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第一次与恩师许崇德教授见面,至恩师仙逝,共有600多天的时光。在这600多天里,恩师的做人、做事和做学问都给予了我深刻且深远的影响。谨以此文,追忆我与恩师相处的一些难忘片段以寄托哀思。
晴天霹雳
2014年3月4日,北京天气转晴
3月4日早上八点多我在学校中区食堂吃早餐,接到校医院许老师的医生打来的电话,她说:“听说昨天晚上有位法学院的老教授过世了,你是否有听说过此事?”我说没有听说,她随后问我许老师身体怎么样,我说前天我见到许老师,他身体状况安好。接完电话后,我心里有些担心,但我相信许老师是好好的,想给许老师家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许老师。在我打电话之前,见到了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老师,胡老师告诉我:“许老师昨天晚上去世了”,“师母还不知道”。抑制住内心强烈的震惊和悲痛,我忍着泪水,身体犹如失去了灵魂,世界一片空白,一个人默默地沉浸在无限的痛苦、悲伤和惋惜中……
温暖的泰斗
初入门下
读硕士期间,在导师杜强强副教授以及郑贤君教授等各位老师的悉心培养和讲授指导下,我对宪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1年我正式决定备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杜强强副教授对我的学业生活非常关心,在得知我被顺利录取后,他决定和郑贤君教授一起带着我去拜访尊敬的许崇德教授。
第一次见到许老师之前,我有些紧张和不安。要见到宪法学界的泰斗了,我这个晚辈该说什么好?初次见面,该带些什么合适?我请教了杜老师,杜老师让我不用担心,他来安排就好。最后,我空着手和杜强强老师、郑贤君老师一起到许老师家的。
按了门铃之后,来开门的是许老师,许老师微笑着脸,“来、来、来,请进”,他说着话,眼神里充满着一丝丝的热情,很温暖、很亲切。许老师随和友善地问了我的基本信息,知道我是福建人,他还饶有兴趣地向我介绍了出生于福建的高放、陈世英等著名的学者、英雄。第二天一大早,我在自己的微博里写着:“昨天,第一次见到许老师,他是那么的亲切、和蔼,逻辑清晰,思路严谨,容光焕发。”
2012年6月22日,正值我的硕士毕业季,当时我和几个硕士同学在吃晚餐,电话铃响起来了,我接起电话:“您好!请问您是哪位?”电话里的长者亲切回答:“我是许崇德”。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再询问了一遍,许老师很耐心、谦和、友善地和我聊起了天,通过电话,我感受到了他博大无私的爱!当晚,我在自己的微博里写下:“【第一次接到许老师电话·满心的感动】今天18:08分,接到许老师的电话,聊了14分50秒,他慈爱关心:毕业论文答辩了吗?什么时候能拿到毕业证?什么时候放暑假?暑假有什么打算?暑假住在哪里?吃饭怎么办?结婚了吗?女朋友在哪里?父母退休了吗?在哪里工作?父母身体好吗......”。
关爱学生
许老师对学生十分爱护。在我的心目中,许老师不仅是我的导师,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80多岁,原本应是我们晚辈好好照顾他,好好关心他的年龄。然而,他还一直在为中国的宪政法治事业鞠躬尽瘁,一直在培养学生、关爱学生。除了每周去看许老师,我也会时常给许老师打电话,在电话中他总是一如既往地关心学生:“北京的冬天比较冷,你还习惯吗?”“学校来暖气了没有?”“你这学期宿舍有没有变化?”……
除了关心学生,许老师也特别关爱学生的家人。有时聊天会无意中聊到我家人的情况,没想到许老师都会记住,且会时不时地主动给予关心。我要回家过年了,他总是真诚叮嘱:“代我向你的家人问好!”过完年返校了,他总会关心我的家人是否都好?有次,我和他提起,我过年要回家结婚了。下次来的时候,他和师母用心默默地为我和爱人准备了一份祝福礼物。这份珍贵的礼物,成了我结婚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婚后,我每次带着爱人来看许老师,许老师和师母总是拿出红枣等各种好吃的出来。许老师和师母很关爱我的爱人,我爱人第一次给许老师打电话,在许老师的关心问候中竟然聊了一个多小时。
许老师不但关心在读的博士生,他也很关切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的情况,他经常问我某某师兄师姐的近况,也会主动地和我分享某某师兄师姐最近又取得了新的成绩,并深感高兴和自豪!不管是不是他亲自带的学生,只要是他认识的学生,他都会关注、关心和支持!
