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单位 | 篇数 | 期刊名称 | 期数 | 论文名称 |
张明楷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7 | 法学研究 | 1 | 受贿犯罪的保护法益 |
政治与法律 | 1 | 论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持卡人 | |||
法学评论 | 2 | 污染环境罪的争议问题 |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正当防卫的原理及其运用——对二元论的批判性考察 | |||
比较法研究 | 3 | 责任论的基本问题 | |||
现代法学 | 3 | 行贿罪的量刑 | |||
中外法学 | 4 | 再论具体的方法错误 | |||
何勤华 | 华东政法大学 | 6 | 法律科学 | 1 | 中华法系之法律教育考——以古代中国的律学教育与日本的明法科为中心 |
现代法学 | 1 | 谈全面依法治国之四题 | |||
法商研究 | 6 | 法律文明的内涵及其历史解读 | |||
法学 | 7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外国法制史的成长 | |||
政治与法律 | 7 | 保护网络权优位于网络安全——以网络权利的构建为核心 | |||
中外法学 | 1 | 中华法系之法律学术考 | |||
刘宪权 | 华东政法大学 | 6 | 法商研究 | 1 | 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风险与刑法应对 |
法学 | 1 | 论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 |||
比较法研究 | 4 |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行为道德伦理与刑法规制 | |||
法律科学 | 4 | 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刑罚体系重构的法理基础 | |||
法学评论 | 6 |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行为定性的困境与破解 | |||
政治与法律 | 3 | 人工智能时代刑事责任与刑罚体系的重构 | |||
王利明 | 中国人民大学 | 6 | 中国社会科学 | 1 | 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基本问题 |
比较法研究 | 2 | 论人格权编与侵权责任编的区分与衔接 | |||
清华法学 | 2 | 我国民法典物权编的修改与完善 | |||
中外法学 | 4 | 人格权的属性:从消极防御到积极利用 | |||
法学 | 6 | 回顾与展望:中国民法立法四十年 | |||
法学家 | 1 | 准合同与债法总则的设立 | |||
周光权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6 | 比较法研究 | 3 | 客观归责论在财产犯罪案件中的运用 |
法学评论 | 5 | 财物占有的意思与犯罪界限 |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实务中对托盘融资行为定罪的误区辨析 | |||
法学家 | 6 | 过渡型刑法学的主要贡献与发展前景 | |||
政治与法律 | 7 | 职务侵占罪客观要件争议问题研究 | |||
法学 | 8 | 风险升高理论与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兼论“赵达文交通肇事案”的定性 | |||
房绍坤 | 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 1 | 中国社会科学 | 7 | 标表型人格权的构造与人格权商品化批判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3 | 比较法研究 | 6 | 论紧急救助情形下救助人不承担责任的条件——以《民法总则》第184条为分析对象 | |
现代法学 | 6 | 论民法典物权编与合同编的立法协调 | |||
政治与法律 | 10 | 论我国民法典物权编立法中的外部体系协调 | |||
烟台大学法学院 | 1 | 清华法学 | 2 | 民法典物权编用益物权的立法建议 | |
高圣平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5 | 法学 | 2 | 论农村土地权利结构的重构——以《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修改为中心 |
清华法学 | 2 | 民法典担保物权法编纂:问题与展望 | |||
法学评论 | 1 | 动产抵押登记的审查责任——基于裁判分歧的分析和展开 | |||
政治与法律 | 8 | 论承包地流转的法律表达——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修改为中心 | |||
中国法学 | 4 | 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法律表达 | |||
刘艳红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5 | 中国法学 | 3 | 论刑法的网络空间效力 |
中外法学 | 1 | 二十年来恐怖犯罪刑事立法价值之评价与反思 |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中国刑法教义学化过程中的五大误区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规范隐退论”与“反教义学化”——以法无明文规定的单位犯罪有罪论为例的批判 | |||
政治与法律 | 7 | 中国法学流派化志趣下刑法学的发展方向:教义学化 | |||
杨立新 | 天津大学法学院; | 5 | 中国社会科学 | 2 | 从民法通则到民法总则:中国当代民法的历史性跨越 |
法律科学 | 1 | 《民法总则》规定的虚假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适用 | |||
