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2009-2011年CLSCL论文数据分析
发布日期:2012-08-0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一)学科整体评价

2009-2011年,15CLSCL法学核心期刊共发表宪法学论文283篇,占论文总数4273篇的7%。位列民法学、法理学、刑法学、经济法学、大国际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之后,居第七位。其中,发表在三大权威期刊上的论文共计24篇,占总数525篇的4%。从基本指标来看,2009-2011年宪法学整体发展较为平稳,比较符合该学科在法学整体学术发表中的传统特征。

宪法学论文占CLSCL论文总数比例

宪法学2009-2011年CLSCL论文数据分析

宪法学论文占三大权威期刊论文总数比例

宪法学2009-2011年CLSCL论文数据分析

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宪法学共发表论文96篇,占近三年发表量的34%;在三大权威刊物上发表10篇,占近三年发表量的42%,可以说是成果比较突出的一年,掀起了一个宪法学发表的小高潮。

总体来看,2009-2011年宪法学研究呈现出如下特点:

(1) 宪法学研究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呈现出若干领域深耕细作的趋势。

纵观2009-2011三年宪法学在CLSCL上的发表,可以发现学术研究的专业化程度明显提升。学者们不再满足粗线条的勾勒某些研究领域的轮廓和大致形状,而是开始在更细致与专业的程度运用宪法学的思维与方法来研究问题,得出结论。这里尤其是表现在对基本权利理论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关注个别、具体的基本权利。

(2) 传统研究重点继续保持热点,新的知识增长点也开始有质量的生发。

自中国宪法学逐步摆脱纯粹的政治宪法教义学的研究范式以来,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后,宪法学界以法律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作为新的叙事出发点,逐渐培育了一些“新的传统”话题和研究领域。例如以基本权利的法律教义学为中心的宪法解释理论,宪法实施机制等问题。从近三年发表来看,CLSCL仍然主要刊发了以上领域的作品,继续捍卫了这些研究范式的支配性与引领性。然而,仔细分析刊发文章,又隐约可现中国宪法学一些新的知识领域开始谋求解释力和重要性。例如对于中国宪法国家基本制度的研究,对于国家机构的研究,对于中央和地方宪法关系的研究,都在CLSCL上有多篇力作发表,显现出新的知识点开始有质量的生发。

(3) 问学立场、研究方法出现多元化,但差异化的学术脉络与传统之间的对话尚不深入

从近三年的发表来看,学者们的问学立场和研究方法开始进一步的多元化。就问学立场而言,关键在于宪法学如何恰当处理价值、规范与事实的关系,从已有发表来看,不同的作品背后隐藏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学术立场;研究方法上,多篇作品也没有囿于宪法解释学的方法,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方法开始综合运用。但从CLSCL的发表来看,近三年中国宪法学问学立场下的一大分化,即规范宪法学与政治宪法学的论辩没有通过作品深入体现。

(4) 比较宪法学的研究开始走向细致化、具体化

比较宪法学的研究从近三年的作品来看明显在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更加细致化和具体化。粗线条的比较或印象式的介绍今天已经明显很难在CLSCL上刊发。刊发的比较法作品多有如下特点:研究者具备运用一手资料研究的能力。基本上都有相应国家的留学或访学履历;研究问题趋向于局部、具体和细致,而不再停留在宏观比较;研究者都能有一定的中国语境的自觉,研究对象的选取开始和中国现实问题的解决有更密切关联,慢慢超越为追求知识而进行比较或研究的状态。

(5) 宪法学研究越来越体现部门法问题意识,开始自觉拓宽研究视界,主动回应部门法中的宪法问题,但实证研究仍不够

纵观近三年宪法学发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宪法学的部门法问题意识开始增强。多篇作品都是宪法学与民法学,宪法学与刑法学,宪法学与诉讼法学等问题的结合研究。宪法学者也开始更加自觉地追求通过知识影响部门法的立法与实施,并进一步回应现实生活中部门法问题的宪法解决之道。但实证研究的作品仍然过于稀少,与部门法的结合更多仍然停留在抽象原理与规范的层面,缺乏实证分析与个案考察。

(二)研究队伍整体评价

2009-2011CLSCL宪法学高产作者(发表4篇以上论文)10人。情况统计如下:

