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后来的慕道者看到光明
发布日期:2016-08-09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李张光

——曾令良教授的逝世,不仅是我国法学重镇武汉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国际法学界的重大损失,更是我国法学事业和国际法治事业的重大损失。

2016年7月8日,在医院昏迷半个月的曾令良先生再也没有醒过来。

他今年60岁,对于一个研究学术的学者来说,正值盛年。

曾令良先生是我国著名国际法学家、法学教育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际公法、欧盟法、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法等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学术著作等身,也是我国欧盟法和WTO法研究开拓者之一,为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法治建设的完善、国际法教育的普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于曾令良先生的离去,痛惜,是整个社会的声音。“曾令良教授的逝世,不仅是我国法学重镇武汉大学的重大损失,是我国国际法学界的重大损失,更是我国法学事业和国际法治事业的重大损失。”中国法学会在唁电中写道。

如今提到曾令良,88岁的原国务院法制局局长、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会长孙琬钟先生难掩伤感,他摘下眼镜,擦拭了一下眼睛,语气略带哽咽地说,“曾令良先生离开我们一个月了,我经常会想起他,眼前是我们开会时见面的情形,耳朵里是研讨会上他的声音,总觉得他还没离开我们,还和我们在一起,还活跃在课堂上,还在给学生授课。”

“热情、朴实、平和、谦虚”

1999年,43岁的曾令良被中国法学会评为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上一届在1995年举办,知名法学家王利明、赵秉志等获此称号。

在那次评选活动上,时任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的孙琬钟先生是评委,他第一次见到了曾令良,印象深刻,“热情、朴实、平和、谦虚。”

“我看不到他身上表现出一些人身上的那种自负,当时他才到中年,已经是学界中的翘楚,他很谦卑。”孙琬钟回忆道。

当时的曾令良由于在国际法研究方面取得的开创性的成果,在法学界名气已经不小。

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法领域的研究在国内还是冷门,国内对“欧共体”也知之甚少,对它的了解只是限于一些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材料。对欧共体法的研究,国内还是一个空白。

当时,曾令良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他意识到国家的改革会进一步开放,国际法领域的研究对中国和世界各国极其重要,所以他选择了研究“关贸法”和“欧盟法”。后来,世界贸易组织法和欧盟法成为他主要研究的领域。

这一判断,让他成为国内这两个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1996年,他出版《世界贸易组织法》一书,这是我国从法律角度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本专著。

同时,他的《欧洲共同体与现代国际法》著作也已完成,这也是我国研究欧共体法和对外关系法的第一部专著,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其实,早在1987年,他就在《法学评论》上发表了《论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资格——兼述我国缔约国地位的恢复问题》的文章,这是我国学界在这一领域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到1999年,曾令良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大量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但是,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曾令良却没有丝毫的骄傲。那一次见面,也令孙琬钟和这位年龄相差20多岁的年轻法学家开始了长达十几年工作上的交集。

在后辈以及学生的眼中,曾令良也是一个很客气、平和、谦虚的人。

中国法学会世贸组织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国华也和曾令良有过很多工作学习上的交集。

1991年,杨国华在武汉大学读研究生时,就和曾令良打交道。后来,他任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他们的交往变得多起来,“曾老师属于我老师辈的长者,但是和我们接触的时候都是很客气的,是一个特别平易近人的人。”

前瞻的学术思想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寻求恢复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席位,开始了长达多年的“复关”和后来的“入世”谈判,当时,曾令良就开始对这方面进行研究。

对于当时研究这一领域的学者来说,存在诸多困难。刚改革开放,百废待兴,研究工作面临资料匮乏、学术研究传承的土壤贫瘠、语言没有优势等诸多问题。

在杨国华看来,直至目前,我国国际法实践还是不多,中国积极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与其他成员的纠纷,案件才36起,“一个法律没有实践是空的,没有案件,大家对国际法研究的兴趣少了。”

WTO法是一个卷帙浩繁的法律体系,加之中国对WTO法的了解认识不多,这主要始于“复关”和“入世”谈判,但是范围小,只是少数官员和部分专家学者参与。

在这样的氛围下,曾令良多产的研究成果,为国内国际法的研究、国际法教育提供了支持。在他的努力下,武汉大学开设了多门国际法的课程。

同时,他积极参与国内外有关WTO与中国入世议题的研讨会,利用这些机会和平台不断扩大和增进同国内外、境内外学界同仁、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官员的交流,也传播了自己的学术思想。

“如何应对入世以后我们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WTO的框架之内趋利避害,如何利用WTO的规则使我们更好地走向经济全球化,如何更好地使我们在入世这个契机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我们的经济发展,推动法治建设进程,这是个摆在当时法学界面前的一个重要话题。”2001年,孙琬钟、曾令良等学者发起了中国法学会的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后经中央批准,8月29日正式在北京成立。

“一起共同创建研究会,到如今已经整整走了15年,他为我们研究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为推动研究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努力。”孙琬钟说。

中国入世谈判最后几年,曾令良被原外经贸部聘为WTO法律顾问,先后多次应邀参与中国与WTO法律问题的研讨会,提交书面咨询报告或作专题发言,还为中国对外贸易法的修订和货物进出口条例、反倾销和补贴条例等法规的制订提供了重要意见。

对于中国入世后如何利用WTO一般例外条款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曾令良》作出了颇为系统和全面的论证,其研究成果受到有关领导和中国谈判代表团成员的极大重视。“中国加入WTO对我国法制建设产生的影响是一场全面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深刻革命。”曾令良经过大量研究,透彻地分析了研究WTO法的重要意义。

基于曾令良作出的贡献,2001年,他被欧盟委员会授予“欧洲联盟法讲席教授”称号,2004年2月,被WTO争端解决机构批准为中国首批三位专家组指示名单成员之一,2005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10月晋升为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痛失才俊

6月24日早上,武汉大学教授黄志雄碰到导师曾令良,和他进行了一场深入的沟通,可黄志雄想不到,晚上导师就病重入院。

黄志雄记得,这场沟通很愉快也很深入,曾令良跟他说,最近论文比较多,还有一些项目需要推进,休息有点不够,感觉比较累。

那时,曾令良正在审编一本教育部的重点教材《国际公法学》。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寿平教授也是这本教材的负责人之一,也听曾令良跟他说有点累。

“要不我替您审最后一稿算了,我现在也是教授了,审个书稿也还是可以的。”李寿平对曾令良说。但他回答,“还是我来审吧,不管怎么样,我是首席专家,就应该承担这个责任。”

这一段对话发生在曾令良入院前7个小时。

曾令良住院后,黄志雄等人一直祈祷,希望导师能够熬过这一关。但半个月后,不幸的消息还是传了出来。

他答应孙琬钟老先生,明年春天,“在武汉大学举办一次非常出色的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的承诺似乎再也无法实现。

多年来,曾令良率先提出的“主权辩证法”“欧盟法是诸多超国家因素区域一体化法”“WTO法自成体系”“现代国际法的人本化发展趋势”“将国际法治列入依法治国的范畴”等重要学术观点影响着后来者,也被人们广为接纳。

6月29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他的文章,文章呼吁国家要注重和探索国际法与相关学科或专业的交叉整合,如网络空间国际法、生物技术国际法等等。

“曾令良先生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虽然陨落了,却让后来的慕道者看到光明。”孙琬钟评价说。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本社记者 李张光)

责任编辑:于涛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