现代法学 | 3 | 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从公权利到私权利的转变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我国民法典立法思想的选择和坚守——从《民法总则》制定中的立法思想冲突谈起 | |||
比较法研究 | 5 | 《民法总则》民事责任规定之得失与调整 | |||
张卫平 | 清华大学 | 3 | 法学研究 | 3 | 民刑交叉诉讼关系处理的规则与法理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诉讼系属中实体变更的程序应对 | |||
法商研究 | 5 | 我国民事诉讼法理论的体系建构 | |||
天津大学法学院 | 2 | 法学 | 7 | 中国民事诉讼法立法四十年 | |
比较法研究 | 6 | 仲裁裁决撤销程序的法理分析 | |||
左卫民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5 | 中国社会科学 | 6 | 地方法院庭审实质化改革实证研究 |
中国法学 | 4 | “诉讼爆炸”的中国应对:基于W区法院近三十年审判实践的实证分析 | |||
清华法学 | 2 | 关于法律人工智能在中国运用前景的若干思考 | |||
法学研究 | 4 | 迈向大数据法律研究 | |||
现代法学 | 4 | 制约模式: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的关系模式思考 | |||
陈兴良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4 | 比较法研究 | 3 | 刑法中的责任:以非难可能性为中心的考察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刑法指导案例裁判要点功能研究 | |||
法学 | 6 | 回顾与展望:中国刑法立法四十年 | |||
政治与法律 | 6 | 违反行政许可构成非法经营罪问题研究——以郭嵘分装农药案为例 | |||
崔建远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4 | 法学研究 | 4 | 先签合同与后续合同的关系及其解释 |
清华法学 | 4 | 合同解释语境中的印章及其意义 | |||
现代法学 | 4 | 论检验期间 | |||
中外法学 | 6 | 论合同漏洞及其补充 | |||
韩大元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4 | 法律科学 | 2 | 关于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
法学评论 | 5 | 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 | |||
法学研究 | 5 | 苏俄宪法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当代意义 | |||
中外法学 | 5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宪法学的回应与贡献 以20世纪八十年代的宪法学研究为中心 | |||
何志鹏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4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一带一路”:中国国际法治观的区域经济映射 |
清华法学 | 1 | 国际法在新时代中国的重要性探究 | |||
现代法学 | 5 | 作为软法的《世界人权宣言》的规范理性 | |||
政法论坛 | 5 | 中国国际法学的双维主流化 | |||
孔祥俊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2 | 法学家 | 1 | 论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 |
法学 | 3 | 姓名权与姓名的商品化权益及其保护——兼评“乔丹商标案”和相关司法解释 | |||
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院 | 2 | 比较法研究 | 2 | 《民法总则》新视域下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 |
现代法学 | 2 | 作品名称与角色名称商品化权益的反思与重构——关于保护正当性和保护路径的实证分析 | |||
劳东燕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4 | 中外法学 | 2 | 过失犯中预见可能性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
政法论坛 | 2 | 功能主义刑法解释论的方法与立场 | |||
比较法研究 | 3 | 责任主义与过失犯中的预见可能性 | |||
法学家 | 5 | 正当防卫的异化与刑法系统的功能 | |||
雷磊 | 中国政法大学 | 4 | 现代法学 | 2 | 法教义学能为立法贡献什么?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什么是法教义学?——基于19世纪以后德国学说史的简要考察 | |||
法学研究 | 5 | 法教义学与法治:法教义学的治理意义 | |||
中外法学 | 5 | 法哲学在何种意义上有助于部门法学 | |||
李训虎 | 中国政法大学 | 4 | 法学 | 1 | 虚假法条、信息发布与司法改革——以《认罪认罚从宽试点办法》第6条为例的分析 |
法学研究 | 3 | 逮捕制度再改革的法释义学解读 | |||
政法论坛 | 3 | 刑事证明标准“中体西用”立法模式审思 | |||
政治与法律 | 7 | 无社会危险性被追诉人羁押替代性措施强制适用之反思 | |||
柳经纬 | 甘肃政法学院 | 1 | 政治与法律 | 6 | 论我国民法典形成之时总则编之调整 |
中国政法大学 | 3 | 比较法研究 | 2 | 法律中的标准——以法律文本为分析对象 | |
法商研究 | 1 | 合同中的标准问题 | |||
现代法学 | 5 | 评标准法律属性论——兼谈区分标准与法律的意义 | |||
龙宗智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4 | 法学家 | 1 | 检察机关内部机构及功能设置研究 |
政治与法律 | 1 | 监察与司法协调衔接的法规范分析 | |||
政法论坛 | 4 | 试论建立健全司法绩效考核制度 | |||
法学研究 | 6 | 刑民交叉案件中的事实认定与证据使用 | |||