作者

论文总数

三大权威期刊篇数

年龄段(岁)

韩大元

11

4

51-55

张千帆

9

0

46-50

秦前红

6

0

46-50

童之伟

5

1

56-59

刘练军

5

0

31-35

江国华

4

1

36-40

刘连泰

4

0

41-45

刘志刚

4

0

41-45

谢维雁

4

1

41-45

王书成

4

2

31-35

2009-2011年在CLSCL高产发表论文的学者年龄构成来看,宪法学界基本上形成了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高产作者群体。50岁以上的学者占20%,其中韩大元教授发表论文共计11篇,在三大权威期刊上发表4篇,无论是论文发表总数还是权威期刊发表总数都居第1名,领军宪法学界;童之伟教授也发表5篇论文,充分体现出不凡的研究实力。40-50岁年龄段的学者构成了高产作者的中坚与主力,占到发表总人数的60%张千帆教授、秦前红教授、江国华教授、刘连泰教授、刘志刚教授、谢维雁教授学术谱系不同,方法有别,但都展现出杰出的研究水准和持续发表的能力。王书成博士、刘练军博士则是40岁以下研究者新生力量的优秀代表,占发表总人数的20%,展现出很好的研究潜力。

(三)法学院校排名分析

2009-2011CLSCL宪法学作者共来自79家学术单位,排名前十的单位依次为:

篇数

科研单位

年度

(篇数)

作者

刊物名称

期数

文章标题

24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0117

韩大元

中国法学

4

辛亥革命与宪法学知识谱系的转型

韩大元

法学研究

3

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宪法关系

王贵松

法商研究

2

我国优生法制的合宪性调整

韩大元

法学评论

3

论人体器官移植中的自我决定权与国家义务

王旭

中外法学

3

我国宪法实施中的商谈机制

韩大元

清华法学

5

论安乐死立法的宪法界限

韩大元

法学

12

论社会主义宪政的正当性与必要性

20108

王旭

中国法学

3

劳动、政治承认与国家伦理

韩大元

中国法学

5

1949年《共同纲领》的制定权

王旭

政法论坛

1

权利、理性与对话的宪法

韩大元

比较法研究

4

美浓部达吉立宪主义思想研究

韩大元

法学家

4

中国法学的“人大学派”

