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2012年CLSCI论文数据分析
发布日期:2013-07-1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一)学科整体评价

2012年15种CLSCI期刊共发表宪法学论文116篇,占全部刊发数的8.14%,在整体学科发表布局中居5位,与2011年宪法学发表的整体成绩来看,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比重都有所上升,呈现出良好的学术发展态势。

宪法学2012年CLSCI论文数据分析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对2012年宪法学的整体研究特点做出一些概括:从具体研究领域的分布情况来看,如下领域构成了2012年学者们倾力关注的地方:宪法实施研究(包括宪法实施机制、宪法实施中的解释技术等方面)25篇;宪法基本原理研究(包括宪法的概念、正当性、立宪主义等及其法哲学、政治哲学思考)23篇;各项具体的基本权利理论研究(尤其集中在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平等权等方面)21篇;宪法序言及总纲研究16篇(尤其体现在对土地制度的研究占据了相当比例,另外包括国家的根本任务、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问题);基本权利总论研究(尤其包括基本权利体系化问题、基本权利的类型划分等方面)13篇;宪法(学)史研究9篇(侧重于82宪法实施三十年以来历史维度的考察及其背后意义揭示);国家机构研究8篇(几乎都集中在人大或国外议会制度的研究)。

(1)宪法学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不断加强

美国汉学家P.柯文提出“在中国发现历史”,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中国本土学术研究者的理论忠告,那就是要防止“对中国的研究”被“在中国的研究”所取代,宪法学的研究同样必须在中国语境中努力发现中国的宪法问题并将之理论化、概念化和逻辑化。从这个意义上看,2012年在CLSCI上刊发的诸多作品都有典型的中国意义,是从中国的实践中提取话语并将之理论化。例如韩大元教授在《宪法实施与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中针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征提出“宪法治理”的基本命题,张千帆教授连续三篇对中国宪法上土地制度的诠释与反思等等。

(2)重点研究领域向问题的具体化推进

宪法实施,基本权利理论等领域属于传统的研究重点。从2012年文章发表的数量来看,相当多的学者仍然对上述领域投入了较高的学术热情。然而,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这些重点领域中的问题研究都呈现出具体化推进的特点。例如在基本权利理论方面,网络规制与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的中国语境和比较法研究,司法权对宪法基本权利保障的具体理论展开,都有多篇佳作出现,体现出一种宪法教义学立场的同时,又将这种立场下的问题研究具体化、经验化,而避免了仅仅关注元问题(meta-question)的研究状态。

(3)研究方法的内部视角与外部视角并存

与2011年的研究状态相比,2012年发表的论文呈现出研究方法上专业化和多元化并存的情况,呈现出方法论上的多元主义和开放性态势。研究方法的内部视角某种意义上说是以实际存在的宪法规范体系和宪法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规范意义及其体系,它努力追求的是客观化与科学化的宪法,从这个角度来说,2012年有多篇持此种方法与立场的研究作品,例如张翔教授的《基本权利的体系思维》就是代表;也有很多学者采取了政治哲学、社会学等其他研究方法来切入宪法学,透视宪法规范之外和之上的种种精神因素,也得到了发表的舞台,例如田雷教授带有浓厚美国政治学学术背景的作品《“差序格局”、反定型化与未完全理论化合意》。可以说,方法论上的多元主义体现了中国宪法学内部解释力的理性竞争,而这种学术方法的差异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与实践在理论上的投射与反映。

(4)学术想象力还可以进一步拓展

与往年的发表情况一样,中国宪法学研究的学术想象力还可以进一步扩展,这一方面表现在传统问题需要在研究方法、研究材料、研究角度上生发出更多理论增长点,例如中国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条款,2012年只有郑贤君教授在CLSCI上发表《宪法“人格尊严”条款的规范地位之辩》一篇,但实际上这是中国宪法学的一个“未竟之业”,值得从更多的角度和问题域来研究;另一方面表现在还有很多宪法学的领域没有得到理论化,例如国家机构的研究即是如此。中国的国家机构在设置以及运行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相当复杂的制度模仿,需要学者提炼出更多的理论概念来予以精确描述和解释。

