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大雨。
因病医治无效,于
记者情不自禁地坐到电脑前,因为
非凡眼光成就法学泰斗
韩德培是靠什么成为法学泰斗的呢?韩德培的第一位博士生、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
“韩老看人处事的眼光极为深邃。”黄进深有感触地说,1979年,武汉大学决定恢复法律教育,请韩老主持法律系重建工作。那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韩老敏锐地意识到国际法将在中国对外开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他在主持重建法律系的同时,于1980年就组建了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不说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国际法研究所是中国高校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法研究所。紧接着1981年,在大多数国人还没有起码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时候,韩老即推动武汉大学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后改为国家环保局)合作组建了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而这个环境法研究所不仅在中国是第一个,而且在亚洲也是第一个,在世界上也是建立最早的环境法研究机构之一。更令人高兴的是,20多年后的今天,这两个研究所都发展得很好,不仅都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而且其涵盖的学科都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国内外已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不得不由衷佩服韩老的非凡眼光。
博大胸怀成为“白寿”秘诀
韩德培以99岁的高龄仙逝,也是常人难以达到的年龄高度。他生前是武汉大学最高寿的珞珈山镇山之宝。99岁称为“白寿”,韩老何以至“白寿”?其秘诀就是具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1957年,韩德培被错划右派,蒙受不白之冤达21年之久。谈及那个年代,韩先生曾多次对记者说:“当右派,生活是非常艰苦,劳动强度也非常大。我还好,我还顶得住,我就是心胸开朗,不灰心,精神没有垮,所以我撑下来了。”
黄进谈及自己的成长,也可看出
细致耐心铸就道德楷模
韩德培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法学教育家,桃李满天下。武汉大学法学院能成为当今全国最著名的法学院之一,尤其是已成为全国性“国际法”及“环境法”的重点基地,韩德培功不可没。
写到这里,记者与韩老交往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作为一位学术泰斗,韩老却那么谦恭细致周到,也许,这是他成为道德楷模的“本底值”。在记者与他交往的过程中,受益匪浅。2000年元月,武汉大学为韩老90华诞祝寿,记者在光明日报上刊发了消息。没想到,韩老将此一则只有几百字的消息,收录到《韩德培传》中。更没想到的是,韩老还亲自给我寄来了这本书并写了一封信,信封由他亲笔书写。
此后,记者还接到过韩老本人打的几个电话,竟然是对光明日报一些文章的读后评论,有赞扬也有批评。2005年10月份的一天,记者又收到了韩老写来的亲笔信,还随信寄来了他用钢笔写的一篇文章:《两个名称之比较——“哲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字迹纤秀清晰,文章有理有据。特别让人感动的是,他在信中还邀请我带着孩子去他家玩,并再次写下了家中电话。
有一年,光明日报开设了大家访谈栏目,记者采访了韩老,写了《德立培桃李为霞尚满天——访韩德培》的文章。韩老亲笔改定了这篇文章,并给记者题写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韩老走好!武汉大学《写作》杂志社的汪晓清副主编刚刚给记者发了一个短信,为韩老写了一副挽联:“南极星沉一代法学宗师溘然西去,北斗共仰千古道德楷模魂兮归来”。
这应该是此时此刻每个珞珈山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