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槐植,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特聘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顾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监狱学会学术顾问。著有《美国刑法》、《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犯罪场论》等专著
应运而生起点瞩目
北师大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成立至今已有五年。短短五年,业绩斐然,近乎奇迹,堪称闪光的五年。对此,可以从多视角予以分析。
早在2007年5月赵秉志教授(刑科院院长)在其担任总主编的“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总序中已有精确说明:“刑事一体化的刑事法学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可谓最符合刑事法实践需要,最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和结合……刑事一体化的实现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刑事法分支学科的全面成熟;二是各刑事法分支学科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和解决刑事法治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上述第一个基础在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奠定……而受不同刑事法分支学科的具体内容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的制约,各分支学科在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和解决刑事法治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方面还做得很不够。因此,刑事一体化的上述第二个基础,目前还远未形成。当务之急,乃是建立起一种体制和机制,加强不同刑事法分支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产出一批这方面的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以促进刑事一体化第二个基础的形成……北师大刑科院正是基于这一刑事法治发展的现实需要应运而生……自2005年8月成立以来……沿着刑事一体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努力进取,逐步全面发展相关学术领域,稳步朝着建成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刑事法学研究机构、高层次人才培养单位以及国家刑事立法和司法决策咨询服务基地的目标迈进……从机构设置到人才配备为践行刑事一体化奠定了基础。”令人欣喜地是,这种预设、这一期许已在相当可观的程度上成为现实。代表实践状况的数据最有说服力:
刑科院是中国刑事法学领域首家(目前尚属唯一)具有独立性、实体性、综合性的学术机构和研究生培养单位,设置了覆盖刑事法学所有分支学科的7个研究所(中国刑法、外国刑法与比较刑法、国际刑法、犯罪学与刑事政策、犯罪与矫正、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学等研究所)以及死刑研究国际中心等专项研究机构。各研究所在开展科研活动中有成效地发挥着组织和推动作用,出版学术著作达一百五十多部。
队伍建设方面,建院之初(院长加行政人员)总共只有不到8人,现在的规模是:专职教师3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5人,其中留洋归来的6人),专职教授14人,副教授13人;另有2名行政人员。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北京、西藏等地方人民检察院挂职副检察长达8人次。
研究生培养方面,五年来共招收博士研究生95名,已毕业47人。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37名(刑法31人,刑诉6人),已出站7人。
五年来,出版中外刑法总论和各论、国际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刑诉法学、刑事证据学、刑事执行法学等教材和辅导材料近三十种;发表论文一千一百余篇,其中CSSCI论文三百多篇,在国外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学术刊物,刑科院主办的有《刑法论丛》、《京师刑事法文库》、《刑事法判解研究》、《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和《刑法学的新动向》等。
拓宽领域宏大实践
近年来,刑科院与联合国有关机构、欧美亚等法治发达国家的学术机构以及国内学术机构、政法机关密切合作,就全球化时代的刑法变革、刑事司法改革、死刑改革、国际刑事法院、反恐立法与恐怖主义犯罪、知识产权的刑事法保护、跨国有组织犯罪、反腐败等问题,举办了近百场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形成了“当代刑法国际论坛”、“中国区际刑法论坛”、“当代刑事司法论坛”、“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等固定学术交流平台。
诸如,与德国马普学会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和第三届“当代刑法国际论坛”,与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和第七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刑科院主办的“中美刑事司法交流会”和“中美死刑替代措施学术座谈会”,与纽约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的“死刑一审程序标准和实体适用标准学术座谈会”,与加拿大刑法改革与刑事政策国际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加刑事司法改革研讨会”,与英中协会共同主办的“死刑立法改革问题学术座谈会”和“国际公约对中国死刑改革的影响学术研讨会”以及与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亚美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东亚刑罚制度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等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另外,在国内举办的许多学术会议也取得了骄人的成果。例如,刑科院主办的“关注中国死刑改革学术座谈会”,“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调研座谈会”,刑科院促进死刑改革研究中心主办的“死刑改革研究学术座谈会”,刑科院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联合主办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以检察实践为主要视角”理论研讨会,与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最高人民检察院政策法律研究室、公安部法制局、司法部研究室共同主办“改革开放30年刑事法治发展高层论坛”,刑科院刑事诉讼法研究所主办的“恢复性司法与刑事和解座谈会”(2008年),“取保候审适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讨会”,“刑事和解与刑事诉讼法完善研讨会”等等。
事实胜于雄辩,尽管上述远不全面,却足以说明五年来刑科院踏踏实实走着一条理论研究密切结合实践需求、立足国情放眼世界的康庄大道,这是方向。在方法上,不失为是“刑事一体化”全方位的宏大践行,极大地充实并发展了“刑事一体化”。
规模效应是任何事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性条件,相信刑科院会越办越好。
北师大刑科院学者共同体的强大凝聚力是刑科院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共同体的形成和日益壮大离不开组织者的智慧和才能,这是可贵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