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法学大师—王铁崖
发布日期:2009-11-04 来源:法制网  作者:康茂林整理

王铁崖(1913-2003),福建福州人。著名国际法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政治学系,1936年在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获硕士学位。翌年赴英国留学,攻读国际法学。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1987年当选为国际法研究院院士。1997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当选为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大法官。国际法是调整主权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关系的法律及学说。它17世纪产生于欧洲,19世纪中叶传入中国。然而,当时的中国尚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际法在中国的实际应用十分有限,因此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国际法在实行中有虚伪的一面,但也认识到中国人很有必要学习国际法。1930年,一位在上海复旦大学学习的17岁的大学生对国际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的一生与国际法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他就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法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王铁崖。

游学中西 研究条约

王铁崖1913年7月出生于福州市。其父王寿昌曾就学于马尾学校,毕业后留学法国,1982年学成回国。回国后,他向友人,后来成为著名翻译家的林纾(琴南)谈起法国小说,盛赞法国小说的优美与新奇。林纾为之所动,与之合作翻译了小仲马的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此后,王寿昌还为林纾做过一些口译,但因体弱多病,没有能够留下更多的著作。
有这样一位父亲,王铁崖自幼所受的家庭教育是20世纪初最罕见也最完备的教育。他在家中私塾诵读四书五经,又学习洋文西学—他的父亲准备送他出国留学。
王铁崖13岁时,父亲病逝。三年后,在母亲的帮助下,他负笈上海,入复旦大学。受父亲的影响,他先就读于西语系,后转入政治系。在政治系,他开始接触国际法。1931年,他又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水木清华浓厚的学术气氛,他自己的天赋和好学,使他在学识上大有长进。大学期间,他的论文便在《清华周刊》等刊物上发表。1933年大学毕业后,他因成绩优异升入研究生院,并将国际法学选定为自己专攻的术业。1936年,王铁崖以论述租借地问题的论文通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同一年,王铁崖通过了中美庚款留学考试,次年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继续攻读国际学,师从著名的国际法学者劳特派特教授,并得以交往其他世界级的国际法学者,开阔了学术视野,使他在国际法研究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1939年夏,王铁崖到柏林访问,那里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气氛促使他决心返国。同年8月,他回到祖国,满怀报国热忱,但尝到的是失业的滋味。勉强谋到一个刊物编辑的职位,却因编辑部遭到日本飞机轰炸而重陷困境。但这次最重大的损失是他多年倾心搜集的图书资料在日本轰炸中被烧毁殆尽。幸运的是暂设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邀请他去任教,王铁崖从此开始了他的国际法讲学生涯。这一年,他27岁。
王铁崖在武汉大学开设国际法、中国外交史、欧洲外交史三门课程,还讲授国际法案例专题。抗战时期的四川,物价飞涨,已是教授的王铁崖生活仍是很窘迫。然而,这并没能使他放弃对国际法学的无尽追求。他的一位学生,后来担任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端木正回忆说:“我记得王铁崖老师在1941年住在乐山一间自租的旧式房子里,卧室、书房、会客室都在一间里,同学来多了就只能有坐有站,但照样在讲学论道!”后来,王铁崖转赴设在重庆的中央大学任教,生活仍然困苦异常。1942年结婚后,竟经常举债度日。但他仍然完成了《新约研究》和《战争与条约》两部著作,分别于1943年和1944年出版。在当时国际法著作稀少的情况下,这两部书的出版,无疑是十分宝贵的。端木正说:“王老师的《新约研究》和《战争与条约》两书都是用四川土纸印刷的,我当时在昆明买到,立即和两位同学如获至宝地拜读,也不怕伤了眼力。”
王铁崖在这一段时间里研究的重点,即自五四以来的二三十年间,中国国际法学者研究的重点—条约问题。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在饱受列强的百年欺侮后,在对外关系中面临的最重要的国际法问题就是废除不平等条约以及有关的法律问题。王铁崖这一时期的著作正体现了时代的方向,也是那个时期启蒙与救亡运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执教北大 立言煌煌

1946年秋,王铁崖应邀到北京大学任教。五十余年来,他扎根北大这片科学民主的沃土,耕耘不懈,以卓绝的毅力和胆识,使国际法学在北大深深地扎下根来,北大成了中国首屈一指的国际法学教学与科研基地。
王铁崖到北大后,先任政治系系主任,后到法律系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北大政治系、法律系均被取消,王铁崖复应翦伯赞之邀,到历史系任国际关系教研室主任,讲授国际关系史,并完成了一部重要的编著《中外旧约章汇编》,它收集了自1689年《尼布楚条约》到1949年间中国同外国所签订的1182件条约。全书共三卷,340万字,其工程之浩大,资料之完备,是中国旧条约汇编中从未有过的。直到今天,这部凝结了王铁崖十几年心血的条约汇编,仍是研究中国历史、中国外交史和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一部必备参考书。
1954年,北大法律系恢复,王铁崖重返法律系,任国际法教研室主任。而当他满腔热忱,准备在学术领域大有作为之时,1957年的反右运动开始,他被错划为右派,被剥夺了教学和科研的权利,到图书馆整理资料。虽然身处逆境,他仍怀着对国际法的热爱,编辑了一本《海洋法资料汇编》,又与他人合作翻译了《海上国际法》。他还自己翻译了著名国际法学者凯尔森的著作《国际法原理》。这些得之不易的学术成果,都在日后获得了它们应有的学术地位。
“文革”期间,王铁崖被下放到南昌鄱阳湖农场劳动两年。回到学校,仍被分配干体力劳动。但在恶劣的条件下,王铁崖竟然与人一起,全译了一部经典性的国际法世界名著《奥本海国际法》第八版。