吕忠梅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4 | 中国法学 | 1 | “绿色原则”在民法典中的贯彻论纲 |
中外法学 | 4 | 民法典“绿色化”与环境法典的调适 | |||
清华法学 | 5 | 环境法回归 路在何方?——关于环境法与传统部门法关系的再思考 | |||
法律科学 | 6 | 中国民法典的“绿色”需求及功能实现 | |||
彭岳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4 | 法学 | 1 | 税收情报自动交换中的个人数据保护问题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数据本地化措施的贸易规制问题研究 | |||
中外法学 | 3 | 分享经济规制现状及方法改进 | |||
比较法研究 | 4 | 贸易规制视域下数据隐私保护的冲突与解决 | |||
齐延平 |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 2 | 现代法学 | 5 | “人的尊严”是《世界人权宣言》的基础规范 |
政法论坛 | 6 | “个人本位”与“类本位”张力中的人权观 | |||
山东大学法学院 | 2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论中国人权文化的正当性根基 | |
法律科学 | 4 | 论人工智能时代法律场景的变迁 | |||
秦前红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4 | 比较法研究 | 2 | 合宪性审查的意义、原则及推进 |
中外法学 | 3 | 我国监察机关的宪法定位 | |||
现代法学 | 4 |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人民法院监察制度述要 | |||
法学 | 12 | 《监察法》派驻条款之合理解释 | |||
邢会强 |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4 | 中国社会科学 | 4 | 内幕交易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造原理与现实选择 |
现代法学 | 1 | 新三板市场的法律适用与“新三板监管法”的制定 | |||
法学评论 | 3 |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目标定位与职能完善——以金融法中的“三足定理”为视角 |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新三板市场的合格投资者制度及相关制度改革 | |||
叶名怡 |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 4 | 中外法学 | 2 | 论事前弃权的效力 |
法学研究 | 4 | 个人信息的侵权法保护 | |||
法学 | 3 | 结构化资管计划的私法规制——以“宝万之争”为例 | |||
清华法学 | 5 | 论个人信息权的基本范畴 | |||
张中秋 | 中国政法大学 | 4 | 法学 | 1 | 传统中国的司法理念及其实践 |
政法论坛 | 2 | 论传统中国的法律关系 | |||
清华法学 | 3 | 中国传统法律正义观研究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从礼法到政法——传统与现代中国法的结构与哲学及改造提升 | |||
郑智航 | 山东大学法学院 | 4 | 中国法学 | 2 | 网络社会法律治理与技术治理的二元共治 |
法律科学 | 1 | 国家建构视角下的中国司法——以国家能力为核心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法治中国建设的地方试验——一个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 | |||
政治与法律 | 5 | 行政法上不确定性法律概念具体化的司法审查 | |||
柏浪涛 |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 3 | 中国法学 | 2 | 实行犯的对象错误与教唆犯的归责问题 |
法学研究 | 3 | 构成要件错误的本质:故意行为危险的偏离 | |||
中外法学 | 4 | 未遂的认定与故意行为危险 | |||
蔡桂生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3 | 法学 | 1 | 新型支付方式下诈骗与盗窃的界限 |
政治与法律 | 2 | 缄默形式诈骗罪的表现及其本质 | |||
法学家 | 4 | 非典型的因果流程和客观归责的质疑 | |||
陈杭平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3 | 法学家 | 2 | 比较法视野下的执行权配置模式研究——以解决“执行难”问题为中心 |
现代法学 | 5 | “事案解明义务”一般化之辨——以美国“事证开示义务”为视角 | |||
中外法学 | 5 | 论民事“执行和解”制度以“复杂性”化简为视角 | |||
陈华彬 |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3 | 现代法学 | 1 | 我国民法典物权编占有规则立法研究 |
比较法研究 | 2 | 论我国民法典《物权编(草案)》的构造、创新与完善 | |||
政治与法律 | 10 | 我国民法典物权编所有权规则立法研究 | |||
陈景辉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1 | 比较法研究 | 5 | 人工智能的法律挑战:应该从哪里开始? |
中国政法大学 | 2 | 法学 | 1 | “习惯法”是法律吗? | |
法律科学 | 2 | 存在做错事的权利吗? | |||
陈瑞华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3 | 政法论坛 | 1 | 论检察机关的法律职能 |
比较法研究 | 1 |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理论展开 | |||
法学家 | 3 | 法官员额制改革的理论反思 | |||