(二) 研究队伍整体评价

2012年年CLSCL宪法学高产作者(发表3篇以上论文)6人。以发表数量由高到低排序(发表同等数量的以姓氏拼音排序),情况统计如下:

作者

论文总数

三大权威期刊篇数

年龄段(岁)

张千帆

5

2

46-50

韩大元

3

1

50-55

胡弘弘

3

0

40-45

秦前红

3

0

46-50

3

1

36-40

周叶中

3

0

46-50

从2012年在CLSCL高产发表论文的学者年龄构成来看,宪法学界基本上形成了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高产作者群体。50岁上下的学者有4位,其中张千帆教授发表5篇在数量上位居第一;韩大元教授、秦前红教授则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学术创造力,连续三年进入发表数量的前三名,周叶中教授在2012年也发表了三篇力作,应该说以上述几位教授为代表的中国宪法学中年学者群体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社会担当都成为宪法学界的中流砥柱,体现出如法国哲学家布迪厄所言之“以知识投入社会”的情怀与贡献;另外两位上榜的学者都是70年代的杰出代表。张翔教授的基本权利研究在2012年贡献了三篇高质量的作品,在基本权利研究体系化和具体化两个面向上展现出实力非凡的水准;胡弘弘教授三篇文章中多侧重于国家机构的研究,分别从人大制度和宪法上区域设置问题两个方面做了精彩学术分析。二位一个侧重基本权利,一个着眼国家机构,倒也相印成趣,颇抓住了宪法学的任督二脉。

(三)法学院校排名分析

2012年在CLSCI上发表论文数量前十位的学术单位统计如下:

名次

科研单位

总篇数

他发数

作者

刊物名称

期数

文章标题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11

11

张 翔

中国社会科学

9

财产权的社会义务

韩大元

中国法学

4

宪法实施与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

张 龑

中外法学

1

人民的成长与摄政的规范化

郑维炜

法制与社会发展

1

论诠释学意义上的原旨主义

王 旭

清华法学

3

自由主义中立性原则的虚弱

韩大元

法商研究

3

1982年宪法的人文精神

胡锦光

法商研究

3

中国现行宪法修改方式之评析

张 翔

清华法学

4

基本权利的体系思维

张 翔

环球法律评论

4

学术自由的组织保障

程雪阳

环球法律评论

5

荷兰为何会拒绝违宪审查

韩大元

清华法学

6

认真对待我国宪法文本

2

北京大学法学院

10

8

张千帆

中国法学

3

城市土地“国家所有”的困惑与消解

张千帆

法学研究

4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困惑与消解

丁晓东

法制与社会发展

1

自然法抑或实证法

李少文

法学

7

论公民平等服公职的权利

张千帆

中外法学

5

论宪法的选择适用

强世功

中外法学

5

中国宪政模式?

沈 岿

清华法学

5

宪法规范层次论:一种解释方法

凌 斌

清华法学

6

政治私约主义的正当性困境:政治宪法学批判

张千帆

清华法学

6

宪法实施的概念与路径

张千帆

法学

6

城市化不需要征地

2

中国政法大学

10

7

薛小建

中国法学

4

中国社会转型的法律基石:1982年宪法的历史地位

李树忠

法学研究

2

香港特区法院的违基审查权

徐 爽

现代法学

1

妇女平等权的立法保护与性别预算

谢立斌

法学家

2

论法院对基本权利的保护

李树忠

法商研究

3

1982年宪法指导思想中的经验逻辑

李松锋

环球法律评论

4

美国宪法上的“宗教”概念辨析

席 涛

比较法研究

4

立法评估:评估什么与如何评估

韩春晖

法商研究

5

美国国会道歉法案之评析

张 劲

政法论坛

6

“讨论一词的中国语境与政治意涵

田 瑶

比较法研究

6

从“吴嘉玲案”看香港法院“违宪审查权”及其

限度

4

武汉大学法学院

7

4

周叶中

现代法学

1

论中国宪法学家的使命

秦前红

法商研究

1

普通法判决意见规则视阈下的人大释法制度

张 颖

法学评论

2

制宪权之真实性的文化解读

周叶中

法商研究

3

社会基础:从宪法到宪政的关键条件

秦前红

法学评论

4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可司法性研究

秦前红

法学

11

八二宪法与中国宪政的发展

周叶中

法学评论

6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路向展望

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

4

胡弘弘

法学

5

论人大代表提案权的有效行使

胡弘弘

法学评论

3

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法学研究的检讨及展望

刘茂林

法商研究

3

论宪法权利体系理论的完善

刘茂林

法学

11

人权的共同体观念与宪法内在义务的证成

胡弘弘

政法论坛

6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表述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及国际法研究所)

