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弦歌不绝风骚在,道德并文章
发布日期:2010-06-21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张怡,女,中共党员,1956年12月生于四川成都,祖籍上海。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1年9月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在西南财经大学、海南大学等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财税法、破产法和环境法的教学和科研。

她温文尔雅,缓缓的话语中,让人强烈地感觉到一个学者应有的良知与责任;她思维敏捷,分析鞭辟入里,丝毫不带当下的虚荣和矫情;她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言谈举止间不时流露出对生活、对工作、对学生的无限的热爱。她就是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教授———张怡。

执著铸辉煌

张怡教授生长在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蜀中名城———四川成都。成都历经千年的积淀,文化十分发达,这给她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虽然历经文革和艰苦的知青生活,但1978年她还是克服重重困难考入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法学专业。四年时间,张怡系统地学习了各门法律专业课程,广泛地涉猎了法学、历史、哲学等文史学科,更重要的,她还学到了一种学习和研究的态度、方法和精神。张怡教授十分怀念在西政的学习生活,她认为,学校独立、宽容和批判的学术环境以及恩师们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的情操深深感染着莘莘学子,为自己以后的教学和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9年10月,她又考入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赵国良教授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西南政法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的学习经历为她日后跨学科、多领域、多方法的教学和科研筑起了终身受用的平台。

有人说,学术研究的道路是一条寂寞之路,当你奋力前行时,并没有人为你加油喝彩,所以,你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拥有顽强的毅力。多年来,张怡教授把浮华和诱惑拒之门外,拒绝参加与学术研究无关的活动和应酬,甚至多次拒绝媒体的采访,选择了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潜心读书与治学。她将无数心血、毅力和宝贵的年华交给了沿途的雨雪风霜,身后,则留下了一串深深的脚印。近年来,张怡教授主持和承担各类课题10余项,出版个人专著及其他书籍20余部,在各类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各类研究成果获奖10余项。她还有多篇论文在国际国内高级学术论坛被各类论文集收入或作专题发言。张怡教授不但具有敏锐的学术洞察力,更对现实给予了强烈的关注。为了让法学人士了解、掌握最基本的经济学知识,让经济学人对法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张怡教授主持编写了《写给法律人的宏观经济学》一书,此书一经出版便供不应求。

勇攀新高峰

“藤根揉就充书架,蕉叶斜分作砚田。”成功的喜悦激励着张怡教授笔耕不辍。在她为科研项目日夜奋战的日子里,不曾想过要得到什么,一旦得到诸多荣誉,又觉得自己做得太少,一种责任感驱使她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环境法迅猛发展的潮流中,已过天命之年的张怡教授迎来了学术上新的挑战。在攻克法学与经济学的双重壁垒,进行自己独到的财税法教学和科研之余,她将更多的学术注意力投向了环境法学领域,致力于改变中国环境法学封闭自守以及长期游离于法学研究群体之外的现状,寻找中国特色的环保法治的起点,以期为环境法学科的研究尽绵薄之力。张怡教授目前正在主持的课题有:重庆市教委项目“三峡库区生态农业法律问题研究”和西南政法大学重点项目“‘公地’环保基本法律制度创新研究”,这两个项目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张怡教授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养护者受益”环保基本原则的原创性理论和观点,她尝试着通过基础理论研究,为公地之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奠定法律制度基石;此前,张怡教授在西南财经大学“211”重点课题和博士论文中,针对现代企业破产存在的弊端,还提出了“企业相对破产”的理念,以期现代企业破产更具现代社会之理性;此外,她还在《论商业银行法设定关系人规范的自我否定》一文中,揭示了商业银行法设定关系人的偏差将导致金融风险,后被修改的商业银行法采纳。

悉心育人才

“学者两事,道德文章”,张怡教授最让人敬佩的地方,并不是她丰硕的、原创性的学术成果,而是她对待学生的那份感情。与她在一起,让人感觉到的往往并不是那威严的老师形象,而更是一位知心的朋友和热心的大姐姐。凡是她指导过的研究生或上过课的学生,没有一个不称赞她的为人和对学生的那份感情的。在西南财经大学任教期间,她教授的《财税法》课程是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由于听课的同学太多,每次都有很多人挤在教室外面,她心疼学生,多次找学校反映,甚至带着上百的学生在校园里寻找大教室,最后只好使用学校最大的电教室,这在西南财经大学历史上可谓学习风气值得骄傲的一笔。张怡教授的家是她和学生学术交流的场所,她经常召集学生在此讨论问题,她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还仔细记着笔记。张怡教授这种谦虚、严谨、好学的品格深深感染着她的学生,潜移默化中也使学生们增长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教之有道效先哲,师者无私启后昆。”据张怡教授的一位同事回忆,在一次学校组织的问卷调查中,张怡教授被很多同学选为“心目中最崇拜的人”,学生对她的爱戴可见一斑。

有一种铭记是毕生不灭的,有一种眷恋是生生不息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004年,张怡教授回到了培养她的母校———西政任教,“我热爱西政,我更要回报西政”,张怡教授动情地说,“衷心希望西政人齐心协力,重振西政!”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