胡锦光

法学家

4

人大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特色与学术贡献

王贵松

比较法研究

5

美浓部达吉与中国的公法学

张龑

法学家

6

论人权与基本权利的关系

20099

韩大元

中国法学

6

基本权利概念在中国的起源与演变

郑磊

现代法学

1

宪法审查的穷尽法律救济原则

王书成

法学

2

论社会经济活动规制之合宪性推定

韩大元

法学

3

以《宪法》第 126 条为基础寻求宪法适用的共识

胡锦光

法学

4

齐案“批复”并非解释宪法最高人民法院不应废止

韩大元

政法论坛

3

论日本明治宪法对《钦定宪法大纲》的影响

许崇德

法学

10

论我国的宪法监督

曲相霏

法学

11

部属高校“地方化”与受教育权平等

曲相霏

环球法律评论

6

胎儿的宪法地位

18

中国政法大学

20119

刘飞

中国法学

2

宪法解释的规则综合模式与结果取向

谢立斌

比较法研究

1

自由权的保护义务

张守东

法学

3

美国死刑制度的宪法法理及其未来

赵宏

法学家

2

限制的限制

赵宏

政法论坛

2

作为客观价值的基本权利及其问题

郭晓飞

法制与社会发展

3

说不出名字的歧视

姚国建

政法论坛

4

论普通法对香港基本法实施的影响

张伟

政法论坛

5

试析设立国家人权机构的国内法依据

姚国建

比较法研究

6

宪法是如何介入家庭的

20107

王人博

法学研究

3

:中国法思想的本喻

蔡定剑

法学

2

论彭真对民主法制建设的十大贡献

吴淞豫

环球法律评论

4

"海洋入宪"模式比较研究

谢立斌

政法论坛

4

中德比较宪法视野下的人格尊严

薛小建

比较法研究

5

论社会保障权的宪法基础

赵宏

比较法研究

5

社会国与公民的社会基本权

薛小建

政法论坛

5

征地补偿制度法律问题探讨

20092

董璠舆

比较法研究

4

象征天皇不是日本国的元首

汪庆华

政法论坛

4

言论自由与国家角色:科斯v.费斯

17

北京大学法学院

20115

罗豪才

中国社会科学

3

人权法的失衡与平衡

张千帆

法学

1

中国宪政的路径与局限

张千帆

中外法学

2

中国大学招生指标制度的合宪性分析

潘爱国

法律科学

4

论非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

张千帆

政法论坛

5

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

20105

甘超英

中国法学

4

新中国宪法财产制度的历史回顾

陈端洪

中外法学

1

人民既不出场也不缺席

张千帆

环球法律评论

2

从二元到合作——从联邦分权模式的发展趋势

张千帆

法商研究

5

大学招生考试多元化的宪法底线

田飞龙

法学

10

瑞士族群治理模式评说

20097)

张千帆

环球法律评论

1

司法审查与民主

翟小波

中外法学

1

自由主义民主之反思

张千帆

法学

4

我国法院是否可以释宪

强世功

清华法学

5

司法主权之争

李忠夏

法学家

5

宪法学的教义化

张千帆

法学

11

高校招生与受教育机会平等

张千帆

法制与社会发展

6

中国宪政文化与制度建构的反思

17

武汉大学法学院

20116

江国华

中国法学

1

中国宪法学的研究范式与向度

梁成意

法学评论

1

宪法与民法之关系

秦前红

现代法学

1

文本、目的和语境

廖丹

法学评论

2

宪法中住宅概念之研究

汪习根

法律科学

3

论金融危机下发展权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秦前红

法学

8

对香港终审法院就“刚果金案”提请人大释法的看法

20105

江国华

法商研究

2

我国公民非典型参与及其文化隐喻

江国华

法律科学

2

论宪法能力

秦前红

法学评论

3

配额与平等——评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

刘茂林

法学评论

5

论宪法的正当性

周叶中

法学评论

6

两岸治理:一个形成中的结构

20096

周叶中

法学评论

2

论海峡两岸和平协议的性质

秦前红

法学

4

废止齐案“批复”之举值得 嘉许

周叶中

法学评论

4

《海峡两岸和平协议》(建议稿)

秦前红

法学评论

3

人民监督员制度在我国宪政框架下的性质定位

程关松

法律科学

4

宪法失序与对行政权剩余的规制

庄汉

法学评论

5

我国社会保险立法的宪法分析

15

厦门大学法学院

20116

张薇薇

法学评论

1

“人权条款”:宪法未列举权利的“安身之所”

周刚志

法商研究

3

论部门法规范冲突的宪法调适

刘连泰

法商研究

4

针对请愿权的国家义务

徐国栋

法学家

4

宪法一词的西文起源及其演进考

徐国栋

现代法学

4

是君主喜好还是元首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王建学

政法论坛

5

论地方团体法人的基本权利能力

20104

朱福惠

现代法学

1

我国人民法院裁判文书援引《宪法》研究

郭春镇

环球法律评论

2

从“限制权力”到“未列举权利”

李琦

现代法学

3

寻找学术自由之奥义

周刚志

法学评论

3

部门宪法释义学刍议

20095

朱福惠

法学

3

理性看待最高人民法院对齐玉苓案“批复”的废止

刘连泰

法商研究

3

将征收的不动产用于商业开发是否违宪

刘连泰

现代法学

3

宪法上征收规范的效力是否及于征税:一个比较法的观察

钟付和

现代法学

4

宪政式制衡还是多边化制度下的均衡?

宋方青

法学

12

地方立法中公众参与的困境与出路

12

华东政法大学

20113

童之伟

法学

1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内容构成

童之伟

现代法学

1

信访体制在中国宪法框架中的合理定位

姚岳绒

法学

6

中国宪法语境中不宜使用“不成文宪法”

20105

姚丽霞

法学

1

公民结社权在虚拟环境中的运用

童之伟

法学评论

2

变革时代中国法学圈中的悲情英雄

刁振娇

法学

7

羁押场所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宪法反思

姚岳绒

法学

9

关于中国宪法渊源的再认识

刘松山

政法论坛

5

1981:胎动而未形的宪法委员会设计

20094

童之伟

中国法学

6

为什么终审不终?

