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先生咱那些酒
发布日期:2012-07-20 来源:武汉大学刑事法网  作者:陈晓枫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和马先生在酒席间头一回提到这联诗时,正在叙议着酒礼酒令。李商隐在“走马兰台”(秘书监当班)之后,回想起昨晚行令进酒,春风一度的夜宴,慨叹出“昨夜星辰”的怀想。马先生提到,诗中“行酒令是分组的”,“和我们现在不一样”。想想还真是。正因为“隔座送钩”、“分曹射覆”分组之内禁言传而只可神会,才会体悟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欣喜。马先生说,现在的人猜枚敬酒,那只是劝酒的一种方式。单对单赌,已经算不上是行令了。话题至此,席间不免纵议起天下酒俗来:山东人头三尾四,东北人背五腹六,主人主领三巡,主陪陪到底之类,南北酒风,东西习俗,一时杂汇其间。这当中,众口非议的酒俗,便是先生故里,河南人士的“端酒”。主人还纹丝不动,客人就无缘无故被端到云彩之中了。往下的桥段,总是要等酒醒之后,听一众端酒人士回头叙说。我就教于马先生,为何有此陋俗?先生呵呵一笑说:“这其实并不是传统习俗。六十年代中期,我回河南,还没有听说过‘端酒’。文革期间,凭票买酒,人头半斤酒,一家人每月也就二三斤。招待客人时,为让客人喝好,就兴起了这种‘端酒’习俗。其实是俭己待客。”这是我听到过关于“端酒”的解说中,唯一有说服力的确解。

马先生酒量相当好。早些年在席间,杯来盏往,敬酒不拒,还酒如数,却从未有过举止失措。我从未探问过这是天赋异禀,或是后天习得。我想,这与中国人视酒为礼的文化有密切关系吧。《尚书》的周文中,说到酒,必于最重要的礼仪旅天保子之中;唐宋以后,“乡饮酒礼”又直接入了律令,人要配天合地,则离不开酒。对此,三国时的酒神孔融数列到:天垂酒星之曜,地列酒泉之郡(酒星,在轩辕宿右角南三星,称酒旗星),故人着旨酒之德。从中国大一统文化看,人在天地之间,配天顺时,合地载物,则必有酒在其间。延至当代,学人聚首师生相会之间,饮酒唱和也渐成习俗了。马先生晚年在这些际会中,仍能遵循酒礼,只是开始限量了,每席以二至三两,分列六小杯为限。但是,遇有重要客人,又热情相邀时,先生仍能如数应和,垂示风范。记得日本学者大谷实先生多次来武大作学术访问,宴请他之时,我多忝列末座。其中一次,是用葡萄酒杯喝高度五粮液。喝到五、六两时,大谷先生突然提出,我能说的日语越来越短了,如果再往下说,每加五句,他便加饮一盏,并力邀先生参加。这也算是一个特殊的酒令吧。先生一边呵呵笑着,一边鼓励我尽量多说。只是我酒酣力拙,又疏于练习,勉强才凑出五句,还被责评为不地道。最后大家加饮半盏,和解结局。回看马先生,仍是安然稳当。

马先生的酒德堪称纯厚。酒中无欺,酒中无瞒,应酬裕如,甚至宽容。有一则趣闻:一位学生辈的教授给马先生敬酒,口称“我喝一半,您喝完”。先生应一声“好”,一饮而尽。学生果然只喝半杯。马上,旁边看客就起哄了:应该是学生喝完,先生随意嘛。敬酒者询问多方,知有此俗只好无奈补齐。其间,先生一直微微笑着,听任旁议喧哗。其酒德宽厚,一至于此。最近,一位青年刑法学者又向我提及此事,我敛色正告:此闻的著作权实属本人。当时是在北京正阳饭庄喝酒,邻座者仅四人:马先生、余劲松教授、我和王映晖博士。余教授惜命若金,深恐酒事祸及己身,先生的酒又不得躲闪,遂生“我一半您喝完”的敬酒趣闻。在其它的席次间,师兄弟们、学生们移樽换盏,觥筹交错,总要较量一技之高低,一杯之短长。先生限酒了,看得最清楚,但有酒争端奉请他公裁时,他却总是只说谁谁今天不尽兴,从不作断论。

马先生酒品也很雅正。酒筵开饮,三巡五味,当中酒品菜式,先生很少品评褒贬,而帝王兴衰,各案精萃却会徜徉在酒中席间。其话语意境弘大。先生饮酒,还喜欢赏议诗词赋令,其中又以唐诗宋词显现精熟,这已有一些学者追思过了。先生还对《红楼梦》的诗词酒令极为欣赏,一旦话及,则脱口而出,出口则成诵。有一次,也是说到古代酒令繁复精巧,先生忽然提到史湘云请客,林黛玉应令。这一则酒令设定的条件是:有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一句时宪书,再取酒桌上现有物品作结。这在现代人看来,何其繁难。林黛玉巧应酒令道: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柳宗元诗),却是一双折足雁(折足雁为骨牌中的一副),叫得人九回肠(曲牌名),这是鸿雁来宾(《月令》中一象)。榛子非关隔院砧,(榛子,桌上食品)何来万户捣衣声。先生精准的忆诵,当时就令在座几子折服。回来看翻原著,竟无一字脱讹,不得不叹服先生的学养确实精湛。不过,在这二三十年,列座受教于先生酒言酒论的事情中,最令人感慨至深的,是先生在他八十华诞的祝寿宴上,举杯所做的答谢感言。在一群学生们热情洋溢的祝词之后,先生披挂着一圈斑斓的花环,浅浅的微笑,谢过来宾后,平静地说:“我其实不行,时无英雄,遂使有所作为。”诸座之中,第一个喊出“好”来的人,记得好像是我。因为出自先生之口的是一句蕴含着王气的话。晋人阮籍,凭吊楚汉之争的古战场,评价战后御极的汉高祖说:“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这原本说的是天子帝业。而先生在此巧妙化蜕文字,将自己的功名业绩都归属于时代。他终于获得了这种蕴含了王气的宁静。这需要历经多少坎坷,穿越多少诡谲,空看多少伟业,才可厚积成如此春风般的和煦?

呜呼吁欤!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多少王朝兴衰,多少名案精要,就在这清洌醇厚之间,就在这杯盏交错之中,润物无声的滋养了我们的心灵。对此,用李商隐的一联名句,化脱两字可结本章: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缘当时已盎然。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