伉俪情深
在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许老师与师母的真情让我理解了百年好合的幸福。80多岁后,许老师参加的活动相对较少了,但在我陪同他参加的每一次会议或活动中,无论是2013年9月26日举行的“纪念中国法学会恢复重建30周年大会”,还是2013年11月26日召开的“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成立大会”,他都会嘱咐我,“国飞,你帮我给家里打个电话。”并让我告诉师母,他是否能回去吃饭,以及大概什么时间能回家,以免师母牵挂担心。
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发生在2013年3月,许老师生病住院,连续好几天每天挂点滴,身体很虚弱,即便是在那些与病魔做斗争的岁月里,许老师依旧不会忘记一件事。有一天傍晚时分,正在打点滴的许老师用比较微弱的声音和我说:“国飞,你帮我给家里打个电话”,我当时没想太多,就拨打了电话,以为许老师是要吩咐师母帮他准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以捎带过来。电话接通之后,在一旁的我深深被许老师,也被许老师和师母的至真至诚的深厚的爱情所感动。许老师只字没提让师母为她做什么事情。所有的言谈内容都充满着对师母的关心:“你吃饭了没有……感冒好一些了吗?要吃饭……多穿点衣服”。挂了电话,许老师和我说:“国飞,你明天不要过来看我了,你去看师母,她一个人在家里……需要的药买不到,你去帮她看一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
许老师很注重对学生的培养。无论是在他的家里,还是在研讨会或者活动中,他都会留心培养学生、关心学生和指点学生。无论是做人、做事和做学问,他对学生总是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以进步。由于我当时刚入师门,各方面都比较陌生,他除了自己培养我之外,还请年长的师兄帮助我、指引我。在2012年7月13日我在微博里做了这样的记录:“【许老师真好】许老师有着高尚的思想和宽广的胸怀,他以身作则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并引领师兄关爱师弟,帮助师弟,带动师弟成长。希望我能将这些好的做法和风气传承。”
在我博士一年级尚未开学之际,他就鼓励我多动笔写文章并向中国宪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投稿。期间许老师对我的拟稿的选题和内容多次进行指导,他建议我多了解中国的历史国情,立足于我国实际,多做一些有建设性事情,少做一些无谓的对我国国家制度的批评。博士一年级开学之后,许老师为我列了一个包括《党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在内书单,让我好好细读。在他身边的岁月,我深刻感受到他赤诚的爱国之心和对党、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2012年8月下旬,许老师带着我一起参加了中国宪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在这次年会上,我有幸全程陪同许老师。他为在会上的发言提前认真进行准备。并欣然放弃了午休的时间构思准备接受报社的采访。
2012年暑期至2013年底,我负责许老师在学校的信箱工作。每次若有收到一些需要通过他转交给其他单位的资料,他总是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到底。有一次,马工程给他寄来了两套书,一套送给他,一套是请许老师交给另一单位。他拿出来了纸和笔,认真写了一封亲笔长信,信中的内容大概介绍了这套书的由来,以及请他的博士生陈国飞转交此书等情况,让我带着这封信和这套书,送到该单位。不管是期刊杂志社的约稿,还是学院或学校的书画活动,他都会认真思考,精心准备,用心应对。从不马虎,从不敷衍,从不浮躁。对于一个眼睛看不清,手脚不便利的80多岁的老教授来讲,那字里行间的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了许老师的心血。这样的劳动成果应当格外得到尊重!这种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
最后的相处时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4年3月1日,北京空气重度雾霾,在这样的空气中呼吸,我总会更加不由自主地想念许老师——许老师作为一个80多岁的老人,这两天身体好吗?在这样的空气里呼吸,让人对他有着更多的牵挂。
中午11点多,我习惯性地拨通许老师家的电话并致以问候:“许老师好!”
