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CLSCI期刊民法学发文分析报告
涉民法典话题占比高 科研力量集聚效应明显
发布日期:2021-05-27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2021年5月27日第05版 作者:薛应军
民法学2020年在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发文330篇,在14个法学二级学科中位列第二名,研究方向涉及“民法典”占比高;“70后”发文最多、“80后”次之;中国人民大学以发文44篇居首,中国政法大学以发文35篇位居第二。

  2020年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简称为CLSCI)发文数据显示,22种CLSCI期刊共发表民法学论文330篇,在14个法学二级学科中位列第二名,占CLSCI期刊全年发文总数的17.33%。其中,133篇论文标题中出现了“民法典”字样,占比达40.30%。

  民法学2020年在三大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发文30篇,占该学科全年在CLSCI期刊发文总数的9.09%,占三大权威期刊发文总数的17.65%。除《中国刑事法杂志》外,2020年共有21种CLSCI期刊刊发了民法学论文,《法学家》以发文24篇居首,《法学》《法律科学》以发文22篇并列第二名,《比较法学研究》《当代法学》以发文20篇并列第三名。

  作者年龄分布方面,“70后”发文最多、“80后”次之、“60后”第三。从作者单位分布情况看,中国人民大学以发文44篇居首,中国政法大学以发文35篇位居第二,清华大学以发文29篇位居第三。

  民法典、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备受关注

  第一,发文数量和冠军学科接近,论文标题出现“民法典”字样以及话题涉及“民法典”的数量占比高。2020年CLSCI期刊民法学发文总篇数和刑法学(332篇)相比少2篇,其中133篇论文标题中出现了“民法典”字样。三大权威期刊发表的30篇民法学论文中,11篇话题涉及民法典,占比达36.67%。比如王利明的《彰显时代性:中国民法典的鲜明特色》、杨立新的《我国民法典对类法典化立法的规则创新》、张保红的《论民法典(草案)主体制度的双层结构与立法完善》等。有的论文标题虽没有出现“民法典”字样,但论述的内容主要关乎民法典,比如石宏的《合同编的重大发展和创新》、夏吟兰的《婚姻家庭编的创新和发展》、张新宝的《侵权责任编:在承继中完善和创新》、崔建远的《物权编对四种他物权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纵观这些论文,有的对民法典颁行的意义、体系进行解读,有的对民法典各分编进行整体观察,有的对民法典分编中的具体制度进行探讨,有的探讨民法典与各部门法的衔接。有的侧重探讨如何理解和适用民法典,如王利明的《正确适用民法典应处理好三种关系》、刘长兴的《我国相邻权规范的绿色解释——以相邻采光为例》等。有的对民法典各分编进行整体观察或具体制度进行探讨,如房绍坤的《论民法典中的居住权》、杨立新的《民法典草案对高空抛掷物损害责任规则的完善》等。有的对民法典的具体条文进行评价或论述,如叶金强的《民法典第1165条第1款的展开路径》、吴香香的《民法典第598条(出卖人主给付义务)评注》。有的对民法典各分编进行整体观察,如刘凯湘的《民法典人格权编几个重要理论问题评析》等。此外,有的学者尝试探究民法典颁行对其他部门法的影响。比如屈茂辉的《民法典视野下土地经营权全部债权说驳议》、赵玉的《民法典背景下合伙企业财产制度构造》等。

  第二,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算法等新科技备受关注。据粗略统计,2020年CLSCI期刊刊发的民法学论文中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平台管理、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治理等法律规制问题的达44篇,占该学科发文总量的13.33%。其中,11篇论文涉及个人信息保护,占该学科全年发文总量的3.33%。这些论文中,有的论述个人信息权利属性、法理基础、规制路径角度,有的从概念层面进行学理探讨,有的从比较法角度探讨具体细节,有的结合法条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如郑维炜的《个人信息权的权利属性、法理基础与保护路径》、孙莹的《大规模侵害个人信息高额罚款研究》、梅夏英的《信息和数据概念区分的法律意义》等。同时,还就如何保护、利用数据进行深入探讨。有的重点探讨数据确权、数据财产权益、数据治理法律路径,有的从个案角度对数据的使用、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论述,有的从社会治理、财产保护角度考量数据保护,如申卫星的《论数据用益权》、高富平的《论医疗数据权利配置——医疗数据开放利用法律框架》、杨翱宇的《数据财产权益的私法规范路径》。此外,电子合同效力、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治理等问题备受关注。有的论述电子合同、区块链的发展与规制问题,有的关注平台责任认定等。如夏庆锋的《从传统合同到智能合同:由事后法院裁判到事前自动履行的转变》、金璐的《规则与技术之间:区块链技术应用风险研判与法律规制》、林洹民的《电商平台经营者安保义务的规范解读与制度实现》等。人工智能方面,人工智能立法、人工智能民事主体地位以及人脸识别法律规制等也备受关注,如龙卫球的《科技法迭代视角下的人工智能立法》、王艳慧的《人工智能民事主体地位的论证进路及其批判》、朱艺浩的《人工智能法律人格论批判及理性应对》、林凌、贺小石的《人脸识别的法律规制路径》等。

  第三,受土地管理法修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正影响,2020年22种CLSCI期刊刊发的民法学论文中涉及“三权分置”、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问题研究的占比达到该学科全年发文总数的5.45%。如谢潇的《民法典编纂视野下土地经营权概念及规则的妥当构造》、宋志红的《再论土地经营权的性质》、黄忠的《成片开发与土地征收》、汪洋的《地下空间物权类型的再体系化——“卡-梅框架”视野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役权与相邻关系》等。       