陈伟 | 西南政法大学 | 3 | 比较法研究 | 1 | 死刑执行的仪式流变与理性回归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刑法立法的类型化表述及其提倡 |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法定刑调整后的追诉时效问题及其澄清——以最高人民法院“答复”为中心的考察 | |||
陈卫东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3 | 政治与法律 | 1 | 职务犯罪监察调查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
法学研究 | 2 |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试点研究报告 | |||
中外法学 | 6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司法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 |||
陈云良 | 中南大学法学院 | 3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法律职业伦理培养方案研究 |
现代法学 | 5 | 反垄断民事公益诉讼:消费者遭受垄断损害的救济之路 | |||
政治与法律 | 5 | 基本医疗卫生立法基本问题研究——兼评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 | |||
程啸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3 | 法学研究 | 1 | 受害人特殊体质与损害赔偿责任的减轻——最高人民法院第24号指导案例评析 |
比较法研究 | 2 | 民法典物权编担保物权制度的完善 | |||
中国社会科学 | 3 | 论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权利 | |||
丁晓东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3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平台革命、零工经济与劳动法的新思维 |
法学研究 | 6 | 个人信息私法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 |||
清华法学 | 6 | 被遗忘权的基本原理与场景化界定 | |||
冯洁语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3 | 比较法研究 | 2 | 人工智能技术与责任法的变迁——以自动驾驶技术为考察 |
法律科学 | 4 | 诉讼时效正当理由和中断事由的重构 | |||
法商研究 | 5 | 禁止债权让与特约:比较法的经验与启示 | |||
高巍 | 云南大学法学院 | 3 | 法学 | 4 | 刑法教义学视野下法益原则的畛域 |
政治与法律 | 4 |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危险犯性质与解释路径 | |||
政法论坛 | 4 | 论教唆故意的明确性 | |||
高翔 | 西南政法大学 | 2 | 法律科学 | 3 | 陪审员参审民事案件中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人工智能民事司法应用的法律知识图谱构建——以要件事实型民事裁判论为基础 | |||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 1 | 现代法学 | 3 | 陪审员参与民事案件事实认定程序构建论 | |
公丕祥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3 | 中国法学 | 3 | 新时代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
法律科学 | 4 | 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宪法保障 | |||
法学 | 5 | 法治发展的区域分析——一种方法论的讨论 | |||
关保英 | 上海政法学院 | 3 | 法学评论 | 1 | 行政法典总则的法理学分析 |
现代法学 | 1 | 行政相对人基本程序权研究 | |||
法学 | 12 | 行政相对人介入行政行为的法治保障 | |||
胡学军 | 南昌大学法学院 | 3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论共同诉讼与第三人参加诉讼制度的界分 |
法商研究 | 2 | 为“事实真伪不明”命题辩护 | |||
法学家 | 5 | 中国式举证责任制度的内在逻辑——以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为中心的分析 | |||
胡玉鸿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3 | 法学研究 | 4 | 新时代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要义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民国时期法律学者“法理”观管窥 | |||
法学 | 6 | 习近平公正司法思想探微 | |||
黄辉 | 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 | 3 | 比较法研究 | 1 | 强化监管背景下的中国证券市场禁入制度研究:基于实证与比较的视角 |
现代法学 | 4 | 中国股权众筹的规制逻辑和模式选择 | |||
清华法学 | 6 | 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保障金机制研究 | |||
姜涛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3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立法事实论:为刑事立法科学化探索未来 |
比较法研究 | 2 | 在契约与功能之间:刑法体系的合宪性控制 | |||
政治与法律 | 2 | 刑法中的犯罪合作模式及其适用范围 | |||