“嘿,国飞啊”,许老师的声音依旧平和愉悦,“怎么样,最近学校那边有什么进展?”(许老师非常关心教研室、学院和学校的情况,每次打电话或见面,这些是必谈的话题。)从简单的几句交流中,我感觉到许老师当天的声音和往常比有些劳累,有些虚弱。
“许老师,您什么时候方便,我过来看您?”我问。
“过几天吧,这几天快开两会了,我手头有些事比较忙。”许老师答道。
“许老师,若有什么事情我能协助,请您吩咐我。”我补充了一句,希望能为许老师分担一些。
他思虑了一两秒,开口说:“国飞,两会快开了,我想写一些东西,但是我的手写板的电子笔找不到了,你看能不能帮我去买一把?”
我立即答应。许老师嘱咐我:“多少钱你要告诉我,否则以后我再也不敢让你帮我买东西了。”
买回来安装好之后,我请许老师试写一下。由于产品已更新换代,界面有所不同,许老师还是用惯了之前的2008年出产的该手写板的界面。于是,我告诉许老师,明天上午我再去中关村买2008年的这款手写板。
晚上,许老师和师母留我在家里一起吃饭。许老师生活简朴,饮食不挑,只要不辣,什么都行。每次和许老师一起吃饭,他喜欢边吃边聊一些社会热点、学校新闻或关心教研室的老师及学生近况。当天饭后师母回里屋看电视,我和许老师坐在大厅沙发休息聊天。许老师把身体依靠着沙发,他的状态和往常差不多。我们聊到了他最近忙碌的两会文稿的事情以及博士招生话题。我观察许老师最近比较辛苦,和他说写两会相关文稿“您可以口述,我来为您录入。”许老师说,“好的,只是我现在也还没有想好。”在谈到招生的话题时,他若有所思地说,“是要到了该全面退休的时候了。”为了不打扰许老师休息,晚上八点左右,我和许老师告别后回学校。
第二天早上我在中关村找到了一家许老师用惯的手写板的品牌专卖店,比较幸运,该店的仓库里还库存有许老师用的这款2008年产的手写板,而且电子笔可以单卖。买好电子笔,我立即前往许老师家,装上一试,可以用。许老师拿起新买的电子笔试写了如下几个大字:“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切和他之前用的一模一样,他高兴地说道“就是这样”!随后,熟练地在电脑前用手写板拟写了一份和两会相关的文稿。
最后一面
3月2日是周六,许老师的家人安排好了许老师、师母中午一起吃饭,并让我一定留下。在我陪着许老师下楼吃饭的时候,许老师特地用身上的钥匙打开报箱,取了报纸,一起带到餐馆。这家餐馆周末人很多,许老师边坐在大厅的沙发上等候,边津津有味地看报纸。午饭期间,许老师的胃口良好,吃了一块东坡肉,一个煎包,两片新鲜三文鱼,两只虾,一些青菜。随后,喝了一碗香芋汤,又吃了一个榴莲甜品和一片西瓜。
午餐结束后,我送许老师、师母回家午休,尔后,我就回学校。——没想到,这成了我见许老师的最后一面!
永远的怀念
在许老师身边的日子里,每周都会去许老师家拜访。站在许老师家门口,按着门铃,随之而来的是从屋里传来的许老师的一声最熟悉、最亲切的——“来喽”——伴随着这两个积极、年轻、活力、朝气、愉悦、快乐的字句,你能听到许老师的脚步声紧随着朝着门口迈来,为你开门。门开了,许老师笑脸相迎,又开启了新的一次的和许老师聊天的快乐之旅……
许老师,他心态积极,乐观豁达;他思想开明,尊重包容;他师德高尚,关爱他人;他博闻多识,记忆过人;他诲人不倦,笔耕不辍;他讲和气,讲团结……
敬爱的许老师,学生永远爱您!
尊敬的许老师,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