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歌乐山下 (结束篇)
发布日期:2010-03-08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张卫平

《纪念册》传奇

难忘歌乐山下 (结束篇)

大学生活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同学之情,师生之谊,往事历历在目。用镜头捕捉大学里的足迹,用笔端记录我们心中的记忆。一张照片,一个故事,勾勒出30年前西政校园的美好印象。

  为此,本刊特开设《印象79》栏目,邀请法律学人讲述那段精彩的大学往事。

  □张卫平

  毕业时,同学们提议要做一个《纪念册》,真是一个非凡的提议。制作《纪念册》的目的,如《纪念册》序言所写:“纪念已经逝去的岁月,纪念在这岁月里发生的人和事;纪念我们的大学时代,纪念我们在这时代中做过的许多梦。”序言由陈惠忠同学执笔———文字清新、飘逸。《纪念册》的要求是,每一位同学提供一张自己的照片,生活照最好;写一段话,个人资料简介、性格描述;自己信奉、欣赏的警句、格言,以及对人、事、物的感受、感悟均可。《纪念册》由我设计制作,包括洗印照片、绘制插图、排版、印刷等,现在看还能见识到我的美术功底。

  今天翻看,封面———织缎烫金、内页———油墨印刷的《纪念册》有着颇深的感受。纪念册上记载有给我们九班上过课的84位老师及8位年级老师的姓名,上课的科目、课时。看看当时学习课程以及课时安排,的确很有意思。刑事诉讼法90学时,民事诉讼法只有42学时。有些课,90年代以后就再也没有开过了,如资产阶级法学理论批判。那时,就已经开设了环境保护法,真是不简单。

  纪念册最出彩的内容当数每一位同学对自己的描述和撰写或引用的格言。文字表达优美、幽默,极富哲理、机智,完全是一篇上乘的文学作品、一首诗。反映了那时学子的单纯、浪漫、激情和忧郁。这些描述和格言基本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许多描述定位相当精准!

  “我自己的我:宁愿赤身裸体,而不着旧时代华丽的衣服,爱好精神自由,胜过肉体的快乐。”这是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的王人博同学的格言,应当是文如其人,文见其神。“以今日之我胜昨日之我”。(刘俊同学语)其要求看似不高,但细想,完全是对一个人成长的几何级数要求!一个字,难!罗龙同学写下的只有符号:“:—?!”配上一幅满脸疑惑表情的照片,突显了他的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精神。

  这样一本充满智慧的《纪念册》,同时也是神秘和诡异之物。我不得不为世界上神秘和偶然的力量所叹服。

  毕业十几年以后,我们班上就已经有两位同学上了“非自然”减员的名册。这两位同学大概是相隔一年左右先后离去的,一女一男———朱晓虹(女)、李金荣;一东一西———福建、河南,巧的是二人均在检察院工作(绝非对检察机关不敬)。李后来去了海南,不久因车祸而亡(海口至三亚高速公路,离海口78公里处。一同而去的,还有79级三班的另一位同学———陈本志。每当经过此处时,我们都会鸣笛致哀)。

  两人仙逝后不久,有同学无意间打开纪念册,意外地发现两人竟在纪念册的同一页上———正反面。两人对自己性格的描述有一点完全相同:性格开朗,不知这是否系上帝的安排?朱晓虹同学在自述中的一句“乐中有苦”,是否已经暗含了现在的结果?金荣同学那时也是尽有苦衷的人!此去也是一种解脱?在李金荣同学的这一页上,插图原本是一幅由近及远的机耕图,远处有两辆拖拉机正在耕作。可现在看,怎么看都像是一条通往尽头的高速公路,拖拉机也变成了两辆将要相撞的汽车!

  据我所知,其他班上也有“非自然”减员的,约有十余人,他们曾经是我们一路走来的同学,让我们点亮十余支蜡烛,为他们祈祷:愿他们在彼岸,自在而安详。

  今天,我提议:重新作一个《纪念册》。再过30年,回头再看,同样意义非凡。

  时下,环顾当年的同学,“环比”之下,有的同学风光无限-———鹰击长空,搏击商界,已有百千万家当;周旋官场红门,位高权重,光宗耀祖;舌战法庭,名赛施洋;驰骋学界,话语有声,桃李天下。但也有的差强人意-———仍经历低迷,或面临坚壁或虎落平原、龙陷浅滩。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官场、职场、商战、学术,成功失败皆系偶然,30年后再回首,还是过眼云烟。

  最后,我要诚挚地感谢我们西政当年所有的老师,无论在与不在。尤其是我们年级的老师:李世本老师、王长生老师、赖达清老师、刘天禄老师、廖灿英老师、何开蓉老师以及我班的张代荣老师,向您们深深鞠一躬。

  感谢所有给我帮助的同学们,我们永远是朋友!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