4

3

莫纪宏

中国法学

4

宪法实施状况的评价方法及其影响

翟国强

法学研究

1

宪法判断的正当化功能

曲相霏

法学

6

消除农民土地开发权宪法障碍的路径选择

莫纪宏

清华法学

6

我们应当怎样修改宪法

6

华东政法大学

4

1

姚丽霞

法学评论

2

以法律层面的立法完善精神病人强制治疗程序

肖 榕

法学

5

网络言论在公民基本权利平衡实现中的地位

姚岳绒

法学

5

身份证取得时强制性采集指纹行为的宪法分析

童之伟

法学

12

“中国模式”之法学考察

6

厦门大学法学院

4

4

周刚志

法学评论

1

论“财政国家”的宪法类型及其中国模式

郭春镇

法学评论

2

论两种人权偏好之关系及中国人权的积极面向

刘连泰

法学家

5

宪法上征收规范效力的前移

宋方青

法制与社会发展

6

论我国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模式与实现路径

6

西北政法大学

4

3

董和平

中国法学

4

宪法修改的基本经验与中国宪法的发展

常 安

现代法学

1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宪制建构

董和平

法学

9

关于中国人权保障问题的若干思考

常 安

法律科学

6

改革、修宪与宪法理论论争

10

清华大学法学院

3

3

陈 鹏

环球法律评论

1

论宪法上的“宗教”概念

王振民

法商研究

3

“一国两制”法律化的历程

赵晓力

中外法学

5

论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

10

吉林大学法学院

3

1

李海平

法律科学

1

论社会宪政

任喜荣

法制与社会发展

5

当代中国宪政建设中的“主义”与“问题”

苗 炎

法制与社会发展

6

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政策反思

10

重庆大学法学院

3

3

田 雷

中外法学

5

“差序格局”、反定型化与未完全理论化合意

何永红

政法论坛

5

公共性与宪法研究

程燎原

现代法学

6

再说“《宪法修正案》修正了什么”

10

广州大学法学院

3

3

刘志强

政法论坛

4

罗隆基人权理论阐释及其质疑

蒋银华

法律科学

4

美国疑难宪法案件司法审查的两种模式及其补充

苗连营

政法论坛

6

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宪政及其当代中国的历史境遇

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要分析:

(一)第一梯队几乎没有改变,研究实力恒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法学院始终在近三年保持发表数量的前四位。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宪法学研究团队已经连续三年保持第一,后面三所学术单位的位序每年略有微调,但始终没有离开第二至四名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宪法学的学术传统和流派正在这些较强科研单位逐渐形成,因此才能在研究的态势和水准上始终保持比较高的位置。另外,研究梯队在这四所院校来看也比较合理,不同年龄阶段都有与同年龄段相比较强的研究实力,其中又以人大的宪法学团队表现得最为明显。

(二)传统较强单位仍然能够占据前十强席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清华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的宪法学研究团队构成了第二个梯队,且成绩非常稳定,连续三年都在前十名的范围之中。且以上法学院发表文章的作者非常多元,实力平均,从而体现出较强的整体科研能力。

(三)变动仍有空间

与2011的排序相比,西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法学院、重庆大学法学院、广州大学法学院都是新近上榜,说明整体而言中国宪法学研究团队的发表数量实力仍存在一定的变动空间,当然数量只是一个衡量指标,这个指标的变动也在正常事理范围之内,而且新近上榜的四个科研单位本身也都有很强的宪法学研究团队,且各自鲜明的研究特色,所以期待在坚持特色,把握质量的基础上,它们有更好的学术表现。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