重兴学术 饮誉国际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法制建设提上了日程。法学教育得以恢复,国际法学也开始出现生机。王铁崖与人在《人民日报》联合发表文章,呼吁重视国际法的教学与研究。他不顾自己年事渐高,不遗余力地为中国国际法事业奔走操劳。在短短数年间,王铁崖完成了中国国际法学界前所未有的几件大事:
1979年,在北大法律学系首创了本科国际法专业,并在全国率先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0年,参与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法学会。王铁崖先任副会长,后担任会长。之后他又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国际法学术刊物《中国国际法年刊》,亲自负责其编辑和出版工作。
1981年,应司法部和教育部的邀请,组织全国力量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国际法教材。
1982年,作为中国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导师,率先在国内招收国际法的博士研究生。
1983年,在北大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国际法研究所,并亲自担任所长。
王铁崖的不懈努力,使得国际法学在中国得到了很大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国际法在国家发展和国际社会关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王铁崖深知中国目前的国际法研究条件和水平,尚不足以赶上世界国际法研究的步伐,因而加强同国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便成为王铁崖为中国国际法学界所做的又件大事。从70年代末开始,王铁崖邀请了国外许多著名的学者来北大和其他学校讲学,并不断派遣学生赴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学习。1983年,王铁崖和其他几位教授一起推动成立了中美法学教育交流委员会,在中国和美国的法学教育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与此同时,王铁崖的学术造诣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获得了国际法学界的承认与尊敬。1978年以来,王铁崖先后应邀到过许多著名的大学讲学。这些学校包括美国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纽约大学、宾州大学、布理冶波特大学,加拿大的达尔豪斯大学、多伦多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日本的东京大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铁崖被海牙国际法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于1989年为该院夏季讲习班讲课,演讲题目是“国际法与中国:历史与和当代”。海牙国际法学院堪称世界上国际法学的最高学府,每年邀集世界上最著名的国际法学者来此讲学,讲稿收入当年出版的《海牙国际法讲演集》,这是国际法领域最具权威的参考文献。王铁崖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国际法学者。
1995年,联合国为纪念联合国国际法十年,在纽约联合国部部召开国际公法大会。王铁崖作为大会邀请的代表,在联合国的讲台上发表了题为“国际法教学与国际法普遍性”的演说。王铁崖渊博的学识、儒雅的风度令在场的每一位听众折服,演讲经常被掌声打断,全世界从他身上看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国际法学家的风采。
王铁崖在国外获得了崇高的声誉。他先后被美国著名的海洋法刊物《海洋发展与国际法》聘为编委,被《亚洲国际法年刊》聘为顾问委员会委员。1981年在法国召开的国际法研究院会议上当选为副院士,1987年当选为正式院士。国际法研究院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法研究团体,它始建于1873年,由全世界最著名的国际法学者组成,院士和副院士物总数仅限132名。王铁崖是该研究院第一名中国籍国际法学者。1989年,他作为著名的国际法学者,被选为包括世界著名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文艺家在内的世界著名的世界艺术与科学院的院士。由于王铁崖在国际法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1988年美国洛杉矶的“建立国际刑事法庭基金会”授予他“著名国际法学者”名誉奖状。1993年他被中国政府指派为海牙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在国际法学界,王铁崖的名字,已成为中国国际法学的代表。外国人通过王铁崖知道了中国国际法学。
王铁崖在从事国际法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同时,还参加了大量的国内外社会活动。他曾以顾问身份参加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大会;曾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纽约召开的美国国际法学会年会。
1986年,他被人大常委会任命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97年,当他84岁时,终于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一历史盛事,作为一个以毕生的精力研究国际法学,以一生的情操维护祖国尊严的老一辈学者,香港回归是他一生努力的目标和梦想。

壮心不已 赴任海牙

1993年6月,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庆祝王铁崖80寿辰暨执教50周年。面对前辈师长陈岱孙以及许多老朋友、老同事和学生的祝贺,王铁崖在会上动情地说,在他一生中,问心无愧的是他对国家、对北大、对国际法、对学生的热爱、他还有四个心愿要去实现:希望把中国国际法学会办成世界第一流的国际法学术团体;希望看到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在青年人手中办得更好;希望在5年时间里完成一部多卷本的国际法著作;而他最大的心愿,则是希望看到涌现一批高水平的国际法学者,以适应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为庆贺王铁崖80寿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克唐纳教授发起并编辑了一本由59位来自二十几个国家的著名国际法学家撰写的纪念论文集。作者之中有国际法院的院长和法官、国际法研究院的院士、世界著名的国际法学者。全书厚达900多页,由荷兰海牙著名的法律出版社出版。王铁崖把此事引为自己最大的光荣。
1997年5月20日,王铁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名的候选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顺利当选为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大法官,任期4年。同年11月11日,王铁崖赴海牙任职。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