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法律系教授,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11月27日,正如过去的十几年一样,端木正夫妇收拾了行装,从北京回到广州过冬。以前,他们是为了赶回来给学生上课;今年课不用上了,他们依然兴奋地回到广州,准备和学生们相聚。
没有想到,回到广州还不到一天,11月28日凌晨2时,端木正就在家中因心脏病逝世,享年87岁。按照回族的风俗,端木正的遗体告别仪式前天下午在光孝寺进行,并随后运往广州回民墓地安葬。
60岁对于许多人来说,是终止事业、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刻;但对于前半生在政治运动中消磨了许多光阴的端木正来说,60岁才是他辉煌人生的开始。创办中大法学系、法学研究所,参与起草《香港基本法》,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命运一下子给他的晚年安排了丰富多彩,但又责任重大的生活。一直到去年,86岁高龄的端木正还在给硕士生讲课。
“爸爸他太疲惫了,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大女儿端木美说。
艰难岁月厚积薄发
1951年留学法国回国后不久,端木正在岭南大学(后院系调整并入中山大学)历史系任教,精通英语、法语的他,教授《英美简史》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但是很快就遇上了反右运动,从副教授连降几级,贬到图书馆资料室工作,做一个普通的资料员。摘帽后不久,又遇上了文化大革命,作为一个摘帽的右派,罪上加罪的他和其他人一样,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
“但学生们都很爱戴他。”端木美说,虽然被抄家了,但是父亲最爱的书籍都被封存起来,没有被破坏。在那个艰难的时候,端木正就利用还可以接触到的图书和前苏联杂志,对法国史的问题进行思考。在那个时期,积累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他从来不诉苦,他说不会这样下去的,一定会有前途的。”妻子姜凝说,不论什么情况,端木正都乐观面对。
1977年,北京大学因为师资严重不足,邀请端木正去作系列讲座。端木正介绍了自己这些年来对法国史的研究心得,在北大一炮而红。每当他做讲座的时候,连窗口都爬满了人。“他们都对父亲的研究很惊讶,怎么能沉默了那么久,而且大家都中断研究十几年的情况下,有这样的成绩。”端木美说。
后来,由于工农兵出身的翻译员水平有限,商务印书馆还邀请端木正给《拿破仑时代》英文版、中文版做校对。端木正很喜欢这份工作,端木美说,那个时候父亲退休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商务印书馆里当一名校对员。没有想到,60岁后,他的人生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
60岁开始大展宏图
文革结束后,伤痕文学开始流行,端木美也陶醉其中,却遭到父亲的反对。
“他说我不应该浪费时间,应该马上恢复法语、法国史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有机会的时候发挥作用。”端木美说,父亲在关键的时候,给她指正了道路。在父亲的影响下,她也专注于法国史研究,如今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
1980年中大复办法学系,已经60岁的端木正被委以重任,担任系主任主持复办工作。相隔30年,为了社会迫切需要的法学人才培养需要,他又重新操起了老本行。
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全国大概只剩下三家大学有法学教育,整个广东法学教育更是“零”。此后的岁月,“法”几乎被完全抛弃。相关的资料书籍非常匮乏,法学界的人才更是七零八落,在“一没书二没人三没钱”的情况下,端木正克服各种困难硬是把法学系建立了起来。
“有一年过年,别的系的老师都有钱发,但法学系没有。他就去把旧报纸卖了,每人分了五块钱,但是没有一个人有怨言。”端木正妻子姜凝笑着说。
1990年,正是前苏联解体、东欧发生巨变的时候,世界格局有了很大变化,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法院需要面对的涉外问题越来越多,最高人民法院意识到《国际法》的重要性,长期研究《国际法》的端木正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爱生如子的教书匠
虽然60岁以后,自己头衔多了很多,但端木正一生最看重的,还是教书匠这个岗位。
“法学系刚刚恢复招生那几届,学生都是宝贝级的,他对学生比对我们还好。”端木美说,父亲是爱生如子。逢年过节,哪个学生没有回家过年,父亲就把学生叫到家里吃饭,谈天说地,做子女的,反而插不上嘴。“他跟我们说的话,还没有跟学生说得多。”端木美说。
学生黄瑶说,2000年暑假他在北大忙于准备博士论文,通过电话向老师祝贺他的80岁寿辰,老师知道了他俩生日只相差两天。第二年夏,他就意外地收到老师和师母送给他的生日礼物。
黄瑶说,端木正给研究生上第一课时总是先强调:“要学法,先要学会做人。”端木正以他荣辱不惊、从容不迫、平等待人的身教,教学生应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无论是在顺境还是身处逆境,也无论是在达官贵人面前还是面对黎民百姓。
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后,端木正还坚持每年往返京穗两地,给学生上课。虽然年已古稀行动不便,但不论多热的天气,依然坚持走到课室去给学生上课。直到去年86岁的高龄,他才完全退出了他最爱的教学舞台。在余下的时间里,端木正依然心系教育,亲自整理自己在北京和广州收藏的几万册藏书,挑选学生最需要的部分,赠给中大图书馆。如今在广州的客厅的书架里,依然摆满了他还没有整理的书籍。
端木正教授的生平
1920年7月出生于北京,1942年获武汉大学学士学位,1947年获清华大学法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从巴黎大学高级国际法研究所毕业后回国,就任岭南大学历史政治学系副教授兼代系主任,后任中山大学法政学系、历史学系副教授。
1980年中山大学复办法律系,端木正任教授并出任系主任,1987年创办中山大学法学研究所并任所长。1985年端木正以专家身份被全国人大任命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1990年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1995年改任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他于1993年被中国指派为设在荷兰海牙的常设仲裁法院首批4名仲裁员之一,并连任至今。
端木正长期从事法学、政治学、历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担任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等社会学术团体职务,至今仍担任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是多家高等学府兼职教授。端木正还曾当选全国人大第七、八届代表。
亲友印象
高大挺拔,仪态从容,幽默风趣,风度儒雅———学生黄瑶
乐观、永远向前看、从不抱怨———妻子姜凝
为人性格温和、执着、认真———女儿端木美
记者手记
这个世界很小,两年前探望一个车祸中受伤的朋友,她家客厅里一排书架让人倍感熟悉,原来正是中大80周年校庆时,我所采访过的端木正先生的家,这个朋友是端老孙媳妇。三个月前,朋友结婚并出国留学了,临行前,她忧心地说,就怕老人家看到孙子结婚了,心满意足就去了。没有想到,一语成畿。
奶奶姜凝走出客厅的时候,一脸的憔悴,没有了当初陪伴在端木先生身边的活泼。不过一谈起往事,她依然神采飞扬。60多年的夫妻共处,她也练就了一颗乐观平和的心。临别时,奶奶安慰我说,不用担心,她会坚强的,她还有很多事要做,包括整理丈夫的书稿。
我想,这就是“名门”的含义。端木正用他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了家人和弟子,也影响了每一个接触他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