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2012年CLSCI论文数据分析
发布日期:2013-07-1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一)学科总体评价

201215CLSCI法学期刊共发表论文1412篇,其中法理学共发表论文211篇,仅次于民法学,位居第二位。其中,在三大权威期刊共发表论文31篇,占总数185篇的16.76%。无论是从绝对数量,还是占论文总数的百分比来看,2012年法理学的收获都不小。总体上看,作为传统法学学科之一,法理学学科基本上处于平稳发展阶段,一直是法学研究的热点与重心。

图一:2012年各学科比例图

法理学2012年CLSCI论文数据分析

表一:2009-2012年法理学在15CLSCI法学期刊发表论文情统计表

年份

法理学学科论文数(篇)

15CLSCI法学期刊论文数(篇)

百分比

%

2009

205

1406

14.58

2010

198

1431

13.84

2011

191

1435

13.31

2012

211

1412

14.94

表二:2009-2012年法理学在三大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情况统计表

年份

法理学学科论文数(篇)

三大权威期刊论文数(篇)

百分比

%

2009

22

173

12.72

2010

23

180

12.78

2011

16

172

9.3

2012

31

185

16.76

图二:2009-2012年法理学变化图

法理学2012年CLSCI论文数据分析

从总体来看,2012年法理学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法理学研究继续呈现多样化态势,对司法制度的研究进入精细化阶段

2012年法理学研究继续呈现多样化态势,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法哲学研究(包括法律方法)、法治理论研究(包括人权研究)、司法制度研究、法学教育研究等等。其中,法治理论和司法制度是研究的热点和重心。在211篇文章中,关于司法制度、司法改革研究的文章共有53篇,占论文总数的25.12%。这53篇文章主要围绕司法基础理论、司法与媒体、司法与民意、司法改革、能动司法等问题展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53篇文章中有6篇以法院为研究对象,分别讨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法院的司法路线、法院的职能定位、法院院长的产生、中国法院编制的变迁、当代中国地方法院的竞争关系、司法行政关系模式的变迁。由此可见,学者对司法制度、司法改革的讨论不再仅仅满足于宏观层面的讨论,而进入更加精细化研究的阶段。

2)研究内容积极回应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点问题,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

除了在法的一般理论方面继续发力外,2012年的法理学研究更加积极回应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如,司法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能动司法、法学教育、案例指导制度、传媒与司法、司法裁判等等。其中,司法裁判方面的文章比较集中,共有8篇,主要讨论了裁判说理以及裁判中的法理与民意两个方面。

同时,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包括历史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文本分析方法、实证调研方法等等。其中,历史研究方法和文本研究方法的应用更加突出,如郑智航:“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法院的司法路线”,刘忠:“条条与块块关系下的法院院长产生”、“规模与内部治理——中国法院编制变迁三十年”,喻中:“从‘行政监理司法’到‘司法监理行政’”等等。

3)法理学研究出现新的“增长点”

与往年相比,2012年法理学除了集中讨论法治理论、司法制度等热点问题以外,还出现了新的“增长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宗教问题进入研究的视域。以往我国法理学交叉学科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主题:一是法律与经济研究,主要是运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相关的法律制度;一是法律与社会研究,主要包括法学教育、民间法、社会热点以及乡村社会四个方面。但2012年有4篇文章研究宗教或者政教关系,进一步丰富了法律与社会的相关研究。虽然宗教与法律是法学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宗教问题在我国法理学研究中却属于薄弱环节,一直鲜有人问津。2012年一年有4篇文章面世,虽然其中有3篇属于比较法的研究,但也可从中窥见我国法理学者对此的关注。

第二,法治评估问题进入研究的视域。2008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发布法治指数评估的最后得分,标志着我国大陆地区首个城市法治指数诞生。但此举并没有引起其它城市大规模的效仿和学者的浓厚兴趣。2012年,钱弘道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法治评估及其应用”一文,分析法治评估的域外实践,总结中国各地法治评估尝试的特征和经验,在中国语境下探索法治评估方法和技术的具体运用,进而预测法治评估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法治评估首次在15CLSCI法学期刊上“现身”。

(二)研究队伍总体评价

2012年,法理学学科共有7位作者在15CLSCI法学期刊发表3篇以上论文,并且他发数较高,除了高鸿钧教授、舒国滢教授各有1篇自发外,其他文章均为他发。具体见下表。

表三:2012年法理学CLSCI论文3篇以上的作者名单(以篇数和出生年份为序)

名 次

作 者

篇 数

他发数

出生年份

1

高鸿钧

5

4

1955

2

谢 晖

4

4

1964

3

舒国滢

3

2

1962

3

胡玉鸿

3

3

1964

3

喻 中

3

3

1969

3

李拥军

3

3

1973

3

郭春镇

3

3

1974

说明:由于存在同一作者的文章被归为不同学科的情况,所以,上表中的高产作者情况统计仅仅能够反映法理学学科论文的分布情况,并不能准确反映某位学者在15CLSCI期刊发表文章的全貌。如,郭春镇2012年共发表文章4篇,但其“论两种人权偏好之关系及中国人权的积极面向”被归入宪法学;凌斌2012年发表文章3篇,“政治私约主义的正当性困境:政治宪法学批判”被归入宪法学;张2012年发表文章3篇,“人民的成长与摄政的规范化——辛亥革命以来的人民意志构建及其先锋队”被归入宪法学。

此外,还有21位作者在2012年发表论文2篇,这些作者虽然未能进入法理学高产作者榜,但是他们为法理学的发展繁荣也同样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具体见下表。

