4 | 2 | 56-60 |
黎宏 | 4 | 1 | 46-50 |
时延安 | 4 | 1 | 36-40 |
王利荣 | 4 | 1 | 51-55 |
王良顺 | 4 | 0 | 46-50 |
翟中东 | 4 | 0 | 46-50 |
2009-2011年CLSCI刑法学高产作者年龄段分布
2009-2011年CLSCI论文作者单位分布
2009-2011年发表的CLSCI刑法学论文中,来自实务部门的共有26篇,涉及18家单位,涵盖人大、政法委、法院、检察院、监狱、律师事务所等多个领域,占论文作者单位分布的16.07%。这表明实务部门已经成为刑法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三)法学院校排名分析
2009-2011年CLSCI刑法学论文作者共来自112家单位,排名前十的单位依次为:
名次 | 单位 | 篇数 | 三大期刊篇数 | 作者 |
1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55 | 14 | 张明楷(19)、周光权(9)、劳东燕(8)、黎宏(4)、车浩(4)、缑泽昆(2)、钱叶六(2)、姚诗、李强、杨延军、程岩、丁慧敏、周啸天、黄继坤 |
2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45 | 10 | 陈兴良(24)、梁根林(3)、白建军(3)、蔡桂生(3)、王新(3)、储槐植(2)、彭冰(2)、朱苏力、王世洲、车浩、焦旭鹏、常磊 |
3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及刑科院) | 40 | 3 | 赵秉志(14)、黄风(5)、高铭暄(3)、王志祥(3)、王秀梅(2)、蒋娜(2)、李希慧、王俊平、阴建峰、袁彬、张远煌、王昭振、陈雷、赵合理、邢馨宇、张磊、邹佳铭 |
4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37 | 9 | 刘明祥(8)、付立庆(6)、高铭暄(5)、时延安(4)、田宏杰(3)、谢望原(2)、冯军、肖中华、王莹、叶旺春、郭莉、李蕊佚、郭文龙、曹菲、李样举 |
5 | 华东政法大学 | 35 | 2 | 刘宪权(8)、杨兴培(5)、孙万怀(3)、李翔(3)、薛进展(2)、张勇(2)、王玉珏(2)、毛玲玲(2)、何萍、郑伟、俞小海、王恩海、吴允锋、陈和华、郭海清 |
6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34 | 3 | 齐文远(5)、周详(5)、王良顺(4)、苏彩霞(3)、童德华(3)、徐立(3)、夏勇(2)、程红(2)、简基松(2)、张克文、郭泽强、董邦俊、王安异、魏汉涛 |
7 | 中国政法大学 | 24 | 4 | 苏青(2)、曲新久、王牧、薛瑞麟、杨高峰、罗翔、李芳晓、方鹏、李怀胜 |
8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23 | 5 | 刘艳红(13)、欧阳本祺(6)、周少华(2)、杨志琼、梁云宝 |
8 | 西南政法大学 | 23 | 2 | 石经海(6)、王利荣(4)、陈伟(3)、梅传强(2)、袁林(2)、高维俭、邵栋豪、付子堂、赵兴洪、高巍、吴常青 |
8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23 | 0 | 林亚刚(3)、何荣功(3)、王明辉(2)、莫洪宪、康均心、皮勇、陈家林、叶小琴、陈璇、张羽、彭文华、肖志锋、王耀忠、余磊、赵俊、梁小平、雷山漫、陈金林 |
根据该表,我们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1)整体表现优异,个人表现突出,法学院校实力悬殊明显。
从法学院校整体情况来看,2009-2011年CLSCI刑法学论文发表前十强单位共发表论文339篇,占552篇总数的61.41%;在三大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52篇,占74篇总数的70.27%。从个人情况来看,名列高产作者前五强的陈兴良、张明楷、赵秉志、刘艳红5位教授,共发表论文84篇,仅这5人发表的论文就占到了总数的15.22%。在2009-2011年CLSCI各学科高产作者排名中,前一、二、四、五、六名都被刑法学者占据。综合这些数据,2009-2011年刑法学研究的整体特征可以概括为:整体表现优异,个人表现突出,法学院校实力悬殊明显。
(2)清华大学法学院独占鳌头。
