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地石律师事务所的建立和发展
发布日期:2012-10-26 来源:人民大学法学院网站  作者:孔庆云

为培养专门法律人才提供教学实践基地,人大法学院在学校和北京市司法局的支持下,于19855月建立北京市地石律师事务所(时称北京市第十律师事务所)。

一、创业维艰

建所工作是很困难的,一无办公用房,二无办公家具,三无办事人员,四无办所经费,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起一家律师事务所谈何容易。建所的首要工作是解决办公用房,而当时的法律系是无力解决的,只能求助学校解决,据了解学校的房子也很紧张,所以难度很大,绝非易事。我们向学校主管部门和主管校领导写出书面报告,请求帮助解决办所用房,等了数日没有结果。后来得知学校也有些法律问题,需要律师帮助解决,我们承诺建所后,学校的一切法律事务,一律免费提供法律帮助,还承诺学校的教职工法律咨询一律免费,事务所一直忠实地履行这一承诺。又经过几天的努力,学校在科研楼旧址,特批了一间不足30平米的平房。打开房门一看,满屋灰尘,还有些杂物和垃圾。如何清理这间房子,又是一件难事,因为当时事务所没有一个工作人员,雇人清扫又没有钱。我想起了即将毕业的81级同学,这个班曾连续评为北京市先进集体,是个光荣的团队。我曾给他们当过两年班主任,与同学的关系很好。但是又一想,这样又脏又累的活让他们干是否合适?我犹豫了,感觉不便开口。后来我找到班党支部书记王新清同志,带着试探口气谈到此事,他立即答应,可以帮助清扫。于是动员班里的同学,带着扫帚、水桶、脸盆、抹布等工具,清理杂物垃圾,打扫房间、擦洗玻璃,同学们干了两个多小时清理完毕。我一看真是高兴极了,原来又脏又乱的房间经过清理,已经是窗明几净,焕然一新了。同学们不怕脏不怕累的劳动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有了办公用房,没有办公家具也不行,总务部门批了条子要到家具仓库去挑选。挑选和搬家具的事情,都是81级同学干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们还作了简单的分工,有的坐在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有的负责对外联络,如联系制作律师事务所的大牌子,有的联系刻制事务所印章,有的去司法局领取办理律师业务的各类法律文书等等。事务所的大牌子挂出去以后,人民群众陆续来访,他们负责接待当事人,解答法律咨询。总之,在地石律师事务所创建初期,最困难的时候,81级同学付出了辛勤劳动和汗水,做出了很大贡献,是功不可没的。我现在依然在怀念他们,总想找个机会把埋藏在心里20多年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但是总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而感到遗憾。现在想借此机会向81级同学们深表谢意。他们无愧于北京市的先进集体,在即将毕业离校前夕,为学校、为法学院做了一件值得记忆、令人永远难忘的事情。

具备了办所的物资条件,还必须有办案的律师。当时,取得兼职律师资格和律师工作执照,不是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而是由律师事务所上报北京市司法局审核批准。凡是具有大学讲师以上职称,或有法学硕士以上学历,本人愿意,即可由律师事务所上报市司法局核准,授予兼职律师资格证书和律师工作执照,即可执行律师职务。我所按着规定,凡符合条件的教师,分批上报市司法局审核批准,为事务所开业办理法律事务准备了一大批律师。事务所开业初期以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工作中遇到了诸多问题,是在克服困难中度过的。我们办公室人员少,而工作任务却十分繁杂,真是有些手忙脚乱,异常忙碌。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情况逐渐有所好转,事务所度过了初创阶段的艰苦岁月。

