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织染局”!令人怀念的“织染局”!
发布日期:2010-08-10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作者:孙国华

“织染局”是个地名,对我们这些在1950年就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从事法学研究的第一批研究生来说,它也标志着我们人生最值得回忆的一个阶段、一种精神,一种朝气蓬勃、追求真理、克服困难、孜孜探索、向科学堡垒进军的精神。

1949年毛泽东主席指出:人民战争的胜利,“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残余的敌人尚待我们消灭。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见《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底,筹建中国人民大学的工作开始了,1950年初,从中国政法大学转来了人大法律系的第一批学生,同时培养研究生的任务也提上日程。是年7、8月,我们这批二十来岁的青年男女被从全国各地调来当研究生,要向苏联专家学习崭新的学科——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科学。当时人大的人员,除住在铁狮子胡同和海运仓已被接管的朝大校舍外,其余都分散地住在许多胡同,如:东四六条、十二条、前细瓦厂胡同、烟袋斜街、白米斜街等。我们这批青年人被分配到织染局胡同的一个四合院住,那是座落在地安门东面稍偏南的一个独门独院。法律系的办公室和上课的教室,在铁一号。法律系的各教研室,在白米斜街。而我们的住地“织染局”恰好在这二者的中途。我们是一个班,大约40人左右,建立了一个党小组,一个团分支,给我们配备了一个管理员、一个炊事员,管理我们的吃住。

哦,“织染局”!令人怀念的“织染局”!

【1950-1951年法律系第一届研究生法理组在铁一号主楼前照的,前排自左向右:张梦梅、方真(已故)、谢会皋;二排,自左至右:张云秀、冯景远(已故)、胡瑾;三排,自左至右:齐迺宽(已故)、孙国华、潘静成(已故)、张懋。】

我们的任务很明确,就是学会新的本领、建设的本领,首先要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秋季一开学,苏联专家就已到来。当时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向科学堡垒进军”!要按照毛泽东的教导“向一切内行的人学习”,“拜他们为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 钻进去,几个月,一两年,三五年,总可以学会的。”“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好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

当时我们这批年青人,都怀着学习新本领,建设新中国的决心、信心,学习热情很高,学习气氛极为浓烈。四合院的正房、西厢房是各组的学习室。全班共分国家与法权理论、国家与法权历史、国家法(宪法)、民法、刑法和国际法六个小组。在学习的时间,人人聚精会神地读书、作笔记,室内鸦雀无声。每次上课后,指定的参考书很多,苏联专家要求严格,所以在这一阶段我们阅读了大量的马列经典著作,如《资本论》、《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我们究竟拒绝什么遗产?》、《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等,这些著作要求全看,并且要求作读书笔记。因此时间很紧,不努力,书就看不完。我们每个人都要制定个人具体的学习计划,必须合理分配时间,党、团组织保证,学习小组每周检查个人学习计划完成情况,如参考书有多少页没看完,读书笔记作得如何等等。组织生活也围绕学习进度,围绕“向科学进军”的主题,检查学习态度,坚定克服困难的决心,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和学习方法方面的经验。

开学不久,冬季来临,当时经费少,如果要在所有的房间生火,烤火费不够。为了保证学习室的温暖,大家决定男同学睡觉的南屋不生火,把节约下来的煤用在学习室的火炉子上。所以,平时大家都在学习室学习、活动,只有到睡觉时才回到宿舍。我们睡的是上下铺,床一个挨一个排得很紧,人多了似乎也不觉得多冷了。

那时,提倡学习解放军,规定了严格的作息制度,实行供给制,每人一身蓝棉制服,不过起床都能按时,熄灯却很难按时,因为参考书看不完,不少人得请假在学习室“开夜车”。那时上课得去铁一号,到教研室开会得去白米斜街,路上三人以上自动排队行进。背着书包,有时还得带着马扎。这批穿着蓝棉制服的青年人从街上走过,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课程主要有: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俄语和各教研室的专业课。大家在一起,团结、紧张、有序而又活泼,我们还经常一起学唱歌,包括唱一些俄文歌曲,把唱歌和学俄语结合起来,我们还常自己组织晚会、演节目。织染局的一年,这是苦读马列经典的一年,那时每个人作的读书笔记都有几十本。那一年的学习,给我们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外语水平。到1951年秋季开学,我们搬到了西郊现在的校址,才离开了“织染局”。

回想起来,正是“织染局”这一段,把我们这批年轻人引上了“向科学堡垒进军”的道路,开始了我们的学术生涯。也可以说,正是“织染局”开始把我们“织染”成才。后来我们这批研究生大部分成了新中国法学战线上的生力军,有不少人成了知名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还有的当了我国驻联合国的副代表,有的成了有名的律师被选为中华律协的会长,有的担任了法学研究所的所长、政法院校的校长、法学院的院长、研究室的主任,有的到现在还辛勤耕耘在法学教学和研究的战线上,为发展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这些都离不开“织染局”的“织染”。

哦,织染局,另人怀念的织染局!56年后的今天,我们虽然都已年迈,大都年过七旬、八旬,但想起1950年到1951年在织染局的那一段,想起那种孜孜以求、钻研科学的永不磨灭的精神,想起那种朝气蓬勃、克服一切困难追求真理、献身人民的民主、法制建设事业、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气概,便又增添了无限的力量和勇气。是的,学无止境,生命不息,钻研不止,吾将上下而求索!

2000.11.18
2006.5.30修改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