2011年清华大学法学院在CLSCI核心期刊上发表刑法学论文19篇,其中三大权威3篇,连续三年蝉联CLSCI论文发表数、三大权威期刊论文发表数两项第一,最终以总数55篇、三大权威14篇的傲人成绩雄居榜首。清华刑法的专职教师只有张明楷、黎宏、周光权、劳东燕4人,但其中3位都进入了高产作者前十强,战力之精非其他院校可及。值得注意的是,在这55篇论文中,有15篇出自清华的博士生或博士后之手,学生发文比例明显高于位居前列的其他几家单位,可见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是打造超一流法学院的重要一环。
(3)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及刑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各领风骚。
北京大学法学院以总数45篇、三大权威10篇的成绩位居第二,其中有一半要归于陈兴良教授惊人的创作力,梁根林、白建军等知名学者也均有斩获。难能可贵的是,所发表的论文涵盖了刑法学各主要领域,虽然以规范刑法学为主,但也不乏有国际刑法、犯罪学方面的文章,反映出北大刑法学科发展的成熟。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及刑科院)以40篇的成绩位居第三。北师大刑科院组建7年,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拥有全国最强的国际刑法研究团队,发表的40篇论文也大多集中于国际刑法和刑罚(尤其是死刑)。团队的整合效应是师大刑法的最大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以37篇的成绩位居第四,在整体数量上未能进入三甲,但是这37篇中有9篇属于三大权威期刊,维护了人大刑法作为老牌重镇的尊严。纵然没有一人包揽十几、二十余篇的“豪举”,但基本人人皆有收获,发文数量相对平均,体现了人大刑法整体实力的均衡。值得一提的是,该院最近将陈璇这一极强的新人招至麾下,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4)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果丰硕。
华东政法大学以35篇的好成绩位列第五,在五大政法院校中拔了头筹。但是所发表的35篇论文中,有25篇是刊载在自办刊物《法学》上,在说服力上打了折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34篇的成绩名列第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五大政法院校中刑法学专职研究人员相对丰富的,取得这样的成绩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值得欣喜的是,发表2篇以上论文的作者均匀分布在老中青三代,体现了该校刑法学研究队伍建设的合理。
(5)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实力雄厚,东南大学法学院异军突起,武汉大学法学院重整旗鼓。
中国政法大学以24篇的成绩名列第七,东南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法学院以23篇的成绩并列第八名,这四家法学院校在发表论文数量上相差无几,但面临的考验却是各不相同。
中国政法大学发表的24篇CLSCI核心,从人均发表论文数量来看,与法大刑法庞大的师资队伍不成正比,在发掘现有研究力量的积极性上尚待努力。
东南刑法组建不久,在刘艳红教授的带领下发展迅速,以总数23篇、三大权威5篇的优异成绩跻身前十强。虽然其中绝大部分要归功于刘艳红、欧阳本祺这两位高产作者,但随着东南大学不断引进优秀人才,相信未来的发展会更均衡。
武汉大学法学院在经历了严重的师资流失之后,昔日风光不再,23篇论文中有16篇是发表在自办刊物上,而且三大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为零。令人欣慰的是,近两年武大法学院已经在严格控制“自发率”,2011年发表的7篇CLSCI论文中,仅有2篇是发表在自办刊物上。研究力量的重组不是朝夕之事,期待武大刑法重振雄风。
西南政法大学同样面临师资力量流失的问题,但王利荣、石经海、陈伟等几位学者的笔耕不辍,让西政保住了十强的地位。该校近几年又引进了不少青年才俊,未来的发展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