  “70后”“80后”成学科建设中坚力量

  2020年22种CLSCI期刊上,民法学共发表合作署名文章11篇,占该学科发文总数的3.33%;博士研究生发文23篇,占该学科发文总数的6.97%。除南京大学住宅政策与不动产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屈然、中山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林艳祺以及司法实务部门两人年龄段不详外(共发文3.5篇,其中屈然发文1篇,司法实务部门两人各发文1篇),“90后”发文3篇、“80后”发文94篇、“70后”发文103.5篇、“60后”发文73篇、“50后”发文29.5篇,“40后”发文1篇。其中,“60后”“70后”“80后”合计发文数量占该学科全年发文总量的81.97%。

  民法学2020年在22种CLSCI期刊上发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共20人,占113名高产作者的17.67%。这20人共发文96篇,占该学科全年发文总量的29.09%。其中,发文5篇及以上的作者共6人,合计发文48篇,占该学科全年发文总量的14.55%。这6人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以发文13篇居榜首、清华大学崔建远以发文9篇位列第二名、中国人民大学杨立新以发文8篇位列第三名、中国人民大学朱虎以发文7篇位列第四名、谢鸿飞以发文6篇位列第五名、中国政法大学李永军以发文5篇位列第六名。其中,“50后”“60后”各2人,“70后”“80后”各1人。

  从年龄分布来看,“40后”发文1篇;11名“50后”共发文29.5篇,人均发文2.68篇;41名“60后”共发文72.5篇,人均发文1.77篇。这三个年龄段的作者合计发文103篇,占2020年CLSCI期刊民法学发文总数的31.21%;在三大权威期刊共发文12篇,占该学科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总数的40%。其中,发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共7人,占该学科高产作者的35%,占2020年CLSCI期刊113名高产作者的6.19%。可见,该年龄段作者学科贡献率仍比较高。

  73名“70后”以发文103.5篇位居6个年龄段(“40后”“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榜首,人均发文1.42篇。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6.5篇,占该学科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总数的21.67%。其中,发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共9人,占该学科高产作者的45%,占2020年CLSCI期刊113名高产作者的7.96%。可见,“70后”已成为民法学科高产作者主力。

  70名“80后”以发文94篇位居6个年龄段第二名,人均发文1.34篇;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10.5篇,占该学科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总数的35%。其中,发文三篇及以上的作者共3人,占该学科高产作者的15%。可见,“80后”还有较大潜力值得挖掘。

  3名“90后”发文3篇,占2020年CLSCI期刊民法学发文总数的0.91%,每人发文1篇。另外,27名博士研究生发文23篇,且19人均独立署名发表了论文,潜力可观。

  15家单位发文达4篇及以上 科研力量集聚效应明显

  2020年22种CLSCI期刊刊发的330篇民法学论文来自86家单位,平均每家单位发文3.84篇。其中,15家单位超过平均值,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其中,中国人民大学以发文44篇位列第一(博士研究生发文3篇)、中国政法大学以发文34篇位列第二(博士研究生发文0.5篇)、清华大学以发文29篇位列第三(博士研究生发文4篇)、北京大学以发文15篇位列第四(博士研究生发文3篇)、华东政法大学以发文12.5篇位列第五名(博士研究生发文1篇),西南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发文0.5篇)分别以发文12篇并列第六名,吉林大学以发文11.5篇位列第七名(博士研究生发文1.5篇);南京大学以发文11篇位列第八名(博士研究生发文3篇,助理研究员发文1篇)。这10家单位合计发文193篇,占该学科全年发文总量的58.48%。这15家单位中,前四名合计发文122篇,占该学科全年发文的36.97%;若再加上中央财经大学发文篇数,以北京为中心的5家单位发文总数占民法学全年发文总数的40.61%。可见,民法学学科科研力量在北京有明显的集聚效应。

  和2019年民法学在CLSCI期刊发文情况相比,2020年冠亚军未变,依然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但两家单位发文数量差距拉大:2019年两者相差7篇(中国人民大学发文38篇、中国政法大学发文31篇),2020年两者相差10篇。对比这两年该学科发文前10名的情况可以发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跌幅较大,上海交通大学退步明显。2019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发文18篇位列第三、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发文12篇位列第八、上海交通大学以发文12篇位列第七。但2020年民法学科在CLSCI期刊发文超过平均值的15家单位中未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身影,上海交通大学以发文8篇退出科研单位发文排行榜单前十。

  传统法学“五院四系”院校中,和2019年民法学在CLSCI期刊发文情况相比,2020年,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外,武汉大学进步幅度最大。2019年,民法学法学院校发文榜单前十名未见武汉大学身影,该校2020年一举跃到第六名。同时,北京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进步明显:2019年,两家单位均以发文10篇并列第九名;2020年,前者上升5个名次到第四名,后者上升4个名次到第五名。西南政法大学和吉林大学分别退步一个名次。前者由2019年的发文15篇位列第五名退到2020年的第六名,后者由2019年发文14篇位列第六名退到2020年的第七名。西北政法大学发文2篇,远未达到该学科科研单位发文平均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文3篇,也未达到平均值。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近年来民法学科发展势头强劲。和2019年民法学在CLSCI期刊发文情况相比,2020年,中央财经大学不但进入了前十名,还以发文12篇和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并列第六名;清华大学虽然仅提升了一个名次,但发文数量增加了13篇(2019年发文16篇)。另外,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分别以发文4篇,超过了民法学科研单位2020年在CLSCI期刊发文的平均值。

责任编辑: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