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泰斗一代宗师王铁崖——忆中国当代杰出的国际法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铁崖先生
发布日期:2009-11-02 来源:福州市档案局网站  作者:王宜椿

法学泰斗王铁崖

  

王铁崖先生是中国国际法学会前会长、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创始人兼所长,国际法研究院士,世界艺术和科学院士,国际海牙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大法官。自从1930年开始研读国际法以来,王铁崖先生把毕生精力无私奉献给了国际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他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他热爱国际法的初衷和热情几十年如一日,从未动摇。他将个人生命同学术生涯融为一体,是国际法领域的大学问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国际法学界的一面旗帜,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对中国国际法学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代宗师。

  杰出的国际法学家

  王铁崖(1913-2003),原名庆纯,号石蒂。1913年7月6日出生在福州城内船政之家。父王寿昌,早年毕业于船政学堂,后留学法国学法律和法语。他文学造诣很深,在回国后任京汉铁路总翻译与民国后任福建交涉司司长期间,为维护国家主权不遗余力。当年他以高超的文学水平与林纾合译了《茶花女》。伯父王福昌,亦毕业于马尾船政学堂,其子王景岐也留学法国,父、伯、兄三人均留学法国八年,可谓船政之家,法学传世。王寿昌有子8人,女4人,王铁崖是他最小的爱子。他从小头脑敏捷,聪明好学,在家庭影响和父亲的教导下,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立志献身于国际法学事业。

  王铁崖青少年时期在福州接受了中国旧式教育和西式教育,使他具有中西文化合璧的优势。1929年于福州第一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政治系。1931年转入清华大学,193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后入清华研究院攻读国际法,1936年获硕士学位,同年通过中美庚款奖学金留学英国,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国际法,师从国际法学家劳特派特教授。1939年因欧战发生回国。

  王铁崖回国后在重庆任《世界政治》编辑。1940年受聘于乐山武汉大学任政治系教授,从此开始了他长达62年的国际法教学生涯。1942年转重庆中央大学任政治系教授,同年与王彩女士结为伉俪。1946年秋受邀北上,到北京大学政治系任教,讲授国际法。从此,他就在北大定居下来,开始了为国际法的教学、传播和发展而奋斗。

  王铁崖先生著作等身,硕果累累,一生治学,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他坚持把国际法同国际关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研究,这是他的一个重要学术思想,体现了他对理论联系实际,史法相结合的重视。他的传世之作《中外旧约章汇编》开创了从条约法规视角研究中国近代外交史的先河。而他的大量国际法论著,也都建立在对国际关系的精辟分析和旁征博引的基础上。这一学术思想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国际法学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王铁崖先生在国际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旗帜鲜明地主张法律和现实主义。他所谓的现实,是国际关系、国际关系为法律所制约的现实。他不赞成从应有法、抽象的理论甚至个人价值观出发去研究国际法,坚持以国际关系的现实来分析和阐述现行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坚持以国家利益及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为标准,区分、鉴别国际法中的主流和现象、本质,为中国国际法学的健康发展把握正确的方向。

  不论在国际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还是在教学研究主张上,或是他大量国际法论著中,王铁崖先生不愧为杰出的国际法大师。

  诲人不倦的大学问家大教育家

  王铁崖先生自从1940年登上大学讲台以来,他把自己的全部激情和才智都贡献给了中国的国际法教育事业。在60多年的漫长教学岁月里,他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以培育英才为己任,以教诲学生为乐事。春风化雨,暑去寒来,一批又一批的国际法人才从他身边涌现、成长,成为中国国际法学的新一代中坚。

  王铁崖先生勤勉不懈一生,讲求治学之道,恪守学术规范,是治学严谨、实事求是的一代楷模。他常告诫后辈学者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要注意基础理论和学术积累,切忌急于求成;学术研究要善于由浅入深,由个别见一般;学术论文要有别于应景文章,言必有据,经得起推敲。这些语重心长的教诲,寄托了王铁崖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也是他学术操守的真实写照。

  作为中国国际法学界的一代宗师,王铁崖先生对国家、对学科、对学生始终满怀强烈的使命感。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看到中国的国际法学能够尽快地繁荣发达起来,中国的国际法人才能够更快、更多地成长起来,为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他殚精竭虑,奋斗一生,即使在他生命之旅即将结束的最后时刻,仍念念不忘中国国际法的振兴。他是把国际法的学科建设看得比个人生命更宝贵的学术领军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与国际主义者

  王铁崖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早在年轻时代,他就致力于用国际法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不论是身处逆境,还是在事业巅峰,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荣辱置于首位,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风骨。他的个人经历也生动地表明,学术衰荣同民族的兴亡、国家的强弱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正是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兴起,国力强盛,才为国际法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空间,他才迎来学术生涯中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王铁崖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国际主义者,他毕生致力于用国际法维护世界和平、捍卫正义,是中国国际法学者在世界舞台上的杰出代表。在他的晚年,不但特别关注国际法对国际社会整体发展的影响,而且不辞劳苦,在耄耋之年登上国际法庭,主持正义,彰显国际法的威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为家乡人民引为骄傲和自豪。

  享誉中外的社会活动家  王铁崖先生也是一位传播国际法学、享誉中外的社会活动家。他不辞劳苦,以传播国际法学为己任,维护世界和平,主持正义,赢得了国际社会和中外人士的好评。

  王铁崖先生自从1977年重登讲台后,开始了振兴中国国际法学的一系列重要活动。首先于1978年与魏敏教授在《人民日报》撰文,呼吁重视国际法的教学研究。同年开始在北大招收国际法硕士生。1979年在北大首创全国国际法本科班专业。1980年协助宦乡同志创立了中国国际法学会,始任副会长,1991年任会长。1981年主编中国第一本国际法教科书。1982年同陈体强教授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国际法学术刊物《中国国际法年刊》,任主编。1983年,在北大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国际法学研究所,同年开始招收国际法博士生。

  在国际交流上,王铁崖先生开辟了新时期国际法中外学术交流之先河,搭设起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桥梁。1979年他以顾问的身份参加了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1981年开始选派留学生到美国、加拿大等欧洲国家攻读或进修国际法。1982年后他以中国国际法教授身份前往世界各地,出席了数十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告会,并先后在数十所国外著名大学访问或讲学。其中最突出的是1987年组织、主持了海牙国际法学院在北京的海外讲习班;1988年,发起举办了“太平洋地区与国际法”系列国际学术讨论会议;1990年作王铁崖为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客座教授,在海牙国际法学院夏季讲习班讲授《中国与国际法》,其讲稿被收入《海牙国际法演讲集》;1992年主持召开“国际法教学和研究国际研讨会”;1993年,倡议开展了中国加入人权合作研究项目,1995年出席纽约纪念联合国五十周年世界大会;1998年发起组织中国首次国际人道主义法国际研讨会。

  王铁崖先生1950年初加入民盟,曾任北京大学工会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情研究中心顾问。他担任了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等大学的兼职教授。1985年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王铁崖先生还曾担任过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中国海洋法学会、中国联合国协会、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等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人民团体的理事会成员或领导职务。

  王铁崖先生离开我们已两年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将长驻人间。他对中国国际法学的重大贡献,是留给我们的丰厚的精神财富。王铁崖先生是福州人民的骄子,家乡人民没有忘记他。值此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致以纪念。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