蒋悟真 |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 3 | 法商研究 | 5 | 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法律治理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论中国预算法的现代化 | |||
法学 | 10 | 科研管理政策改革释放的法治信号解读——以《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为例 | |||
黎宏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3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论盗窃罪数额犯的未遂 |
中外法学 | 3 | 一定条件下的见危不救入刑研究 | |||
法学评论 | 6 | 情境犯罪学与预防刑法观 | |||
李奋飞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3 | 中外法学 | 3 | 论控辩关系的三种样态 |
法学评论 | 6 | 论检察机关的审前主导权 | |||
政法论坛 | 1 | 检察再造论——以职务犯罪侦查权的转隶为基点 | |||
李浩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3 | 中国法学 | 1 | 民事诉讼法适用中的证明责任 |
法律科学 | 4 | 民事证明责任本质的再认识——以《民事诉讼法》第112条为分析对象 | |||
法学 | 9 |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四十年——以“三大刊”论文为对象的分析 | |||
李剑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1 | 法商研究 | 1 | 论反垄断法对标准必要专利垄断的规制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2 | 法学家 | 1 | 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间的竞争——行为模式、执法效果与刚性权威的克服 | |
法学评论 | 2 | 市场支配地位认定、标准必要专利与抗衡力量 | |||
李拥军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3 | 中国法学 | 5 | 中国法治主体性的文化向度 |
法律科学 | 3 | “比”的思维传统与当代中国的司法适用技术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我国判决说理激励机制适用问题之探讨 | |||
李永军 | 中国政法大学 | 3 | 中国法学 | 4 | “契约+非要式+任意撤销权”:赠与的理论模式与规范分析 |
比较法研究 | 2 | 物权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物权法》第2条的法教义学解读 | |||
政治与法律 | 2 | 论我国民法上“民事责任”与诉讼时效的脱节 | |||
廖凡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 3 | 中国法学 | 5 | 全球治理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释与构建 |
政法论坛 | 5 | 从“繁荣”到规范: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 |||
政治与法律 | 12 | 跨境金融监管合作:现状、问题和法制出路 | |||
刘长兴 |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 3 | 法商研究 | 3 | 环境侵权规则设计之偏差及矫正——基于环境侵权鉴定的分析 |
法律科学 | 6 | 论“绿色原则”在民法典合同编的实现 | |||
法学 | 6 | 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法律责任基础与合理界分 | |||
马长山 | 华东政法大学 | 3 | 政法论坛 | 1 | 互联网时代的双向构建秩序 |
法学研究 | 4 | 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法律变革 | |||
法律科学 | 6 | 人工智能的社会风险及其法律规制 | |||
王贵松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3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论行政诉讼的权利保护必要性 |
法学研究 | 6 | 行政行为无效的认定 | |||
政治与法律 | 9 | 论我国行政诉讼确认判决的定位 | |||
王锴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 3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论德国法上的基本权利丧失 |
法学家 | 4 | 论行政事实行为的界定 | |||
政治与法律 | 9 | 行政诉讼中变更判决的适用条件——基于理论和案例的考察 | |||
温世扬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 3 | 法学评论 | 2 | 《民法典》应如何规定所有权——《物权法》“所有权”编之完善 |
法律科学 | 6 | 从《物权法》到“物权编”——我国用益物权制度的完善 | |||
法学 | 9 |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法律意蕴与制度实现 | |||
谢晖 | 广州大学 | 2 | 法学评论 | 2 | 从强契约、商谈可接受证成法律之为制度修辞 |
现代法学 | 2 | “可以适用习惯”的法教义学解释 | |||
中南大学法学院 | 1 | 法律科学 | 6 | 从“可以适用习惯”论地方性法规的司法效力 | |
谢增毅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3 | 比较法研究 | 4 |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价值及其规制路径——以《劳动合同法》第14条为中心 |
法学评论 | 4 | 我国劳动者辞职权的法理与制度构建 | |||
中外法学 | 6 | 互联网平台用工劳动关系认定 | |||