刘松山

中国法学

4

国家立法三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童之伟

法学

12

顺应时势变迁更新人大制度理念

刘松山

法学

2

人民法院的审判依据为什么不能是宪法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20113

孟涛

中国社会科学

2

中国非常法律的形成、现状与未来

向燕

环球法律评论

1

搜查与隐私权保护

曲相霏

环球法律评论

4

美国企业法人在宪法上的权利考察

20102

吕芳

环球法律评论

3

“巴克利诉瓦奥案”与竞选开支限制

黄金荣

法制与社会发展

4

“公益上书”的行动逻辑

20095

翟国强

法学研究

3

违宪判决的形态

赵建文

法学研究

6

人民自决权与国家领土完整的关系

陈欣新

环球法律评论

1

表达自由的法律涵义

莫纪宏

法学

4

应当高度关注“基本权利”的保障义务

刘小妹

政法论坛

6

中国近代宪政的文化基点:儒家群己观

9

东南大学法学院

20115

陈道英

法学评论

1

宪法惯例:法律与政治的结合

袁立

现代法学

1

公民基本权利野视下国家义务的边界

汪进元

法商研究

3

论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政府采购

陈道英

法学评论

5

从德国法上的一般人格权看宪法权利与民事权利的协调

袁立

环球法律评论

6

“倾斜”抑或“一元”:劳动权法律保护机制之理性选择

20103

龚向和

法律科学

4

国家义务是公民权利的根本保障

汪进元

法学评论

5

论生存权的保护领域和实现途径

陈道英

法学

12

关于“禁网门”的几点宪法学思考

20091

龚向和

法商研究

4

理想与现实:基本权利可诉性程度研究

8

清华大学法学院

20112

李玮华

清华法学

3

简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财产征用的规制

王晓光

法制与社会发展

6

美国宪法禁酒令的立与废

20101

翟志勇

政法论坛

2

中华民族与中国认同

20095

王振民

中国法学

5

关于民主与宪政关系的再思考

程洁

法学

1

香港宪制发展与行政主导体制

程洁

环球法律评论

1

美国言论自由的限度

聂鑫

法律科学

4

宪法社会权及其司法救济

何海波

清华法学

6

多数主义的法院: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司法审查的性质

8

西南政法大学

20103

陈建平

现代法学

3

历史上中国中央与地方实质性分权的实验

徐泉

现代法学

3

美国行政协定的合宪性分析

雷勇

政法论坛

6

国家比喻的意义转换与现代国家形象

20095

唐忠民

法学

4

宪法保障公民自由的规定法院应可以适用

王恒

政法论坛

6

施米特对总统制的贡献

温泽彬

现代法学

6

论公共财政监督与控制

张力

法商研究

6

广义财产观下的人格权及其宪法性回归

徐以祥

比较法研究

6

耶里内克的公法权利思想

根据该表,我们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宪法学科研优势

2009-2011CLSCL论文发表的单位排名看,居于前三名的四所院校(北大法学院和武大法学院并列第三)也是我国宪法学研究的传统重镇。这四所院校的共同特点就是宪法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传统,基本上都有比较合理的研究梯队,能够形成流动的整体问题意识并形成合力。尤其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宪法学研究团队,在四所院校中人才结构最为合理,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理想形态,这也是该团队各个年龄层次都有论文发表,最终在三年保持发表数量第一的重要原因。

2)宪法学的论文发表没有受到过于强烈的地缘学术生态影响,前十强均衡分布在北京及其他地区。

从统计数据来看,北京的五所传统法科强校(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清华大学法学院都榜上有名。东部院校华东政法大学、东南大学、南部武汉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西部西南政法大学皆为各自杰出代表,各领风骚。体现出宪法学的发表比较健康的学术气氛。

3)厦门大学法学院、东南大学法学院实力不凡,成绩令人惊艳

厦门大学法学院与东南大学法学院作为前十强中没有自办CLSCL刊物的两所法学院,进入宪法学学术发表的十强,成绩相当可观。体现出这两个法学院宪法学团队学者的顽强斗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大学法学院宪法学的年轻学者团队也一直实力不凡,将来可期待取得更大的成绩。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