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起步的国际法学大师——赵维田先生
发布日期:2013-03-19 来源:孙云晓博客  作者:孙云晓

  读过我写的《孙中山秘书之女的坎坷命运》一文的朋友,会知道姜达雅老师的先生名叫赵维田,是一位著名的国际法学大师。我之所以再写一篇文章,是因为赵维田先生是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的一位杰出人物。

  最让我感动的是,赵先生历经磨难之后,当有机会平步青云之际,他毫不犹豫地谢绝了,却以52岁的年龄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从零开始坐冷板凳,钻研起国际法学。

  赵维田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由于赵先生的夫人姜达雅老师我的同事和恩师,从1978年底,我就结识了赵先生。他祖籍河北赵县,却自13岁就只身一人到河南,在叔叔家生活,成为一所著名国立高中的高才生。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法律系后,因参加地下党被抓进监狱,被营救出狱后去解放区工作,一年后又恢复大学生活。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政治系,因为与社会学系合并,他与姜达雅成了同学。解放后,他担任过南京市学生会主席。1954年与妻子姜达雅一起调入团中央工作。他当过胡耀绑的秘书,是团中央有名的“笔杆子”。

  姜达雅老师多次向我讲起赵先生的非凡选择。

  文革后,赵先生得到了解放,担任过《中学生》杂志总编辑。这时,胡耀邦同志已经进入中央最高领导层。一天,一向平易近人关心同志的耀邦同志,专门召集团中央原来的一些老部下聚会,并问及他们今后的打算。当时一些同志选择了从政,后来他们陆续如愿地走上了一些重要部门的领导岗位。当耀邦问到赵先生是否愿意到国家商业部工作时,赵先生却婉言谢绝了,只提出希望能去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法学研究工作。耀邦当即指示团中央负责同志给张友渔同志打电话,那时张友渔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的负责人,很快就落实了此事。从此,赵先生便开始了他在法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当时,他已经52岁了。

  多少年后,赵先生的博士后问他:“您当时有那么好的基础和发展前景,为什么不继续从政,却转到十分清贫又辛苦的研究领域里来呢?”赵先生淡淡地回答:“当时,我就是不想再从政了,就是想真正搞点研究,自立其身。”

  说句真心话,人到了52岁,敢于进入一个新的专业领域,是需要大勇气的。俗话说,不过四十不学艺,何况52岁。我想,赵先生之所以做出如此出人意料的选择,也是有过深思熟虑的。第一,他是解放前南京中央大学法律系的高才生;第二,他英语水平高又擅长写作,尤其受胡耀邦影响。习惯于用自己的话表达思想;第三,他经历了文革之苦,深知中国对法律的迫切需要。

  非常的选择必有非常的经历。当时,许多人不理解赵维田的选择,有人说他能搞学生运动搞不了学术,有人说他能写社论写不出专论等等。赵先生是一个选准了路永不回头的人。进入法学所的前10年内,独立撰写了《国际航空法》,填补了中国在国际法学中的一个空白。直到今日,还被评价为该书“一经出版就成为我国航空界的经典之作,虽已过去多年但该书至今仍被人们奉为该领域的旗舰。”后十几年里,赵先生又成为中国最权威的WTO法学家,其代表作《世贸组织的法律制度》一书,“以其深厚的法学功底、敏锐的洞察力和特殊的视角,为人们掀开了WTO法律制度的‘神秘面纱’。”

  记得有一天下午,我与赵先生谈起了WTO,他感慨地说:“许多重要官员其实不太懂WTO的法律制度,听他们到处胡说,我真替他们着急,因为这会损害国家利益啊!可我们的国家,研究WTO的人才太少了呀!”

  赵先生身高一米八零还多,却十分清瘦。据姜老师回忆,赵先生的生活规律大致是这样的,早晨起来出去散步,然后一上午都在写作,午睡起来会客,晚上看电视,读报纸。的确如此,我多次在早晨的上班途中见到散步归来的赵先生,脚步匆匆,似乎在赶路一般。但是,他不会打字,所有的文稿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其辛苦与麻烦难以想象。

  让姜老师心痛与不平的是,赵先生一心为了学术,从不讲排场,也不会照顾自己。譬如,有时人家邀请他去讲学或开学术会议,没有车接车送,他就去挤公共汽车,有时路上就费几个小时。赵先生研究出了重要成果,是为传播却不知维护权益,有时连合同都没签就把书稿交给了出版社,印数多少版税多少一概不清楚。

  2005年8月2日,79岁的国际法学大师赵维田先生与世长辞。当我赶到八宝山为他送行时,发现来送他的人络绎不绝,其中,大多数都是专家学者和他的学生,以及他与姜老师共同的朋友。那一天,天气预报有暴雨,然而,追悼会举行的时候却风和日丽,秋天的太阳照耀在人们身上暖暖的,犹如春天的感觉。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