邢钢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3 | 法学研究 | 1 | 公司属人法的确定:真实本座主义的未来 |
政法论坛 | 1 |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PPP项目中融资机构介入权法律问题研究 | |||
比较法研究 | 2 | PPP项目中政府介入权法律问题研究 | |||
徐汉明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3 | 中国社会科学 | 2 | 网络社会治理的法治模式 |
中国法学 | 3 | 我国网络法治的经验与启示 | |||
法学评论 | 1 | 国家监察权的属性探究 | |||
许中缘 | 中南大学法学院 | 3 | 法律科学 | 3 | 论合同中的人格利益损害赔偿 |
法学评论 | 5 | 论智能机器人的工具性人格 | |||
法学家 | 6 | 政治性、民族性、体系性与中国民法典 | |||
杨巍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3 | 政治与法律 | 2 | 论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我国《民法总则》第196条的问题与解决 |
法学评论 | 6 | 论援引诉讼时效抗辩权的三种场合 | |||
法学 | 10 | 论援引诉讼时效抗辩权的主体 | |||
*** | 中国政法大学 | 3 | 政治与法律 | 1 | 我国网络犯罪发展及其立法、司法、理论应对的历史梳理 |
比较法研究 | 3 | 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历史意义、司法责任与时代使命 | |||
法学评论 | 3 | “违法记录制度”的制度缺失与体系化构建 | |||
张晨颖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3 | 中外法学 | 6 | 行政性垄断中经营者责任缺位的反思 |
法商研究 | 2 | 垄断协议二分法检讨与禁止规则再造——从轴辐协议谈起 | |||
清华法学 | 5 | 损失视角下的垄断行为责任体系研究 | |||
张晋藩 | 中国政法大学 | 3 | 中国法学 | 2 | 论中国古代的德法共治 |
比较法研究 | 1 | 中华民族精神与传统法律 | |||
法律科学 | 4 | 晚清制定民法典的始末及史鉴意义 | |||
张守文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3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中国经济法治的问题及其改进方向 |
现代法学 | 6 |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经济法补缺 | |||
法学 | 8 | 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法的制度变迁 | |||
张翔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3 | 比较法研究 | 3 | 国家权力配置的功能适当原则——以德国法为中心 |
法学家 | 3 | 环境宪法的新发展及其规范阐释 | |||
中外法学 | 2 | 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功能主义解释 | |||
张新宝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3 | 比较法研究 | 3 | 《民法总则》规定的“非法人组织”基本问题研讨 |
法学评论 | 4 | 论“为其他非营利目的”成立的法人 | |||
比较法研究 | 5 | “普遍免费+个别付费”:个人信息保护的一个新思维 | |||
张泽涛 | 广州大学法学院 | 3 | 政法论坛 | 1 | 构建中国式的听证审查逮捕程序 |
法学评论 | 3 | 值班律师制度的源流、现状及其分歧澄清 | |||
中国法学 | 5 | 行政违法行为被犯罪化处理的程序控制 | |||
赵磊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3 | 中国法学 | 5 | 商事信用:商法的内在逻辑与体系化根本 |
政法论坛 | 2 | 商事指导性案例的规范意义 | |||
法学 | 4 | 论比特币的法律属性——从HashFast管理人诉Marc Lowe案谈起 | |||
朱福惠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2 | 法学评论 | 3 | 论检察机关对监察机关职务犯罪调查的制约 |
政法论坛 | 4 | 基本权利刑事法表达的宪法价值 | |||
西南政法大学 | 1 | 法学评论 | 6 | 论民事法官询问范式及程序约束 | |
朱明哲 | 中国政法大学 | 3 | 比较法研究 | 1 | 中国近代法制变革与欧洲中心主义法律观——以宝道为切入点 |
法学家 | 2 | 司法中的政治理论脉络——从宗教符号判例看法国共和主义下的世俗性与平等 | |||
政治与法律 | 11 | 从民国时期判例造法之争看法典化时代的法律场 | |||
庄加园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3 | 中国法学 | 1 | 登记对抗主义的反思与改造:《物权法》第24条解析 |
法律科学 | 5 | 债权人原因引起的给付不能 | |||
法学研究 | 5 | 动产抵押的登记对抗原理 | |||
纵博 |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 3 | 法学 | 2 | 监察体制改革中的证据制度问题探讨 |
比较法研究 | 5 | 侦查中运用大规模监控的法律规制 | |||
法学家 | 3 | “排除合理怀疑”适用效果的实证研究——以《刑事诉讼法》修改前后共40件案件为样本 |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对2018年CLSCI上发表的1443篇论文进行了初步分类,现向法学法律界同仁公开征求意见。对个别论文的初步分类如有异议,请直接在中国法学创新网发布页面进行评论,或者致电我所。联系人:王丽娟,电话:010-66511806;陈燕,电话:010-66188646。电邮:faxuepandi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