表四:2012法理学CLSCI论文2篇的作者名单(以出生年份为序)

作 者

出生年份

作 者

出生年份

作 者

出生年份

李 龙

1937

莫良元

1971

凌 斌

1977

江必新

1956

刘 忠

1971

张 超

1978

王 申

1957

冯玉军

1971

徐清飞

1979

陈金钊

1963

陈景辉

1973

孙国东

1979

高其才

1964

张 龑

1974

方 乐

1980

于晓青

1966

魏胜强

1976

陈柏峰

1980

姚建宗

1966

侯 猛

1976

雷 磊

1982

以上28位作者共发表论文66篇,占2012年法理学论文总数的31.28%;在三大权威期刊共发表论文9篇,占2012年法理学三大权威期刊发表总数的29.03%。其中,30年代出生的作者1人,50年代出生的作者3人,60年代出生的作者8人,70年代出生的作者13人,80年代出生的作者3人。50岁以下的青年法理学家共有23人,成为法理学论文写作的主力军。

(三)法学院排行分析

2012年,78家单位共发表211篇论文。其中,发表两篇及以上的单位有23家。下表是排名前10的科研单位:

表五:2012年排名前十的单位名单

名次

单位

篇数

他发数

三大权威刊物篇数

1

中国政法大学

14

10

2

2

吉林大学法学院

12

4

1

3

清华大学法学院

11

10

0

4

山东大学法学院

10

10

1

5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9

9

2

5

西南政法大学

9

6

0

7

中南大学法学院

8

8

2

8

南京大学法学院

7

7

0

8

华东政法大学

7

5

2

10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6

6

0

10

武汉大学法学院

6

4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1)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法学院连续四年稳居前两名

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法学院自2009年以来连续四年稳居法学院排名前两名,显示了两所院校在法理学研究方面的整体实力。在2009-2011年,两所院校的“自发率”都非常高:中国政法大学48篇文章中有28篇发表在本校主办的刊物上,自发率58%;吉林大学法学院39篇文章中有29篇文章发表在本校主办的刊物上,自发率74%。但是在2012年两所院校却有了截然不同的表现:中国政法大学自发率大幅度下降,仅为28.57%;而吉林大学法学院的自发率依然居高不下,12篇文章中仅有4篇他发,自发率66.67%

2)清华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表现稳健,包揽了第三、第四名

2009年以来,这两所法学院校表现稳健。清华大学法学院每年的论文发表数均比较稳定,20098篇,第六名;201010篇,第四名;20118篇,第四名;201211篇,第三名。山东大学法学院,2009年只有3篇文章,并未进入榜单;201010篇,与清华大学法学院并列第四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则以9篇的成绩上升至榜单第三名,比排在第四位的清华大学法学院多1篇;2012年,比排在第三位的清华大学法学院少1篇,以10篇的成绩居第四名。

表六:2009-2012年清华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发表论文情况统计

项目

清华大学法学院

山东大学法学院

文章数

当年排名

文章数

当年排名

2009

8

6

3

——

2010

10

4

10

4

2011

8

4

9

3

2012

11

3

10

4

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进步迅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9年以13篇的成绩位列第3名;2010年却未能进入榜单;2011年以5篇的成绩勉强进入前10名,与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并列榜单第8名;2012年,以9篇的成绩与西南政法大学并列第5名。无论是文章数量,还是排名,都进步不小。人大法学院的冯玉军教授、张龑副教授两位70后各自为人大法学院贡献了两篇文章。作为“法理学研究重镇”,我们希冀人大法学院能够继续保持这种上升的势头。

除在有关法律体系、纠纷解决、法社会学等传统研究领域继续发力外,2012年人大法理学研究还出现了新的特色,那就是对宗教问题的研究。冯玉军教授发表了“中国宗教财产的范围和归属问题研究”、“西班牙、新加坡、德国政教关系述评”两篇文章。

4)中南大学法学院异军突起,一鸣惊人

作为新生代院校,2012年中南大学法学院一改2009年以来在15CLSCI法学期刊上保持“默默无闻”的状态,一鸣惊人,以8篇的成绩排在第7位,超过了南京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南师大法学院和武汉大学法学院。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谢晖、江必新两位教授的贡献。谢晖教授2012年下半年“加盟”中南大学法学院,为中南大学法理学贡献了4篇文章。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教授虽然事务缠身,却在2012年为法学界贡献了8篇文章(其中2篇为法理学文章),荣登2012年高产作者榜第2位,仅比第1名的张明楷教授少1篇。这种孜孜不倦、笔耕不辍的精神实在是应该为我们法学界的同仁们学习!

注释

]郑智航,“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法院的司法路线”,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第5期。

刘旺洪,“社会管理创新:法院的职能定位与实践路径”,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第6期。

刘忠,“条条与块块关系下的法院院长产生”,载《环球法律评论》2012年第1期。

刘忠,“规模与内部治理——中国法院编制变迁三十年”,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第5期。

徐亚文,“当代中国地方法院竞争研究”,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1期。

喻中,“从‘行政监理司法’到‘司法监理行政’”,载《清华法学》2012年第5期。

这四篇文章分别是:冯玉军,“中国宗教财产的范围和归属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2012年第6期;冯玉军,“西班牙、新加坡、德国政教关系述评”,载《环球法律评论》2012年第4期;王秀哲,“政教关系的全球考察”,载《环球法律评论》2012年第1期;刘正峰,“美国规制宗教活动的判例法研究”,载《环球法律评论》2012年第4期。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