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大师们的脚步——中国法学精英的百年命运
发布日期:2014-06-30 来源:互联网  作者:邱春艳

1980—2006:同一个时代,不同的世界

  1980年以后,社会趋于稳定,各项事业也开始按正常的轨道发展。许多法学大家不计个人得失和过去的遭遇,纷纷复出,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这二十多年里,《法学》卷有了第一版,又有了修订版。然而就是从第一版到修订版,世事变幻,时光流转,物是人非。曾经为一本辞书而奋战在一起的战友,在同一个时代被不同的命运分隔在了不同的世界里。

  “再翻开《法学》卷编委名单一看,不禁唏嘘感慨,27位编委中逝世已经过半,未逝者中还在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者已寥寥无几。”《法学》修订版主编江平先生在修订版问世时不无感慨。

  1988年3月10日,法学家潘念之在上海病逝。

  1992年2月26日,法学家张友渔在北京逝世。

  1997年11月6日,国际法研究院院士、国际大法官、周恩来总理任命的外交部国际法顾问,与韩德培齐名的“ 两培”之一的李浩培先生在海牙遇害去世。他逝世后,联合国的旗帜为他徐徐而降。

  2003年1月12日,国际法学家、前南战犯国际法庭法官王铁崖在中日友好医院逝世,享年90岁。吉林大学法学教授邓正来在纪念王铁崖先生的文章中如此评价他:王铁崖先生的成就是世界性的,他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逝去者和在世的人自然是天人永隔,令人伤感惋惜,而在世的许多前辈们也因为年事已高身体不便等原因已不能进行相关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法学界的巨大损失。而既健在又还在从事法学研究的前辈已少之又少,几乎都成了各自领域的泰斗。就连他们的许多弟子,也已是所在领域的大师了。

  ……

  《法学》卷编委中一些健在的前辈们不顾年老体迈,依然在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进行着法学研究或教育工作。

  关怀教授在退休之后被学校反聘,一点也没有闲着,除了在学校指导博士论文以外,他还担任着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北京市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会会长等职务。即使这样忙,他还是丝毫没有放松学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库·社会学卷》的主编就是他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姜兴长。他还抽空为《工人日报》写专栏,为那些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提供理论指导。

  吴家麟从宁夏大学退休后回到老家福州颐养天年。但他退而不休,仍然天天关注我国民主与法治的发展情况。

  1993年即已退休的沈宗灵,直到2000年还亲身教导着一批研究生的学习,学生们常到沈老家中来登门请教,两杯热茶,一句问候,师生相对而坐,促膝长谈。

  ……

  并不是所有的老法学家都还在从事法学研究和教育。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实力,也不是他们不爱法学研究。而是时间— —对于这群耄耋老者来说,上苍留给他们的时间或许已经不多。尽管他们心底无法忘掉自己的法学事业,却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为了提携后学,2001年,高铭暄不再担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他说:“我希望年轻的学人更快地成长和成熟起来,担当起组织和推动中国刑法学发展的重任。”

  2003年,高铭暄也不再担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暨法学组召集人。他说,他想利用余生做一些有利于中国法学发展的事情。

  当记者再次和高老联系时,他委婉地拒绝了采访。他说:“现在我病了,很多时间都是躺在床上休息。我已经辞掉了所有的工作,也不方便接受采访了,请你去采访其他的法学家吧。”

  在有着110多年历史的“国立武汉大学”校园里,95岁的韩德培是最年长的教授。这位几乎与20世纪同行的法学家,一生之中,见证了法律科学和法学知识分子在现代中国的兴衰沉浮。

  如今,他已是公认的我国国际私法学权威,也是桃李满天下的法学教育家。当记者通过电话与他联系时,他告诉记者:“我的身体不好,听力也不行了,咱们还是通过写信交流吧。”听筒的这边,记者分明听到的是韩老吃力的喘息声。

  被誉为中国行政法学的“普罗米修斯”的王名扬先生,在1985年作了一个个人的学术计划,打算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5本行政法学的作品,即《英国行政法》、《法国行政法》、《美国行政法》、《比较行政法》和《中国行政法》。但是,时光流逝,5部作品的蓝图看来难以实现:1987年出版《英国行政法》的时候,他已经71岁;两年后,又出版《法国行政法》。等到1995年出版《美国行政法》,他已经是快80岁的人了。在第四本书《比较行政法》的书稿写完4章时,由于身体的原因,王老感觉到“力不从心”了。他不无遗憾地对人说:“也许,另外两本不能完成了。”


  后记

  郁达夫说过:一个民族倘若没有伟大的人物是悲哀的,倘若有了伟大的人而不去崇尚,则是整个民族的不幸。

  《法学》卷的编者们对于中国的法学界来说,无疑都是伟大的人物。他们的伟大不只是他们编了多少辞书,出了多少著作,更重要的是留给后辈们的精神财富——

  在艰难困苦之时尤能潜心研究学问,在内忧外患之时不顾个人安危,在颠沛流离命运起伏之时不坠青云之志,为自己热爱的法学事业而穷毕一生的经历。

  前苏联著名诗人布留索夫说: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时代的前列,如果不能,就同时代一起前进,但是决不能落在时代的后面。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似乎并不具备走在时代前列的能力,但是至少我们的民族还有这样走在时代前列的精英,只要我们能重视和崇尚我们的精英,中国的法治进程必将加快。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