二、不断发展

经过全所人员的共同努力,事务所的各项工作均有较大发展,进入了正常的发展阶段。从1987年夏季开始,事务所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发展势头很好,前进步伐很大,业务工作很有起色,不仅律师人数不断扩大,办案数量不断增加,而且经济收入也不断增多。事务所的律师和办公室人员,朝气蓬勃,团结向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群体,预示着事务所的明天,将会有更大的发展。1990年,事务所的办公条件也有较大改善。学校决定建设科研大楼,事务所就搬到红二楼东侧,现在文化大厦的位置。那是五间座北朝南的平房,加上接待室,大概有70多平方米的办公面积。这五间平房是个独立的小院,房前空地较大,守门护院的张师傅把小院打扫得很干净,并种上了各种花,显得自然而宁静,酷似农家小院。一走进小院就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很惬意。尤其是夏夜,坐在小院里讨论案件或喝茶聊天,晚风轻轻吹来,凉爽宜人,更是别有一番风趣。佟柔教授生前很欣赏这个小院的环境,他曾建议在小院里搭个通风避雨的简易棚子,摆上桌椅,可以讨论案件,在夏夜可以喝茶聊天。我们决定采纳他的建议,但未来得及施工,佟柔教授就生病住院了,这是他生前未实现的一项遗愿,也是我们的一项遗憾。记得有一次佟柔教授来事务所研究案件,坐在沙发上对我说:我有点发低烧,我给他倒了一杯茶水,和他商量今天就不要讨论案件了,但他坚持要参加,案件讨论结束,派人把他送回家。两天后我去他家看他,他夫人告诉我,他一个人去北医三院看病。我听后立即给交通股打电话要车去医院接他。在北医三院大门外,我看见他正在车站等候公交车。我把他接上车,让他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我坐在他身后的座位上。在回校的途中,他转过半个脸对我小声说:老哥们,拜拜了。说完就把头转回去了,我没有看清他的面部表情,但从他说话的声音中,我感觉到他面对死亡威胁时是镇定的。而我听了他的话,却被惊呆了。一位著名的教授和受人尊重的长者突然遭遇如此不幸,实在令人痛心。我的心情很沉重,感到悲伤和无奈,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安慰他,一路上我们俩一直沉默着没有再说一句话。我把他送到家,他说:谢谢老兄的关照,我说你为事务所做了大量工作,我做这点小事,是微不足道的。

佟柔教授是著名的学者,他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很重,但对事务所的工作,有求必应,从不拒绝,做了大量专家法律咨询和重大案件的论证。即使在他生病初期,发着低烧仍到事务所讨论案件,重病住院期间仍然关心事务所的工作。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建所初期,法律咨询或讨论案件,一般是不收费的,所以佟柔教授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所做的大量工作都是无偿劳动,实在令人感动。佟柔教授是位受人尊重的著名学者,也是一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践行者。佟柔教授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他为事务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令人终生难忘。

当初,建所时只有不足30平方米的办公室,经过15年的努力,跨过一个又一个发展阶段,走上了一个新台阶。到2000年,在科研楼有五间办公室,加上接待室,有一百余平方米的办公面积。事务所有单独的律师办公室、接待室、会计室、文印室,还专门辟出一间会议室,作为接待客户、律师讨论案件、专家法律咨询、事务所开会使用。随着律师业务的发展,我们的律师队伍也进一步扩大,律师人数最多时达81人,其中专职人员8人。为了提高办案效率,还大大改善了办公条件,我们先后购置了电脑、中英文打字机、图文传真机、复印机、碎纸机、文件装订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还更换了旧的办公家具,购置新的高档木制办公桌和档案柜,购置新的沙发转椅,以及大的会议桌,事务所完全具备了承办大案和涉外律师业务的能力。

三、对青年学子的寄语

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们,要注重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从我在事务所20年的工作中,深刻体会到: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司法实践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接触实际是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接触社会中,可以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所以说,读书是学习,接触社会实际也是学习。我祝愿法学院的青年学子,在读书学习与接触社会中,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成长。

作者生平:

孔庆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国家一级律师,法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地石律师事务所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顾问。19855月,孔庆云教授参与创建北京市地石律师事务所(时称北京市第十律师事务所),当时担任事务所常务副主任,自19882月开始,长期担任北京市地石律师事务所主要领导工作,一直到20055月止。19911月,还参与建立中国人民大学律师业务研究所,担任第一任所长。曾任《法学家》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曾兼任北京市律师协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海峡两岸法律问题研究会理事,司法部涉外经济法律人才培训中心兼职教授。20121025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6岁。

(节选自人民大学法学院网站)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